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则是一个想象的空 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 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 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 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 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 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 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 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 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 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 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 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 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 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1 2011 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则是一个想象的空 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 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 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 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 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 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 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 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 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 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 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 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 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 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 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 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 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 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 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 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 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 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 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 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一 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B项原文“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前一种”想象 空间,即似实空间,而非想象空间,偷换概念。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 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 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2
2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 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 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 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 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 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 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 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 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 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 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 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试题解析】B 项原文“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前一种”想象 空间,即似实空间,而非想象空间,偷换概念。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 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 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 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结构是文章的材料和段落的组织安排方法,分析文章结构,要分析清楚文章观 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文章内容,要分析出文章的 部分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做到全面把握。本试题A、B、 C三项着眼于部分,D项着眼于整体。AB两项侧重于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C项侧 重于文章内容的分析,D项侧重于文章整体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 本题A项错在“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B项 错在《红楼梦》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而《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只通过一种想 象去构筑;D项错在“先分后总的方式”。从整体上看文本的第一、二两段同第三段 分别论述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系与区别,两者是并列关系。而第一段论述想象空 间以现实空间为的基础的两层意思,第二段论述想象空间以现实空间为基础两种表现 形式。分析时抓住关键句“这里有两层意思”和“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 形式”。两段都是论述“想象空间以现实空间为的基础”这一观点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 【试题解析】A项“创作水平高”与原文不符,无中生有:B项“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原文为“类似于现实空间,……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C项错在“梦幻空 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原文是“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而非依据“想象空间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李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 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 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 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 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
3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 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结构是文章的材料和段落的组织安排方法,分析文章结构,要分析清楚文章观 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文章内容,要分析出文章的 部分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做到全面把握。本试题 A、B、 C 三项着眼于部分,D 项着眼于整体。AB 两项侧重于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C 项侧 重于文章内容的分析,D 项侧重于文章整体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 本题 A 项错在“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B 项 错在《红楼梦》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而《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只通过一种想 象去构筑;D 项错在“先分后总的方式”。从整体上看文本的第一、二两段同第三段 分别论述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系与区别,两者是并列关系。而第一段论述想象空 间以现实空间为的基础的两层意思,第二段论述想象空间以现实空间为基础两种表现 形式。分析时抓住关键句 “这里有两层意思” 和“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 形式”。 两段都是论述“想象空间以现实空间为的基础”这一观点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 合) 【试题解析】A 项“创作水平高”与原文不符,无中生有;B 项“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原文为“类似于现实空间,……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C 项错在“梦幻空 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原文是“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而非依据“想象空间”。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 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 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 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 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
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日:“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 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 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煕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 昆山徐学土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土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 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 先生阅毕,谓侍者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 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 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 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日万先生,而先生与人 还往,其自署只日“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 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 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 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 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试题答案】D
