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杀虫剂药效盆栽试验 目的要求 盆栽试验是介于室内与田间试验之间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较系统和较客观地考察某 些农药的使用剂量、方法、对害虫的作用方式或比较几种不同农药对某一害虫的防治效果, 为田间应用提供依据。该试验要求掌握盆栽试验的设计、操作技术、结果调查及统计分析。 实验材料 120g 蝉散乳油1:500 290%乙肤甲胺骑可溶性粉1:100倍。 3.25%杀虫双水剂1:500. 4.8%增效虫嵫灵乳油1:500倍。 5.水稻秧苗:秧龄约50天左右。 待盆 苗长至分集高峰期,将秩苗连盆栽移入体积为0.8×1×04(究 ×长×高)的水泥池中,如水约高于盆面,每盆接入短翅型(雌)褐稻虱成虫约20头,让 其产卵3天,除去成虫,约15~20天若虫2-3龄时供试。试验时,可用剪刀减除有虫的稻 茎,然后轻轻拍落一定数量的褐稻虱于盆栽水稻中。 试验方法 在口径约25cm的圆型花盆内装入肥沃的塘泥,加水浸软并搅碎成泥,每盆插植10株 约20天秧龄的敏感品种,插苗后约30天秧苗处于分菜高峰即可进行试验, 每班分成6一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6盆长势较一致的稻苗,先检查每盆稻苗上的褐稻 虱数量。如果每盆的2一3龄褐稻虱若虫达不到50头,应选至50头以上,每盆的褐稻虱数 目可记于一张1×10cm的硬塑料标签上,并插回该岔中,再用25X25cm(直径X高)铁到 笼罩住秩苗,加入约3cm的浅水层,最后用手压式小型喷雾器喷药,每盆喷药液10ml。每 组作 重复, 另做空白对照(仅喷10ml清水)。施药后24或48小时检查残存活褐稻虱 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虫口减退率(%)。 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 -×100 旄药前活虫数 处理组虫口减退率(%)一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校正虫口减退率(%) 100%一对照组虫▣或退率(%) 结果的整理及分析 本实验是比较几种药剂防治2一3龄褐稻虱若虫的效果差异,用邓肯氏(Duncan)新复 极差检验法(即DMRT)较为方便 表1-1叶蝉散等杀虫药剂对褐稻虱处理24小时后的虫口减退率(%) 25%乐虫双 87 收虫感对照 清水) 虫口减退率 L油(A 原粉 水剂( 油(D 0.0 08 0.00.0 00(90 女ú为处理 0.0900 .0( 0 89 11.6 重复项) 0.0 4 0 .0 100.0(90.00)100.0(90.00)50 97.5(80.90 5.012.92
实验四 杀虫剂药效盆栽试验 目的要求 盆栽试验是介于室内与田间试验之间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较系统和较客观地考察某 些农药的使用剂量、方法、对害虫的作用方式或比较几种不同农药对某一害虫的防治效果, 为田间应用提供依据。该试验要求掌握盆栽试验的设计、操作技术、结果调查及统计分析。 实验材料 1.20%叶蝉散乳油 1:500。 2.90%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 1:1000 倍。 3.25%杀虫双水剂 1:500。 4.8%增效虫嵫灵乳油 1:500 倍。 5.水稻秧苗:秧龄约 50 天左右。 6.供试昆虫:2-3 龄褐稻虱若虫。 褐稻虱的饲养:待盆栽秧苗长至分蘖高峰期,将秧苗连盆栽移入体积为 0.8×1×0.4(宽 ×长×高)的水泥池中,如水约高于盆面,每盆接入短翅型(雌)褐稻虱成虫约 20 头,让 其产卵 3 天,除去成虫,约 15~20 天若虫 2-3 龄时供试。试验时,可用剪刀减除有虫的稻 茎,然后轻轻拍落一定数量的褐稻虱于盆栽水稻中。 试验方法 在口径约 25cm 的圆型花盆内装入肥沃的塘泥,加水浸软并搅碎成泥,每盆插植 10 株 约 20 天秧龄的敏感品种,插苗后约 30 天秧苗处于分蘖高峰即可进行试验。 每班分成 6-10 个小组,每个小组选 6 盆长势较一致的稻苗,先检查每盆稻苗上的褐稻 虱数量。如果每盆的 2-3 龄褐稻虱若虫达不到 50 头,应选至 50 头以上,每盆的褐稻虱数 目可记于一张 1×10cm 的硬塑料标签上,并插回该盆中,再用 25×25cm(直径×高)铁纱 笼罩住秧苗,加入约 3cm 的浅水层,最后用手压式小型喷雾器喷药,每盆喷药液 10ml。每 组作一个重复,另做空白对照(仅喷 10ml 清水)。施药后 24 或 48 小时检查残存活褐稻虱 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虫口减退率(%)。 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100 施药前活虫数 处理组虫口减退率(%)-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校正虫口减退率(%)=——————————————————————— 100%-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结果的整理及分析 本实验是比较几种药剂防治 2-3 龄褐稻虱若虫的效果差异,用邓肯氏(Duncan)新复 极差检验法(即 DMRT)较为方便。 表 11-1 叶蝉散等杀虫药剂对褐稻虱处理 24 小时后的虫口减退率(%) 药剂 虫口减退率 20%叶蝉散 乳油(A) 90%乙酰甲 胺磷原粉(B) 25%杀虫双 水剂(C) 8%增效虫嵫 灵乳油(D) 对照(清水) (E) Xij(i 为处理 项,j 为处理 重复项) 100.0(90.00) 95.0(77.08) 62.5(52.24) 95(77.08) 0.0(0.0) 100.0(90.00) 95.0(77.08) 52.5(46.43) 97.08(81.47) 0.0(0.0) 100.0(90.00) 100.0(90.00) 50.0(45.00) 82.5(65.27) 0.0(0.0) 95.0(77.08) 100.0(90.00) 57.5(49.31) 100.0(90.00) 2.5(9.10) 100.0(90.00) 100.0(90.00) 76.5(61.00) 89.1(70.72) 4.1(11.68) 100.0(90.00) 100.0(90.00) 57.5(49.31) 95.0(77.08) 2.5(9.10) 100.0(90.00) 100.0(90.00) 50.5(45.29) 97.5(80.90) 5.0(12.92)
