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高2010级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教师用卷) 命题傅健生审题刘云川尤金贤审核:吴付平 (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A答理(da)给予(j)思忖(cen)一鳞半爪(zhao) B休憩(qi)筵席(yan)谶语(chen)前仆后继(pu) C嗥叫(hao)修葺(qi)擢升(zhuo)莘莘学子(xmn D菁华(jng)赡养(shan)福祉(zhi)恪尽职守(ke) 【解析】A项“忖”读cin:B项“筵”读yan;C项“莘”读she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靡烂跋山涉水飞扬跋扈察颜观色B屠戮私枉法不计其数断 章取意 C.痰盂 纭众生暴戾恣睢不肖子孙D炫耀素昧平生肆无忌惮各 行其是 【解析】A应为“糜烂”察言观色”。B应为“断章取义”。C纭”应为“芸”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 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B.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 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内江六中高 2010 级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教师用卷) 命题 傅健生 审题 刘云川尤金贤 审核:吴付平 一、(15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 A.答理(dā) 给予(jǐ) 思忖(cěn) 一鳞半爪(zhǎo) B.休憩(qì) 筵席(yàn) 谶语(chèn) 前仆后继(pū) C.嗥叫(háo) 修葺(qì) 擢升(zhuó) 莘莘学子(xīn) D.菁华(jīng) 赡养(shàn) 福祉(zhǐ) 恪尽职守(kè) 【解析】 A 项“忖”读 cǔn;B 项“筵”读 yán;C 项“莘”读 shē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靡烂 跋山涉水 飞扬跋扈 察颜观色B.屠戮 徇私枉法 不计其数 断 章取意 C.痰盂 纭纭众生 暴戾恣睢 不肖子孙D.炫耀 素昧平生 肆无忌惮 各 行其是 【解析】 A 应为“糜烂”“察言观色”。B 应为“断章取义”。C“纭”应为“芸”。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 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B.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 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C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 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 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解析】A项第四逗号应为冒号。B项第一处引语后的逗号改为分号。D项句尾问号应为 句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就慷慨解囊抢购。 B.初春夜寒,于是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尽管春意阑珊,大家仍然兴奋地唱着,跳着,谈 着 C.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商家騙得了一次,騙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能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 【解析】“慷慨解囊ˆ指资助或帮助别人,用此处语境不当。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 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形容多人忙乱的样子。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C) A.海尔公司这个新产品12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 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俄罗斯政府表示仍然支持格鲁吉亚少数民族的诉求,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 断措施,此间政治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 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丽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C.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 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D.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 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解析】 A 项第四逗号应为冒号。B 项第一处引语后的逗号改为分号。D 项句尾问号应为 句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 A.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就慷慨解囊抢购。 B. 初春夜寒,于是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尽管春意阑珊,大家仍然兴奋地唱着,跳着,谈 着…… C.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商家骗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能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 【解析】“慷慨解囊”指资助或帮助别人,用此处语境不当。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 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形容多人忙乱的样子。 5.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A.海尔公司这个新产品 12 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 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俄罗斯政府表示仍然支持格鲁吉亚少数民族的诉求,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 断措施,此间政治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 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丽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解析】A项歧义,“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可能是指“海尔公司的新产品”,也 可能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B项指代不明,“此”是指“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 没有交代清楚。D项歧义,一种意思是“要说小丽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另 种意思是“要说小丽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 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 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 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 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 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 最基本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 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 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 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 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 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 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 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 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
【解析】 A 项歧义,“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可能是指“海尔公司的新产品”,也 可能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B 项指代不明,“此”是指“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 没有交代清楚。D 项歧义,一种意思是“要说小丽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另一 种意思是“要说小丽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二、(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 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 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 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 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 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 最基本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 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 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 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 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 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 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 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 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
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 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 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 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 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 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6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解析】A项“理性地思考”有误,文中第2段指明“其中..也有错误的观点”。C项“已 经解决了”有误,原文只是说“关注思考”二者的统一。D项“核心问题应是原文第2段所 说的“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 7.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解析】原文中无恩格斯“指出”“它的局限性”的信息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 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 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 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 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 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6.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解析】 A 项“理性地思考”有误,文中第 2 段指明“其中……也有错误的观点”。C 项“已 经解决了”有误,原文只是说“关注”“思考”二者的统一。D 项“核心问题”应是原文第 2 段所 说的“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 7.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解析】 原文中无恩格斯“指出”“它的局限性”的信息。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解析】D项中“各种社会问题”将解决的范围扩大了,原文最后说到的“自然环境被污染 生态平衡遭破坏ˆ都属于环境问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4题。 放鹤亭记苏轼 煕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 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 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 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 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 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 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 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 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解析】 D 项中“各种社会问题”将解决的范围扩大了,原文最后说到的“自然环境被污染、 生态平衡遭破坏”都属于环境问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4 题。 放鹤亭记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 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 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 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 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 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 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 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 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解析】B项“其子和之”的“和”读he,动词,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A项“以”介词“用”拿”。B项前“其”代词,指“它们”,第二句是反问语气副词。C 项前“而”表并列,第二句表修饰。D项前“于”是介词“在”;第二句的“于”是介词“从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解析】B 项“其子和之”的“和”读 hè,动词,意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A 项“以”介词“用”“拿”。B 项前“其”代词,指“它们”,第二句是反问语气副词。C 项前“而”表并列,第二句表修饰。D 项前“于”是介词“在”;第二句的“于”是介词“从”。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解析】A项“明年”是指“第二年”。B项“适当”是“刚好对着”的意思,现代汉语的“适当” 作“恰当”合适”讲。C项“同日而语”是成语,指“放在同一时间谈论”,也就是“相提并论”的 意思。D项“南面”不是表方位的名词,而是“面向南”的意思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放鹤、招鹤之歌的作用是,使文章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解析】D项对引用“山人”作歌的作用理解不当,它不能理解为“意境悠远,余韵悠长”。 文章最后写山人作“放鹤,招鹤之歌”,点明主旨,含义深刻,也表现归隐之乐 第二卷(114分) 四、(23分)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2)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答案:(1)凭借(1分)这保全(1分)他们的真性(或者“使他们的真性得到保全),并 在后世(1分)闻名(1分)。(全句通顺1分,共5分) (2)早晨(1分)就朝着(1分)西山的缺口(1分)放飞它们,任随(1分)它们飞到哪 里。(全句通顺1分) 附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 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 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隐的像
