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总学时(实践学时):45(8)执笔者:李文利 修(制)订日期:2010.5适用专业:建工、建管 审阅者:董晓丽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材料》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 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的基本知 本课程将为后续专业课《房屋建筑学》 《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建筑施工》 《建 筑工程概预算》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标准和选用要 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和试验技能;能够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建筑材 料,解决建筑材料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总学时分配 总学时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训学时 (不占课内学时) 45 37 (4)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 (一)总体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吸收本课程相关 系的、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和观念;确保教学中观点的正确、鲜明,取材新而准确。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试验方法;牢固掌握建筑工程材料的技术性 质、技术标准,以及常用混合材料的组配方法。 重点内容:原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技术要求;混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基本理论、组配方 难点内容:该课程的难点为建筑工程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原材料与混合材料之间的关 系;材料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以 及现状和发展、建筑材料与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教学内容: 0.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0.2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0.3建筑材料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0.4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0.5课程任务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建筑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总学时(实践学时):45(8) 执笔者:李文利 修(制)订日期:2010.5 适用专业:建工、建管 审阅者:董晓丽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建筑工程材料》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 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的基本知 识。本课程将为后续专业课《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施工》、《建 筑工程概预算》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标准和选用要 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和试验技能;能够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建筑材 料,解决建筑材料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总学时分配 总学时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训学时 (不占课内学时) 45 37 8 (4)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 (一)总体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吸收本课程相关 系的、新的、成熟的研究成果和观念;确保教学中观点的正确、鲜明,取材新而准确。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试验方法;牢固掌握建筑工程材料的技术性 质、技术标准,以及常用混合材料的组配方法。 重点内容:原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技术要求;混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基本理论、组配方 法。 难点内容:该课程的难点为建筑工程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原材料与混合材料之间的关 系;材料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以 及现状和发展、建筑材料与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教学内容: 0.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0.2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0.3建筑材料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0.4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0.5课程任务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以及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教学雄点: 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教学建议: 1、从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建设工程开始。 2、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网站和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 作业: 小论文&mdash::&mdash:结合你所关注的工程实例,谈你对绿色建材、节能材料及环保材料的认识 课外调研报告&mdash:—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第1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材料基本性质的分类;掌握各种基本性质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有关的影响因 素。 教学内容: 1.1材料的物理性质。 1.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3材料的力学性质。 1.4材料的热工性质, 1.5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 教学重点: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的表示方法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教学建议: 结合工程实际讲解。 第2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的原料与生产;理解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的水化、熟化、 硬化;掌握石灰、 石膏和水玻璃的技术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 2.1石膏 2.2石灰。 2.3水玻璃 教学重点: 石膏、石灰和水玻璃的水化、熟化、硬化以及它们的技术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石膏、石灰和水玻璃的水化、熟化、硬化以及它们的技术性质和用途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以及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教学建议: 1、从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建设工程开始。 2、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网站和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 作业: 小论文——结合你所关注的工程实例,谈你对绿色建材、节能材料及环保材料的认识。 课外调研报告——建筑材料发展趋势 第1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材料基本性质的分类;掌握各种基本性质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有关的影响因 素。 