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编者朱建发 第六单元 探究目标 重点]1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掌握重要的实、虚词用法。 2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 [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词佳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强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关于 史传文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传记文学,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物传 记的表现手法,对形成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21.陈涉世家 探究指导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阳夏()辍耕(chuo)怅恨(chng 嗟乎(je)鸿鹄(hu)闾左(10)戍適 (zh6)罾(zeng)烹食(peng) 间令(jin)篝火(gou)忿恚(hui)答(chi) 毋(wu) 袒右(tan) 蕲(q1) 徇(xuin) 柘(zhe) 谯(qio)弗胜(fu)车乘 sheng) 社稷(i1) 长吏( zhang)铚(zhi)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 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 传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 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肽 与人佣耕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辍耕 垄上,怅恨久之,曰:“荀富贵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 而应曰:“若为 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 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都被编入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恰巧碰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 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 胜曰 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吾闻二 世少子也, 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 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世杀之。百姓多 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编者 朱建发 第六单元 探究目标 [重点] 1 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掌握重要的实、虚词用法。 2 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 [难点] 1 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词佳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 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强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关于 史传文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传记文学,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物传 记的表现手法,对形成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21. 陈涉世家 探究指导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阳夏 (jiǎ) 辍耕(chuò) 怅恨(chàng) 嗟乎(jiē) 鸿鹄 (hú) 闾左( lǚ ) 戍適 (zhé) 罾 (zēng) 烹食(pēng) 间令(jiàn) 篝火(gōu) 忿恚(huì)笞 (chī) 毋 (wú) 袒右(tǎn) 蕲(qí) 徇(xún) 柘 (zhè) 谯(qiáo) 弗胜(fú) 车乘(shèng) 社稷(jì) 长吏(zhǎng) 铚(zhì) 二、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 145~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 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司马迁 10 岁“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 传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 书,公元前 91 年完成《史记》创作。 三、 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 少时,尝 与人佣耕,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辍 耕 之 垄上,怅 恨 久 之,曰: “苟富贵,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 而应曰:“若 为 佣 耕,何 富 贵 也?” ] 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涉 太 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 鸿 鹄 之 志 哉!”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適戍 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 秦二世皇帝元年 7 月,征召穷苦的平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 皆次当行, 为屯长。 会 天 大 雨, 道不通,度已 失期。 失期, 都被编入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恰巧碰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 法 皆 斩。 陈胜、吴广 乃谋曰: “今 亡 亦 死, 举大计 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 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 亦死; 等 死,死 国 可乎?” 陈胜曰: “天下 苦秦久矣。 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吾闻二 世少子也,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 故,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 上 使 外将兵。 今 或闻 无罪, 二 世 杀 之。 百姓多 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
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数有功 爱十卒, 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己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 、怜之。或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 为天下唱 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 陈胜、吴广喜,念。鬼, “此教我 先威众耳。” 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 ,再把绸条放进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 得鱼腹中书,固以怿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 从。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看陈胜 吴广素爱人,十卒。多。为用者 广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军官(刚拔出剑来,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土不死 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 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则己,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愿恭敬地 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 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 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的旗号。(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郧、苦、柘、谯。皆 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銍、郧、苦、柘、谯等县,都拿下 六七百乘 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2 闻 其 贤, 未 知 其 死 也。 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 爱士卒, 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 楚人怜之。 