4 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 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 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 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 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 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 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 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 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 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 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 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 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 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D项的“归”是使动词,是“使之归(回家)”之意,本试题是考查学生的在 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意思的能力。豫、援、爽、归在常见常用实词之列,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这点渗透了新课改的精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 解) 【试题解析】本试题四项采用组内两两比较的形式,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其中4 句选自文本,另外4句选自课本,以课外考课内。这种形式既考查学生的能力,又 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少到课外 搞题海战术。A项“之”分别是代词(代万贞文)和结构助词(不译):B项“因” 前句是承接连词,“就、便”意:后句是介词,“通过,经由”意:C项“以”都 是介词,“拿、把”意;D项“乃”都是副词,前句译为“就、才”,后句译为“竟 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 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 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 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 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别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题考査学生对文章的全面把握能力,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 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 项中“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应是长兄测试 后告诉其父亲,他才受到重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5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试题解析】D 项的“归”是使动词,是“使之归(回家)”之意,本试题是考查学生的在 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意思的能力。豫、援、爽、归在常见常用实词之列,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这点渗透了新课改的精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 解) 【试题解析】本试题四项采用组内两两比较的形式,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其中 4 句选自文本,另外 4 句选自课本,以课外考课内。这种形式既考查学生的能力,又 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少到课外 搞题海战术。A 项“之”分别是代词(代万贞文)和结构助词(不译);B 项“因” 前句是承接连词,“就、便”意;后句是介词,“通过,经由”意;C项“以”都 是介词,“拿、把”意;D 项“乃”都是副词,前句译为“就、才”,后句译为“竟 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 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 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 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 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别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全面把握能力,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 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 项中“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应是长兄测试 后告诉其父亲,他才受到重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试题答案】 (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 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本题重点综合考 查了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重点考查“伯、骤、然则”之意:“骇(意动)”用法:难点在“伯”,兄弟 排行次序:《说文》解释:伯,长也 (2)重点考查“以、走”之意:“道(名词作状语)、死(为动)、退(使动)” 用法:难点在“死事之列”,即“为(公)事而死的人的行列”。 【参考译文】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小时候不听话,不肯顺 随各位兄长,他所经过之处物品大多残缺毁坏,各位兄长也不看重他。户部郎万泰本想把他 寄放在寺院中,不久,因其顽劣,就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中。万斯同暗中发现书架的藏书中 有明史资料几十册,很喜欢读,几天就读完了;他又发现其中有各种经学书籍,又都读完了。 等放出来后,就时常跟在各个兄长后,倾听他们的讨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授课讲学,斯 同也要参加,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斯同回答说:“看了各位兄长所做的事,我也能 很容易做到的。”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于是把经义科目(科举科目一种,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试题错杂在 起对他进行测试,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非常多,但他一会就做完了。兄长非常吃惊,拿着 试卷热泪盈眶,把这事告诉了户部郎万泰说:“我差点耽误了我弟弟”户部郎万泰也很惊愕, 说:“差点耽误了我儿。”从这天开始,为万斯同置办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 送到梨洲先生那里请教学业,而他又在师门讲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读书一目十行,如同大海 决堤。然而他能坚守先辈的训诫,认为无益的书不必读,无益的文章不必作。所以先生虽然 无书不读,但是他能懂得把握大局要领。 康煕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把先生推荐上去,但他极力推辞 才得作罢。第二年,官府设立史馆编修《明史》,昆山大学士徐元文延请先生前往修史,当 时史局征召学士都给七品俸禄,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们想援引惯例给他申请七品俸禄,先 生却请求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参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职,不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各纂修官 稿子写好后,都送到先生那里再审,先生审阅完毕,对工作人员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 应当增补进去: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参校订正。他们按照先生说的去查找,没有 有差错的。《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亲自审定的,虽然后来的《明史》不都是使用先生 之原先审定的稿件,但是先生的稿本精粹扼要,足以自成一书。先生初到京师时,众人对他 的看法是他的专长在史学,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守孝期间,先生同他谈论《丧礼》,才知道 先生的经学造诣也很精深,徐侍郎于是就请先生编修了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云 集,各有所长,而先生最闲雅淡泊,然而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各读书人,无不称他为万先生, 而先生与人来往,自己签名只用“布衣万斯同”,从未用过其他称号。 先生性情谦和,举止高雅,然而他内心刚正耿直。前朝督师的姻亲现在身居要职,向史 馆请求对督师稍微宽容些,先生一件一件地列举他的罪行说给他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 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 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长子生活非常困顿,先生多方为他谋一差事,最 终没有成功,但先生未曾厌倦过。先生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几个儿子身陷勋卫家,先生 把他们赎了出来,让他们回家了。先生没有炫耀的神气,也不作公开声明,尤其喜欢奖励引
6 【试题答案】 (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 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试题解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本题重点综合考 查了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重点考查“伯、骤、然则”之意;“骇(意动)”用法;难点在“伯”,兄弟 排行次序;《说文》解释:伯,长也。 (2)重点考查“以、走”之意;“道(名词作状语)、死(为动)、退(使动)” 用法;难点在“死事之列”,即“为(公)事而死的人的行列”。 【参考译文】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小时候不听话,不肯顺 随各位兄长,他所经过之处物品大多残缺毁坏,各位兄长也不看重他。户部郎万泰本想把他 寄放在寺院中,不久,因其顽劣,就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中。万斯同暗中发现书架的藏书中 有明史资料几十册,很喜欢读,几天就读完了;他又发现其中有各种经学书籍,又都读完了。 等放出来后,就时常跟在各个兄长后,倾听他们的讨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授课讲学,斯 同也要参加,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斯同回答说:“看了各位兄长所做的事,我也能 很容易做到的。”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于是把经义科目(科举科目一种,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试题错杂在 一起对他进行测试,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非常多,但他一会就做完了。兄长非常吃惊,拿着 试卷热泪盈眶,把这事告诉了户部郎万泰说:“我差点耽误了我弟弟” 户部郎万泰也很惊愕, 说:“差点耽误了我儿。”从这天开始,为万斯同置办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 送到梨洲先生那里请教学业,而他又在师门讲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读书一目十行,如同大海 决堤。然而他能坚守先辈的训诫,认为无益的书不必读,无益的文章不必作。所以先生虽然 无书不读,但是他能懂得把握大局要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把先生推荐上去,但他极力推辞 才得作罢。第二年,官府设立史馆编修《明史》,昆山大学士徐元文延请先生前往修史,当 时史局征召学士都给七品俸禄,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们想援引惯例给他申请七品俸禄,先 生却请求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参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职,不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各纂修官 稿子写好后,都送到先生那里再审,先生审阅完毕,对工作人员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 应当增补进去;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参校订正。他们按照先生说的去查找,没有 有差错的。《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亲自审定的,虽然后来的《明史》不都是使用先生 之原先审定的稿件,但是先生的稿本精粹扼要,足以自成一书。先生初到京师时,众人对他 的看法是他的专长在史学,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守孝期间,先生同他谈论《丧礼》,才知道 先生的经学造诣也很精深,徐侍郎于是就请先生编修了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云 集,各有所长,而先生最闲雅淡泊,然而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各读书人,无不称他为万先生, 而先生与人来往,自己签名只用“布衣万斯同”,从未用过其他称号。 先生性情谦和,举止高雅,然而他内心刚正耿直。前朝督师的姻亲现在身居要职,向史 馆请求对督师稍微宽容些,先生一件一件地列举他的罪行说给他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 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 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长子生活非常困顿,先生多方为他谋一差事,最 终没有成功,但先生未曾厌倦过。先生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几个儿子身陷勋卫家,先生 把他们赎了出来,让他们回家了。先生没有炫耀的神气,也不作公开声明,尤其喜欢奖励引