教学内容: 1.1材料的物理性质。 1.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3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材料的热工性质。 1.5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 教学重点: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的表示方法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 教学建议: 结合工程实际讲解。 第2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的原料与生产;理解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的水化、熟化、 硬化;掌握石灰、石膏和水玻璃的技术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 2.1石膏。 2.2石灰。 2.3水玻璃。 教学重点: 石膏、石灰和水玻璃的水化、熟化、硬化以及它们的技术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石膏、石灰和水玻璃的水化、熟化、硬化以及它们的技术性质和用途。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3章水泥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凝结硬化过 程、技术性质、质量检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 3.1硅酸盐水泥 3.2其他通用水泥 3.3专用水泥与特性水泥。 教学重点: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凝结硬化过程、技术性质、质量检 定方去和应用 教学难点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凝结硬化过程、技术性质、质量检 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4章混凝土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 了解砼的优缺点。 掌握砼的组成材料、砼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 因素;掌握砼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掌握砼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验;熟悉常用的砼外加剂。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普通砼的组成材料 4.3新拌砼的性质。 4.4砼的力学性质, 4.5砼的耐久性。 4.6普通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规侧。 4.7普通砼的配合比设计。 4.8砼的外加剂。 4.9其他品种砼 教学重点: 砼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因素;砼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验 教学难点: 砼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因素;砼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验。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5章建筑砂浆 教学目标:
第3章水泥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凝结硬化过 程、技术性质、质量检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 3.1硅酸盐水泥 3.2其他通用水泥。 3.3专用水泥与特性水泥。 教学重点: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凝结硬化过程、技术性质、质量检 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特性,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凝结硬化过程、技术性质、质量检 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4章混凝土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砼的优缺点。掌握砼的组成材料、砼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 因素;掌握砼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掌握砼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验;熟悉常用的砼外加剂。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普通砼的组成材料。 4.3新拌砼的性质。 4.4砼的力学性质。 4.5砼的耐久性。 4.6普通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规则。 4.7普通砼的配合比设计。 4.8 砼的外加剂。 4.9其他品种砼。 教学重点: 砼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因素;砼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验。 教学难点: 砼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因素;砼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验。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5章建筑砂浆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砂浆的类型、作用。掌握砂浆的技术性质和配合比 教学内容: 5-1概述 5-2砌筑砂浆 5-3其他砂浆 教学重点、难点: 砌筑砂浆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因素;砌筑砂浆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 验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6章建筑钢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工艺性质及其检定方法:掌握钢结构用钢材和砼用钢材的技 术性质和应用;了解一般的铝材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 6-1概述 6-2钢材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6-3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6-4金属的强化、热处理 6-5建筑钢材牌号与应用 6-6钢材腐蚀及防腐措施 6-7铝和铝合金 教学重点: 钢结构用钢材和砼用钢材的技术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钢结构用钢材和砼用钢材的技术性质和应用。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和现场参观等 第7章墙体与屋面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烧结砖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定方法:掌握常用砌块、板材、和瓦 材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 7-1概述 7-2砌墙砖 7-3砌块 7-4石块 7-5建筑板材 7-6瓦与玻璃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砂浆的类型、作用。掌握砂浆的技术性质和配合比 教学内容: 5-1 概述 5-2 砌筑砂浆 5-3 其他砂浆 教学重点、难点: 砌筑砂浆在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要求、影响因素;砌筑砂浆凝结硬化前后的技术性质的检 验。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6章 建筑钢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工艺性质及其检定方法;掌握钢结构用钢材和砼用钢材的技 术性质和应用;了解一般的铝材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 钢材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6-3 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6-4 金属的强化、热处理 6-5 建筑钢材牌号与应用 6-6 钢材腐蚀及防腐措施 6-7 铝和铝合金 教学重点: 钢结构用钢材和砼用钢材的技术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钢结构用钢材和砼用钢材的技术性质和应用。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和现场参观等。 第7章墙体与屋面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烧结砖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定方法;掌握常用砌块、板材、和瓦 材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 7-1 概述 7-2 砌墙砖 7-3 砌块 7-4 石块 7-5建筑板材 7-6 瓦与玻璃
