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舆论生态格局也因 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 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2007年到2010年,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从51.1 增加到57.6,互动参与指数从47.5提升到50.8,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参 与性更强。依托于论坛、社区、社群网站(SNS)、微视频、微博客等,当下的 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 这种情况下,提升全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就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渠道更加多样,舆论主体更加多元, 加上商业利益的渗透、网络的开放自由、人们价值观的分化等因素,舆论引导的 难度不断加大,也给引导的有效性带来挑战 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 升,已増至38.3%。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 升的主要动力;博客用户达3.18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2.1%;微博客 用户数近2.5亿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成为引爆舆论的最重要平台。网络 社群急剧膨胀,目前社交网站的网民使用率为47.6%。QQ群、开心网、人人网注 册用户数量巨大。在网民总人数5亿多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 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 (微博等)和传统媒体等一起成为舆论生成的力量。网络等更具有社会性的媒体 的成熟,使信息渠道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不同舆论场更加分散;网络传播快捷, 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些 因素都增加了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难度 商业利益渗透并影响网络舆论公信力。自2010年以来,网络舆论生成还出现了 个新的趋向,即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一些非法商业性公关公司,出于 商业目的雇佣“网络水军”制造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 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这也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 题,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网络的开放自由、价值分化挑战舆论引导机制。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舆论 生态环境的巨变也冲击了传统舆论引导机制。传统的“把关人”缺失和“把关机 制”失效,加大了虚拟社会管理中的舆情监测和引导难度,引导的有效性往往难 以达到。网络空间里的传播对象一一“受众”,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他们不仅可以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特别是 微博客在2011年爆炸性的增长和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它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 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舆论引导环境复杂多变 (选自高宏存《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现实中“舆论引导难度加大”的原因的一项是
四川省内江市 2016 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舆论生态格局也因 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 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2007年到2010年,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从51.1 增加到 57.6,互动参与指数从 47.5 提升到 50.8,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参 与性更强。依托于论坛、社区、社群网站(SNS)、微视频、微博客等,当下的 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 这种情况下,提升全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就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渠道更加多样,舆论主体更加多元, 加上商业利益的渗透、网络的开放自由、人们价值观的分化等因素,舆论引导的 难度不断加大,也给引导的有效性带来挑战。 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13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 升,已增至 38.3%。其中手机网民达 3.56 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 升的主要动力;博客用户达 3.18 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 62.1%;微博客 用户数近 2.5 亿人,比上一年暴涨近 300%,成为引爆舆论的最重要平台。网络 社群急剧膨胀,目前社交网站的网民使用率为 47.6%。QQ 群、开心网、人人网注 册用户数量巨大。在网民总人数 5 亿多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 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 (微博等)和传统媒体等一起成为舆论生成的力量。网络等更具有社会性的媒体 的成熟,使信息渠道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不同舆论场更加分散;网络传播快捷, 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些 因素都增加了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难度。 商业利益渗透并影响网络舆论公信力。自 2010 年以来,网络舆论生成还出现了 一个新的趋向,即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一些非法商业性公关公司,出于 商业目的雇佣“网络水军”制造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 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这也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 题,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网络的开放自由、价值分化挑战舆论引导机制。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舆论 生态环境的巨变也冲击了传统舆论引导机制。传统的“把关人”缺失和“把关机 制”失效,加大了虚拟社会管理中的舆情监测和引导难度,引导的有效性往往难 以达到。网络空间里的传播对象——“受众”,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他们不仅可以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 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特别是 微博客在 2011 年爆炸性的增长和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它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 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舆论引导环境复杂多变。 (选自高宏存《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现实中“舆论引导难度加大”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增加,互动参与指数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稳 步上升。 B.手机网民、博客用户与微博用户等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地 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 C.“网络水军”出于商业目的制造了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 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 D.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借助网络表达各种诉求,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 走向。 