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物理》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etrophysics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 学时:54学分:3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研究储层 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在多孔介质孔隙中与渗流有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的一门 学科。它是研究渗流力学、采油工程、油藏江程、钻井工程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1.油藏物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 2.学习油藏物理的目的意义 3.油藏物理的发展情况 4.课程的特点及学习要求 5.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 6.参考资料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1.砂岩的粒度和粒度组成 2.岩石的比面 3.胶结物及胶结性质 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1.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2.孔隙度(包括双重介质孔隙度和孔隙度的分类) 3.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4.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油藏物理》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etrophysics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 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研究储层 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在多孔介质孔隙中与渗流有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的一门 学科。它是研究渗流力学、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 论 1.油藏物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 2.学习油藏物理的目的意义 3.油藏物理的发展情况 4.课程的特点及学习要求 5.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 6.参考资料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1.砂岩的粒度和粒度组成 2.岩石的比面 3.胶结物及胶结性质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1.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2.孔隙度(包括双重介质孔隙度和孔隙度的分类) 3.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4.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5.储层岩石的可压缩性(岩石的压缩系数及综合压缩系数) 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1.达西定律 2.渗透率(包括裂缝渗透率及双重介质的渗透率)及量纲、单位,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3.渗透率的测定方法(气测渗透率及滑脱效应) 4.影响渗透率的各种因素 5.岩石渗透率与其它岩石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流体的饱和度 1.流体饱和度的基本概念 2.几个重要的饱和度 3.影响流体饱和度的因素 4.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第五节储层岩石的敏感性及其评价 1.储层岩石的敏感性及其敏感性矿物 2.储层岩石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第六节※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1.储层岩石的力学性质 2.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 3.储层岩石的电导性 4.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5.储层岩石的磁学性质 第七节※岩石物性参数的平均处理方法 1.算术平均 2.加权平均 3.物理平均 教学重点: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敏感性; 教学难点:各种岩石的物理性质与油藏开发过程的结合。 重点训练:根据基本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 第二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5.储层岩石的可压缩性(岩石的压缩系数及综合压缩系数)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1.达西定律 2.渗透率(包括裂缝渗透率及双重介质的渗透率)及量纲、单位,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3.渗透率的测定方法(气测渗透率及滑脱效应) 4.影响渗透率的各种因素 5.岩石渗透率与其它岩石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流体的饱和度 1.流体饱和度的基本概念 2.几个重要的饱和度 3.影响流体饱和度的因素 4.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第五节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及其评价 1.储层岩石的敏感性及其敏感性矿物 2.储层岩石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第六节※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1.储层岩石的力学性质 2.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 3.储层岩石的电导性 4.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5.储层岩石的磁学性质 第七节※ 岩石物性参数的平均处理方法 1.算术平均 2.加权平均 3.物理平均 教学重点: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敏感性; 教学难点:各种岩石的物理性质与油藏开发过程的结合。 重点训练:根据基本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1.天然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天然气的状态方程 3.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层原油的高压物理性质 1.溶解油气比 2.原油的高压物理性质 第三节地层水的高压物理性质 1.地层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地层水水型的划分 3.地层水的高压物理性质 4.水质标准及污水处理方法 第四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1.油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2.相图及其应用 3.几种典型的油气藏相图 第五节相态方程 1.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2.相态方程 3.相态方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流体的高压物性参数的表示方法和油藏烃类相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和油藏烃类相态的变化过程。 重点训练: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判断。 第三章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征 第一节储层流体之间的界面现象 1.自由表面能和界面现象 2.界面张力 3.吸附现象 第二节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第一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1.天然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天然气的状态方程 3.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第二节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理性质 1.溶解油气比 2.原油的高压物理性质 第三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理性质 1.地层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地层水水型的划分 3.地层水的高压物理性质 4.水质标准及污水处理方法 第四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1.油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2.相图及其应用 3.几种典型的油气藏相图 第五节 相态方程 1.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2.相态方程 3.相态方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流体的高压物性参数的表示方法和油藏烃类相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和油藏烃类相态的变化过程。 重点训练: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判断。 第三章 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征 第一节 储层流体之间的界面现象 1.自由表面能和界面现象 2.界面张力 3.吸附现象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1.岩石的润湿性 2.润湿的实质 3.润湿滞后现象 4.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对油水微观分布的影响 5.润湿性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储层岩石中的毛管现象及毛管压力曲线 1.储层岩石中的毛管现象 2.储层岩石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现象 3.毛管压力曲线 4.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 5.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 第四节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 1.几个重要的概念(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度、流度比和含水 率) 2.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3.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第五节微观渗流机理 1.几种简化的模型的渗流现象 2.微观渗流机理 教学重点:油藏中的各种界面现象、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 教学难点:分析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界面现象和物理动态分析的方法。 重点训练:实验研究结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一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途径 1储层原油采收率 2.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 3.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 第二节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采油机理 1.热力采油方法的机理及适用性
1.岩石的润湿性 2.润湿的实质 3.润湿滞后现象 4.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对油水微观分布的影响 5.润湿性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储层岩石中的毛管现象及毛管压力曲线 1.储层岩石中的毛管现象 2.储层岩石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现象 3.毛管压力曲线 4.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 5. 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 第四节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 1.几个重要的概念(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度、流度比和含水 率) 2.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3.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第五节 微观渗流机理 1.几种简化的模型的渗流现象 2.微观渗流机理 教学重点:油藏中的各种界面现象、毛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 教学难点:分析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界面现象和物理动态分析的方法。 重点训练:实验研究结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一节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途径 1储层原油采收率 2.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 3.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 第二节 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采油机理 1.热力采油方法的机理及适用性
2.化学采油方法的机理及适用性 3.混相采油方法的机理及适用性 第三节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1.三次采油三大采油的发展趋势 2.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3.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评价 教学重点: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 的机理; 教学难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的提出和探索。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储层岩石的基本物理特性及特点; (2)掌握储层流体基本物理性质; (3)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 (4)了解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2、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后继 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各种物性参数的测定 原理和方法,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课内容 学时 1、绪论 2 2、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16 3、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0 4、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征 16 5、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10 合计 54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改书 [1]杨胜来等:《油藏物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更生主编: 《油藏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3]洪世鐸主编: 《油藏物理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78;
2.化学采油方法的机理及适用性 3.混相采油方法的机理及适用性 第三节 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1.三次采油三大采油的发展趋势 2.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3.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的评价 教学重点: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三次采油三大采油方法 的机理; 教学难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的提出和探索。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⑴掌握储层岩石的基本物理特性及特点; ⑵掌握储层流体基本物理性质; ⑶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 ⑷了解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2、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后继 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各种物性参数的测定 原理和方法,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课内容 学 时 1、绪论 2 2、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16 3、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0 4、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征 16 5、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10 合计 54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改书 [1] 杨胜来等:《油藏物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 何更生主编:《油藏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3] 洪世鐸主编:《油藏物理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78;
[4]罗摯潭主编:《油层物理》,地质出版社,1982; [5]《PI》,《石油与天然气文摘》,《中国石油文摘》,《石油学报》等相关期 刊、杂志
[4] 罗摯潭主编:《油层物理》,地质出版社,1982; [5] 《PI》,《石油与天然气文摘》,《中国石油文摘》,《石油学报》等相关期 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