荐后辈,唯恐有所失,于讲会(教学形式,学术论辩的集会)中再三恳切地表达心意,原来 他是在亲身践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后学生们给予他谥号“贞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漢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o):这里指 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岀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 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 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大多数写物 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如果 考生能看到了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但是本题所给的 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考生的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 起到干扰作用。有的同学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做知人论世的解读, 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理解 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岀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 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考点】本题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 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 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本试 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 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 和运用效果分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就本题来说大 致有这样一些形式:①山花为实,山春为虚:②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 为虚:③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④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 之情为虚:⑤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
7 荐后辈,唯恐有所失,于讲会(教学形式,学术论辩的集会)中再三恳切地表达心意,原来 他是在亲身践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后学生们给予他谥号“贞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 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 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 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大多数写物 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如果 考生能看到了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但是本题所给的 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考生的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 起到干扰作用。有的同学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做知人论世的解读,一 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理解 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 分) 答: 【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 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理 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 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本试 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 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 和运用效果分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就本题来说大 致有这样一些形式:①山花为实,山春为虚;②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 为虚;③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④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 之情为虚;⑤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
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 歌内涵 【诗歌赏析】 本诗是作者被贬安徽滁州期间所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405),欧阳修因上 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他在此地 游山玩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他对琅琊山上的各处美丽的景点,非 常欣赏,为歌咏六处胜景,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本诗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开头第一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舂来,雪融水涨的画面,照应文题,点出写 作对象琅琊溪,并交代了当时的时令特征。第二句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琅琊溪春天 美丽的景色,不惧涨水而冒险从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上渡溪过桥的情景,侧面烘托 琅琊溪景色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 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暗示了美景更在深山幽 境处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4)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8) ,水面清圆 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试题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不宜妄自菲薄 (4)俯察品类之盛(5)响穷彭蠡之滨 (6)鹿门月照开烟树 (7)一蓑烟雨任平生(8)叶上初阳干宿雨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试题解析】本试题沿用往年年“8选5”的形式,这种题型,有利于引导学生直接把注意 力放到默写的内容上,同时考点明确具体,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今年的默写内 容,有诗歌有散文;有初中有高中:有选修有必修;有旧篇目也有新篇章。多方 兼顾,全面考查。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8 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 歌内涵。 【诗歌赏析】 本诗是作者被贬安徽滁州期间所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405) ,欧阳修因上 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他在此地 游山玩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他对琅琊山上的各处美丽的景点,非 常欣赏,为歌咏六处胜景,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本诗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开头第一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照应文题,点出写 作对象琅琊溪,并交代了当时的时令特征。第二句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琅琊溪春天 美丽的景色,不惧涨水而冒险从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上渡溪过桥的情景,侧面烘托 琅琊溪景色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 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暗示了美景更在深山幽 境处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 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2)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3)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4)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6)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试题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不宜妄自菲薄 (4)俯察品类之盛 (5)响穷彭蠡之滨 (6)鹿门月照开烟树 (7)一蓑烟雨任平生 (8)叶上初阳干宿雨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试题解析】本试题沿用往年年“8 选 5”的形式,这种题型,有利于引导学生直接把注意 力放到默写的内容上,同时考点明确具体,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今年的默写内 容,有诗歌有散文;有初中有高中;有选修有必修;有旧篇目也有新篇章。多方 兼顾,全面考查。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 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 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 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 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 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 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 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 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 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9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 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 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 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 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 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 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 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 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 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 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 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 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 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 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 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岀身来:"那 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岀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孑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10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 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 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 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 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 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 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 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