【答案】A(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表述的是中国网民的互联 网应用情况,这和“舆论引导难度加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凭借论坛、社区、社群网站、微视频、微博客等,已经成 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各种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B.中国网民人数多,网民们交换信息,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成为 舆论生成的主要力量 C.网络舆论生成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从而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 和影响力。 D.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可以借助网络表达经济与政治诉求,并通过网络互动 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决定舆论走向和媒体传播 【答案】B(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与原文相比,少了“发表意 见”,仅仅是“交换信息”,难以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生态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影响着现实社会事 件的发展和走向,因此我们不能小视网络的影响力。 B.舆论渠道的多样化,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商业利益的渗透,使舆论引导的难度 不断加大,必须改革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才能适应新形势 C.“网络水军”的出现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我们必须想尽 办法消灭“网络水军”,才能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D.一件普通的事,经过网络的传播后,便可能迅速传遍全国;一些小问题,经 过网络的加温后,可能成为大问题。 【答案】C(本题考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消 灭‘网络水军’”的推断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 理办法”,不能由此分析并做出消灭“网络水军”的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 子、临海太守。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 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 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 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 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A. 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增加,互动参与指数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稳 步上升。 B.手机网民、博客用户与微博用户等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地 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 C.“网络水军”出于商业目的制造了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 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 D.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借助网络表达各种诉求,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 走向。 【答案】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表述的是中国网民的互联 网应用情况,这和“舆论引导难度加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凭借论坛、社区、社群网站、微视频、微博客等,已经成 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各种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B.中国网民人数多,网民们交换信息,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成为 舆论生成的主要力量。 C.网络舆论生成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从而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 和影响力。 D. 网络空间里的“受众”可以借助网络表达经济与政治诉求,并通过网络互动 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决定舆论走向和媒体传播。 【答案】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与原文相比,少了“发表意 见”,仅仅是“交换信息”,难以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生态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影响着现实社会事 件的发展和走向,因此我们不能小视网络的影响力。 B.舆论渠道的多样化,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商业利益的渗透,使舆论引导的难度 不断加大,必须改革传统的舆论引导机制才能适应新形势。 C. “网络水军”的出现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我们必须想尽 办法消灭“网络水军”,才能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D. 一件普通的事,经过网络的传播后,便可能迅速传遍全国;一些小问题,经 过网络的加温后,可能成为大问题。 【答案】C(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消 灭‘网络水军’”的推断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 理办法”,不能由此分析并做出消灭“网络水军”的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 子、临海太守。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 称敷、演,梁则卷、充①。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 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 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 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 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 司徒干僧辩以状奏闻 起为贞威将 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 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 前军将军。高祖受禅,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二年,权监吴郡,寻 征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废帝即 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高宗即 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以疾授金紫 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 “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 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妟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 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 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答案】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 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古代指官员升职;左迁,指官员降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迁为 太史令”,指升任太史令的职务 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 官职的士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延续。汉献帝开始设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改 左右仆射为左右宰相 D.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 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答案】A(“迁”也可指调动或降职,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种对父母极为孝顺。