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高中2015届第三次模试考题 语文 1、本试题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 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 2、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 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单选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新鲜(xian)标识(zhi)拗口令(ao)咀嚼赏鉴(j) B.栈道(zhan)菲薄(fei)超负荷(he)衣衫褴褛(l6) C.虔诚(qian)提防(d)迫击炮(po)稗官野史(bdi) D.殷红(yin)绽放(zhan)翘辫子(qiao)雕栏玉砌(q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榷脉膊轻歌曼舞莫衷一是 B.震憾影碟义愤填膺披沙拣金 C.惊蛰精悍甘败下风出类拔萃 D.烦躁寒暄幅员辽阔关怀备至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色彩的。 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 育普及的时代里,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 ①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现实中所匮乏的。 ②学生同样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求索 ③教师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 ④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 ⑤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 课堂内外彼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 ⑥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 独立和自由当中 A.①③②⑤⑥④B.③②⑥①⑤④C.⑥③②⑤④①D.④⑥③②①⑤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有很多框框需要打破,这有赖于管理部门与创作者积极互动,各自 承担一点相应的政策或市场风险,共同营造文艺创作的新活力 B.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 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C.香港“占中”是一场违法的社会运动,这是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 对这场社会运动的性质在定位上所达成的基本共识。 D.论坛围绕“塑造区域绿色增长极”为主题,来自九大国家级新区的代表,就 探索绿色发展与创新之道、未来趋势与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内江市高中 2015 届第三次模试考题 语文 1、本试题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全卷满 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种。 2、答第Ⅰ卷时,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Ⅱ卷时,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 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单选题 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新鲜(xiān) 标识(zhì) 拗口令(ào) 咀嚼赏鉴(jǔ) B.栈道(zhàn) 菲薄(fēi) 超负荷(hè) 衣衫褴褛(lǚ) C.虔诚(qián) 提防 (dī) 迫击炮(pò) 稗官野史(bài) D.殷红 (yīn) 绽放(zhàn) 翘辫子(qiào) 雕栏玉砌(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榷 脉膊 轻歌曼舞 莫衷一是 B.震憾 影碟 义愤填膺 披沙拣金 C.惊蛰 精悍 甘败下风 出类拔萃 D.烦躁 寒暄 幅员辽阔 关怀备至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色彩的。 。 。 。 。 。 。一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 育普及的时代里,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 ①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现实中所匮乏的。 ②学生同样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求索。 ③教师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 ④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 ⑤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 课堂内外彼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 ⑥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 独立和自由当中。 A.①③②⑤⑥④ B.③②⑥①⑤④ C.⑥③②⑤④① D.④⑥③②①⑤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有很多框框需要打破,这有赖于管理部门与创作者积极互动,各自 承担一点相应的政策或市场风险,共同营造文艺创作的新活力。 B.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 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C.香港“占中”是一场违法的社会运动,这是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 对这场社会运动的性质在定位上所达成的基本共识。 D.论坛围绕“塑造区域绿色增长极”为主题,来自九大国家级新区的代表,就 探索绿色发展与创新之道、未来趋势与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漆", 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 主要产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漆画艺术品等,其造型美观大方 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还有用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做成的 漆器,更加丰富多彩;漆画有油画、山水、写意等许多画种的风采,而又区别于 其它画种。