或以为 死,或 以 为 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 为 天 下 唱, 宜 多 应 者。” 吴广 以为 然。 乃行卜。 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 卜者知其 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 有 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 陈胜、吴广 喜, 念 鬼, 曰: “此教我 先威众耳。” 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乃 丹 书 帛 曰“ 陈胜王”,置 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放进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 间 令 吴 广 之 次 所 旁 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 丛 祠 中, 夜 篝 火, 狐 鸣 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卒皆夜惊 恐。 旦日, 卒 中 往 往 语, 皆 指 目 陈 胜。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看陈胜。 吴 广 素 爱 人, 士卒 多 为用者。 将 尉 醉, 广 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 数 言 欲 亡,忿 恚 尉,令 辱 之,以激怒其众。尉 果 笞广。 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 尉剑挺,广起,夺 而 杀 尉。陈胜佐之,并 杀 两 尉。 军官(刚)拔出剑来,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召 令 徒 属 曰:“公 等 遇 雨, 皆 已 失 期,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失 期 当 斩。藉 第 令 毋 斩,而 戍 死 者 固 十 六 七。且 壮 士 不 死 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 即已,死 即 举 大 名 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愿恭敬地 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 民 欲 也。袒右, 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 称 大 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的旗号。(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攻銍、酂、苦、柘、谯 皆下之。 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 銍、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 行 收 兵。 比 至 陈, 车六七百乘, 骑千余, 卒数万人。 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攻陈, 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 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复兴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四、一词多义 1之去、往,动词辍耕之垄上 2“唱”通“倡”首发, 补足音节,无义怅恨久之 3“以”通“已”己经。 的,助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被”通“披”穿。 他,代词 楚人怜之 六、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2会适逢,恰巧遇到会天大雨 ①大雨:这里是“下大雨”的意思。 集会 与皆来会计事 ②罾:渔网,这里是“用渔网捕”的意思 3书书写,动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③篝:笼,这里是“用笼罩着”的意思 字条,名词 得鱼腹中书 ④目:眼睛,这里是“用眼睛示意” 4将统率,动词上使外将兵 2形容词作名词 将领,名词项燕为楚将 ①坚:坚固的铁甲②锐:锐利的武器 5数屡次(shuo) 广故数言欲亡 3名词作状语 几(shu) 卒数万人 ①丹:用丹砂例句: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次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狐鸣:像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苦秦:以秦国的统治为苦 7行行军途中(xing)行收兵 ②怪之:认为这件事奇怪 行列(hng)陈胜、吴广皆次当行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为做为屯长 忿恚:使……恼怒 向为天下唱 七、古今异义 成为士卒多为用者 1怜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修筑为坛而盟 2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某 9比:等到 比至陈 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并列,接近天涯若比邻 3会计古义:集会议事今义:监督和管 10乃: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理财务的工作或从事该种工作的人员 于是,就陈胜乃立为王 4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5间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一定的 五、通假字 时间和空间 1“適”通“谪”贬谪,这里是强迫的意思, 快乐套餐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怅恨() 辍()耕 忿恚() 適戍() 车乘() 篝火() 鞭答( 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二世少子也()陈胜王()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若为佣耕 2会天大雨 3今亡亦死 4或以为死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3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 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 为 张 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复兴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 皆刑其长吏,杀 之以 应 陈 涉。 (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四、 一词多义 1 之 去、往,动词 辍耕之垄上 补足音节,无义 怅恨久之 的,助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代词 楚人怜之 2 会 适逢,恰巧遇到 会天大雨 集会 与皆来会计事 3 书 书写,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字条,名词 得鱼腹中书 4 将 统率,动词 上使外将兵 将领,名词 项燕为楚将 5 数 屡次(shuò) 广故数言欲亡 几(shù) 卒数万人 6 次 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 7 行 行军途中(xíng) 行收兵 行列(háng)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 为 做 为屯长 向 为天下唱 成为 士卒多为用者 修筑 为坛而盟 9 比: 等到 比至陈 并列,接近 天涯若比邻 10 乃: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于是,就 陈胜乃立为王 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 通假字 1“適”通“谪”贬谪,这里是强迫的意思。 2“唱”通“倡”首发。 3“以”通“已”已经。 4“被”通“披”穿。 六、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① 大雨:这里是“下大雨”的意思。 ② 罾:渔网,这里是“用渔网捕”的意思。 ③ 篝:笼,这里是“用笼罩着”的意思。 ④ 目:眼睛,这里是“用眼睛示意”。 2 形容词作名词 ① 坚:坚固的铁甲 ② 锐:锐利的武器 3 名词作状语 ① 丹: 用丹砂例句: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 狐鸣:像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 4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苦秦:以秦国的统治为苦 ② 怪之:认为这件事奇怪 5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忿恚:使……恼怒 七、 古今异义 1 怜 古义:爱戴 今义:怜悯 2 往往 古义:到处 今义:副词,表示某 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 会计 古义:集会议事 今义:监督和管 理财务的工作或从事该种工作的人员 4 亡 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5 间 古义:暗地里 今义:中间,一定的 时间和空间 快乐套餐 一、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怅.恨 ( ) 辍.( ) 耕 忿恚.( ) 鸿鹄.( ) 適.戍 ( ) 车乘.( ) 篝.火( ) 鞭笞.( ) 以数.谏故( ) 上使外将.兵( ) 二世少.子也 ( ) 陈胜王.(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若.为佣耕 2 会.天大雨 3 今亡.亦死 4 或.