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教师:吴倬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文明”指人类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 哲学是特定时期人们创造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总结。真正的哲学代 表着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发展的最高水平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是文明的活 的灵魂。 马克思(马全1,p121)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马选3,p467)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思考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活动中,人类始终在处理哪几个关系 三个关系: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2、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智慧≠聪明、机灵。·智慧并不仅是有知识 ·智慧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 和规律的最一般的观点或总的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坚持的最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如联 系、发展、全面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一般人的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2)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知识的总汇—科学之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的把世界观、方法论,即把统一整体的世界普遍本质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教师: 吴倬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一、“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文明”指人类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 哲学是特定时期人们创造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总结。真正的哲学代 表着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发展的最高水平。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文明的活 的灵魂。” ——马克思(马全 1,p121)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马选 3,p467)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思考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活动中,人类始终在处理哪几个关系? 三个关系: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2、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智慧≠聪明、机灵。·智慧并不仅是有知识。 ·智慧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 和规律的最一般的观点或总的看法。 ·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坚持的最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如联 系、发展、全面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一般人的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2)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知识的总汇——科学之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的把世界观、方法论,即把统一整体的世界普遍本质和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普遍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功能 ·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常识图景、科学图景的反思和超越 常识图景:人们对世界的表面的、感性的、经验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深刻。 科学国景:人们对世界上特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的、系统化的认识 比较深刻。科学图景是对常识图景的超越 哲学图景: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 的概念体系去把握世界。 ·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反思:是哲学的特点。包括理性思考、终极追问、分析批判、超越创新, 哲学面对科学的结论,要反思以下问题 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 ·如何证明真理 科学的结论的适用范围如何? 科学能否保证始终能给人们带来价值?怎样把价值和真理长久的结合? 怎样避免认识上的失误? 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无什么局限性? 哲学的功能:世界观、方法论功能。有四个方面: 解释功能:为人们说明或认识世界的各种事物提供基本的立场、方法、观点。 规范功能:为人们实践活动提供价值规范,即该不该,要不要,怎么办等原 则 批判功能:要求人们用批判的、反思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如私有制、腐败、 自私、低品位、社会不公等,科学的成就和方法等 理想功能:指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去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创新功能是理想 功能中的应有之意 哲学应是真理体系、方法论体系、价值观体系的统 哲学的社会历史作用:反思历史,推动历史发展 (4)学习哲学,培养哲学精神 一是,崇高的气度 包括博大的胸怀、广阔的视野、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气概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2 普遍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功能 ·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常识图景、科学图景的反思和超越。 常识图景:人们对世界的表面的、感性的、经验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深刻。 科学图景:人们对世界上特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的、系统化的认识。 比较深刻。科学图景是对常识图景的超越。 哲学图景: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 的概念体系去把握世界。 ·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反思:是哲学的特点。包括理性思考、终极追问、分析批判、超越创新。 ·哲学面对科学的结论,要反思以下问题: ·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 ·如何证明真理? ·科学的结论的适用范围如何? ·科学能否保证始终能给人们带来价值?怎样把价值和真理长久的结合? · 怎样避免认识上的失误? ·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无什么局限性? ·哲学的功能:世界观、方法论功能。有四个方面: 解释功能:为人们说明或认识世界的各种事物提供基本的立场、方法、观点。 规范功能:为人们实践活动提供价值规范,即该不该,要不要,怎么办等原 则。 批判功能:要求人们用批判的、反思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如私有制、腐败、 自私、低品位、社会不公等,科学的成就和方法等。 理想功能:指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去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创新功能是理想 功能中的应有之意。 ·哲学应是真理体系、方法论体系、价值观体系的统一。 ·哲学的社会历史作用:反思历史,推动历史发展。 (4)学习哲学,培养哲学精神 一是,崇高的气度。 包括博大的胸怀、广阔的视野、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气概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二是,高度的智慧意。 既有广博的知识,更有灵活调动记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既有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又有提出新的解释原则的能力 既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敏锐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是,不懈的求索精神。 