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独具一格,具 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今 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 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一一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 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 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成都商业街、金沙遗址 羊子山古墓等处出土的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 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古乐浪郡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 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 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在五代时,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 出土的棺、椁、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在明清时期,成都是全 国著名的雕漆填彩漆器产地之一,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 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在民国抗战初期,成都科甲巷、小 科甲巷、太平街等三条街是专门生产、经营成都漆器的场所。在唐宋元明清几代 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漆器,在其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跟中国其他的漆器流派 样,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西汉时期,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 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唐代中国漆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有用稠漆堆塑成 型的有凸起花纹的堆漆。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种类达到14类,充分展示了中 国民间技艺的创新能力。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以其历史悠久和工艺独特而 享誉海内外。现在,成都生产漆器工艺品的主要厂家是成都漆器工艺厂,正把传 统的成都漆艺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宽广的市场。 5.下列关于成都漆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漆画的水平很髙,有暗花、隐花、描绘等技法,其画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 B.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 蜀地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C.因为四川盛产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所以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 的漆器制作中心之 D.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产品,其产品 造型工艺精巧、美观大方 6.关于成都漆艺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漆器艺术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的成 都地区,一直发展到今天,而且还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漆", 历史悠久,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 主要产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漆画艺术品等,其造型美观大方、 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还有用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做成的 漆器,更加丰富多彩;漆画有油画、山水、写意等许多画种的风采,而又区别于 其它画种。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独具一格,具 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漆器艺术起源于距今 3000 多年的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 从战国时代起,由于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 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 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 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成都商业街、金沙遗址、 羊子山古墓等处出土的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 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古乐浪郡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 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 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在五代时,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 出土的棺、椁、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在明清时期,成都是全 国著名的雕漆填彩漆器产地之一,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 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在民国抗战初期,成都科甲巷、小 科甲巷、太平街等三条街是专门生产、经营成都漆器的场所。在唐宋元明清几代, 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漆器,在其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跟中国其他的漆器流派 一样,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西汉时期,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法,以及用稠厚 物质填成花纹的堆漆法等。唐代中国漆艺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有用稠漆堆塑成 型的有凸起花纹的堆漆。明清时期,成都漆器的种类达到 14 类,充分展示了中 国民间技艺的创新能力。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以其历史悠久和工艺独特而 享誉海内外。现在,成都生产漆器工艺品的主要厂家是成都漆器工艺厂,正把传 统的成都漆艺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更宽广的市场。 5.下列关于成都漆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漆画的水平很高,有暗花、隐花、描绘等技法,其画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 B.成都漆器工艺精细,保存长久,雕花填彩在国内漆艺中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 蜀地风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C.因为四川盛产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所以成都成为了我国古代最著名 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 D.当代用成都漆艺生产的漆器有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产品,其产品 造型工艺精巧、美观大方。 