以为死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A楚人怜之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为天下〖1〗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苟富贵( 会天大雨( 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 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先天下之忧而忧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为佣耕曾不若孀妻弱子B项燕为楚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秦灭韩亡魏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 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发闾左適戍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 D吴广以为然 (二)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 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 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释义。A戮 B俱 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千古志士之胸臆,此文 中 一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解释下列句中带点字 A其季父项梁()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学万人敌()项梁怒之( C去学剑()又不肯竟学()D梁以此奇籍()与籍避仇于吴中() 4概括本段内容 叙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参考答案、 chang chuo hui hu zhe sheng gou chi shuo jiang shao wa ng二1若,你2会,适值,恰好遇到3亡,逃跑4或,有人三、“怜”,古义 为“爱戴”,今义为“怜惜”;“间”jin古义为“私自,偷偷地”,今义为“中间,一定 的时间,空间”;“亡”,古义为“逃跑”,今义为“死亡”。四、(-)1A苟:如果2A项 “之”为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D两项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C两 个“之”均为动词,“到”、“往”。3A项中的“若”,一为代词“你”,二为介词“如”。B 项中的“将”,一为名词“将领”;二为动词“率领”。C项中的“亡”,一为动词,“逃
4 A 楚人怜之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为天下〖1〗唱,宜多应者。”吴广以 为然。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苟.富贵( ) 会.天大雨( ) 楚人怜.之( ) 为天下唱.( ) 2 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怅恨久之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3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为佣耕 曾不若孀妻弱子 B 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4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发闾左適戍渔阳—— C 等死,死国可乎—— D 吴广以为然—— (二)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 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 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1 给下面的字注音并释义。 A 戮 B 俱 C 惮 D 族 2 《陈涉世家》中, 一句抒发了千古志士之胸臆,此文 中 一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 3 解释下列句中带点字 A 其季父..项梁( )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B 学万人敌.( ) 项梁怒之.( ) C 去.学剑( ) 又不肯竟.学( ) D 梁以此奇.籍( ) 与籍避.仇于吴中( ) 4 概括本段内容 叙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参考答案 一、chàng chuò huì hú zhé shèng gōu chī shuò jiāng shào wà ng 二 1 若,你 2 会,适值,恰好遇到 3 亡,逃跑 4 或,有人 三、“怜”,古义 为“爱戴”,今义为“怜惜”; “间”jiàn 古义为“私自,偷偷地”,今义为“中间,一定 的时间,空间”;“亡”,古义为“逃跑”,今义为“死亡”。四、(一) 1A 苟:如果 2 A 项 “之”为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D 两项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C 两 个“之”均为动词,“到”、“往”。 3 A 项中的“若”,一为代词“你”,二为介词“如”。B 项中的“将”,一为名词“将领”;二为动词“率领”。 C 项中的“亡” ,一为动词,“逃
跑”;二为动词,“灭亡”。D均为“屡次、多次”之意。4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同样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D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 确(二)1A10:杀Bj:都Cdan:害怕Dzu;灭族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彼可取而代也。”3小叔父被抵挡助词,不译前往终,完成认为奇异躲避 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22.唐雎不辱使命 探究指导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唐雎(j弗敢(fu)佛然(fu)徒跣(xn)以头抢地(qing)谕(yu) 韩傀(gui)休祲(jin)缟素(go)色挠(no)熠熠生辉(y 、作者简介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西汉学者、文学家。刘向 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显深沉恳切的感情。 三、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 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 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四、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 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 胜强秦的原因。文章也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秦干使人谓安陵君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 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j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 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呢?” 这一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干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 非十之怒也。夫专诸之剌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5 跑”;二为动词,“灭亡”。 D 均为“屡次、多次”之意。4 A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 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 同样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 D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 确 (二) 1 A lù;杀 B jù;都 C dàn;害怕 D zú;灭族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彼可取而代也。” 3 小叔父 被 抵挡 助词,不译 前往 终,完成 认为奇异 躲避 4 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22.唐雎不辱使命 探究指导 一、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唐雎 (jū) 弗敢(fú) 怫然(fú) 徒跣(xiǎn) 以头抢地(qiāng) 谕(yù) 韩傀(guī) 休祲(jìn) 缟素(gǎo) 色挠(náo) 熠熠生辉(yì) 二、 作者简介 刘向(公元前 79~前 8;一说公元前 77~前 6),西汉学者、文学家。刘向 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显深沉恳切的感情。 三、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 33 篇。记 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 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 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 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四、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 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 胜强秦的原因。