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学时 学分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制定人:任晓辉 审核人
1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地 理 科 学 学 时 54 学 分 3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制定人:任晓辉 审核人:
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质学基础是四年制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 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地壳的物质组成 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同时,地质学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了解各地 质历史时期地层中常见的标准化石;掌握阅读平面地质图、绘制剖面地质图和野外 地质调查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1.课程内容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要注重提高教学的 起点,反映地质科学的新成就和新进展。 2.作为专业基础课,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 排上还要注重实用性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尽管总课时压缩到54学时,但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 力起重要作用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野外考察等)要进一步强化。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1.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教 材,以教材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本大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地理科学专 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选定教学内容,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强化能力培养。 (四)室内实验及野外实习(8学时) 1.实验 (1)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2)主要内容与要求: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 理、断口等主要物理性质,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学会鉴别矿物的形态 和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下一步鉴定矿物打 下基础 (3)学时分配:2学时。 2.实验二 (1)实验名称:认识常见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主要内容与要求: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岩石标本,学会肉眼鉴定岩石的一般 方法,并对所观察的岩石进行系统描述,完成实习报告的有关部分;掌握主要岩石 的鉴定特征,能够准确鉴定主要岩石。 (3)学时分配:2学时 3.实验三 (1)实验名称:认识主要的标准化石 (2)主要内容与要求: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古生物标本,初步认识几种重要门类 化石的基本构造及其形态特征,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发展和演化特征,认识最 主要的标准化石。 (3)学时分配:2学时 6.野外实习 短途一天野外地质实习,2学时 (五)教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54,其中讲授课46学时,实践课为8学时
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质学基础是四年制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 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地壳的物质组成、 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同时,地质学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了解各地 质历史时期地层中常见的标准化石;掌握阅读平面地质图、绘制剖面地质图和野外 地质调查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1.课程内容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要注重提高教学的 起点,反映地质科学的新成就和新进展 。 2.作为专业基础课,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 排上还要注重实用性。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尽管总课时压缩到 54 学时,但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 力起重要作用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野外考察等)要进一步强化。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1.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选用合适的教 材,以教材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本大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地理科学专 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选定教学内容,既注重知识传授,更强化能力培养。 (四)室内实验及野外实习(8 学时) 1. 实验一 (1)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2)主要内容与要求: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 理、断口等主要物理性质,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学会鉴别矿物的形态 和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下一步鉴定矿物打 下基础。 (3)学时分配:2 学时。 2. 实验二 (1)实验名称:认识常见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主要内容与要求: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岩石标本,学会肉眼鉴定岩石的一般 方法,并对所观察的岩石进行系统描述,完成实习报告的有关部分;掌握主要岩石 的鉴定特征,能够准确鉴定主要岩石。 (3)学时分配:2 学时。 3. 实验三 (1)实验名称:认识主要的标准化石 (2)主要内容与要求:通过认真观察常见的古生物标本,初步认识几种重要门类 化石的基本构造及其形态特征,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发展和演化特征,认识最 主要的标准化石。 (3)学时分配:2 学时 6.野外实习 短途一天野外地质实习,2 学时 (五)教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 54,其中讲授课 46 学时,实践课为 8 学时
教 学 章节 其它 序号 节讲讨论实验|(野多/课程 小计 名 天) 地球的基本特征 矿物与岩石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14 地壳演化简史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 应用 6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120分钟;满分一百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宋春青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2.主要参考书: (1)《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二版 (2)《地质学原理》张宝政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3)《古生物学》张永烙等编,地质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4)《矿床学概论》任启江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 (5)《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 (6)《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7)《地球科学现代测试技术》王汝成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王建主编,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殷鸿福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2 (10)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2.了解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的目的; 3.了解地质学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质学概述 要点: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3.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4.地质学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地质学发展简史