6.关于成都漆艺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都漆器艺术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起源于距今 3000 多年的商周时期的成 都地区,一直发展到今天,而且还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B.在五代时,成都漆艺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出土的棺、椁 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 C.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贵州清镇、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古乐浪郡等地先后 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它们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D.明清时期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一漆和朱砂,无疑是成都漆艺取得辉煌成就 的必备条件。 B.成都漆艺起源早,又经过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才逐渐成熟 而走向辉煌。 C.成都漆艺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而且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 较大影响。 D.成都漆艺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与一代又一代的匠师的努力分不开,与不断的 技术革新分不开。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美威仪,善谈笑,博览史 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 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 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 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 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而愈自谦损,不以位矜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尝召群 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御史中丞刘珏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地有天 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 后因清闲,密谏,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 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俄而元帝岀降,褒遂与众俱岀,见柱国于谨,甚 礼之。褒曾作《燕歌》,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元帝及诸文士并和之,而竞为凄切 之辞。褒与刘珏、殷不害等数十人俱至长安,周文帝喜曰:“昔平吴之利,二陆 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又谓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 也,卿等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于是授褒及殷不害等车 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常从容上席,资饩甚厚。褒等亦并荷恩眄,忘羁旅焉。 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庾信才名最髙,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 论,恒在左右。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 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 册,皆令褒具草。乘舆行幸,褒常侍从。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节选自 《北史·王褒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属文。属:写 B.去来其家,遂相模范。相:互相 C.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过:超过 D.明帝即位,笃好文学。笃:非常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后因清闲,密谏,。 蒙故业,因遗策
B. 在五代时,成都漆艺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大量出土的棺、椁、 册匣、宝录、镜盒等漆器极其华丽精美。 C.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贵州清镇、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古乐浪郡等地先后 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它们就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D.明清时期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无疑是成都漆艺取得辉煌成就 的必备条件。 B.成都漆艺起源早,又经过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才逐渐成熟 而走向辉煌。 C.成都漆艺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而且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 较大影响。 D.成都漆艺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与一代又一代的匠师的努力分不开,与不断的 技术革新分不开。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9 题。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美威仪,善谈笑,博览史 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 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 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 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 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而愈自谦损,不以位矜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尝召群 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御史中丞刘珏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地有天 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 后因清闲,密谏,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 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俄而元帝出降,褒遂与众俱出,见柱国于谨,甚 礼之。