因为父亲去世,他放弃了官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 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 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 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 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 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 前军将军。高祖受禅,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二年,权监吴郡,寻 征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废帝即 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高宗即 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以疾授金紫 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 “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 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 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 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 饮食/恒若在丧/ 【答案】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 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古代指官员升职;左迁,指官员降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迁为 太史令”,指升任太史令的职务。 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 官职的士人。 C. 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延续。汉献帝开始设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改 左右仆射为左右宰相。 D.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 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答案】A(“迁”也可指调动或降职,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种对父母极为孝顺。因为父亲去世,他放弃了官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 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 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C.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 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 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答案】B(“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的说法错误,他曾被有司奏劾获罪,遭到罢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5分) 【答案】等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朝廷起用张种为 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给分点:“及景平”的被动句式1分,“状”、“闻” 各1分,译出大意且语句通顺2分) (2)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5分) 【答案】张种为人仁慈、厚道、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要的官职,但家中财物屡 次亏空,他却终日安适闲静,不为此忧虑。(给分点:“而”、“晏然”、“病” 各1分,译出大意且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祖父张辩,在宋朝任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亲张略, 在梁朝任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张种少年时性格淡泊安静,平日的仪容举止典 雅方正,不随意与人交游,也不去拜访别人,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宋代称颂敷、 演,梁代则有卷、充。清净虚无学识卓越,张种有他们的风格。”张种出仕时任 梁朝王府法曹,升任外兵参军,因父亲去世不担任官职。服丧期满,任中军宣城 王王府主簿。张种当时年纪四十多岁,家中贫穷,请求任始丰县令,调入朝廷任 命为中卫西昌府的西曹掾。当时武陵王任益州刺史,重新选择王府属吏,任用张 种为征西东曹掾,张种以母亲年老推辞,给朝廷上书直言陈述自己的请求,被有 司奏劾,张种获罪被罢免。 侯景叛乱的时候,张种侍奉自己的母亲往东逃奔,许久得以到达家乡。不久 母亲去世,张种当时年纪五十岁,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又受战乱荒年的 逼迫,没办法在当时下葬,服丧的时间虽然满了,而他的起居饮食,一直像在服 丧。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 治中从事史,并为他备办葬礼,安葬完了,张种才除去丧服。王僧辩又因为张种 年老,别无后人,赐给他妾,以及生活用具。 贞阳侯僭越登帝位,任命张种为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登位,张种任散 骑常侍,升任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髙祖接受禅让后。张种任太府卿。天嘉元 年,任命为左民尚书。天嘉二年,暂时监理吴郡政事,接着征召回朝廷恢复本来 官职。升任侍中,领步兵校尉,因为公事被免职,以平民身份代理太常卿,不久 授给实职。废帝登位,加官为领右军将军,尚未就任,改为领弘善宫卫尉,又领 扬、东扬两个州的大中正。高宗登位,重新任用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升 任中书令,骁骑、中正的职务都依旧担任。因病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张种性格深沉虚静,而见识气量恢宏博大,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担任宰相的 人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臣张种才具和胸怀深沉严密, 文史知识丰富,是东南地方重要的优秀人才,朝廷亲信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 张种适合官居左丞相。”他就像这样被当时的人推重。太建五年去世,当时年纪 七十岁,赠给特进的官衔,谥号叫做元子
C.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 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 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答案】B(“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的说法错误,他曾被有司奏劾获罪,遭到罢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5 分) 【答案】等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朝廷起用张种为 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给分点:“及景平”的被动句式 1 分,“状”、“闻” 各 1 分,译出大意且语句通顺 2 分) (2)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5 分) 【答案】张种为人仁慈、厚道、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要的官职,但家中财物屡 次亏空,他却终日安适闲静,不为此忧虑。(给分点:“而”、“晏然”、“病” 各 1 分,译出大意且语句通顺 2 分) 【参考译文】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祖父张辩,在宋朝任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亲张略, 在梁朝任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张种少年时性格淡泊安静,平日的仪容举止典 雅方正,不随意与人交游,也不去拜访别人,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宋代称颂敷、 演,梁代则有卷、充。清净虚无学识卓越,张种有他们的风格。”张种出仕时任 梁朝王府法曹,升任外兵参军,因父亲去世不担任官职。服丧期满,任中军宣城 王王府主簿。张种当时年纪四十多岁,家中贫穷,请求任始丰县令,调入朝廷任 命为中卫西昌府的西曹掾。当时武陵王任益州刺史,重新选择王府属吏,任用张 种为征西东曹掾,张种以母亲年老推辞,给朝廷上书直言陈述自己的请求,被有 司奏劾,张种获罪被罢免。 侯景叛乱的时候,张种侍奉自己的母亲往东逃奔,许久得以到达家乡。不久 母亲去世,张种当时年纪五十岁,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又受战乱荒年的 逼迫,没办法在当时下葬,服丧的时间虽然满了,而他的起居饮食,一直像在服 丧。