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 (150分钟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故乡在一个作家那里代表了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电影《魂断蓝桥》中男主人 公带着女朋友到他的庄园(亦即他的故乡)时说的一句话,童年是无穷无尽的。 那是一个人面对自然,一个小生命面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种种历险,是一个生命 本真时期对本体世界的有趣探索。人长大后,便探讨人的世界,于是,名利、哲 学、艺术等都充塞着一个实体,即人。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在人文时代发挥了 重要作用,它将人这一实体高高地举了起来,使人类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崇高与 潜能,但是,它同时也遮蔽了人的虚体,即人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在面对死亡 时的绝望,在进入梦境后的潜在。而那个虚体,往往是与故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 并潜伏着。在某种意义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最大可能地寻找、 记忆甚至想象人的虚体存在。《红楼梦》看似在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写实,实际 上最后落在了人的虚体存在上,是中国文学中对人的虚体存在进行了最大可能描 述与寻找的作品。西方人将虚体存在称为“彼岸”,中国人则将其称为“虚境” 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因而,故乡对于文学的意义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 ②中国古人的文学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讲究的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样 的传统使中国人始终对自然有一种对应的本能,将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之 中,将死亡的恐惧化为对道的信仰,而最终将人的实在与空虚相得益彰、相辅相 成。这种传统一直持续了上千年。也许因为诗歌的体量小,不能像小说那样大面 积地描述故乡,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我们很少听说李白的什么地方或杜甫的什么 地域。小说不同,它用庞大的文字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那个作家的童年、故 乡、知识、经历、愿望甚至梦境等相一致的世界 ③这种现象到新世纪时似乎变得“自觉”,作家群的地域现象越来越突出。与其 说是作家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家的增加使作家群和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比如, 拿西部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连一个西部作家的影子都未掠过,但是,自延安 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之后,不久便有柳青出现。之后一段时间,先是路遥捧出了 《平凡的世界》,接着是陈忠实推出了《白鹿原》,再是贾平凹奉献了《怀念狼》 《髙兴》《古炉》《带灯》等,将陕西那片深厚的土地挖得越来越深。再往西走, 便是刘亮程的村庄。刘亮程的散文和小说似乎都在建设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 有一个孤独的人在做着一件孤独的事,即感悟世界 ④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它能否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这是值得思考的问 题。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即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有多大的生存空 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从反面证明人类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人类的文化 多样性存在变得日渐严峻。也许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人类想方设法使文化趋同 今天这样一种方式仍然在进行,如对工业文明的全球化推进。但是,这样一种工 业化的进程在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更大的困境。当文化的差异 越来越小,当地域文化消失殆尽之时,也就是人类被新的庞大的文化体制复制和 工具化的时期,尤其是人类被物化和异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在这样的境遇下 文学能做点什么? ⑤也许一些作家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贾平凹说,他要为家乡立传。雪漠说,他 要把正在消失的故乡记录下来,让后来的人们知道,人类曾经如此生活过。自然
安徽省无为县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 (150 分钟 150 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 6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故乡在一个作家那里代表了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电影《魂断蓝桥》中男主人 公带着女朋友到他的庄园(亦即他的故乡)时说的一句话,童年是无穷无尽的。 那是一个人面对自然,一个小生命面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种种历险,是一个生命 本真时期对本体世界的有趣探索。人长大后,便探讨人的世界,于是,名利、哲 学、艺术等都充塞着一个实体,即人。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在人文时代发挥了 重要作用,它将人这一实体高高地举了起来,使人类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崇高与 潜能,但是,它同时也遮蔽了人的虚体,即人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在面对死亡 时的绝望,在进入梦境后的潜在。而那个虚体,往往是与故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 并潜伏着。在某种意义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最大可能地寻找、 记忆甚至想象人的虚体存在。《红楼梦》看似在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写实,实际 上最后落在了人的虚体存在上,是中国文学中对人的虚体存在进行了最大可能描 述与寻找的作品。西方人将虚体存在称为“彼岸”,中国人则将其称为“虚境”, 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因而,故乡对于文学的意义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 ②中国古人的文学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讲究的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样 的传统使中国人始终对自然有一种对应的本能,将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之 中,将死亡的恐惧化为对道的信仰,而最终将人的实在与空虚相得益彰、相辅相 成。这种传统一直持续了上千年。也许因为诗歌的体量小,不能像小说那样大面 积地描述故乡,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我们很少听说李白的什么地方或杜甫的什么 地域。小说不同,它用庞大的文字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那个作家的童年、故 乡、知识、经历、愿望甚至梦境等相一致的世界。 ③这种现象到新世纪时似乎变得“自觉”,作家群的地域现象越来越突出。与其 说是作家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家的增加使作家群和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比如, 拿西部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连一个西部作家的影子都未掠过,但是,自延安 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之后,不久便有柳青出现。之后一段时间,先是路遥捧出了 《平凡的世界》,接着是陈忠实推出了《白鹿原》,再是贾平凹奉献了《怀念狼》 《高兴》《古炉》《带灯》等,将陕西那片深厚的土地挖得越来越深。再往西走, 便是刘亮程的村庄。刘亮程的散文和小说似乎都在建设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 有一个孤独的人在做着一件孤独的事,即感悟世界。 ④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它能否成为一种文学现象?这是值得思考的问 题。但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即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有多大的生存空 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从反面证明人类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人类的文化 多样性存在变得日渐严峻。也许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人类想方设法使文化趋同, 今天这样一种方式仍然在进行,如对工业文明的全球化推进。但是,这样一种工 业化的进程在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更大的困境。当文化的差异 越来越小,当地域文化消失殆尽之时,也就是人类被新的庞大的文化体制复制和 工具化的时期,尤其是人类被物化和异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在这样的境遇下, 文学能做点什么? ⑤也许一些作家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贾平凹说,他要为家乡立传。雪漠说,他 要把正在消失的故乡记录下来,让后来的人们知道,人类曾经如此生活过。自然