教学重点: 烧结砖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定方法。 教学难点: 烧结砖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定方法。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8章沥青与防水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掌握石油沥青及新型防水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分类 标准和选用。 教学内容: 8.1沥青材料 8.2防水材料 教学重点: 石油沥青及其他新型防水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分类标准和选用。 教学难点: 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分类标准和选用。 教学建议: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现场进行教学、课外调研与回校讨论。 第9章建筑装饰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分类、作用、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常用建筑装饰 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教学内容: 9-1装饰材料的功能与选择 9-2常用装饰材料 1)天然板材(花岗岩板、大理石板) 2)建筑陶瓷制品(釉面砖、墙地砖、陶瓷锦砖、卫生陶瓷、建筑琉璃制品等) 3)装饰玻璃制品(装饰平板玻璃、安全玻璃、特种玻璃等) 4)装饰砂浆(水磨石、水刷石、干粘石、斩假石)及装饰混凝士(清水~、露骨料~) 5)塑料制品(塑料地板、化纤地毯与塑料地毯) 6)装饰涂料 7))金属装饰材料(铝合金装饰材料、不锈钢材料、彩色钢板、复合材料等) 8)壁纸、墙布。 9)隔断及吊顶龙骨。 教学重点: 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教学难点: 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教学重点: 烧结砖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定方法。 教学难点: 烧结砖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定方法。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等。 第8章 沥青与防水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掌握石油沥青及新型防水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分类 标准和选用。 教学内容: 8.1 沥青材料 8.2 防水材料 教学重点: 石油沥青及其他新型防水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分类标准和选用。 教学难点: 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分类标准和选用。 教学建议: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现场进行教学、课外调研与回校讨论。 第9章 建筑装饰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定义、分类、作用、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常用建筑装饰 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教学内容: 9-1装饰材料的功能与选择 9-2 常用装饰材料 1)天然板材(花岗岩板、大理石板) 2)建筑陶瓷制品(釉面砖、墙地砖、陶瓷锦砖、卫生陶瓷、建筑琉璃制品等) 3)装饰玻璃制品(装饰平板玻璃、安全玻璃、特种玻璃等) 4)装饰砂浆(水磨石、水刷石、干粘石、斩假石)及装饰混凝土(清水~、露骨料~) 5)塑料制品(塑料地板、化纤地毯与塑料地毯) 6)装饰涂料 7)金属装饰材料(铝合金装饰材料、不锈钢材料、彩色钢板、复合材料等) 8)壁纸、墙布。 9)隔断及吊顶龙骨。 教学重点: 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教学难点: 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教学建议: 引入具体工程实例、课外调研与回校讨论相结合进行教学。 第10章其他材料与新型建筑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1)了解木材的构造和综合利用:掌握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 用。2)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理解、熟悉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及种 类,掌握常用建筑塑料、胶粘剂的品种、性质及应用。3)了解纳米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 用,智能化材料、新型装饰材料、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4)了解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 料的概念、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特性及主要用途。 教学内容: 10-1木材 10-2塑料 10-3绝热材料 10-4吸声、隔声材料 10-5其他新型建材 教学重点: 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常用建筑塑料、胶粘剂的品种、性质及应用;纳 米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智能化材料、新型装饰材料 、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绝热 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概念、 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特性及主要用途。 教学难点: 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常用建筑塑料、胶粘剂的品种、性质及应用;纳 米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智能化材料、新型装饰材料、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绝热 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特性及主要用途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课外调研等。 (三)学时安排 见下列"教学安排表”。 教学安排表 教学模块 序号 讲授课题 学时分配 讲课 实训 时数合计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 建的材料的基本性质 4 4 常用建筑材料部分 气硬性胶凝材料 2 2 3 冰泥 8 2 10 4 混凝土 10 4 14 5 建筑砂浆 0-1 1-2 建筑钢材 3 1 4 墙体与屋面材料 2 2 防水材料 3 1-3 4-6 ⊙ 装饰材料 2 0-2 2-4
教学建议: 引入具体工程实例、课外调研与回校讨论相结合进行教学。 第10章其他材料与新型建筑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1)了解木材的构造和综合利用;掌握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 用。2)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理解、熟悉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及种 类,掌握常用建筑塑料、胶粘剂的品种、性质及应用。3)了解纳米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 用,智能化材料、新型装饰材料、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4)了解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 料的概念、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特性及主要用途。 教学内容: 10-1木材 10-2塑料 10-3绝热材料 10-4吸声、隔声材料 10-5其他新型建材 教学重点: 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常用建筑塑料、胶粘剂的品种、性质及应用;纳 米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智能化材料、新型装饰材料、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绝热 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概念、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特性及主要用途。 教学难点: 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常用建筑塑料、胶粘剂的品种、性质及应用;纳 米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智能化材料、新型装饰材料、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绝热 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材料特性及主要用途。 教学建议: 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课外调研等。 (三)学时安排 见下列"教学安排表"。 教学安排表 教学模块 序号 讲授课题 学时分配 讲课 实训 时数合计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 4 常用建筑材料部分 2 气硬性胶凝材料 2 2 3 水泥 8 2 10 4 混凝土 10 4 14 5 建筑砂浆 1 0-1 1-2 6 建筑钢材 3 1 4 7 墙体与屋面材料 2 2 8 防水材料 3 1-3 4-6 9 装饰材料 2 0-2 2-4
