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 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 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 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 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 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 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 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 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 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 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 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 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 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 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 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
2012 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 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 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 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 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 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 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 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 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 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 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 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 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 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 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 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
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鉴 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 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 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 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 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 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七彩教育网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 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 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 素 B.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 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 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文人的物喜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 产物。 E.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 再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 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 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 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 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 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 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七彩教育网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 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 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 素。 B.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 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 感。 D.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文人的物喜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 产物。 E.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 再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C.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14.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分) 15.作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能产生美感”的用意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清明不是节日 郭文斌 春分过后是清明。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 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 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 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凊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 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冋覆,地同载。齐生死 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 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
C.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14.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4 分) 15.作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能产生美感”的用意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 18 题。 清明不是节日 郭文斌 春分过后是清明。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 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 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 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 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 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 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唯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 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 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凊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舂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 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 干,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 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曰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 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真正郊游 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著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 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 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 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 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做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做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 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 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我们已和“清 明”擦肩而过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唯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 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 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 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 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 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 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真正郊游 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著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 归。 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 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 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 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做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做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 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 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我们已和“清 明”擦肩而过
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 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悟慈,借死之苦悟 悲;从而珍惜青舂,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 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乐以 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 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两界展开。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 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 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 如果说上巳节(即俗称“三月三”)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 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 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 上巳节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 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 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 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清明不是节日,清明其实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 (选自《光明日报》209年4月3日,有删改) 16.文中的“中国的节日”有哪些特征?(4分) 17.文中引用庄子、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5分) 18.文中说“清明不是节日”,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 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悟慈,借死之苦悟 悲;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 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乐以 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 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两界展开。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 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 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 如果说上巳节(即俗称“三月三”)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 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 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 上巳节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 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 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 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清明不是节日,清明其实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 (选自《光明日报》2009 年 4 月 3 日,有删改) 16. 文中的“中国的节日”有哪些特征?(4 分) 17.文中引用庄子、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5 分) 18.文中说“清明不是节日”,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地图的魔术 克莱.摩根(美国) 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 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 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 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 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 时常把这忘得干二净。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它还有边一 一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古人觉 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 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 可能在100万年前,时间是一个晴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 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 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然后指着地图说:“这里,小伙 子。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 我们把这些线条当做魔术,你说多有意义。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这个新玩 意儿叫做“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它加 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这 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 地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 21 题。 地图的魔术 克莱.摩根(美国) 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 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 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 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 从公元前 4 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 时常把这忘得一干二净。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它还有边— —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古人觉 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 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 可能在 100 万年前,时间是一个晴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 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 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然后指着地图说:“这里,小伙 子。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 我们把这些线条当做魔术,你说多有意义。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这个新玩 意 儿叫做“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它加 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这 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 地方
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当然。 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对于 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 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 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 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1/10)。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 13个世纪。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 方。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 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启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 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 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岂料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 回头说说陆地,地图让我们想到疆界。我们各随心意来绘制地图,在这个城镇、那条河 流画上边界,看,我们就这样为自己建立了帝国。帝王玩地图的游戏,像我们玩棋子一样。 教皇用一条线就分开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来的 地图画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战争。统治者叫人绘画地图,然而,比较真实的地图不 一定能取悦统治者。17世纪末,路易十四看到幅较为准确的法国地图后宣称:地图让他 失去的国土,多于他从战争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图所反映的世界,还是基于人们 的意图。厄瓜多尔的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双倍于它实际所统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 与秘鲁打仗失去的领土至今仍争议未决。根据危地马拉印行的危地马拉地图,伯利兹一国并 不存在。地图是充满想像的富藏。在地图上,澳洲看来像个孤儿,岛屿在镣铐中憔悴。古老 的非洲耸起肩膀,而欧洲把它按下去。 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
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当然。 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对于 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 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 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 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 1/10)。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 13 个世纪。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 方。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 1519 年,费迪南·麦哲伦启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 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 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岂料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 回头说说陆地,地图让我们想到疆界。我们各随心意来绘制地图,在这个城镇、那条河 流画上边界,看,我们就这样为自己建立了帝国。帝王玩地图的游戏,像我们玩棋子一样。 教皇用一条线就分开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来的。 地图画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战争。统治者叫人绘画地图,然而,比较真实的地图不 一定能取悦统治者。17 世纪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较为准确的法国地图后宣称:地图让他 失去的国土,多于他从战争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图所反映的世界,还是基于人们 的意图。厄瓜多尔的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双倍于它实际所统治的;原因是它在 1941 年 与秘鲁打仗失去的领土至今仍争议未决。根据危地马拉印行的危地马拉地图,伯利兹一国并 不存在。地图是充满想像的富藏。在地图上,澳洲看来像个孤儿,岛屿在镣铐中憔悴。古老 的非洲耸起肩膀,而欧洲把它按下去。 “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
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 19.结合全文,谈谈对“地图的魔术”的理解。(5分) 赏析文中划线语句。(5分) 21.从地图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分) 2012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 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 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 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 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 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 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 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队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 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
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 19.结合全文,谈谈对“地图的魔术”的理解。(5 分) 20.赏析文中划线语句。(5分) 21.从地图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分) 2012 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 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 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 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 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 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 于 1988 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 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 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
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 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 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 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 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 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 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 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 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 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 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 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个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 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 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今为“首尔”)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 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 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 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 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干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
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 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 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 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 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 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 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 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 “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 、鲁迅等也曾主 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 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 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个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 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 1991 年 11 月和 1994 年 9 月在汉城(今为“首尔”)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 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 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 21 世纪人类的高度 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 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
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第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 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5分) A.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只有中国文明是不与其他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的,国人 此充满了自豪感 汉字虽然由于自身的特点带来了种种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将汉字塞进博物馆 让表音文字取代 C.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他们虽然也自创了自己的文字,但却称之为“谚文”、“假名”, 并没有作为正式文字使用 D.解放初期的文字改革并没有实现用表音文字替代汉字的初衷,不过,改革的结果却 使 汉字学习多了一种辅助工具。 E.《图说汉字的历史》的发表,不仅表明扩大“汉字文化圈”是世界潮流,还表达了 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希冀 13.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主要使用由中国文明圈独自诞生、发展的汉字的广大区域 B.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及周边区域 C.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以及受到汉字及其文化影响的区域。 D.指使用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字的区域。 14.“汉字文化圈”为什么曾经被缩小?(4分) 15.分点概述汉字的魅力所在。(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 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
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第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 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 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5分) A.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只有中国文明是不与其他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的,国人 对 此充满了自豪感。 B.汉字虽然由于自身的特点带来了种种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将汉字塞进博物馆 而 让表音文字取代。 C.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他们虽然也自创了自己的文字,但却称之为“谚文”、“假名”, 并没有作为正式文字使用。 D.解放初期的文字改革并没有实现用表音文字替代汉字的初衷,不过,改革的结果却 使 汉字学习多了一种辅助工具。 E.《图说汉字的历史》的发表,不仅表明扩大“汉字文化圈”是世界潮流,还表达了 汉字 为 21 世纪的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希冀。 13.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指主要使用由中国文明圈独自诞生、发展的汉字的广大区域。 B.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及周边区域 C.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以及受到汉字及其文化影响的区域。 D.指使用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字的区域。 14.“汉字文化圈”为什么曾经被缩小?(4分) 15.分点概述汉字的魅力所在。(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 18 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 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