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 全国新课标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 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 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 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 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 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 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 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 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 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 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 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 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答案:D 第1页共38页
第 1 页 共 38 页 2011 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 全国新课标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 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 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 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 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 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 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 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 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 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 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 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 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 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 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 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 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 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 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 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 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 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 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 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 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 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 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 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 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 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 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 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 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 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 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 第2页共38页
第 2 页 共 38 页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 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 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 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 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 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 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 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 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 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 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 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 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 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 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 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 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 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 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 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 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 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 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 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
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 只是岀于礼节让让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 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 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 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 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全国大纲卷)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 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 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 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 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 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 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 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 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 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 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 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 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答案:C 解析:延,延请。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第3页共38页
第 3 页 共 38 页 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 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 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 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 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 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全国大纲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 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 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 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 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 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 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 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 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 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 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 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 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答案:C 解析:延,延请。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表明熊鼎孝,②是朝廷的作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 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査究 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 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 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第4页共38页
第 4 页 共 38 页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表明熊鼎孝,②是朝廷的作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 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 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 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 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C 解析:迁走的是方氏的伪官悍将: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第II卷 四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 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 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 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 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 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 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 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 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 没有派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 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 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脏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 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 怎磨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 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黎异 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 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 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 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 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 皇帝,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 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 事杜寅都被杀 (北京卷) 第5页共38页
第 5 页 共 38 页 答案:C 解析:迁走的是方氏的伪官悍将;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第 II 卷 四、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解析:译出大意给 2 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解析:译出大意给 3 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 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 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 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 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 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 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 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 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 没有派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 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 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脏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 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 怎磨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 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黎异 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 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 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 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 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 皇帝,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 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 事杜寅都被杀。 (北京卷)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 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誦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 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 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 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 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 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 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 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 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諷: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略是“简要”的意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的活用 第6页共38页
第 6 页 共 38 页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到 9 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 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 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 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 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 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 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 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 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 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 略:简略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 略是“简要”的意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考提示】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 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 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类的活用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 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 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可以确定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第二部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 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 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参考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 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 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 之法/俱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 (天津卷)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第7页共38页
第 7 页 共 38 页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 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 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备考提示】勾连前后句,可以确定。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第二部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 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参考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 (天津卷)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 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 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 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 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亦有但纪 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 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 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 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 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 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 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累: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当应为相等,相当之意。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当”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 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 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A副词,/连词,尚且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 第8页共38页
第 8 页 共 38 页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 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 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 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 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 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 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 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 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 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 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 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 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当应为相等,相当之意。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当”,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 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 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A 副词,/连词,尚且;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
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 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①②是告诉一个事实,非作者观点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 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 果或解证关系。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误解了“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的含义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 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 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 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第9页共38页
第 9 页 共 38 页 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 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①②是告诉一个事实,非作者观点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 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 果或解证关系。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误解了“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的含义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 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 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 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 13 小题,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 分)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3分) 【参考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试题分析】(1)审让;(2)足下、;(3)汲汲、不知我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倒装句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 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 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 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重庆卷)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 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 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 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 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些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 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困,士卒越发骄悍,有 的私下出去抢夺民财,没有敢呵止的。江公巡行郊外,见到几个骑兵骑马越过车队,江公呵 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 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 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 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 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 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 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 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 第10页共38页
第 10 页 共 38 页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 分)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3 分) 【参考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试题分析】(1)审、让;(2)足下、;(3)汲汲、不知我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倒装句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 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 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 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重庆卷)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 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 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 故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 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 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困,士卒越发骄悍,有 的私下出去抢夺民财,没有敢呵止的。江公巡行郊外,见到几个骑兵骑马越过车队,江公呵 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 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 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 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 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 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 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 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