哲学的本性是探索宇宙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强烈的、永不休止的渴望。 3、中华民族是富有哲学智慧的民族 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为现代和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思想理论材料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概论正是以马克思主 义观点批判地改造和吸收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为理论来源之一的。 (1)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伦理学说是中国哲学最关注的研究课题和中心内容。 第二,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和连续性。 第三,辫证思维十分注重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更重视对立。 第四,有自己一系列独特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实、虚、体、 用、太极、阴、阳等,十分适合表达中国哲学的思想 (2)中国哲学的主要成就举例 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说:“人与天一也”。反对人为,主张“无以人灭天。”他极力追求一种 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宋代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虚,太虚即气,天人合一的基础就是气。这 是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统一于物质性的气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天人合 ”的命题。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道与天道即道德原则和 自然规则是同一的 这些“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容是十分深刻的,它强调了人与自然应是和 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反对人们违背自然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去行动。 孟子则明确提岀不能破坏、滥用资源的问题,他说“不违农时,谷不胜食 也;数罟不入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但其中有些糟粕的内容,也要注意批判 ·军事辫证法思想 其中以春秋时期孙武的思想最为著名,代表作为《孙子兵法》。 孙武在“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己知彼”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基础上形成的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人生哲学思想 以孔子为例:“仁者爱人”的人生哲学思想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3 二是,高度的智慧。 · 既有广博的知识,更有灵活调动记忆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既有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又有提出新的解释原则的能力。 ·既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敏锐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是,不懈的求索精神。 哲学的本性是探索宇宙奥秘和洞察人生意义的强烈的、永不休止的渴望。 3、中华民族是富有哲学智慧的民族 ·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为现代和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思想理论材料。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概论正是以马克思主 义观点批判地改造和吸收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为理论来源之一的。 (1)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伦理学说是中国哲学最关注的研究课题和中心内容。 第二,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和连续性。 第三,辩证思维十分注重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更重视对立。 第四,有自己一系列独特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实、虚、体、 用、太极、阴、阳等,十分适合表达中国哲学的思想 (2)中国哲学的主要成就举例 ·“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说:“人与天一也”。反对人为,主张“无以人灭天。”他极力追求一种 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宋代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虚,太虚即气,天人合一的基础就是气。这 是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统一于物质性的气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天人合 一”的命题。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道与天道即道德原则和 自然规则是同一的。 这些“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容是十分深刻的,它强调了人与自然应是和 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反对人们违背自然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去行动。 孟子则明确提出不能破坏、滥用资源的问题,他说“不违农时,谷不胜食 也;数罟不入 wu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但其中有些糟粕的内容,也要注意批判。 ·军事辩证法思想 其中以春秋时期孙武的思想最为著名,代表作为《孙子兵法》。 孙武在“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己知彼”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基础上形成的 “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人生哲学思想 以孔子为例:“仁者爱人”的人生哲学思想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态度 与人为普:“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是主张与人为善。“恕”:仁爱、同情、 推己及人。 见义勇为:孔子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见危致命,见得思 义。”(《子张》)主张看见合乎道义,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怕风险,勇敢地去做 见到别人有危险,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奋力抢救。 宽以待人:他认为“宽则得众”。(《尧曰》)要求人们为人要宽厚,为政要 宽容,反对为人刻薄和政治上的苛政 中膚之道:主张为人处世要避免偏激,要适中、恰当、合度。此外还有“礼 貌礼让”、“孝亲敬老”、“从严律己”等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乐而忘忧”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孔子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述而》)主张作人应持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对于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应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它。孔子说:“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哲学的的态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必须既要抛弃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认真发掘、整理、研究和发展中华 民族的智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服务;但也不能过分夸大中国传 统思想的作用,要批判其糟粕 ·当前发展我国哲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中西哲学为两翼,这是 正确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思想体系 1、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举例。成就与局限 (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存在于人世之外的客观精神派生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都不过是这种精神的产物,是这种精神的存在形式,或者是这种精神 的表现。 