文章也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 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加惠,以 大 易 小, 甚 善; 虽然, 受地于先王, 愿 终 守 之,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 很好;即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 弗 敢 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这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 秦 灭韩 亡 魏,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 不 错 意 也。 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 吾以十倍之地,请 广 于 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虽 千 里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 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呢?” 这一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 王 怫 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 庸 夫 之 怒 也,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 非士之怒也。夫 专 诸 之 刺 王 僚 也,彗 星 袭 月;聂政之刺 韩傀也
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若士必怒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挺剑而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这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第二回合,斗争的高潮。 全文重心,详写。本段可分两层。一(…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 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 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二(…挺剑而起”):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牛也。”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这一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斗争的结局。 六、写作特色1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七、一词多义 1名词作动词缟素:白色丝织物,指丧 1使:派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 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数词作动词 2于:从受地于先王 四: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例句: 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3以:用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十、古今异义 凭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两个词)今义:连 把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 因为徒以有先生也 是”等跟它呼应。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 4徒空这里引申为光着亦免冠徒跣 愿终守之,弗敢易! 只徒以有先生也 十一、特殊句式 5者的人以君为长者 1判断句例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 的原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怒也。“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6之的,助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专诸之者 也”判断句标志。“皆”,副词,表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判断语气 八、通假字 2倒装句状语后置例句:受地于先王 1“错”通“措”施行,置办 “于先王”是状语,译文:从先王那里接 仓”通“苍”青色 受了封地。例句:休祲降于天“于天”是 九、词类活用 状语。译文:吉凶的征兆从上天降示。 快乐套餐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怫然( 以头抢地()唐雎( 免冠徒跣() 休祲( 天下编素()韩傀( 不屈不挠()
6 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怀 怒 未 发, 休 祲 降 于 天, 与 臣 而 将 四 矣。 若士必怒,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伏尸二人, 流 血 五 步, 天 下 缟 素,今 日 是 也。” 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挺 剑 而 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这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第二回合,斗争的高潮。 全文重心,详写。本段可分两层。一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 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 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二 (……挺剑而起”):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 秦 王 色 挠,长 跪 而 谢 之 曰:“先 生 坐!何 至 于 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而 安 陵 以 五 十 里 之 地 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这一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斗争的结局。 六、 写作特色 1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 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七、 一词多义 1 使: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 于:从 受地于先王 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 以:用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凭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把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因为 徒以有先生也 4 徒 空 这里引申为光着亦免冠徒跣 只 徒以有先生也 5 者 的人 以君为长者 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 之 的,助词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专诸之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八、 通假字 1 “错”通“措”施行,置办。 2 “仓”通“苍”青色。 九、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缟素:白色丝织物,指丧 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 2 数词作动词 四: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例句: (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十、 古今异义 虽然 古义:即使这样(两个词) 今义:连 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 是”等跟它呼应。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 十一、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例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 怒也。“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者,……也”判断句标志。“皆”,副词,表 判断语气。 2 倒装句 状语后置 例句:受地于先王 “于先王”是状语, 译文:从先王那里接 受了封地。 例句:休祲降于天“于天”是 状语。 译文:吉凶的征兆从上天降示。 快乐套餐 一、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怫.然( ) 以头抢.地( ) 唐雎.( ) 免冠徒跣.( ) 休祲.( ) 天下缟.素( ) 韩傀.( ) 不屈不挠.( )