褒曾作《燕歌》,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元帝及诸文士并和之,而竞为凄切 之辞。褒与刘珏、殷不害等数十人俱至长安,周文帝喜曰:“昔平吴之利,二陆 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又谓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 也,卿等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于是授褒及殷不害等车 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常从容上席,资饩甚厚。褒等亦并荷恩眄,忘羁旅焉。 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 论,恒在左右。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 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 册,皆令褒具草。乘舆行幸,褒常侍从。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 (节选自 《北史·王褒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属文。 属:写 B.去来其家,遂相模范。 相:互相 C.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 过:超过 D.明帝即位,笃好文学。 笃:非常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后因清闲,密谏,。 蒙故业,因遗策
B.而竞为凄切之辞。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褒等亦并荷恩眄,忘羁旅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愈自谦损,不以位矜物,时论称之。(4分) (2)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王褒有哪些受人称赞的品质和才能,请根据全文概括 (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 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 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 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节选自《荀子》)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落梅 尤袤①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②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③人何在?舞破山香④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注释:①尤袤(mo),南宋诗人。当时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②五夜:即 五更。③玉树:即南朝陈后主所创的《玉树后庭花》。④山香:羯鼓曲名,唐玄 宗好羯鼓。 (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何作用?(4分) (2)颔联中说到“五夜客愁花片里”,请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的“愁”体现在哪 些方面。(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同心而离居,。(《古诗十九首》) (2),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3),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4),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5)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7),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8)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石头记 夏坚勇 ①坐落在小西门内的包公祠有一“知府碑”。碑上的名字琳琅满目,有亲王,有 大忠巨奸,甚至一些来去匆匆的庸常之辈,却偏偏没有那个本该有的名字
B.而竞为凄切之辞。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 褒等亦并荷恩眄,忘羁旅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而愈自谦损,不以位矜物,时论称之。(4 分) (2)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4 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王褒有哪些受人称赞的品质和才能,请根据全文概括。 (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4 分) 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 人 莫 不 好 言 其 所 善 而 君 子 为 甚 故 赠 人 以 言 重 于 金 石 珠 玉 观 人 以 言 美 于 黼 黻 文 章 听 人 以 言 乐 于 钟 鼓 琴 瑟 故 君 子 之 于 言 无 厌。 (节选自《荀子》)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 分) 落 梅 尤袤① 清溪西畔小桥东, 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②客愁花片里, 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③人何在? 舞破山香④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 马蹄香雪衬东风。 注释:①尤袤(mào),南宋诗人。当时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②五夜:即 五更。③玉树:即南朝陈后主所创的《玉树后庭花》。④山香:羯鼓曲名,唐玄 宗好羯鼓。 (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何作用?(4 分) (2)颔联中说到“五夜客愁花片里”,请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的“愁”体现在哪 些方面。(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个小题, 6 分) (1)同心而离居, 。(《古诗十九首》) (2)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3)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4)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5)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7)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8)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石头记 夏坚勇 ①坐落在小西门内的包公祠有一“知府碑”。碑上的名字琳琅满目,有亲王,有 大忠巨奸,甚至一些来去匆匆的庸常之辈,却偏偏没有那个本该有的名字
