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观念 种科学理论、一种技术发明很可能 随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 但是,一种科学思想却可能历久弥新, 具有隽咏的魅力和深刻的启示。 中国古代萌发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 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这些思 想对科学理论的形成、技术成就的取得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观念 一种科学理论、一种技术发明很可能 随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 但是,一种科学思想却可能历久弥新, 具有隽咏的魅力和深刻的启示。 中国古代萌发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 (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这些思 想对科学理论的形成、技术成就的取得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自然观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 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 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而不得已耶!意 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 《庄子.天运》
1、自然观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 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 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而不得已耶!意 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 —《庄子·天运》
生命的超越一庄生梦蝶图 庄周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庄周呢?
生命的超越—庄生梦蝶图 庄周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庄周呢?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庄子秋水》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 ──《庄子·秋水》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凭)翼惟象,何 以识之?” 一屈原《楚辞·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凭)翼惟象,何 以识之?” —屈原《楚辞·天问》
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 道。…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 怎样解读“道法自然”? Man takes his law from the Earth: the Earth takes its law from Heaven; Heaven takes its law from the Tao The law of the Tao is its being what it is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 不 知 其 名 , 字 之 曰 道。······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 怎样解读“道法自然”? Man takes his law from the Earth; the Earth takes its law from Heaven; Heaven takes its law from the Tao. The law of the Tao is its being what it is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 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 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 使之。因物而多之,孰 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 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 也。愿与物之所以生,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 之情。 一《荀子·天论》 荀子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 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 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 使之。因物而多之,孰 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 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 也。愿与物之所以生,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 之情。 —《荀子·天论》
2、宇宙观 “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 夜。” 一《论语·子罕》 孔子
2、宇宙观 “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论语·子罕》 孔子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一《尸子·君治》 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 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已为一裹。 97 “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 《管子宙合》 过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 未知或知者,宇 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一张衡《灵宪》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 —《尸子·君治》 “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 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已为一裹。 ” “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 ” —《管子·宙合》 “过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未知或知者,宇 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 —张衡《灵宪》
3、物质观 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气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日曲直, 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日咸,炎上作 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9 《尚书·周书·洪范》
3、物质观 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气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曰咸,炎上作 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 —《尚书·周书·洪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