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诗歌、文言文专题检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0分) 1、《望岳》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2、《望岳》中写出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决心的句子是: 3、《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野花渐开渐多、浅草喜人的句子是: 5、《登飞来峰》中写出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 取精神的句子是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篁竹()为坻()佁然不动()悄怆() 寂寥()翕忽( 幽邃()犬牙差互() 7、解释点的词语。(10分) ①从小丘西行 ②心乐之: ③水尤清洌: ④可百许头 ⑤空游无所依 ⑥佁然不动 ⑦俶尔远逝 ⑧斗折蛇行: ⑨悄怆幽邃 ⑩以其境过清: 8、翻译下列句子。(20分)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第四单元诗歌、文言文专题检测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0 分) 1、《望岳》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2、《望岳》中写出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决心的句子是: 3、《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野花渐开渐多、浅草喜人的句子是: 5、《登飞来峰》中写出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 取精神的句子是: 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篁.竹( ) 为坻.( ) 佁.然不动( ) 悄怆..( ) 寂寥.( ) 翕.忽( ) 幽邃.( ) 犬牙差.互( ) 7、解释点的词语。(10 分) ①从小丘西行..: ②心乐.之: ③水尤清洌..: ④可.百许头: ⑤空游..无所依: ⑥佁然..不动: ⑦俶尔..远逝: ⑧斗折..蛇行: ⑨悄怆..幽邃: ⑩以.其境过清: 8、翻译下列句子。(20 分)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4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0、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 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分) l1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 据是什么?(5分,前两问各1分。) 12、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4分) 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2分) ①欣然起行( ②水中藻荇交横 ③如吾两人者耳( ④月色入户( ⑤盖竹柏影也( ))) ⑥但少闲人( 1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感 情完全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 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16、本文的构思角度是()(2分)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4 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 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 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 分) 11、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 据是什么?(5 分,前两问各 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 12 分) ①欣然..起行( ) ②水中藻荇交横..( ) ③如吾两人者耳.( ) ④月色入户.( ) ⑤盖.竹柏影也( ) ⑥但少闲人..( ) 1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感 情完全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 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16、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2 分)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 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 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19.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4分) 20、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4 分)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1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 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 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