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咖啡、可可病害 coffee、cocoa、diseases 第一节咖啡锈病 第五节可可肿枝病 第二节咖啡炭疽病 第六节可可黑果病 第三节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第七节可可其它病害 第四节咖啡其它病害
第三章咖啡、可可病害 coffee、cocoa、diseases 第一节咖啡锈病 第二节咖啡炭疽病 第三节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第四节咖啡其它病害 第五节可可肿枝病 第六节可可黑果病 第七节可可其它病害
第一节咖啡锈病Coffee rust 1861年在东非的维多利亚湖畔首次发现以来。 1868年,斯里兰卡首次发生咖啡锈病大流行。 1922年中国台湾省首次报道发生此病。估计每 年造成咖啡产量损失达15%~30%。 症状病害循环 防治 病原 发病条件 返回
第一节咖啡锈病Coffee rust ⚫ 1861年在东非的维多利亚湖畔首次发现以来。 1868年,斯里兰卡首次发生咖啡锈病大流行。 ⚫ 1922年中国台湾省首次报道发生此病。估计每 年造成咖啡产量损失达15%~30%。 症状 病害循环 病原 发病条件 防治 返回
症状 叶上出现浅黄色水渍状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 圈,从叶背气孔长出橙黄色粉状夏孢子堆。图 病斑扩大后连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部变褐 干枯,落叶和枯枝,植株生势衰弱,甚至死亡。 返回
症状 ⚫ 叶上出现浅黄色水渍状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 圈,从叶背气孔长出橙黄色粉状夏孢子堆。图 ⚫ 病斑扩大后连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部变褐 干枯,落叶和枯枝,植株生势衰弱,甚至死亡。 返回
咖啡锈病 返回
咖啡锈病 返回
病原 担子菌、冬孢纲、锈菌目、 驼孢锈属 ● 1、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 Berk.etBr):引起黄锈病(如中国) ● 2、咖啡锈菌(Hemileia coffeicola)引起 灰锈病(如非洲)。 形态 生物学特性 返回
病原 ⚫ 担子菌、冬孢纲、锈菌目、驼孢锈属 ⚫ 1、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 Berk.et Br):引起黄锈病(如中国)。 ⚫ 2、咖啡锈菌(Hemileia coffeicola)引起 灰锈病(如非洲)。 形态 生物学特性 返回
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2-1 返回
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2-1 返回
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2-2 返回
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2-2 返回
形态 菌丝有隔膜,分枝多,在叶片薄壁细胞间生长。 夏孢子堆从叶片背气孔长出,肾形、柠檬形或 三角形,有明显的驼背,其背面密生许多圆锥 形的瘤状突起,腹面光滑无刺,橙黄色。图 冬孢子罕见,陀螺形或不规则形,米黄色,表 面光滑,基部突起,上部有乳头状突起。图 返回
形态 ⚫ 菌丝有隔膜,分枝多,在叶片薄壁细胞间生长。 夏孢子堆从叶片背气孔长出,肾形、柠檬形或 三角形,有明显的驼背,其背面密生许多圆锥 形的瘤状突起,腹面光滑无刺,橙黄色。图 ⚫ 冬孢子罕见,陀螺形或不规则形,米黄色,表 面光滑,基部突起,上部有乳头状突起。图 返回
生物学特性 返回 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夏孢子可存活6个月左右。 夏孢子萌芽最适温度21~22℃。必须与水膜接 触才能萌发,700lux以上的光照对夏孢子萌发 有抑制作用。 驼孢锈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1975年葡萄牙的 咖啡锈病研究中心鉴定出咖啡锈菌生理小种32 个,其中3号生理小种是世界性分布。中国云 南、海南、广西植区现已发现有36个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 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 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夏孢子可存活6个月左右。 ⚫ 夏孢子萌芽最适温度21~22℃。必须与水膜接 触才能萌发,700lux以上的光照对夏孢子萌发 有抑制作用。 ⚫ 驼孢锈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1975年葡萄牙的 咖啡锈病研究中心鉴定出咖啡锈菌生理小种32 个,其中3号生理小种是世界性分布。中国云 南、海南、广西植区现已发现有36个生理小种。 返回
病害循环 初侵染来源:病株上残留的病叶。病菌以菌丝 体在病组织内越冬或越夏。 传播途径:主要靠气流传播夏孢子,雨水、人 畜和昆虫也能传播。图 潜育期的长短与温度、叶龄、品种抗性和病原 菌生理小种毒性有关。通常与温度关系较密切, 如在22℃左右潜育期为14~15天,25℃为15~18 天,18℃为2529天。 返回
病害循环 ⚫ 初侵染来源:病株上残留的病叶。病菌以菌丝 体在病组织内越冬或越夏。 ⚫ 传播途径:主要靠气流传播夏孢子,雨水、人 畜和昆虫也能传播。图 ⚫ 潜育期的长短与温度、叶龄、品种抗性和病原 菌生理小种毒性有关。通常与温度关系较密切, 如在22℃左右潜育期为14~15天,25℃为15~18 天,18℃为25~29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