3 章节 序号 教 学 学 时 环 节 名 称 课 堂 讲 授 讨 论 实 验 其 它 (野外 一天) 课 程 设 计 小计 一 绪论 2 二 地球的基本特征 4 三 矿物与岩石 12 4 四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14 五 地壳演化简史 10 2 六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 应用 4 总 计 46 6 2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120 分钟;满分一百。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宋春青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1 月 2.主要参考书: (1)《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8 年 10 月第二版; (2)《地质学原理》张宝政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83 年第一版; (3)《古生物学》张永烙等编,地质出版社,1988 年第一版; (4)《矿床学概论》任启江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一版; (5)《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 (6)《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 (7)《地球科学现代测试技术》王汝成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8)王建主编,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殷鸿福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2。 (10)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2.了解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的目的; 3.了解地质学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质学概述 要点: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3.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4.地质学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地质学发展简史
要点: 1.萌芽时期; 2.奠基时期 3.形成时期 4.发展时期 5.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 6.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2.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和内部圈层构造 4.了解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概况 要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要点: 1.地球的外部圈层; 2.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三节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要点: 基本概念 2.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3.地质作用的分类 第三章矿物与岩石(1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矿物的基本特性; 2.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 3.掌握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能够准确鉴定常见的重要矿物 4.掌握岩浆、岩浆作用和岩浆岩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5.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的基本特征; 6.了解火成岩的化学成分、掌握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7.掌握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8.了解火成岩的分类 9.掌握火成岩的鉴定方法 10.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1.了解沉积岩的特征; 12.了解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掌握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
4 要点: 1.萌芽时期; 2.奠基时期; 3.形成时期; 4.发展时期; 5.20 世纪地质学的发展; 6.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4 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2.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和内部圈层构造; 4.了解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概况 要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要点: 1.地球的外部圈层; 2.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三节 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要点: 1.基本概念; 2.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3.地质作用的分类。 第三章 矿物与岩石(12 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矿物的基本特性; 2.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 3.掌握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能够准确鉴定常见的重要矿物; 4.掌握岩浆、岩浆作用和岩浆岩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5.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的基本特征; 6.了解火成岩的化学成分、掌握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7.掌握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8.了解火成岩的分类; 9.掌握火成岩的鉴定方法; 10.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1.了解沉积岩的特征; 12.了解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13.掌握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
14.了解变质岩的特征 15.掌握变质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要点 1.矿物与岩石的概念 2.矿物学与岩石学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矿物 要点: 1.矿物的基本特性 2.矿物的分类; 3.重要矿物简述。 第三节火成岩 要点: 1.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 2.喷出作用; 3.侵入作用 4.火成岩的成分 5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6.火成岩的分类; 7.主要火成岩简介。 第四节沉积岩 要点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沉积岩的特征 3.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第五节变质岩 要点: 1.变质岩作用的因素 2.变质岩的特征; 3.变质岩作用类型与变质岩 4.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1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证据 2.了解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3.掌握褶皱构造及其分类; 4掌握断裂构造及其分类 5.能够熟练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6.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 7.掌握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8.了解地震波和地震仪; 9.掌握地震强度的有关知识;
5 14.了解变质岩的特征; 15.掌握变质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要点: 1.矿物与岩石的概念; 2.矿物学与岩石学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 矿物 要点: 1.矿物的基本特性; 2.矿物的分类; 3.重要矿物简述。 第三节 火成岩 要点: 1.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 2.喷出作用; 3.侵入作用; 4.火成岩的成分; 5.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6.火成岩的分类; 7.主要火成岩简介。 第四节 沉积岩 要点: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沉积岩的特征; 3.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第五节 变质岩 要点: 1.变质岩作用的因素; 2.变质岩的特征; 3.变质岩作用类型与变质岩; 4.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14 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证据; 2.了解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3.掌握褶皱构造及其分类; 4.掌握断裂构造及其分类; 5.能够熟练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6.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 7.掌握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8.了解地震波和地震仪; 9.掌握地震强度的有关知识;
10.了解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11.了解地震预报的有关知识; 12.了解地槽一地台说的基本知识 13.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和基本理论; 14.了解有关大地构造的其它学说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要点: 1.关于构造运动的概念 2.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要点 1.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2.构造运动的证据 3.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第三节褶皱构造 要点 1.褶皱的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形态分类; 4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5.褶皱的组合类型 6.如何在野外认识褶皱构造 7.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第四节断裂构造 要点: 1.节理 2断层及其几何要素 3.断层的分类; 4.断层的组合类型 5.怎样识别断层; 6.研究断层的意义 7.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第五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要点 1.新构造运动 2.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3.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4.地震强度; 5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6.地震预报 第六节大地构造学说 要 1.地槽-地台说