②那个名字叫包拯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封府的名字是和包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了包拯,开封 府才成了平民百姓心中的圣殿,成了“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代名词,也成了 让一切贪赃枉法的恶徒们胆战心惊的符咒。那又怎么会没有包拯? ④包拯的名字是有的,导游小姐指着石碑中间的一块告诉我:“包拯的名字在这 里。”千百年来,由于人们敬仰包公的大名,在观赏石碑时经常指指点点,天长 日久,竟将包公的名字磨去了,只留下一处起明发亮的深坑。 ⑤我不禁肃然。是一些什么样的手指,竟将坚硬的石头磨出了这么深的印痕?要 知道,那些手指不是戳,更不是抠,只是轻轻地指点。可就是这轻轻一点,甚至 可能是轻轻一抚,竟形成了这样令人惊叹的奇迹。可以想见,在每一次的寻找 指点和抚摸中,都传递着一份景仰和感慨,传递着一份心灵的温煦和沟通,也传 递着一种呼唤一一对公正、清廉和神圣法律的呼唤。 ⑥当然,也有见了“知府碑”上的名字而畏缩不前的,例如,金末元初的文学家 王恽在一首《宿开封后署》的诗中感慨道: 拂拭残碑览德辉, 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乌绕匝中庭柏, 犹畏霜威不敢栖。 包,即包拯;范,即范仲淹,将包、范英明喻为“霜威”,而“惊乌”则是天下 的贪官污吏。虽然时隔200余年,贪官污吏见了石碑仍惊惧,仍不敢正视。因为 这对他们是一场灵魂的审判,走近审判台,他们的目光是那样恍惚游移,步履亦 是那样踌躇畏怯。 ⑦这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的感慨。但实际上,平民百姓们在瞻仰“知府碑” 时,寻找的、指点的只是包拯。这也许不很公平,在冷峻的历史学家那里,包拯 的名字远不及身居高位又文才兼具的范仲淹响亮。正史上的包拯并没传说的那么 神。他任开封知府一共只有一年半,这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举动,也 没有什么有强烈震慑力的大案。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包拯不仅比不上 范仲淹,甚至不能和“知府碑”上的其他有些人物相比(比如寇准,蔡襄) ⑧那么,人们为什么只寻找包拯呢? ⑨答案在于,包拯虽非挥手起风雷的政治改革家,也非落笔惊风雨的文章髙手 却以他的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而名世。人们寻找的正是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求 的品格。民众的渴求和这种有着金属般质感的坚挺品格的碰撞,激起了黄钟大吕 般的共鸣。渴求愈是强烈,共鸣也愈加亢激,中国老百姓心底的“包公情结”亦 生生不息。 ⑩0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产生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我想,膜拜清官的人民 大概就更不幸了。在中国,反腐败永远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至少在小民 百姓的生活空间里,它的分量要比那些经邦济国的改革纲领重要,也比那些产生 了很大“轰动效应”的诗文辞章重要。小民百姓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衣食温饱 因此,为官的清廉与贪酷,往往成为他们对政治最朴素的评判,至于这个“主义” 那个“主义”,大抵只是精英伟人们关心的事情。民众对腐败的切肤之痛和切齿 之恨,集中反映在舞台上那些以包拯为题材的戏文中,且看看那些剧名:《铡美 案》《铡赵王》《铡国舅》。为什么都是“铡”?因为这些当官的太不像话了, 不铡不足以解心头之恨。再看看铡刀下的那些头颅,差不多都是炙手可热的皇亲 国戚、达官显贵。反腐败就是要敢于动真格的,就是要从这些有分量的头颅铡起
②那个名字叫包拯。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封府的名字是和包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了包拯,开封 府才成了平民百姓心中的圣殿,成了“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代名词,也成了 让一切贪赃枉法的恶徒们胆战心惊的符咒。那又怎么会没有包拯? ④包拯的名字是有的,导游小姐指着石碑中间的一块告诉我:“包拯的名字在这 里。”千百年来,由于人们敬仰包公的大名,在观赏石碑时经常指指点点,天长 日久,竟将包公的名字磨去了,只留下一处起明发亮的深坑。 ⑤我不禁肃然。是一些什么样的手指,竟将坚硬的石头磨出了这么深的印痕?要 知道,那些手指不是戳,更不是抠,只是轻轻地指点。可就是这轻轻一点,甚至 可能是轻轻一抚,竟形成了这样令人惊叹的奇迹。可以想见,在每一次的寻找、 指点和抚摸中,都传递着一份景仰和感慨,传递着一份心灵的温煦和沟通,也传 递着一种呼唤——对公正、清廉和神圣法律的呼唤。 ⑥当然,也有见了“知府碑”上的名字而畏缩不前的,例如,金末元初的文学家 王恽在一首《宿开封后署》的诗中感慨道: 拂拭残碑览德辉, 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乌绕匝中庭柏, 犹畏霜威不敢栖。 包,即包拯;范,即范仲淹,将包、范英明喻为“霜威”,而“惊乌”则是天下 的贪官污吏。虽然时隔 200 余年,贪官污吏见了石碑仍惊惧,仍不敢正视。因为 这对他们是一场灵魂的审判,走近审判台,他们的目光是那样恍惚游移,步履亦 是那样踌躇畏怯。 ⑦这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的感慨。但实际上,平民百姓们在瞻仰“知府碑” 时,寻找的、指点的只是包拯。这也许不很公平,在冷峻的历史学家那里,包拯 的名字远不及身居高位又文才兼具的范仲淹响亮。正史上的包拯并没传说的那么 神。他任开封知府一共只有一年半,这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举动,也 没有什么有强烈震慑力的大案。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包拯不仅比不上 范仲淹,甚至不能和“知府碑”上的其他有些人物相比(比如寇准,蔡襄)。 ⑧那么,人们为什么只寻找包拯呢? ⑨答案在于,包拯虽非挥手起风雷的政治改革家,也非落笔惊风雨的文章高手, 却以他的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而名世。人们寻找的正是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所渴求 的品格。民众的渴求和这种有着金属般质感的坚挺品格的碰撞,激起了黄钟大吕 般的共鸣。渴求愈是强烈,共鸣也愈加亢激,中国老百姓心底的“包公情结”亦 生生不息。 ⑩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产生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我想,膜拜清官的人民 大概就更不幸了。在中国,反腐败永远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至少在小民 百姓的生活空间里,它的分量要比那些经邦济国的改革纲领重要,也比那些产生 了很大“轰动效应”的诗文辞章重要。小民百姓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衣食温饱。 因此,为官的清廉与贪酷,往往成为他们对政治最朴素的评判,至于这个“主义” 那个“主义”,大抵只是精英伟人们关心的事情。民众对腐败的切肤之痛和切齿 之恨,集中反映在舞台上那些以包拯为题材的戏文中,且看看那些剧名:《铡美 案》《铡赵王》《铡国舅》。为什么都是“铡”?因为这些当官的太不像话了, 不铡不足以解心头之恨。再看看铡刀下的那些头颅,差不多都是炙手可热的皇亲 国戚、达官显贵。反腐败就是要敢于动真格的,就是要从这些有分量的头颅铡起