97.7(81.25)87.5(69.30)48.8(44.31)95.5(77.75)5.0(12.92) 97.5(80.90)92.5(74.11)70.0(56.79)85.0(6721)10.0(1844) 100.0(90.00)95.0(77.75)37.5(37.76)75.0(60.00)2.5(9.10) 合计(T) 869.26 825.32 487.44 747.48 8326 755612.95681153.10237597.75 558726.35 6832.23 平均(X) 86.93 82.55 48.74 74.75 8.33 表11-2方差分析表 变异自由度离差平方和 均方和 处理5 Lb=42467.78S62=42467.78/4=10616.95 F=Sp2/Sw2 F001=3.76 误差5×(10 Lw=2319.33 Sw2=2319.33/45=51.54 =205.99 (f1=4,f2=45) 45) 总的 510 L=44787.11 表11一3计算出处理平均数差进行显著性判海 药剂 平均值 (X) D 82.53 4.4 74.75 1218* 7.78 833 386* 742** 4041** 表一4显著性判断结果列于下表 药剂 异显著 显著水准0.05 显著水准0.01 065 91.24 B 5%杀虫双水剂D 时昭(洁水)E 表中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排列距离越远,表示差异越大。 结果评 1.用上述药剂及使用剂量防治褐稻虱2一3龄若虫,24小时后虫口减退率(%)的统计 分析可见,叶蝉散和乙酰甲胺磷的药效明显高于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则最低(在Fs时)。 但在F01时,叶蝉散的药效明显高于乙酰甲胺磷和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为差。 2.在这些药剂中以杀虫双防治褐稻虱效果最差。 综 上面试 防治褐稻虱2一3龄若虫,采用喷雾的方法,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叶蝉散 和乙酰甲胺磷:其次是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不宜用于防治褐稻虱。 习作 分别计算出试验中各处里虫口下降率,并用邓肯氏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验药剂防治 褐稻虱的结果
97.7(81.25) 87.5(69.30) 48.8(44.31) 95.5(77.75) 5.0(12.92) 97.5(80.90) 92.5(74.11) 70.0(56.79) 85.0(67.21) 10.0(18.44) 100.0(90.00) 95.0(77.75) 37.5(37.76) 75.0(60.00) 2.5(9.10) 合计(Tj) 869.26 825.32 487.44 747.48 83.26 Tj2 755612.95 681153.10 237597.75 558726.35 6832.23 平均(Xj) 86.93 82.53 48.74 74.75 8.33 表 11-2 方差分析表 变异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和 F2 处理 5-1= 4 Lb=42467.78 Sb 2=42467.78/4=10616.95 F=Sb 2 /Sw 2 =205.99 F0.01=3.76 误差 5×(10 (f1=4,f2=45) -1)= 45) Lw=2319.33 Sw 2=2319.33/45=51.54 总的 5×10 -1= 49 LT=44787.11 表 11-3 计算出处理平均数差进行显著性判断 药剂 平均值(Xj) A B C D A B C D E 86.53 82.53 74.75 48.74 8.33 4.4 12.18** 38.19** 78.6** 7.78* 33.79** 74.2** 26.01** 66.42** 40.41** 表 11-4 显著性判断结果列于下表 药 剂 平均虫口减退 率(%) 差异显著性 显著水准 0.05 显著水准 0.01 20%叶蝉散乳油(A) 90%乙酰甲胺磷原粉(B) 8%增效虫嵫灵乳油(C) 5%杀虫双水剂(D) 对照(清水)(E) 99.02 96.50 91.24 56.39 3.16 a a b c d A B B C D 表中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排列距离越远,表示差异越大。 结果评估 1.用上述药剂及使用剂量防治褐稻虱 2-3 龄若虫,24 小时后虫口减退率(%)的统计 分析可见,叶蝉散和乙酰甲胺磷的药效明显高于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则最低(在 F0.05 时)。 但在 F0.01 时,叶蝉散的药效明显高于乙酰甲胺磷和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为差。 2.在这些药剂中以杀虫双防治褐稻虱效果最差。 综合上面试验,防治褐稻虱 2-3 龄若虫,采用喷雾的方法,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叶蝉散 和乙酰甲胺磷;其次是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不宜用于防治褐稻虱。 习作 分别计算出试验中各处里虫口下降率,并用邓肯氏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验药剂防治 褐稻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