6 10.了解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11.了解地震预报的有关知识; 12.了解地槽--地台说的基本知识; 13.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和基本理论; 14.了解有关大地构造的其它学说。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要点: 1.关于构造运动的概念; 2.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要点: 1.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2.构造运动的证据; 3.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第三节 褶皱构造 要点: 1.褶皱的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形态分类; 4.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5.褶皱的组合类型; 6.如何在野外认识褶皱构造; 7.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第四节 断裂构造 要点: 1.节理; 2.断层及其几何要素; 3.断层的分类; 4.断层的组合类型; 5.怎样识别断层; 6.研究断层的意义; 7.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第五节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要点: 1.新构造运动; 2.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3.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4.地震强度; 5.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6.地震预报。 第六节 大地构造学说 要点: 1. 地槽-地台说;
2.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3.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4.板块构造学说。 第五章地壳演化简史(10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2.了解地层系统; 3.了解太古宙和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 4掌握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壳演化特征; 5.掌握太古宙和元古宙的生物演化特征 6.掌握太古宙和元古宙的重要矿产; 8.了解早古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9.掌握早古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10.掌握早古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11.掌握早古生代的重要矿产 12.了解晚古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13.掌握晚古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4.掌握晚古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15.掌握晚古生代的重要矿产 16.了解中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17.掌握中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18.掌握中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18.掌握中生代的重要矿产 20.了解新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21.掌握新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22.掌握新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23.掌握新生代的重要矿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要点 1.地层学理论的建立; 2时间表吃的建立。 第二节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要点: 1.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岩相古地理分析 3.构造历史分析 4.地层系统 第三节前寒武纪一太古宙和元古宙 要点: 1.太古宙 2.元古宙 震」
7 2. 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3. 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4. 板块构造学说。 第五章 地壳演化简史(10 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2.了解地层系统; 3.了解太古宙和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 4.掌握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壳演化特征; 5.掌握太古宙和元古宙的生物演化特征; 6.掌握太古宙和元古宙的重要矿产; 8.了解早古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9.掌握早古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10.掌握早古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11.掌握早古生代的重要矿产; 12.了解晚古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13.掌握晚古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14.掌握晚古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15.掌握晚古生代的重要矿产; 16.了解中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17.掌握中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18.掌握中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18.掌握中生代的重要矿产; 20.了解新生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21.掌握新生代的地壳演化特征; 22.掌握新生代的生物演化特征; 23.掌握新生代的重要矿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要点: 1.地层学理论的建立; 2.时间表吃的建立。 第二节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要点: 1.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岩相古地理分析; 3.构造历史分析; 4.地层系统。 第三节 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要点: 1.太古宙; 2.元古宙; 3.震旦纪
第四节早古生代 要点: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一一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2.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3.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六节晚古生代 要点 1.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2.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 3.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六节中生代 要点: 1.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 2.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 3.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十五章新生代 要点 1.古近纪 2.新近纪 3.第四纪。 第六章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矿床的有关概念 2.了解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的一般特征及其所形成的重要 矿产资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矿产资源 要点 1.基本概念 2.内生矿床 3.外生矿床 4.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 要点: 1.含水层与隔水层 2.地下水的类型; 3.储水构造; 4.地下水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 要点: 1.工业与民用建筑: 2.水利工程; 3.道路工程
8 第四节 早古生代 要点: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2.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3.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六节 晚古生代 要点: 1.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2.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 3.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六节 中生代 要点: 1.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 2.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 3.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十五章 新生代 要点: 1.古近纪; 2.新近纪; 3.第四纪。 第六章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4 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矿床的有关概念; 2.了解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的一般特征及其所形成的重要 矿产资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矿产资源 要点: 1.基本概念; 2.内生矿床; 3.外生矿床; 4.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要点: 1.含水层与隔水层; 2.地下水的类型; 3.储水构造; 4.地下水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 要点: 1.工业与民用建筑; 2.水利工程; 3.道路工程
第四节地质灾害与地球化学环境
9 第四节 地质灾害与地球化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