文学是可以超越这些的,但是,文学在故乡驻足、落泪、留影、深思,最后将故 乡写成一种文学形象,永久地留存于文学的天地,也是极其伟大的,尤其是在今 天 (选自2013年7月30目《光明日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的虚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虚体是相对于人的实体而言的,指的是人面对死亡时候的绝望,在进入 梦境之后的潜在,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 B.人的虚体是作家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力去找寻、记忆甚至去想象的对象 它与故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并潜伏着。 C.人的虚体在西方被称为“彼岸”,在中国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在中国文学中, 它在《红楼梦》中得到最大可能的体现。 D.人的虚体与人的实体在作品中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与中国古人讲究物我 两忘、天人合一的文学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设问入手,举例分析故乡之于文学的意义,接着简要阐释了人的虚 体的概念,最后明确故乡对文学的意义具有形而上的色彩 B.第②段先阐明古典文学中实体和虚体结合的原因,再介绍中国古人的文学方 式,接着指出小说更适于表现故乡,并在第3段举例为证。 C.第③、④段紧承上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出路,指 出了文学作品中对故乡的记录与描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D.文章阐述了中国文人执拗于故乡写作的深层原因,提出新时期日趋突出的作 家群的地域现象,最后探寻工业文明下文学故乡意义所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时代一个人对自然,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多种历险,是个体生命对本体 世界的有趣探索。这种探索的内容中也包括人的虚体。 B.文学即人学自命题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崇高与潜能,同时使作家开始对人的 虚体的探寻,故乡对文学的意义便具有形而上的色彩。 C.小说中创造故乡世界在新世纪作家群中日益明显,除了作家的增加这一因素 外,对故乡的写作成了作家的自觉追求也是重要原因。 D.当今,人类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文化多样性存在遇到了巨大挑战。将故乡 写成一种文学形象,保护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这一切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4-7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 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 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 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 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 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 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 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 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
文学是可以超越这些的,但是,文学在故乡驻足、落泪、留影、深思,最后将故 乡写成一种文学形象,永久地留存于文学的天地,也是极其伟大的,尤其是在今 天。 (选自 2013 年 7 月 30 目《光明日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的虚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的虚体是相对于人的实体而言的,指的是人面对死亡时候的绝望,在进入 梦境之后的潜在,在面对无限时的虚无。 B.人的虚体是作家在描述人的实体存在时尽力去找寻、记忆甚至去想象的对象。 它与故乡在某个深谷里相遇并潜伏着。 C.人的虚体在西方被称为“彼岸”,在中国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在中国文学中, 它在《红楼梦》中得到最大可能的体现。 D.人的虚体与人的实体在作品中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与中国古人讲究物我 两忘、天人合一的文学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从设问入手,举例分析故乡之于文学的意义,接着简要阐释了人的虚 体的概念,最后明确故乡对文学的意义具有形而上的色彩。 B.第②段先阐明古典文学中实体和虚体结合的原因,再介绍中国古人的文学方 式,接着指出小说更适于表现故乡,并在第 3 段举例为证。 C.第③、④段紧承上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出路,指 出了文学作品中对故乡的记录与描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D.文章阐述了中国文人执拗于故乡写作的深层原因,提出新时期日趋突出的作 家群的地域现象,最后探寻工业文明下文学故乡意义所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童年时代一个人对自然,对无穷的大生命时的多种历险,是个体生命对本体 世界的有趣探索。这种探索的内容中也包括人的虚体。 B.文学即人学自命题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崇高与潜能,同时使作家开始对人的 虚体的探寻,故乡对文学的意义便具有形而上的色彩。 C.小说中创造故乡世界在新世纪作家群中日益明显,除了作家的增加这一因素 外,对故乡的写作成了作家的自觉追求也是重要原因。 D.当今,人类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文化多样性存在遇到了巨大挑战。将故乡 写成一种文学形象,保护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这一切。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4-7 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 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 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 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 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 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 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 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 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
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 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 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 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 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 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 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 代为相。(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故事:旧事,旧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否将为君累.衷甲以逆 若属皆且为所虏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c 帝注礼之甚渥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 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 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 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 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5分)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 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8.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4分)
