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 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 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己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 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 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 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 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 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 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 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 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 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 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 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 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 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 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 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 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 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 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 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 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 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 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 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 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2018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 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 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 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 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 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 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 列问题,且超过 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 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 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 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 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 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 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 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 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 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 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 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 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 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 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 年 5 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 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 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 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 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 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 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 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 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 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 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 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 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 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 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 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 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 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 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 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 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 (1)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 不胜夫敦比口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 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 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 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蝤 t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口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 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t輔: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 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 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 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 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 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 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 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 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 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 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 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 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 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 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 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 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 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 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 分)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8-12 题。(共 19 分)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 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 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 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 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 【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 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 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 【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 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 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不胜月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一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德蝤如毛,民鲜克举之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口,故退之。” 注释:口斯:就。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口。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 矶头千古浪,铜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口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 方司法、监察等事务。口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1铜醍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 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 分) 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 2-5 字)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 13 题。(共 5 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6 题。(共 12 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 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 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 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 分)
1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 祖母无臣 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 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 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 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 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 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 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 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 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 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 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 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 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 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 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 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 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 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 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 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 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 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同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 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 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 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 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 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 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 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 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 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 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 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岀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 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 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 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看见部多 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 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
1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 闲。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 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 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 __________。 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 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 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2 题。 水缸里的文学 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 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 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 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 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 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 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 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 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 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 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 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 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 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 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 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 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 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 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 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同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 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 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 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 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 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 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 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 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 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 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 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 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 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 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 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 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候己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 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 C.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 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 刺激想象 20.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6分) 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 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 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 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 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 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图景。 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考生务必将谷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 色。 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 解。 C.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 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 刺激想象。 20.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6 分) 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 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 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3.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 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 字左右。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 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 字。 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 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 字。 24. 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今天,众多 2000 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 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
2018北京高考参考谷案 本大题共7小題,共23分 1.(3分)A 2.(3分)B 3.(3分)B 4.(3分)D 33 分分 ))) (1)对于“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20世纪中叶已出现的“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执行代码,模拟人类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设想 20世纪80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不同思考,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的学派 对“智能”的不断思考和解答,也推动了对于人工智能认识的深化 (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对待“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开发中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对于未来“奇点”问题的思考: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中,对被人工智能“异 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四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D 9.(3分)C 0.(3分)D 11.(4分) ①懿德轻得像鸿毛一样,人们很少能够举得动它 ②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12.(6分) ①第一则: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第二则: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第一篇:积微:第二篇:察微/明察秋亳。理由:第一篇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人“善日者”“善时者” “大荒者”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的区别是非常细微 的,又通过管叔、蔡叔等历史事迹说明:只有做到明察秋毫才能在大事上不犯错 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D 15.(3分)A 16.(6分) 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 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 17.(8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8.(3分)B 9.(3分)D 20.(5分) 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他的青年摆脱贫困。表明了 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掉馅饼的从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是增添了很多细 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出作者喜欢的美味。这表明了作者当时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 手法上:更多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有趣天真的想象力:两段通过对比凸显出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 发出的想象力:主旨上:揭示主旨,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这些给了物质贫乏时代的我最早的 阅读。结构上:承上启下,共同承接上文回忆童时期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
2018 北京高考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1.(3 分)A 2.(3 分)B 3.(3 分)B 4.(3 分)D 5.(3 分)A 6.(3 分)C 7.(5 分) (1)对于“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 的认识 。 20 世纪中叶已出现的“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执行代码,模拟人类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设想: 20 世纪 80 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不同思考,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的学派 对“智能”的不断思考和解答,也推动了对于人工智能认识的深化 (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对待“人工智能”的 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开发中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对于未来“奇点”问题的思考;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中,对被人工智能“异 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 击,阿四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8.(3 分)D 9.(3 分)C 10. (3 分)D 11. (4 分) ①懿德轻得像鸿毛一样,人们很少能够举得动它。 ②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12.(6 分) ①第一则: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第二则: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第一篇:积微:第二篇:察微/明察秋亳。理由:第一篇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人“善日者”“善时者” “大荒者”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的区别是非常细微 的,又通过管叔、蔡叔等历史事迹说明:只有做到明察秋毫才能在大事上不犯错。 13.(5 分) 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4.(3 分)D 15.(3 分)A 16.(6 分) 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 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 缓”。 17.(8 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18.(3 分)B 19.(3 分)D 20.(5 分) 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他的青年摆脱贫困。表明了 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掉馅饼的从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是增添了很多细 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出作者喜欢的美味。这表明了作者当时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 手法上:更多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有趣天真的想象力;两段通过对比凸显出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 发出的想象力;主旨上:揭示主旨,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这些给了物质贫乏时代的我最早的 阅读。结构上:承上启下,共同承接上文回忆童时期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 式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 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 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 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 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f 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 了我奇迹般的创作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由事及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 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 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作奇迹。揭 示文章的主旨。 22.(6分) 略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略 24.作文(50分)
21.(6 分)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 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 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 了我奇迹般的创作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由事及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 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 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作奇迹。揭 示文章的主旨。 22.(6 分) 略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3.微写作(10 分) 略 24.作文(5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