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第一节人与环境的和谐原理概述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 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其周围的环境,利用资源并适应 他们的生存环境。当代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改变之大前所未有。人类 文明从原始农业与工具革新一一传统农业与农业革命—一近现代工 业与工业革命——后现代社会与信息技术,人类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享 有空前的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自身正在成为环境的最大威胁。我 们能否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提高我们 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我们共同依存的人类环境呢?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 的变化,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 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有一些是自然环境原生 的(如自然灾害),但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效应被放 大了。包括: )自然灾害 一般也叫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如陨石等天体撞击事件 (通古斯大爆炸)、太阳异常、电磁风暴、宇宙射线等天文灾害;火 山、地震、岩崩、滑坡等地质灾害;水灾、泥石流、旱灾、风暴、冰 雹、雪灾、热浪、寒潮等气象水文灾害;病虫害、蝗灾、森林火灾、 物种灭绝(自然因素)等生物灾害,都是自然灾害的典型形式。 (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 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 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 荒漠化、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此外还有湖泊的
第九章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和谐原理概述 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 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其周围的环境,利用资源并适应 他们的生存环境。当代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改变之大前所未有。人类 文明从原始农业与工具革新——传统农业与农业革命——近现代工 业与工业革命——后现代社会与信息技术,人类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享 有空前的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自身正在成为环境的最大威胁。我 们能否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提高我们 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我们共同依存的人类环境呢?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 的变化,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 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有一些是自然环境原生 的(如自然灾害),但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效应被放 大了。包括: (一)自然灾害 一般也叫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如陨石等天体撞击事件 (通古斯大爆炸)、太阳异常、电磁风暴、宇宙射线等天文灾害;火 山、地震、岩崩、滑坡等地质灾害;水灾、泥石流、旱灾、风暴、冰 雹、雪灾、热浪、寒潮等气象水文灾害;病虫害、蝗灾、森林火灾、 物种灭绝(自然因素)等生物灾害,都是自然灾害的典型形式。 (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 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 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 荒漠化、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此外还有湖泊的
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土地退化是当代最严重的生态 环境问题之一,它正在削弱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资源耗竭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依托和条件,也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人类正面临着某些重要资源严 重短缺或者即将耗竭的威胁。全球资源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可利用土 地资源紧缺、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资 源严重减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包括能源)濒临枯竭等等 (四)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 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 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按照污染因子的性质:化学污染(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和物理污染(噪声、振动、噪光、 热污染、电磁辐射、核辐射等)。 按照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 环境污染 按产生的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 (五)人口剧增 人口增加在带来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同时,也使得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严重。地球上的人口在 l999年已经突破了60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 口将达到80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可以说是当前环境的首要问题 三、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规律。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体现在:①
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土地退化是当代最严重的生态 环境问题之一,它正在削弱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资源耗竭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依托和条件,也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人类正面临着某些重要资源严 重短缺或者即将耗竭的威胁。全球资源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可利用土 地资源紧缺、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资 源严重减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包括能源)濒临枯竭等等。 (四)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 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 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按照污染因子的性质:化学污染(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和物理污染(噪声、振动、噪光、 热污染、电磁辐射、核辐射等)。 按照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 环境污染; 按产生的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 (五)人口剧增 人口增加在带来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同时,也使得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严重。地球上的人口在 1999 年已经突破了 60 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 2050 年世界人 口将达到 80 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可以说是当前环境的首要问题。 三、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规律。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体现在:①
适应生存;②环境安全;③环境健康;④环境舒适;⑤环境欣赏等五 个方面。 第二节适应生存 、生物生态适应 生物生态适应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与环境和谐 的最重要的方面。这种生态适应现象主要体现在:①人类对地理环境 影响的生物生态适应;②人类生态适应的反应率,即人类对地理环境 适应的自然规律;③人类对极端环境的生态适应具有补偿性特征;④ 人类生态适应的环境本底值的相关性;⑤人类对文化生态的适应性。 二、社会生态适应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 文明:①渔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革命;④绿色文明。在生态 适应生存的条件下,人们仅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的生理需求,人口的死 亡率很高,人口增长和人类发展都很缓慢;人类向环境索取,受制于 环境,也无力建设环境,人与环境之间主要处于适应生存的状态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解决了适应生存的问题,中国也在20 世纪80年代以后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 着人类已经彻底解决了适应生存的问题,除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挣扎 在基本温饱的边缘,资源耗竭、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人口剧増等问 题,使人类仍然面临难以适应生存的困境。 第三节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另一种量度,是建立在适应生存 的基础上的。 自然灾害与安全 人类与威胁环境安全的灾害之间的斗争,基本上伴随着人类发展 的全过程。过去人类主要面对的是天文、地质、气象水文、土壤生物 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灾害