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 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 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 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 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 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 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 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否将为君累 .衷甲以逆 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 C 帝注礼之甚渥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 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 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 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 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5 分)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8 分) 小重山【注】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 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8.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4 分)
9.你认为“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请结合诗词略作分析。(4 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杜甫) 2)木欣欣以向荣,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 (3)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4)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节选)) (6),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守岁 冯骥才 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一特别是城市人,最 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 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 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 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 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 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 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一一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 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 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 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 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 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 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 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 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 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9.你认为“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请结合诗词略作分析。(4 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晋 ·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 (3)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 (4) _________ _____,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5)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节选))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三。现代文阅读(22 分) 守 岁 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 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 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 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 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 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 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 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 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 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 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 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 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 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 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 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 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 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 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 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 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一一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 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 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一一它们 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 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 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 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 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 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 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 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 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 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1、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 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 回答。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6分) 四、基础知识(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感喟/慰藉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 B.媲美/包庇回溯/塑料花圈/圈养大阪/皈依 C.纨绔/跨越市侩/污秽强迫/倔强粳米/菁华 D.痉挛/靓妆噱头/戏谑开拓/拓本档案/当铺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家电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出 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 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 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 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 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 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 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 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 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 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 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 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 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 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 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 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 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1、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 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 分) 14、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 回答。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6 分) 四、基础知识(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感喟/慰藉 盘桓/城垣 模样/模仿 悲恸/恫吓 B.媲美/包庇 回溯/塑料 花圈/圈养 大阪/皈依 C.纨绔/跨越 市侩/污秽 强迫/倔强 粳米/菁华 D.痉挛/靓妆 噱头/戏谑 开拓/拓本 档案/当铺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家电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出 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B.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 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方式习惯,医生 认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长寿休戚相关。 D.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究竟 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他们的筋骨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 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B.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14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17届亚洲运动会成 为亚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甚至生计。民 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 D.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扩散至部分西非国家, 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9、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 ①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②尤其是文化遗迹之 多,令人咋舌③树木葱笼,景致不差④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 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⑤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 个主体遗迹 A.③②①④⑤B.②⑤④①③C.②③①⑤④D.③②⑤①④ 20.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5分) 刊物名:《水滴》 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 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刊物名:。(1分) 理由:。(4分) 2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春天来了放风筝》,回答问题。(6分)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 (2)这幅漫画有何寓意?(3分) 3.【答案】A(B.“同时使作家开始对人的虚体的探寻”,而原文“它同时也 遮蔽了人的虚体”。C.“自觉追求”和“重要原因”有误,原文“这种现象到 新世纪时似乎变得“自觉”……与其说是作家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家的增加使 作家群和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D.“保护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这一切”属于 不充分条件。“保护地域文化”只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4.【答案】D.榜:木匾、匾额。 5.【答案】D.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答案】C.“始终如一”错误,孟郊、张籍非“韩门弟子”。 7.【答案】
B.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 务竞争模式, 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方式习惯,医生 认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长寿休戚相关。 D.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究竟 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他们的筋骨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 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B.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14 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 17 届亚洲运动会成 为亚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甚至生计。民 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 D.埃博拉病毒疫情自 2014 年 2 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扩散至部分西非国家, 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9、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 ②尤其是文化遗迹之 多,令人咋舌 ③树木葱笼,景致不差 ④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 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⑤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 个主体遗迹 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20.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5 分) 刊物名:《水滴》 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 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刊物名: 。(1 分) 理由: 。(4 分) 2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春天来了放风筝》,回答问题。(6 分)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3 分) (2)这幅漫画有何寓意?(3 分) 3.【答案】A(B.“同时使作家开始对人的虚体的探寻”,而原文“它同时也 遮蔽了人的虚体 ”。C.“自觉追求”和“重要原因”有误,原文“这种现象到 新世纪时似乎变得“自觉”……与其说是作家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家的增加使 作家群和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D.“保护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这一切”属于 不充分条件。“保护地域文化”只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4.【答案】D.榜:木匾、匾额。 5.【答案】D.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答案】C.“始终如一”错误,孟郊、张籍非“韩门弟子”。 7.【答案】