那么就一路铡下去吧,铡他个血溅簪缨、尸横朱门、谈贪色变、大快人心。随着 包拯那一声回肠荡气的“开铡”,民众心底的情绪也得到了淋漓酣畅的宣泄和释 放 ①D看罢了包拯在舞台上的亮相,再到“知府碑”上找出包拯的名字,指点着感慨 番,除此而外,中国的老百姓还能怎么样呢?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写道:开封府知府碑上的名字琳琅满目,却没有本该有的包拯。作者 这是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文写包拯名字因受触摸而被磨去的事件做 铺垫。 B.第3自然段的画线句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 包公的敬仰和对公正、清廉的呼唤以及人们对开封府的畏惧。 C.身居高位又文才兼具的范仲淹在小民百姓中没有包拯名气大,是因为他缺乏包 拯那样的 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的品性。 D.文中引用王恽的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贪官们面对“知府碑”时的惊惧,同时又 增加了文 章的文化底蕴。 E.作者用问句收束全文,说明中国的老百姓除了看看舞台上包拯的亮相,指点 “知府碑”上包拯的名字等方式表达对清官的渴望和崇拜外,似乎别无他法,含 有对现实生活中反腐不尽如人意的感叹。 16.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7.正史上的包拯没有戏文中的那么神,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还对他那么敬仰?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18.文章第10自然段,作者写道:“我想,膜拜清官的人民大概就更不幸了 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六、(10分) 19.苏轼被贬黄州,于东坡之上建房开园以自足,纵游大好河山来排遣其遭贬的 愁闷情绪。且将其书房命名为“雪堂”,于其中读书自乐,并吟诗作赋来表明其 高洁情操、美好品德。请据此为下面对联写一条下联。(4分) 筑室东坡,游壮丽山河遣愁怀。 20.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你写一段文字来赞颂“书法之美”。 要求:①必须使用排比、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③不少 于50字。(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 泊
那么就一路铡下去吧,铡他个血溅簪缨、尸横朱门、谈贪色变、大快人心。随着 包拯那一声回肠荡气的“开铡”,民众心底的情绪也得到了淋漓酣畅的宣泄和释 放。 ⑾看罢了包拯在舞台上的亮相,再到“知府碑”上找出包拯的名字,指点着感慨 一番,除此而外,中国的老百姓还能怎么样呢?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文章开头写道:开封府知府碑上的名字琳琅满目,却没有本该有的包拯。作者 这是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文写包拯名字因受触摸而被磨去的事件做 铺垫。 B.第 3 自然段的画线句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 包公的敬仰和对公正、清廉的呼唤以及人们对开封府的畏惧。 C.身居高位又文才兼具的范仲淹在小民百姓中没有包拯名气大,是因为他缺乏包 拯那样的 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的品性。 D.文中引用王恽的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贪官们面对“知府碑”时的惊惧,同时又 增加了文 章的文化底蕴。 E.作者用问句收束全文,说明中国的老百姓除了看看舞台上包拯的亮相,指点 “知府碑”上包拯的名字等方式表达对清官的渴望和崇拜外,似乎别无他法,含 有对现实生活中反腐不尽如人意的感叹。 16. 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17.正史上的包拯没有戏文中的那么神,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还对他那么敬仰?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 18.文章第 10 自然段,作者写道:“我想,膜拜清官的人民大概就更不幸了”。 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六、(10 分) 19.苏轼被贬黄州,于东坡之上建房开园以自足,纵游大好河山来排遣其遭贬的 愁闷情绪。且将其书房命名为“雪堂”,于其中读书自乐,并吟诗作赋来表明其 高洁情操、美好品德。请据此为下面对联写一条下联。(4 分) 筑室东坡,游壮丽山河遣愁怀。 20.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你写一段文字来赞颂“书法之美”。 要求:①必须使用排比、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③不少 于 50 字。(6 分)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 泊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题目 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 写 内江市2015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A(B.菲 C.迫paiD.殷yan) 2、D(脉搏,震撼,甘拜下风) 3、C(首先找出中心句“教育的真谛是……”,然后理清句间关系即可) 4、C(A.“营造”与“活力”搭配不当。B.缺“形成”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 加上“的风气”。D.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或去掉“为”。) 5、B(A.张冠李戴,将漆器的特征当成了漆画的特征。C.强加因果,且缺了 个原文中的“最”字。D.“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为“品种”,非 具体产品。) 6、D(扩大范围:原文是“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 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 7、B(成都漆艺早在汉代就取得辉煌成就,不是经过“唐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 才逐渐成熟而走向辉煌”的) 8、B(相:他,代指萧子云)。 9、C(C.介词,因为。A.介词,趁着/动词,沿袭。B.结构助词,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D.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代指老师。) 10、(1)但自己越来越谦逊,不因为地位高而在别人面前骄傲,当时的舆论都 称赞他。(给分点:以,因为;称,称赞;矜物,“矜于物”。每个点1分,句 意1分,共4分。) (2)周武帝作《象经》,命令王褒为之作注,王褒作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 帝)赞赏。(给分点:注:为之作注;“甚见称赏”被动句。每个点1分,句意 2分,共4分。) 11、(1)器量通达(2)为人谦逊(3)生性谨慎(4)文学造诣高,有才华 (5)精通政事(每点1分,共5分。) 12、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 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译文:君子对于正确的学说,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宣传它。所 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辩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 更是这样。所以君子把善言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善言 拿给别人看,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华美;把善言讲给别人听, 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所以君子对于善言的宣传永不厌倦。 13.(1)诗人描绘了一幅在月色照耀下,红梅纷纷扬扬,飘落在清溪西边小桥 东面的水中,因而显得清雅冷寂的月夜落梅映水图,(2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1分)为后文抒发愁情做了铺垫(1分) (2)全诗抒写了作者月夜落花时彻夜难眠的山河破碎之愁(1分)。具体表现 为:在凄厉的军号声里开始农耕之事的战乱动荡之愁(1分),对南宋君臣只知 沉湎享乐的痛心之愁(1分),只能沉醉于酒的无奈之愁(1分)。 14、忧伤以终老一去紫台连朔漠乌鸟私情东篱把酒黄昏后 气吞万里如虎吾尝豉而望矣潮平两岸阔见贤思齐焉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1)题目 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 写。 