其他建材与新型建筑10 其他建材与新型建筑2 2 材料部分 材料部分 合计 37 8-12 45-50 四、课程实验(实训)环节内容 见下列"实践环节技能训练内容表”。 实践环节技能训练内容表 序号名称 内容及要求 时数建议做法 水泥密度试验 试件在110°:C烘箱 内烘干 水泥试验 水泥细度试验 2 以水筛法试验结果为 的 准 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 采用调整水量法试验 水泥体积安定性 以雷氏法为准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筛 取样时应按照相应的 混凝土集料试 2 分析试验实验 2 季 检收规范,拆模后立 即放入养护箱内 3 混凝士试验 测定混凝士的和易性、抗 2 取样时应按照相应的 压强度,配合比调试 做 验收规范 取样时应按照相应的 建筑砂浆试验 测定砂浆的和易性、抗压 强度 验收规范,拆模后立 即放入养护箱内 钢筋试验 拉伸与冷弯试验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 做 验 石油沥清 针入度测定、延度测定 软化点测定 1 现场取样,室内试验 沥青混合料 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指 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8 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吸水性、拉 力、耐热度、柔度试验 现场取样,室内试验 检查天然饰面石材的规格 尺寸、外观质量、平面度 9 装饰材料试验 和角度,测定天然饰面石 2 现场取样,室内试验 材的光泽度、吸水率、弯 曲强度等 水泥、砂浆、混凝土、钢 在施工现场,在技术 人品指导下讲行(小学 现场观摩 筋、防水材料等建筑材料 及其应用 期安排,不占课内学 时 必做12 合计 内8学时,小学期4学 17 时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理论够用为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其他建材与新型建筑 材料部分 10 其他建材与新型建筑 材料部分 2 2 合 计 37 8-12 45-50 四、课程实验(实训)环节内容 见下列"实践环节技能训练内容表"。 实践环节技能训练内容表 序号 名称 内容及要求 时数 建议做法 1 水泥试验 水泥密度试验 2 必 做 试件在110°C烘箱 内烘干 水泥细度试验 以水筛法试验结果为 准 水泥标准稠度加水量 采用调整水量法试验 水泥体积安定性 以雷氏法为准 2 混凝土集料试 验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筛 分析试验实验 2 必 做 取样时应按照相应的 验收规范,拆模后立 即放入养护箱内 3 混凝土试验 测定混凝土的和易性、抗 压强度,配合比调试 2 必 做 取样时应按照相应的 验收规范 4 建筑砂浆试验 测定砂浆的和易性、抗压 强度 1 取样时应按照相应的 验收规范,拆模后立 即放入养护箱内 5 钢筋试验 拉伸与冷弯试验 1 必 做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 验 6 石油沥青 针入度测定、延度测定、 软化点测定 1 现场取样,室内试验 7 沥青混合料 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指 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1 8 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吸水性、拉 力、耐热度、柔度试验 1 必 做 现场取样,室内试验 9 装饰材料试验 检查天然饰面石材的规格 尺寸、外观质量、平面度 和角度,测定天然饰面石 材的光泽度、吸水率、弯 曲强度等 2 现场取样,室内试验 10 现场观摩 水泥、砂浆、混凝土、钢 筋、防水材料等建筑材料 及其应用 4 必 做 在施工现场,在技术 人员指导下进行(小学 期安排,不占课内学 时) 合计 必做12 (课内8学时,小学期4学 时) 17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理论够用为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按照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训练要求,采用材料组成&mdash技术要求与检测性能和应用&mdash:案 分析的教学路抓"一个中心(性能与应田)两条线索(内因外因)"结会立知一完间 的现场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进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熟悉相关标准规范 的应用,培养学生工程思想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采用抓”一个中心(性能与应用)两条线索(内因与外因)”、"举一反三、对比分析等方法化 难为易,进行常用建筑材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用"观察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进行重点内容 的分析。 (2)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幻灯片、施工录像、多媒体资料、实物样品等,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 观认识,并向学生介绍建筑材料有关的微观构造,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材料性能的本质,以形像化 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强化实践教学的作用。既安排验证性实验,又组织安排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 理解和掌握,并引导其主动的思考。采用现场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到施工现场、预制构件厂参观 并获得最直观的建筑材料感性认识。 六、课程的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一纸开卷 平时成绩A:占40%,纪律、提问、作业及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50%), 期末成绩C:60%。 总成绩=A*40%+C*60% 七、本课程的先修课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化学
按照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训练要求,采用材料组成—技术要求与检测-性能和应用—案 例分析的教学思路,抓"一个中心(性能与应用),两条线索(内因、外因)",结合实训和一定时间 的现场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熟悉相关标准规范 的应用,培养学生工程思想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采用抓"一个中心(性能与应用)两条线索(内因与外因)"、"举一反三、对比分析"等方法化 难为易,进行常用建筑材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用"观察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进行重点内容 的分析。 (2)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幻灯片、施工录像、多媒体资料、实物样品等,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 观认识,并向学生介绍建筑材料有关的微观构造,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材料性能的本质,以形象化 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强化实践教学的作用。既安排验证性实验,又组织安排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 理解和掌握,并引导其主动的思考。采用现场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到施工现场、预制构件厂参观 并获得最直观的建筑材料感性认识。 六、课程的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一纸开卷 平时成绩A:占40%,纪律、提问、作业及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50%), 期末成绩C: 60%。 总成绩=A*40%+C*60%。 七、本课程的先修课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