二、解释下面名句中加点字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2而君逆寡人者( 3寡人谕矣(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解释句中通假字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四、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③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④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伃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 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 fu qiang ju xian jin gdo gui ndo二、1派遣违背了 解,明白白白地三、“仓”通“苍”,“青色”的意思四、①“用”;②“凭借” ③、④句中的“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五、1(1)“仓”同“苍”,青 色。(2)道歉。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 为有先生啊。3(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 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 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 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 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5示例:①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 吴抗曹:… 23、隆中对 探究指导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7 二、解释下面名句中加点字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2 而君逆.寡人者( ) 3 寡人谕.矣( ) 4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 三、解释句中通假字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四、 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③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④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仓鹰击于殿上( ) (2) 长跪而谢之( ) 2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 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与臣而将四矣。 4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 一、fú qiāng jū xiǎn jìn gǎo guī náo 二、 1 派遣 违背 了 解,明白 白白地 三、“仓”通“苍”,“青色”的意思 四、①“用”;② “凭借”; ③、④句中的“之”都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1 (1)“仓”同“苍”,青 色。(2)道歉。2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 为有先生啊。3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 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 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 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 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 示例:①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 吴抗曹;…… 23、隆中对 探究指导 一、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陇(6ng)亩 颍(ying) 枉(wang)驾 屏(bing)人 倾颓(tui) 度(du6)德 猖蹶( chang jue)沔(mian)吴会(kuai) 殆(dai 存恤(x) 胄(zhou) 夷(y1)越戎(rong) 、作者简介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主要著作有 《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 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 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四、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昑》。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可)当时的 莫之许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和诸葛亮很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是卧龙啊,将军是否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愿意见他呢?”刘备说:“您和(他)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 将军宜枉驾顾之 上门)来。您应该屈尊一下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 “汉室倾颓 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 崩溃了,奸臣先后窃取了政权,皇上也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至于今 然志 否胜人),想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智谋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 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亮答 跨州连郡者 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豪杰共同起兵讨伐,占有好几个州郡的, 不可胜数。曹操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 多得数也数不完。曹操和袁绍相比较,名声小而且兵力也少,然而曹操终于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他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曹操)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这(方面),确实不能和他争胜。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有才的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人被他任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面凭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 此用武之国, 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着吴郡、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是)用兵之地,然而他的主人(刘表)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 守不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可有(取它)的意思吗?益州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幅员辽阔 祖因 张鲁在北 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汉高祖(刘邦)凭借它而成就了帝王大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百姓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十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
8 陇(lǒng)亩 颍(yǐng)川 枉(wǎng)驾 诣(yì) 屏(bǐng)人 倾颓(tuí) 度 (duó)德 猖蹶(chāng 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存恤(xù) 胄(zhòu) 夷(yí) 越 戎(róng) 二、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主要著作有 《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三、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 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 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四、 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亮 躬 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 自比 于 管仲、乐毅, 时 人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可)当时的 莫 之 许 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和诸葛亮很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是卧龙啊, 将军是否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愿意见他呢?” 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 将 军 宜枉 驾 顾 之。” 