朱熹的理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就是说,“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 性的概念、观念、原则 “理”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呢?太极(理)-—阴阳(气)—-万物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态度 与人为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是主张与人为善。“恕”:仁爱、同情、 推己及人。 见义勇为:孔子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见危致命,见得思 义。”(《子张》)主张看见合乎道义,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怕风险,勇敢地去做, 见到别人有危险,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奋力抢救。 宽以待人:他认为“宽则得众”。(《尧曰》)要求人们为人要宽厚,为政要 宽容,反对为人刻薄和政治上的苛政。 中庸之道:主张为人处世要避免偏激,要适中、恰当、合度。此外还有“礼 貌礼让”、“孝亲敬老”、“从严律己”等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乐而忘忧”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孔子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戚戚”。(《述而》)主张作人应持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对于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应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它。孔子说:“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我们对待中国传统哲学的的态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必须既要抛弃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认真发掘、整理、研究和发展中华 民族的智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服务;但也不能过分夸大中国传 统思想的作用,要批判其糟粕。 ·当前发展我国哲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中西哲学为两翼,这是 正确的态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思想体系 1、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举例。成就与局限。 (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存在于人世之外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都不过是这种精神的产物,是这种精神的存在形式,或者是这种精神 的表现。 朱熹的理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就是说,“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 性的概念、观念、原则。 ·“理”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呢?太极(理)------阴阳(气)------万物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提问:朱熹提出作为“永恒原则”和“万物本原”的“理”是一切事物的 最终根据,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朱熹割裂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理论说成是第一性的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不依赖人,也不依赖自然界, 客观的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整个宇宙的基础,是一切存在的源泉。 黑格尔通过极端抬高人的理性,来抬高人的地位,反对宗教封建思想。 通过夸大人的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来把人的“自我意识”、“理性”说成是客观存在 的宇宙万物的真实存在。 依照思想、建筑现实”。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思想、理念的产物。 提问: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本原,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何在?如何 理解一种对历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黑格尔无视理论来自实践,理论靠实践发生对现实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存在 逻辑阶段本质 (纯概念自身的演变 概念 和发展) 机械性 绝对精神〈自然阶段物理性}(外化为自然界) 有机性 主观精神 精神阶段了客观精神艺术((外化为 绝对精神1宗教人类社会) 哲学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以“绝对精神”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 的封闭的圆圈。 ·黑格尔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他的辨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一是,把不依赖于人和世界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本质、源 头。 二是,把抽象的、一般的“原则”、“概念”看作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个别的 事物而存在的。 (2)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万物是 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观念而存在的,或者主张世界是“我”的精神的产物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5 提问:朱熹提出作为“永恒原则”和“万物本原”的“理”是一切事物的 最终根据,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朱熹割裂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理论说成是第一性的。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不依赖人,也不依赖自然界, 客观的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整个宇宙的基础,是一切存在的源泉。 · 黑格尔通过极端抬高人的理性,来抬高人的地位,反对宗教封建思想。 通过夸大人的精神的主观能动性来把人的“自我意识”、“理性”说成是客观存在 的宇宙万物的真实存在。 ·“依照思想、建筑现实”。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思想、理念的产物。 提问: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本原,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何在?如何 理解一种对历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黑格尔无视理论来自实践,理论靠实践发生对现实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存在 逻辑阶段 本质 (纯概念自身的演变 概念 和发展 ) 机械性 绝对精神 自然阶段 物理性 (外化为自然界) 有机性 主观精神 精神阶段 客观精神 艺术 (外化为 绝对精神 宗教 人类社会) 哲学 ·黑格尔哲学体系是一个以“绝对精神”为起点,又以“绝对精神”为终点 的封闭的圆圈。 ·黑格尔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他的辨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一是,把不依赖于人和世界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本质、源 头。 二是,把抽象的、一般的“原则”、“概念”看作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个别的 事物而存在的。 (2)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万物是 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观念而存在的,或者主张世界是“我”的精神的产物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坚持的是一种“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哲学的出发点是:否认物体的客观存在,只承认感觉。 物就是一些“观念的集合”,或“感觉的组合。” 贝克莱得出结论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不可能在心灵或感知它们的能 思维的东西以外有任何存在。” ·最后导致唯我论。 