内江市 2015 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A( B.菲 fěi, C.迫 pǎi D.殷 yān) 2、D(脉搏,震撼,甘拜下风) 3、C(首先找出中心句“教育的真谛是……”,然后理清句间关系即可) 4、C(A.“营造”与“活力”搭配不当。B. 缺“形成”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 加上“的风气”。D. 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或去掉“为”。) 5、B(A.张冠李戴,将漆器的特征当成了漆画的特征。C. 强加因果,且缺了一 个原文中的“最”字。D.“塑料胎、麻布脱胎、纸胎、木胎”等为“品种”,非 具体产品。) 6、D (扩大范围:原文是“其中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 场,为成都漆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 7、B(成都漆艺早在汉代就取得辉煌成就,不是经过“唐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 才逐渐成熟而走向辉煌”的) 8、B (相:他,代指萧子云)。 9、C(C.介词,因为。A.介词,趁着/动词,沿袭。B.结构助词,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D.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代指老师。) 10、(1)但自己越来越谦逊,不因为地位高而在别人面前骄傲,当时的舆论都 称赞他。(给分点:以,因为;称,称赞;矜物,“矜于物”。每个点1分,句 意 1 分,共 4 分。) (2)周武帝作《象经》,命令王褒为之作注,王褒作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 帝)赞赏。(给分点:注:为之作注;“甚见称赏”被动句。每个点1分,句意 2 分,共 4 分。) 11、(1)器量通达 (2)为人谦逊 (3)生性谨慎 (4)文学造诣高,有才华 (5)精通政事(每点 1 分,共 5 分。) 12、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 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译文:君子对于正确的学说,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宣传它。所 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辩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 更是这样。所以君子把善言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善言 拿给别人看,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华美;把善言讲给别人听, 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所以君子对于善言的宣传永不厌倦。 13.(1)诗人描绘了一幅在月色照耀下,红梅纷纷扬扬,飘落在清溪西边小桥 东面的水中,因而显得清雅冷寂的月夜落梅映水图,(2 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1 分)为后文抒发愁情做了铺垫(1 分)。 (2)全诗抒写了作者月夜落花时彻夜难眠的山河破碎之愁(1 分)。具体表现 为:在凄厉的军号声里开始农耕之事的战乱动荡之愁(1 分),对南宋君臣只知 沉湎享乐的痛心之愁(1 分),只能沉醉于酒的无奈之愁(1 分)。 14、忧伤以终老 一去紫台连朔漠 乌鸟私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 气吞万里如虎 吾尝跂而望矣 潮平两岸阔 见贤思齐焉
15、B、C(B应是“贪赃枉法的人”对开封府的畏惧。C项,文中没有相关信息。) 16、①百姓对知府碑上“包拯”名字的态度与贪官污吏对知府碑上“包拯”名字 的态度形成对比。说明了“包拯”已是清正廉洁的化身,深受百姓的敬仰,而让 贪官们恐惧。②将正史中的包拯与范仲淹做对比,凸显中国平民百姓对峭直清廉 和刚正无私品质的看重。③将正史中的包拯与戏文中的包拯进行对比,体现百姓 看重官员的清廉,有利于文章主题的表达。(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①这是对公正、清廉和神圣法律的呼唤;②包拯具有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的 美好品格,这种品格与老百姓的渴求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③中国的老百姓崇拜 清官,痛恨腐败,把为官清廉作为对政治最朴素的评判。(每点2分,意思相近 即可。) 18、人们膜拜清官,说明现实生活中清官很少,所以说膜拜清官的人民是不幸的 (1分)中国的老百姓渴望包拯式的人物,把为官的清廉与否作为对官员最朴素 的评判,痛恨贪官。(2分)现实生活中,贪官屡见报端,比如周永康、李春城、 徐才厚等等,所以,国家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反腐倡廉的执行力度,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社会才会长治久安。(3分)(给分标准:解释句意1 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联系现实3分,意思相近即可) 19、读书雪堂,著锦绣诗文明洁操。 (形式2分,内容2分。要求内容仅来源于题干信息。 20、示例1:书法之美,美在风格多样: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或刚健拙朴, 凝练厚重:;或圆润丰腴,如大家闺秀般雍容大度;或清雅秀丽,如小家碧玉般纯 净天真 示例2:美哉书法!似行云流水,仙鹤展翅,龙腾虎啸;如西施照水,绿珠临风, 黛玉梳妆:有北拳的刚猛,南拳的怀柔,八卦的灵动,太极的轻柔 示例3:美哉书法!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奇;如大 海的豪放,似小溪的婉约;有泰山的雄健,峨嵋的秀丽,庐山的多姿,黄山的俊 美 (①字数不够扣2分。②有排比、比喻、字数够、结构完整,得4分,③语言 有文采得2分) 21、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俊美威 仪,善于谈笑,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 说:“这个孩子会成为很有出息的人。”刚成年就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 人之职。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 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向他学习书法,而名声在萧子云之下, 同受到当时的重视。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召至京师,任吏部尚书、 右仆射,后又改任左丞,兼任参掌。王褒既是名家,文学成就尤为优异丰赡,当时的 都很推崇他。所以,王褒职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但他自己却越来越谦虚, 不因地位高而在别人面前骄傲,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当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因建邺凋零残破,而当时江陵殷 实强盛,就想迁都江陵。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之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御 史中丞刘珏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 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 开说元帝的不是。后来趁着清静闲暇之机,秘密劝谏,言词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