【解析】A 项“明年”是指“第二年”。B 项“适当”是“刚好对着”的意思,现代汉语的“适当” 作“恰当”“合适”讲。C 项“同日而语”是成语,指“放在同一时间谈论”,也就是“相提并论”的 意思。D 项“南面”不是表方位的名词,而是“面向南”的意思。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放鹤、招鹤之歌的作用是,使文章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解析】D 项对引用“山人”作歌的作用理解不当,它不能理解为“意境悠远,余韵悠长”。 文章最后写山人作“放鹤,招鹤之歌”,点明主旨,含义深刻,也表现归隐之乐。 第二卷(114 分) 四、(23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2)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答案:(1)凭借(1 分)这保全(1 分)他们的真性(或者“使他们的真性得到保全),并 在后世(1 分)闻名(1 分)。(全句通顺 1 分,共 5 分) (2)早晨(1 分)就朝着(1 分)西山的缺口(1 分)放飞它们,任随(1 分)它们飞到哪 里。(全句通顺 1 分) 附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 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 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隐的像
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草木 接天: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 它们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山人因此给 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做郡守的我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我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 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 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 《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它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 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认为造成荒唐的灾 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 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一样,还是不能过分爱酒,过分爱酒就会使他的国 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喝酒却还是不能 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山人欣然笑着说:“是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而向下观看啊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 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 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啊,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 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啊,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和答问。(8分)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草木 接天;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 它们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山人因此给 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做郡守的我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我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 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 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 《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它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 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认为造成荒唐的灾 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 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一样,还是不能过分爱酒,过分爱酒就会使他的国 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喝酒却还是不能 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山人欣然笑着说:“是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而向下观看啊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 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 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啊,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 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啊,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1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和答问。(8 分) 江 雪 柳 宗 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 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4分) 答案(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 (如没有仿照横线后句式,意思正确也可,材料1分、重点1分、意义2分。) (2)两诗都写到了“雪”,但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试予简要分析。(4分) (2)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1分)和坚持理想 绝不趋势媚俗(1分)的坚定意志。罗诗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 现实(1分),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1分)。 1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文句。 (1)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书》曰:“谦得益,满招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分) 壶口的黄河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 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 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 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 诗 , ; ,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 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4 分) 答案 (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 (如没有仿照横线后句式,意思正确也可,材料 1 分、重点 1 分、意义 2 分。) (2)两诗都写到了“雪”,但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试予简要分析。(4 分) (2) 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1 分)和坚持理想 绝不趋势媚俗(1 分)的坚定意志。罗诗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 现实(1 分),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1 分)。 1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文句。 (1)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书》曰:“谦得益,满招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20 分)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 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 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 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 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 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 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 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 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 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 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 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 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 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 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 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 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 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融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 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 只有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 直角,再往后便没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 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 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 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 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 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 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 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 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 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 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 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 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 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 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 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 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 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 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 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融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 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 只有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 一直角,再往后便没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 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 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 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 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 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