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一是,把人(“我”)的感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是,把人们认识事物时对感觉的依赖说成是事物存在对感觉的依赖。 三是,必然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相通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3)不可知论 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观点的哲学派别就是不可知论。 休谟的不可知论 休谟断言,感性知觉是人的认识的唯一对象。 他进一步指出,人的思想看起来拥有无限的自由,实际上永远被限制在感 性知觉的狭隘范围内。 他提出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这些感性知觉是从哪里来的?他断言,这个 问题是根本无法回答的。也就是存疑的态度,即认为不可知。 康德的不可知论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和折衷,其中充满了不彻底性和矛盾。他企 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康德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中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坚持不可知论的 观点 康德认为,每一种认识形式在认识外部对象时,都要加上人的主观作用 那么就必然会使认识结果与原形发生偏差,因此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 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他的结论是:“世界是不可知的”。 不可知论的特点 一是,不可知论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了认识活动的辩证性:如主体和客体关 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 二是,不可知论之所以是不正确的的观点,因为它割裂了事物的现象和本 质的辩证关系,把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发展的无 限可能性等。 是,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6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坚持的是一种“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哲学的出发点是:否认物体的客观存在,只承认感觉。 物就是一些“观念的集合”,或“感觉的组合。” ·贝克莱得出结论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不可能在心灵或感知它们的能 思维的东西以外有任何存在。” ·最后导致唯我论。 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一是,把人(“我”)的感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是,把人们认识事物时对感觉的依赖说成是事物存在对感觉的依赖。 三是,必然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相通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3)不可知论 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观点的哲学派别就是不可知论。 休谟的不可知论 ·休谟断言,感性知觉是人的认识的唯一对象。 ·他进一步指出,人的思想看起来拥有无限的自由,实际上永远被限制在感 性知觉的狭隘范围内。 · 他提出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这些感性知觉是从哪里来的?他断言,这个 问题是根本无法回答的。也就是存疑的态度,即认为不可知。 康德的不可知论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和折衷,其中充满了不彻底性和矛盾。他企 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康德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中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坚持不可知论的 观点。 · 康德认为,每一种认识形式在认识外部对象时,都要加上人的主观作用。 那么就必然会使认识结果与原形发生偏差,因此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 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他的结论是:“世界是不可知的”。 不可知论的特点: 一是,不可知论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了认识活动的辩证性:如主体和客体关 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 二是,不可知论之所以是不正确的的观点,因为它割裂了事物的现象和本 质的辩证关系,把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发展的无 限可能性等。 三是,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其实,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4)二元论 二元论的特点:不可能保持在唯物和唯心观念中的中立和独立地位,必然 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笛卡尔的二元论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两个,即心灵和物体,这二者是彼此互不依赖、 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 元论的根本矛盾和最大困难是,它不能说明心灵和肉体互相一致和统 这个最明显的事实。 萨特存在主义: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世界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指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它是偶然的、不可思议的,荒 诞的。它的特点是“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是指人的意识、人的自我存在,它纯粹是一种意向、欲望 有预谋的精神性的东西,它的特点是“是其所不是”。即它处在永恒的流动变化 之中 ·萨特认为,“自在”和“自为”不可分。自我与世界相互依赖,密切相关 没有世界,就没有自我,没有人。同样,没有自我,没有人,就没有世界。 但萨特又认为,自在是一个保守、惰性的存在,浑浑噩噩的一团,而自为则 是一个能动的存在。自为一旦揭示自在,就可以使自在变得有条理,有规律, 有意义了。 萨特其实并没有超越出唯物和唯心的对立。 他把人的自我意识当作考察外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出发点,认为离开了自我 便谈不上外部世界,这是一种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观点 他虽然肯定外部世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独立存在,他却又从人的主观性 原则出发,把外部存在看作只是意识的相关者,认为外部存在在内容上是由“自 为”决定和产生的,这无疑最终倒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5)唯物主义 范缜的唯物主义无神论 形神相即。他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 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 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他自己概括自己的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上帝—理性一自然和人”。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是第一性的,人和人的思想是第二性的,是自然的产 物。他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精神实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7 其实,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4)二元论 二元论的特点:不可能保持在唯物和唯心观念中的中立和独立地位,必然 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笛卡尔的二元论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两个,即心灵和物体,这二者是彼此互不依赖、 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 ·二元论的根本矛盾和最大困难是,它不能说明心灵和肉体互相一致和统 一这个最明显的事实。 萨特存在主义: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世界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指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它是偶然的、不可思议的,荒 诞的。它的特点是“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是指人的意识、人的自我存在,它纯粹是一种意向、欲望、 有预谋的精神性的东西,它的特点是“是其所不是”。即它处在永恒的流动变化 之中。 ·萨特认为,“自在”和“自为”不可分。自我与世界相互依赖,密切相关。 没有世界,就没有自我,没有人。同样,没有自我,没有人,就没有世界。 