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相关信息(姓名、考号等)准确、规范的填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 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 去》、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 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 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 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 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 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 “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 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岀入法。始当求所 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 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 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 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 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 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 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 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相关信息(姓名、考号等)准确、规范的填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 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 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 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 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 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 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 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 “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 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岀入法。始当求所 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 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 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 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 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 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 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 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 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 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 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 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 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 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 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 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 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 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 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 辨色彩 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 有理有据。 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 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虛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 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 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 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 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 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 2018 年 11 月 26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 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 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 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 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 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 辨色彩。 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 有理有据。 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
性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 书的意义 B.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 的读书人。 C.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 值得倡导 D.文罩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 态度来对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 慢”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 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 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 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 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 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 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 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 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年7月19 日) 材料二: 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 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 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
性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 书的意义。 B.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 的读书人。 C.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 值得倡导。 D.文罩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 态度来对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 “慢”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 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 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 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 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 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 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 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 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9 日) 材料二 : 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 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 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
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 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 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 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 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 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 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 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題。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 破程式、回到歌舞。“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 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 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 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 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 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 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年 月28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 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能遮掩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
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 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 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 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 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 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 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 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題。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 破程式、回到歌舞。“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 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 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 《狗儿爷涅槃》中的“板 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 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 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 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 年 1 月 28 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 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能遮掩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
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 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 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 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 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 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 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 死千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 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 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 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 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 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 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 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 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
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 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 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 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 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 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 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 死千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 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 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 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 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 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 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 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 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
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 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 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 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 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 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 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 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 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 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 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 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 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 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 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 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 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 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 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 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 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 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 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 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 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 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 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 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 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 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 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 “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 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 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 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 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 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 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 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 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 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 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 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 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 《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 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 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 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 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 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注]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 这是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 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 可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C.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 股子天律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D.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 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8.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 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 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 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 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 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 《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 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 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 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 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 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注]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 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 这是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 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 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B.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 可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C.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一 股子天律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D.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 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8.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 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 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 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 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 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 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 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 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 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 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 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 爽便就,既奏,髙祖深喜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 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愈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 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 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祇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 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河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B.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C.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D.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 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 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 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 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 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 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 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 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 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 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 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喜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 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愈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 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 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 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祇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 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河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B.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C.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D.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 皆翕然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等, 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B.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
国子监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学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 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五点到七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 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 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 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 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 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 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 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国子监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学。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 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五点到七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 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 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 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 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 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 (2)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 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 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 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 15.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 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 表达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运用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 ”,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 的沟壑 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 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 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 是 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 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的路面, 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 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 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 丛丛、一片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 应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 性。 15. 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 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 表达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 (3) 《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 的沟壑, 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 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 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 是 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 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 的路面, 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 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 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还有野山 菊,(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 一丛丛、一片片地 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 应,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