适应生存;②环境安全;③环境健康;④环境舒适;⑤环境欣赏等五 个方面。 第二节 适应生存 一、生物生态适应 生物生态适应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与环境和谐 的最重要的方面。这种生态适应现象主要体现在:①人类对地理环境 影响的生物生态适应;②人类生态适应的反应率,即人类对地理环境 适应的自然规律;③人类对极端环境的生态适应具有补偿性特征;④ 人类生态适应的环境本底值的相关性;⑤人类对文化生态的适应性。 二、社会生态适应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 文明:①渔猎文明;②农业文明;③工业革命;④绿色文明。在生态 适应生存的条件下,人们仅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的生理需求,人口的死 亡率很高,人口增长和人类发展都很缓慢;人类向环境索取,受制于 环境,也无力建设环境,人与环境之间主要处于适应生存的状态。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解决了适应生存的问题,中国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解决了 12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 着人类已经彻底解决了适应生存的问题,除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挣扎 在基本温饱的边缘,资源耗竭、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人口剧增等问 题,使人类仍然面临难以适应生存的困境。 第三节 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另一种量度,是建立在适应生存 的基础上的。 一、自然灾害与安全 人类与威胁环境安全的灾害之间的斗争,基本上伴随着人类发展 的全过程。过去人类主要面对的是天文、地质、气象水文、土壤生物 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灾害
、环境灾害与安全 目前,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为灾害,正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 环境公害、战争、核威胁、生物安全等问题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人类 最终实现环境安全的巨大障碍,这些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亚于自 然灾害。人类是否会被自己发展起来的文明所毁灭?人类如何避免自 己灭亡自己,已成为当今人们需要思索和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 环境安全的量度 环境安全的量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度量:①预防新灾害形成;②风 险评估;③预警模型建立;④应急反应机制完备;⑤资源物资储备: ⑥灾害后恢复能力;⑦快速反应能力等。减灾措施可以采用:①非工 程性防御;②工程性防御。 第四节环境健康 环境健康是指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系统功能正 常,环境质量良好,人类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保障 原生环境问题与健康 原生性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是各种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氟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可概括为:①化学性地方病;② 生物源性地方病 二、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是对环境健康的直接威胁,严重影响着环境质量和人类 健康。人为造成的污染是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环境污染造成环 境质量下降、环境系统功能削弱和丧失,严重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破 坏和损伤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体现在:①大气污染与健康;②水污 染与健康;③土壤污染与健康 三、环境健康的量度 度量环境健康的主要指标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 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
二、环境灾害与安全 目前,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为灾害,正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 环境公害、战争、核威胁、生物安全等问题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人类 最终实现环境安全的巨大障碍,这些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亚于自 然灾害。人类是否会被自己发展起来的文明所毁灭?人类如何避免自 己灭亡自己, 已成为当今人们需要思索和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环境安全的量度 环境安全的量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度量:①预防新灾害形成;②风 险评估;③预警模型建立;④应急反应机制完备;⑤资源物资储备; ⑥灾害后恢复能力;⑦快速反应能力等。减灾措施可以采用:①非工 程性防御;②工程性防御。 第四节 环境健康 环境健康是指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系统功能正 常,环境质量良好,人类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保障。 一、原生环境问题与健康 原生性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是各种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氟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可概括为:①化学性地方病;② 生物源性地方病。 二、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是对环境健康的直接威胁,严重影响着环境质量和人类 健康。人为造成的污染是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环境污染造成环 境质量下降、环境系统功能削弱和丧失,严重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破 坏和损伤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体现在:①大气污染与健康;②水污 染与健康;③土壤污染与健康。 三、环境健康的量度 度量环境健康的主要指标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 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需求而形成的对环 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第五节环境舒适 环境舒适代表着更髙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需要比较髙 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作为基础 城市环境舒适 以城市环境为例,舒适的城市环境意味着适宜的人口密度、完善 的基础设施、充足的绿地广场、便捷的城市交通、良好的环境质量、 宽敞的住宅、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方便的服务系统、快捷的信息通 讯服务和良好的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具有活力的社会经济体系等。总而 言之,就是要有舒适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农村环境舒适 农村人居环境也是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镇和村庄 及其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重点是 加强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建设有地方特点的生态村 庄,更要追求建设为具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适宜居住的生活社区。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少数城市,人类与环境 之间的和谐程度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对于世界大多数人而言,还 只是奋斗的目标 第六节环境欣赏 环境欣赏的和谐程度下,人类物质需求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满 足,精神需求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自然景观欣赏 人们欣赏自然景观中(天象、气象、山水、生物)包含的形象美、 色彩美、动静美、朦胧美、气息美和寓意美, 二、欣赏人文景观 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等,包含的和谐美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需求而形成的对环 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第五节 环境舒适 环境舒适代表着更高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需要比较高 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作为基础。 一、城市环境舒适 以城市环境为例,舒适的城市环境意味着适宜的人口密度、完善 的基础设施、充足的绿地广场、便捷的城市交通、良好的环境质量、 宽敞的住宅、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方便的服务系统、快捷的信息通 讯服务和良好的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具有活力的社会经济体系等。总而 言之,就是要有舒适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农村环境舒适 农村人居环境也是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镇和村庄 及其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重点是 加强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建设有地方特点的生态村 庄,更要追求建设为具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适宜居住的生活社区。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少数城市,人类与环境 之间的和谐程度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对于世界大多数人而言,还 只是奋斗的目标。 第六节 环境欣赏 环境欣赏的和谐程度下,人类物质需求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满 足,精神需求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景观欣赏 人们欣赏自然景观中(天象、气象、山水、生物)包含的形象美、 色彩美、动静美、朦胧美、气息美和寓意美。 二、欣赏人文景观 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等,包含的和谐美
色彩美、特色美和人文美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愉悦。当人类大 多数有条件尽情欣赏环境美,从中获得精神满足的时候,可以认为,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总体上达到了环境欣赏的高度。值得指出,人 与环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 谐,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目前广为 流行的“人与自然和谐”,两者含义是一致的
色彩美、特色美和人文美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愉悦。当人类大 多数有条件尽情欣赏环境美,从中获得精神满足的时候,可以认为,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总体上达到了环境欣赏的高度。值得指出,人 与环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 谐,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目前广为 流行的 “人与自然和谐”,两者含义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