但萨特又认为,自在是一个保守、惰性的存在,浑浑噩噩的一团,而自为则 是一个能动的存在。自为一旦揭示自在,就可以使自在变得有条理,有规律, 有意义了。 ·萨特其实并没有超越出唯物和唯心的对立。 他把人的自我意识当作考察外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出发点,认为离开了自我 便谈不上外部世界,这是一种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观点; 他虽然肯定外部世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独立存在,他却又从人的主观性 原则出发,把外部存在看作只是意识的相关者,认为外部存在在内容上是由“自 为”决定和产生的,这无疑最终倒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5)唯物主义 范缜的唯物主义无神论 ·形神相即。他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 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 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他自己概括自己的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上帝---理性---自然和人”。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是第一性的,人和人的思想是第二性的,是自然的产 物。他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精神实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他指出:“黑格尔关于自然、实在为理念所建立的学说,只是用理性的说法 表达自然为上帝所创造、物质实体为非物质的、亦即抽象的实体所创造的神学学 ·他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哲学研究和关注的中心,因此 他的学说称为人本主义 他还强调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 ·涉及到社会历史领域,费尔巴哈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理性、人的情感。他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去 谈论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 他把人的理性、情感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用抽象的人性去解释社会问 题。 旧唯物主义的特点: 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无神论 二是,不了解实践在认识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是,不懂得辩证法 四是,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唯物、唯心两大哲学派别的对立 恩格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科学规定:“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选》4卷,p219) 思维:指人的意识、精神,即主观精神活动 意识、精神包括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如认识、思维、感情、意志等等。 存在:包括一切物质实体,以及一切物质属性和关系。 全部哲学都是在用各自的方式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所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按照恩格斯的论述,主要有两个方面 的内容: 是,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 问题,即何者第一性? 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 世界是否可知?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解决方式,区别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对立,对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哲学的党派性:指承认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 毛泽东说,哲学史上有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的对立。 关于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时间先在性”是指事物的存在在时间上先于意识。这是形成唯物主义观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8 他指出:“黑格尔关于自然、实在为理念所建立的学说,只是用理性的说法 表达自然为上帝所创造、物质实体为非物质的、亦即抽象的实体所创造的神学学 说。 · 他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哲学研究和关注的中心,因此 他的学说称为人本主义。 · 他还强调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 ·涉及到社会历史领域,费尔巴哈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理性、人的情感。他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去 谈论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 他把人的理性、情感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用抽象的人性去解释社会问 题。 旧唯物主义的特点: 一是,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无神论; 二是,不了解实践在认识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是,不懂得辩证法; 四是,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唯物、唯心两大哲学派别的对立 恩格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科学规定:“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选》4 卷,p219) 思维:指人的意识、精神,即主观精神活动。 意识、精神包括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如认识、思维、感情、意志等等。 存在:包括一切物质实体,以及一切物质属性和关系。 全部哲学都是在用各自的方式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所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按照恩格斯的论述,主要有两个方面 的内容: 一是,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 问题,即何者第一性? 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 世界是否可知?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解决方式,区别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对立,对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哲学的党派性:指承认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 ·毛泽东说,哲学史上有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的对立。 ·关于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时间先在性”是指事物的存在在时间上先于意识。这是形成唯物主义观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念的认识论基础。 逻辑先在性”是相对于“时间先在性”而言的,它所说的不是事物之间 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而是逻辑在认识事物时的优先地位。 ·“逻辑先在性”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 定事物的存在。 二是,指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经验”、“知识”、“思想”等对 客体认识有一种先入为主地起作用的状态。 唯心主义者歪曲地夸大了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先在性”,把主体的感觉(如 贝克莱)、思维(如黑格尔)、意志(如叔本华)看作是本原性的存在,把客观世 界视为派生性的存在。此外,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精神的能动作用,直至把精神 说成是世界的万物的本源。 旧唯物主义者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因而无法指出 认识上产生的“逻辑先在性”这一事实的原因,而把认识看作是照镜子式的过程。 因此他们把唯心主义看作是胡说。他们不了解,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在认识中 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尚难以被人们认识,人们更容易看到精神的作用。 