上门)来。您应该屈尊一下亲自去拜访他。” 由 是 先 主 遂 诣 亮, 凡 三 往, 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 才见到。(刘备)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崩溃了,奸臣先后窃取了政权,皇上也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 (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欲信大义 于 天下,而 智 术 浅 短,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 然志 否胜人),想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智谋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 犹未已,君 谓 计 将 安 出?” 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亮 答 曰:“自 董 卓 已 来, 豪 杰 并 起, 跨州 连 郡 者 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豪杰共同起兵讨伐,占有好几个州郡的, 不 可 胜 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 遂 能 克 绍, 以弱为强者, 多得数也数不完。曹操和袁绍相比较,名声小而且兵力也少,然而曹操终于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他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曹操) 孙权据有江东, 已 历 三 世, 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 这(方面),确实不能和他争胜。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有才的 此 可 以 为 援 而 不 可 图 也。 荆州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人被他任用, (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面凭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 东连 吴会, 西 通 巴、蜀, 此用武之国, 而 其 主不 能 守, 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着吴郡、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是)用兵之地,然而他的主人(刘表) 此 殆 天 所 以 资 将 军, 将 军 岂有 意 乎? 益州险塞, 沃野 守不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可有(取它) 的意思吗?益州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幅员辽阔, 千里, 天府之土, 高 祖 因 之 以 成 帝业。 刘璋暗弱, 张鲁在北, 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汉高祖(刘邦) 凭借它而成就了帝王大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百姓 民 殷 国 富 而 不知存恤。智 能 之 士 思 得 明 君。 将军既帝室
殷实,国家富裕,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爱惜(人民)。有见识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您既然是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 皇室的后代,信用和道义闻名于天下,又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地思慕贤良,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扼守住险要地势,西面和各部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民族,对外和孙权结成联盟,对内修明政治:(等到)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天下(形势)有了发展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向宛、洛进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平?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兵,老百姓谁不(用)篮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大业就 汉室可兴矣。” 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从此,和诸葛亮的情谊就一天比一天深厚。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说:“我得到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 复 再说(反对的)话。”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2):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3~5):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 来形势的发展。第四部分(6):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五、写作特色1人物描写上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详略得当。2语言简洁流畅, 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六、一词多义 9好友好hao 外结好孙权 1为:唱好为《梁父吟》 喜爱hao 好为《梁父吟》 结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0将将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是 谓为信然 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变为以弱为强者 l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箪食( 表示被动,“被”贤能为之用 用竹筐盛着箪食壶浆 2谓说 谓为信然 12因于是、就此因屏人曰 对……说谓先主曰 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已停止 然志犹未已 七、通假字1“信”通“伸”,伸张。 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2“已”通“以”,以。例句:自董卓已来 通“以”自董卓已来 八、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一天 4遂就 由是先主遂诣亮 天例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终于 然操遂能克绍 2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5图谋取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形容词作状语外:对外内:对内 地图 图穷而匕首现 九、古今异义 6利物资利尽南海 1用古义:因此今义:使用例句:遂用 有利的条件天时不如地利 猖蹶2猖蹶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 7尽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放肆例句:遂用猖蹶3抑古义:而且 消失,没有林尽水源(《桃花源记》)今义:压抑:或者例句:抑亦人谋也 8信信用 信义著于四海 4可以古义:可以把今义:表示可能;表 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示许可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9 殷实,国家富裕,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爱惜(人民)。有见识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您既然是 之胄, 信 义 著 于 四 海, 总揽 英雄, 思贤 如渴, 若 跨 有 荆、益, 皇室的后代,信用和道义闻名于天下,又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地思慕贤良,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 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 内 修 政 理; 扼守住险要地势,西面和各部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民族,对外和孙权结成联盟,对内修明政治;(等到)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天下(形势)有了发展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向宛、洛进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 百姓 孰 敢 不 箪食 壶浆 以 迎 将军者乎? 诚如是, 则 霸 业 可 成, 出兵,老百姓谁不(用)篮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 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大业就 汉室 可 兴 矣。” 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 于是 与 亮 情 好 日 密。 刘备说:“好!” 从此,和诸葛亮的情谊就一天比一天深厚。 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说:“ 我得到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 复言。” 羽、 飞 乃 止。 