15、B、C(B 应是“贪赃枉法的人”对开封府的畏惧。C 项,文中没有相关信息。) 16、①百姓对知府碑上“包拯”名字的态度与贪官污吏对知府碑上“包拯”名字 的态度形成对比。说明了“包拯”已是清正廉洁的化身,深受百姓的敬仰,而让 贪官们恐惧。②将正史中的包拯与范仲淹做对比,凸显中国平民百姓对峭直清廉 和刚正无私品质的看重。③将正史中的包拯与戏文中的包拯进行对比,体现百姓 看重官员的清廉,有利于文章主题的表达。(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7、①这是对公正、清廉和神圣法律的呼唤;②包拯具有峭直清廉和刚正无私的 美好品格,这种品格与老百姓的渴求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③中国的老百姓崇拜 清官,痛恨腐败,把为官清廉作为对政治最朴素的评判。(每点 2 分,意思相近 即可。) 18、人们膜拜清官,说明现实生活中清官很少,所以说膜拜清官的人民是不幸的。 (1 分)中国的老百姓渴望包拯式的人物,把为官的清廉与否作为对官员最朴素 的评判,痛恨贪官。(2 分)现实生活中,贪官屡见报端,比如周永康、李春城、 徐才厚等等,所以,国家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反腐倡廉的执行力度,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社会才会长治久安。(3 分)(给分标准:解释句意 1 分;结合文章内容 2 分,联系现实 3 分,意思相近即可) 19、读书雪堂,著锦绣诗文明洁操。 (形式 2 分,内容 2 分。要求内容仅来源于题干信息。) 20、示例 1:书法之美,美在风格多样: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或刚健拙朴, 凝练厚重;或圆润丰腴,如大家闺秀般雍容大度;或清雅秀丽,如小家碧玉般纯 净天真。 示例 2:美哉书法!似行云流水,仙鹤展翅,龙腾虎啸;如西施照水,绿珠临风, 黛玉梳妆;有北拳的刚猛,南拳的怀柔,八卦的灵动,太极的轻柔。 示例 3:美哉书法!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奇;如大 海的豪放,似小溪的婉约;有泰山的雄健,峨嵋的秀丽,庐山的多姿,黄山的俊 美。 (① 字数不够扣 2 分。②有排比、比喻、字数够、结构完整,得 4 分,③语言 有文采得 2 分) 21、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王褒,字子深, 琅邪临沂人。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 俊美威 仪,善于谈笑,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 说:“这个孩子会成为很有出息的人。”刚成年就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 人之职。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 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向他学习书法,而名声在萧子云之下,一 同受到当时的重视。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召至京师,任吏部尚书、 右仆射,后又改任左丞,兼任参掌。王褒既是名家,文学成就尤为优异丰赡,当时的 都很推崇他。所以,王褒职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但他自己却越来越谦虚, 不因地位高而在别人面前骄傲,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当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因建邺凋零残破,而当时江陵殷 实强盛,就想迁都江陵。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之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御 史中丞刘珏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 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 开说元帝的不是。后来趁着清静闲暇之机,秘密劝谏,言词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
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最终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到了北魏征讨 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很快,元帝岀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 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王褒曾经写有《燕歌》,精妙地描绘尽 了塞北寒冷贫苦的情况,元帝和诸位文士一同唱和,竞相选用为凄凉悲切的言词。 王褒与刘珏、殷不害等几十人一起来到长安,周文帝高兴地说:“当年平定吴地的 好处,只是得到了陆机、陆云兄弟而已,如今平定楚地的功绩,是众多的贤才都来 到了,可以说超过平吴之利了。”又对王褒和王克说“:我就是姓王的外甥,你们 都是我的舅家人,应当看重亲戚的情意,不要因为离开故乡而放心不下。”于是授 予王褒和殷不害等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常常从容地居于上席,赏赐非常丰 厚。王褒等人也都受到恩遇,忘记了是在周朝寄居做客。 周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庾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 周明帝每有欢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常在身边。周武帝作《象经》,命令王褒为 之作注,王褒作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精通政事, 已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周武帝也因此而看重他。建德年间以后,王褒多参与朝 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周武帝乘车出行巡幸,王褒常常跟从 侍奉。不久,出任宜州刺史,死于任上
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最终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到了北魏征讨 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 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王褒曾经写有《燕歌》,精妙地描绘尽 了塞北寒冷贫苦的情况,元帝和诸位文士一同唱和,竞相选用为凄凉悲切的言词。 王褒与刘珏、殷不害等几十人一起来到长安,周文帝高兴地说:“当年平定吴地的 好处,只是得到了陆机、陆云兄弟而已,如今平定楚地的功绩,是众多的贤才都来 到了,可以说超过平吴之利了。”又对王褒和王克说“:我就是姓王的外甥,你们 都是我的舅家人,应当看重亲戚的情意,不要因为离开故乡而放心不下。”于是授 予王褒和殷不害等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常常从容地居于上席,赏赐非常丰 厚。王褒等人也都受到恩遇,忘记了是在周朝寄居做客。 周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庾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 周明帝每有欢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常在身边。周武帝作《象经》,命令王褒为 之作注,王褒作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精通政事, 已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周武帝也因此而看重他。建德年间以后,王褒多参与朝 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周武帝乘车出行巡幸,王褒常常跟从 侍奉。不久,出任宜州刺史,死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