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统治阶级夸大自己精神的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任何一个新的划时代的理论的产生都要有主客观两方面条件: ·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是它产生的客观前提。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展起来后,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需要新 的世界观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第二,当时已经具备了自然科学的前提 第三,德国古典哲学是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 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传统,主要是批判地 吸取了黑格尔哲学辨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者的主观条件 第一,广泛地掌握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思想发展成果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9 念的认识论基础。 “逻辑先在性”是相对于“时间先在性”而言的,它所说的不是事物之间 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而是逻辑在认识事物时的优先地位。 ·“逻辑先在性”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 定事物的存在。 二是,指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经验”、“知识”、“思想”等对 客体认识有一种先入为主地起作用的状态。 ·唯心主义者歪曲地夸大了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先在性”,把主体的感觉(如 贝克莱)、思维(如黑格尔)、意志(如叔本华)看作是本原性的存在,把客观世 界视为派生性的存在。此外,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精神的能动作用,直至把精神 说成是世界的万物的本源。 ·旧唯物主义者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因而无法指出 认识上产生的“逻辑先在性”这一事实的原因,而把认识看作是照镜子式的过程。 因此他们把唯心主义看作是胡说。他们不了解,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在认识中 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 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尚难以被人们认识,人们更容易看到精神的作用。 ·唯心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统治阶级夸大自己精神的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任何一个新的划时代的理论的产生都要有主客观两方面条件: ·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是它产生的客观前提。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展起来后,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需要新 的世界观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第二,当时已经具备了自然科学的前提。 第三,德国古典哲学是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 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传统,主要是批判地 吸取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者的主观条件: 第一,广泛地掌握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思想发展成果
第一讲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第二,在革命实践中转变了阶级立场,站到无产阶级一边。 第三,深入、严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1818-1883。 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作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 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 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 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当我们离开人世时,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撒下热泪。” 马克思意识到“没有哲学,我们就不能前进”。 他研究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起初,他很讨厌黑格尔哲学的稀奇古怪的调子, 后来一深入进去,就马上被迷住了,他写道:“在这惊涛骇浪的思想海洋上,我 进行过长期的巡游和探索,我在这里找到了真理的语言,并紧紧抓住了它。”他 开始信仰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当时在思想上接近青年黑格尔派,并参加了他们的一个组织“博 士俱乐部”。他当年仅22岁,但他博学多才。 鲍威尔钦佩地说,马克思是一个思想的仓库;而赫斯说:“马克思是一位最 伟大的哲学家,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他既有深思熟虑、冷静、 严肃的态度,又有最敏锐的机智…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布斯、莱辛、黑 格尔结合为一个人-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一个马 克思博士。” 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 产主义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始终坚持不断地把从事革命实践的活动同科学研 究工作结合起来。 在这一转变中,有两个时期是最关键的 第一个时期,是1842-1843年间在莱茵报工作时期。 莱茵省议会就“林木盗窃案”问题展开了辩论。在议会辩论中,他发现在 国家生活中,与黑格尔哲学讲的根本不同,起作用的不是理念,而是等级制度 和经济利益 费尔巴哈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著作,他的唯物主 义思想使马克思受到很大启发 第二时期,1843年11月-1845年2月,马克思在法国巴黎创办《德法年 鉴》时期
第一讲 哲学观和哲学的功能 10 第二,在革命实践中转变了阶级立场,站到无产阶级一边。 第三,深入 、严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1818-1883)。 17 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作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 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 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 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当我们离开人世时,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撒下热泪。” ·马克思意识到“没有哲学,我们就不能前进”。 他研究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起初,他很讨厌黑格尔哲学的稀奇古怪的调子, 后来一深入进去,就马上被迷住了,他写道:“在这惊涛骇浪的思想海洋上,我 进行过长期的巡游和探索,我在这里找到了真理的语言,并紧紧抓住了它。”他 开始信仰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当时在思想上接近青年黑格尔派,并参加了他们的一个组织“博 士俱乐部”。他当年仅 22 岁,但他博学多才。 鲍威尔钦佩地说,马克思是一个思想的仓库;而赫斯说:“马克思是一位最 伟大的哲学家 ,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他既有深思熟虑、冷静、 严肃的态度,又有最敏锐的机智……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布斯、莱辛、黑 格尔结合为一个人------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一个马 克思博士。” ·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 产主义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始终坚持不断地把从事革命实践的活动同科学研 究工作结合起来。 在这一转变中,有两个时期是最关键的: 第一个时期,是 1842-1843 年间在莱茵报工作时期。 莱茵省议会就“林木盗窃案”问题展开了辩论。在议会辩论中,他发现在 国家生活中,与黑格尔哲学讲的根本不同,起作用的不是理念,而是等级制度 和经济利益。 ·费尔巴哈发表了一系列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著作,他的唯物主 义思想使马克思受到很大启发。 第二时期,1843 年 11 月-1845 年 2 月,马克思在法国巴黎创办《德法年 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