再说 (反对的)话。”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2):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3~5):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 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6):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五、 写作特色 1 人物描写上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详略得当。 2 语言简洁流畅, 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六、 一词多义 1 为: 唱 好为《梁父吟》 结为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是 谓为信然 变为 以弱为强者 表示被动,“被” 贤能为之用 2 谓 说 谓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曰 3 已 停止 然志犹未已 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通“以” 自董卓已来 4 遂 就 由是先主遂诣亮 终于 然操遂能克绍 5 图 谋取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地图 图穷而匕首现 6 利 物资 利尽南海 有利的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 7 尽 全部取得 利尽南海 消失,没有 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 ) 8 信 信用 信义著于四海 通“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9 好 友好 hǎo 外结好孙权 喜爱 hào 好为《梁父吟》 10 将 将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率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11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 一箪食( 用竹筐盛着 箪食壶浆 12 因 于是、就 此因屏人曰 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七、 通假字 1 “信”通“伸”,伸张。 2“已”通“以”,以。 例句:自董卓已来 八、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一天 天 例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 名词作动词 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3 形容词作状语 外:对外内:对内 九、 古今异义 1 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例句:遂用 猖蹶 2 猖蹶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而 放肆例句:遂用猖蹶 3 抑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或者 例句:抑亦人谋也 4 可以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可能;表 示许可 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十、特殊句式 语例句:君与俱来省略了介词“与”的 1判断句例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宾语“之”,即“他”,指诸葛亮。3倒装句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①宾语前置例句:时人莫之许也② 2省略句①省略主语例句:因屏人状语后置例句:欲信大义于天下4被动句 曰省略了句子的主语:先主②省略宾例句:贤能为之用“ 快乐套餐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1因屏人曰() 2好为《梁父吟》() 3枉驾顾之( 4遂用猖蹶() 5先主遂诣亮( 6民殷国富(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 2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 3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通 2自董卓已来通 通 四、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 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胄( )②戎( )③箪(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3翻译“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 4上句中,“身”的意思是,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5根据文章,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 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 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正确顺序是: 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 1略二、1谓:说;谓:对……说2为:变为:为:表被动, “被”3因:就此、于是:因:凭借4将:将领:将:率领。 1“信”通“伸” 伸张2“已”通“以”:介词,以。四、1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2晋史 回答,应对五、()1①zhou②rong③dan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 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3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4亲自躬5⑥ ③①⑤②④⑧⑦6成霸业,兴汉室 24出师表 探究指导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10 十、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例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2 省略句 ① 省略主语 例句:因屏人 曰 省略了句子的主语:先主 ② 省略宾 语 例句:君与俱来 省略了介词“与”的 宾语“之”,即“他”,指诸葛亮。3 倒装句 ① 宾语前置 例句:时人莫之许也 ② 状语后置 例句:欲信大义于天下 4 被动句 例句:贤能为之用“ 快乐套餐 一、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1 因屏.人曰 ( ) 2 好.为《梁父吟》( ) 3 枉.驾顾之 ( ) 4 遂用猖蹶.. ( ) 5 先主遂.诣亮 ( ) 6 民殷.国富 ( )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 2 以弱 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3 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4 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 通 。 2 自董卓已来通; 通 。 四、 文学常识填空 1 《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 、 、 合 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 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 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矣。 1 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 胄( ) ② 戎( ) ③ 箪( ) 2 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3 翻译“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 4 上句中,“身”的意思是,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 5 根据文章,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② 安抚边境各民族; ③ 广布“仁义”; ④ 结好孙权,搞 好外交; ⑤ 巩固荆、益基地; ⑥ 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 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6 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 6 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 一、 1 略 二、 1 谓:说;谓:对……说 2 为 :变为;为:表被动, “被”3 因:就此、于是;因:凭借 4 将:将领;将:率领。 三、 1 “信”通“伸”: 伸张 2 “已”通“以”:介词,以。 四、 1 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 2 晋史 回答,应对 五、 (一) 1 ① zhòu② róng ③ dān 2 ①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 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3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4 亲自躬 5 ⑥ ③①⑤②④⑧⑦ 6 成霸业,兴汉室 24 出师表 探究指导 一、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