(1)韩愈上书攻击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如果不是心里怀着极大 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 (2)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3)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就回去了,他死后如果有知 觉的话,是不会眷恋潮州的,这很明显。 8.【答案】作者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1分)词人设想三分的“春色”总 体为“二分愁”与“一分风雨”的集合体。明写风雨暗写愁,离别之际的“风 雨”象征着纷乱的、充满整个空间的离愁别绪和不忍分别的眼泪。(2分)故词 人眼中的三分春色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可 见友情之深,离别之难。(1分)(从数量词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9.【答案】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最后怅惘伤感。(2分)“花开 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且高歌休诉”句冲破 了感伤缠绵的氛围,变为高亢旷达,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可是一想到别时容易会 时难,明年此时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2 分)(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答案】 甲:1.又有清流激湍2.引以为流觞曲水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4.惠风和畅5.俯 察品类之盛6.所以游目骋怀 乙:1.学而不思则罔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濯清 涟而不妖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6.樯橹灰飞烟灭 11.【答案】(1)自己的生老病死;(2)女儿的成长教育。 12.【答案】指新疆地区的贫穷、孤独、辛劳、坚韧(生活艰难而不失信仰)的 普通人。(2分)悲悯、热爱。(2分) 13.【答案】(1)用“动”与“不动”的比较,写出老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 表现了老人的孤独。(2分)引出下文作者对老人处境的无奈以及活下去到各地 体验普通人生活等内容。(2分) (2)运用反复(或铺陈)的手法,(2分)说明新疆人喜爱舞蹈,暗示了新疆 人在苦难中坚韧生活,不失信仰。作者以此含蓄地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同情. (2分) 14.【答案】此句话独立成段,不仅点题,而且勾连上下文。前面写自己的所见 所闻,后面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正是前面的见闻引发了作者的感想。(4分)写 法上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答想象也可)尤其后面的文字,作者想象自己变成 新疆普通人中的一员,经历着他们的生活,体验着他们的人生。作者含蓄深沉地 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同情、赞美、热爱,拉近了情感距离,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 义和感染力。(4分) 15.【答案】BA蹿红 cuan C低炭-低碳D和盘托出阜f 16.【答案】B A.“半壁江山”是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B.“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向髙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C.“休戚相关”是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此处 讲的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长寿”“息息相关”,而没有“忧喜、祸福彼此相关 联”,此处用错对象。 D.佛教规定: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语,也形容时光 推移
(1)韩愈上书攻击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如果不是心里怀着极大 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 (2)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3)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就回去了,他死后如果有知 觉的话,是不会眷恋潮州的,这很明显。 8.【答案】作者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1 分)词人设想三分的“春色”总 体为“二分愁”与“一分风雨”的集合体。明写风雨暗写愁,离别之际的“风 雨”象征着纷乱的、充满整个空间的离愁别绪和不忍分别的眼泪。(2 分)故词 人眼中的三分春色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可 见友情之深,离别之难。(1 分)(从数量词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9.【答案】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最后怅惘伤感。(2 分)“花开” 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且高歌休诉”句冲破 了感伤缠绵的氛围,变为高亢旷达,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可是一想到别时容易会 时难,明年此时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2 分)(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答案】 甲:1.又有清流激湍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4.惠风和畅 5.俯 察品类之盛 6.所以游目骋怀 乙:1.学而不思则罔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濯清 涟而不妖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樯橹灰飞烟灭 11.【答案】(1)自己的生老病死;(2)女儿的成长教育。 12.【答案】指新疆地区的贫穷、孤独、辛劳、坚韧(生活艰难而不失信仰)的 普通人。(2 分)悲悯、热爱。(2 分) 13.【答案】(1)用“动”与“不动”的比较,写出老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 表现了老人的孤独。(2 分)引出下文作者对老人处境的无奈以及活下去到各地 体验普通人生活等内容。(2 分) (2)运用反复(或铺陈)的手法,(2 分)说明新疆人喜爱舞蹈,暗示了新疆 人在苦难中坚韧生活,不失信仰。作者以此含蓄地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同情。 (2 分) 14.【答案】此句话独立成段,不仅点题,而且勾连上下文。前面写自己的所见 所闻,后面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正是前面的见闻引发了作者的感想。(4 分)写 法上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答想象也可)尤其后面的文字,作者想象自己变成 新疆普通人中的一员,经历着他们的生活,体验着他们的人生。作者含蓄深沉地 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同情、赞美、热爱,拉近了情感距离,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 义和感染力。(4 分) 15.【答案】B A 蹿红 cuān C 低炭-低碳 D 和盘托出 阜 fù 16.【答案】B A.“半壁江山”是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的 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B.“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C.“休戚相关”是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此处 讲的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长寿”“息息相关”,而没有“忧喜、祸福彼此相关 联”,此处用错对象。 D.佛教规定: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语,也形容时光 推移
17.【答案】C A.有歧义,是“近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 不明确 B.定语语序不当,“历届”应该放在“亚运会中”之前 D.搭配不当,“病情”和“蔓延”搭配不当,“病情”改为“病毒”。 18.【答案】 (1)②③①④⑥⑤(注意:“唱”与“音”、“说”与“字”、“演”与“淋 漓”要搭配;前面有“不知过了多久”,所以先接“等一个时辰”;有“知饥知 渴”,接“递一杯温茶”;先有“递”才有“接”。)(3分) (2)甲:人生如舞台(1分) 19.【答题示例】 刊物名:《新叶》(1分) 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显示勃勃的生机,新叶蕴藏 旺盛的活力。新叶嫩绿,透露文学的活力和美丽。 (刊物名:应有深意或喻意。理由:先引刊物名出处,再说明选择这一词语的用 意。)(4分)
17.【答案】 C A.有歧义,是“近 200 个字”最易读错,还是“近 200 个中国人”最易读错, 不明确。 B.定语语序不当,“历届”应该放在“亚运会中”之前。 D.搭配不当,“病情”和“蔓延”搭配不当,“病情”改为“病毒”。 18.【答案】 (1)②③①④⑥⑤(注意:“唱”与“音”、“说”与“字”、“演”与“淋 漓”要搭配;前面有“不知过了多久”,所以先接“等一个时辰”;有“知饥知 渴”,接“递一杯温茶”;先有“递”才有“接”。)(3 分) (2)甲:人生如舞台(1 分) 19.【答题示例】 刊物名:《新叶》(1 分) 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显示勃勃的生机,新叶蕴藏 旺盛的活力。新叶嫩绿,透露文学的活力和美丽。 (刊物名:应有深意或喻意。理由:先引刊物名出处,再说明选择这一词语的用 意。)(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