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囯和地区性囯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囯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 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 预习案 方法点拔 自主完成 教学流程 背景要从中国,外在以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及美国角度回答 1背景 p11页【历史纵横 影响的角度特别是美2标志 国,思考当时大背景回3影响 答。(冷战下美国对中(1)对中国 国的政策)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时闻 事件 意义 1971.4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2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1978.12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二)中日邦交改善 1、原因 ①2③ 2、过程 ①1972年 中日正式建交 P14页对中国的影响,|21978年, 并结合美国、日本、中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国共同涉及到的亚太地(1)对中国:① 区,谈对世界的影响。 2 (2)对世界:③3 中国参加一系列地区性|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国际组织活动有什么意|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的提出 (1)国际 (2)国内 2.新时期外交成就 2③
第 24 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 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 预习案 方法点拨 自主完成 教学流程 背景要从中国,外在以 及美国角度回答 影响的角度特别是美 国,思考当时大背景回 答。(冷战下美国对中 国的政策)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 (2) (3) (p11 页【历史纵横】) 2.标志: 3.影响 (1)对中国: (2)对美国: P114 页对中国的影响, 并结合美国、日本、中 国共同涉及到的亚太地 区,谈对世界的影响。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一) 中美关系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4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2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1978.12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二)中日邦交改善 1、原因 ① ② ③ 2、过程 ① 1972 年, ;中日正式建交 ② 1978 年,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对中国:① ② (2)对世界:③ 中国参加一系列地区性 国际组织活动有什么意 义?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的提出 (1)国际: (2)国内: 2.新时期外交成就 ① ② ③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根据所给材料,思考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能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彈究二美国从扶蒋反共、遏制新中国到愿意同中国交往,是什么原因?结合教材P113页【学思之窗】完成。(美国、中国)并指出 外交的本质、制约外交的因素及启示。 探究三概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拓展案 、知识结构 同苏联等1个国家交 和平卖处五顶原则 靶|女新局面 目内瓦会议 隆会议 恢复在1 联合国的合法居位 促进世界的和 的大 系的正常 中目系和 以联合国为心的多边外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与地区性国际乡多 积极发展与周边家邻好系 拓展開读 单元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一边倒 2、70年代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3、80年代以来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 调练案 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2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些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5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4 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2 / 5 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 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根据所给材料,思考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能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美国从扶蒋反共、遏制新中国到愿意同中国交往,是什么原因?结合教材 P113 页【学思之窗】完成。(美国、中国)并指出 外交的本质、制约外交的因素及启示。 探究三 概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拓展案 一、知识结构 二、拓展阅读 单元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一边倒” 2、70 年代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3、80 年代以来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 训练案 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2.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些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3有一部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集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 特点的标题是() A.“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B.“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 C.“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 4.1960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冋肯尼迪竟选美国总筑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 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囯的现实了。”这两段话说明() ①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法②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③尼克松想改善美中关系④中囯作为 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234 B①23C.134D.34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 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囯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囯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囯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 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 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囯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 《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鋮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囯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 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贵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角度有何不同?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3/5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4 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3 / 5 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3.有一部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集中反映 20 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 特点的标题是( ) A.“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B.“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 C.“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 4.1960 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 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 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这两段话说明( ) ①尼克松有了结束同中国对抗的想法 ②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经出现分歧 ③尼克松想改善美中关系 ④中国作为一 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 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 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 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 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 《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 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角度有何不同?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第24课学案参考答案 预习案: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囯政府成为中国唯二合法政府 )_中囯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趱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p112页【历史纵 2标志:_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影响 (1)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耒越重要的作月 (2)对美国:表明美国邁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一)中美关系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事件 意义 19714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 开始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礓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靠化 (二)中日邦交改善 、原因 ①_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中日建交(直接原因 ②2且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积极推动 ③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采取了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2、过程 ①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 中日正式建交 ②21978年,双方芾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4、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对中国: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揿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遇制中国面形威的外交假局终于干黄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n (2)对世界:③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垩与稳定,緩和了世界紧张局势。 题探究 1.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2.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促进了中国周迦环境的安定4有利于亚太地区以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大局 探究案 探究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中国长期的外交努力 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④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并支持中国 探究 1.原因 (1)美国:①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经济衰退,受日本、西欧的挑战 ④4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2)中国:①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本魇:国家利益 3制约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形势,国家利益。 4/5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4 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4 / 5 第 24 课学案 参考答案 预习案: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中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做法 (p112 页【历史纵横】) 2.标志: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影响 (1)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对美国: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一) 中美关系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4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 开始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二)中日邦交改善 1、原因 ①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中日建交(直接原因) ② 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积极推动 ③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采取了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2、过程 ① 1972 年,《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中日正式建交 ② 1978 年, 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4、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对中国: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②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2)对世界:③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 问题探究 1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2.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促进了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定 4.有利于亚太地区以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大局 探究案 探究一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中国长期的外交努力; 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④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并支持中国 探究二 1.原因: (1)美国:①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经济衰退,受日本、西欧的挑战; ④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⑵中国:①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本质:国家利益。 3.制约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形势,国家利益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4.启示: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的最高准则是“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状况是衡量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威败的主要标准。牢 固树立国家利益是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 探究三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积极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碣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好发展友好关系。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6)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训练案 1.B2C3.A4.C 5(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 (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 (3)原因:应对苏联的威騰;因素:有利于改善中国囯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冋題,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 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 (4)角度:材科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因素:史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史料的挖掘和 运用的程度不同等 5/5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4 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 5 / 5 4.启示: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的最高准则是“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状况是衡量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成败的主要标准。牢 固树立国家利益是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 探究三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积极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好发展友好关系。 (5)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6)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训练案 1.B 2.C 3.A 4.C 5.(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 (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 (3)原因:应对苏联的威胁;因素: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 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 (4)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因素:史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史料的挖掘和 运用的程度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