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 治中从事史,并为他备办葬礼,安葬完了,张种才除去丧服。王僧辩又因为张种 年老,别无后人,赐给他妾,以及生活用具。 贞阳侯僭越登帝位,任命张种为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登位,张种任散 骑常侍,升任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接受禅让后。张种任太府卿。天嘉元 年,任命为左民尚书。天嘉二年,暂时监理吴郡政事,接着征召回朝廷恢复本来 官职。升任侍中,领步兵校尉,因为公事被免职,以平民身份代理太常卿,不久 授给实职。废帝登位,加官为领右军将军,尚未就任,改为领弘善宫卫尉,又领 扬、东扬两个州的大中正。高宗登位,重新任用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升 任中书令,骁骑、中正的职务都依旧担任。因病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张种性格深沉虚静,而见识气量恢宏博大,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担任宰相的 人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臣张种才具和胸怀深沉严密, 文史知识丰富,是东南地方重要的优秀人才,朝廷亲信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 张种适合官居左丞相。”他就像这样被当时的人推重。太建五年去世,当时年纪 七十岁,赠给特进的官衔,谥号叫做元子
张种为人仁厚宽恕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贵的官职,而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终 日安逸,不为此忧虑。太建初年,张种的女儿做了始兴王的妃子,因为他的住所 偏僻简陋,特赐给住宅一处,又累次赐给无锡、嘉兴县的爵位。张种曾在无锡看 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天气寒冷,叫出来晒太阳,就丢失了这个犯人 世祖知道后大笑,而不深加责备。张种著有文集十四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 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 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注】这首曲由《十二月》与《尧民歌》两支小令组成,上片为《十二月》,下 片为《尧民歌》。 8.《十二月》和《尧民歌》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就《十二月》曲所 用的抒情方式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十二月》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尧民歌》主要运用了直抒 胸臆的方式。(2分)②《十二月》借隐隐遥山、粼粼远水、滚滚飞绵、醺醺醉 脸、阵阵香风、深掩的重门、纷纷暮雨等景物,描绘了一幅髙远清冷的图景,(2 分)含蓄地抒发了哀婉动人,不易捉摸的相思情感。(2分) 9.本曲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感情和感情基调却不尽 相同,请分别概括其不同点。(5分) 【答案】①感情:《【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抒发的是离别后深重的思 念之情;(1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的是朋友之间虽然远隔天涯,(1 分)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朋友的心永远连在一起的豪迈感情。(1 分) ②格调:《【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缠绵悱恻,(1分)《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旷达豪迈。(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在隆中隐居时的志趣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拟人和衬托的修辞方法写出蜀道难以逾越的句子 是 (3)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答案】(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 欲度愁攀援(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 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未婚妻
张种为人仁厚宽恕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贵的官职,而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终 日安逸,不为此忧虑。太建初年,张种的女儿做了始兴王的妃子,因为他的住所 偏僻简陋,特赐给住宅一处,又累次赐给无锡、嘉兴县的爵位。张种曾在无锡看 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天气寒冷,叫出来晒太阳,就丢失了这个犯人, 世祖知道后大笑,而不深加责备。张种著有文集十四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 8-9 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 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 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注】这首曲由《十二月》与《尧民歌》两支小令组成,上片为《十二月》,下 片为《尧民歌》。 8.《十二月》和《尧民歌》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就《十二月》曲所 用的抒情方式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十二月》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尧民歌》主要运用了直抒 胸臆的方式。(2 分)②《十二月》借隐隐遥山、粼粼远水、滚滚飞绵、醺醺醉 脸、阵阵香风、深掩的重门、纷纷暮雨等景物,描绘了一幅高远清冷的图景,(2 分)含蓄地抒发了哀婉动人,不易捉摸的相思情感。(2 分) 9.本曲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感情和感情基调却不尽 相同,请分别概括其不同点。(5 分) 【答案】①感情:《【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抒发的是离别后深重的思 念之情;(1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的是朋友之间虽然远隔天涯,(1 分)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朋友的心永远连在一起的豪迈感情。(1 分) ②格调:《【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缠绵悱恻,(1 分)《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旷达豪迈。(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在隆中隐居时的志趣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拟人和衬托的修辞方法写出蜀道难以逾越的句子 是: , 。 (3)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答案】(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 欲度愁攀援(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 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未 婚 妻
[法]玛·奧克罗克斯 金鲁章译 假期之后,我回巴黎去。我到车站的时候,火车上已坐满了旅客。我在各节 车厢里都寻找遍了,想觅一个座位。但找来找去,只在最末一节车厢里,寻着一 个空座,并且上面还放了两个鸡鸭篮子,里面的鸡鸭不停地伸出头在窥探。我迟 疑了半天,才决定进去。我正想在这熙攘的旅客中,寻找这篮子的主人,有一个 穿农夫衣服的人对我说:“小姐,请等一会儿,我就把那个篮子拿下来。” 我于是便把放在他膝上的果篮拿下来,他这才立起身来,将鸡鸭篮移到座位 底下。鸭子很不愿意,我由它们的叫声中可以知道,鸡低下它们的头,好像被侮 辱了似的。农夫的妻子,叫着它们的名字,和它们谈话 当我坐下来的时候,鸭子也安静了。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问农夫的鸡鸭 是否带到市场上去。 先生,不是的。”农夫这样的回答,“我带给我儿子的,后天他就要结婚 了 他容光焕发,四下看着,很像要人人都知道他现在是非常幸福的人似的。 火车开行了。问他鸡鸭的那个旅客,展开了他的报纸。在这时候,农夫又和 他攀谈起来:“我的儿子,他在巴黎一家商店里做事,他将要和一个青年女郎结 婚,也是在商店里做事的。 旅客将报放在膝上,一只手还拿着,静听了一会儿问道:“那个女郎很美丽 农夫道:“我还没有见过她呢。” 接着旅客又问:“真的吗!那么,倘若她是很丑,你恐怕也要不喜欢她了罢?” 农夫回答道:“那也许她是很丑的。不过,我们仍是欢喜她,因为我们最疼 爱的孩子,愿意娶一个貌丑的妻子。” 坐在我旁边的农夫妻子接口道:“还有,若是她能令我们的菲力欢喜,一定 也能叫我们欢喜的。 她转过来看着我,在她红润细嫩的小圆脸上,温和的眼光,表示着笑容。从 她的外表看去,我绝不相信,她能有一个行将结婚的儿子。她问我是否到巴黎去。 当我点头承认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又说起笑话来 他说:“我愿意打赌,这位青年女士就是你儿子的未婚妻。她是秘密地来会 她的公婆的,却不说出她是谁来 人们都望着我,我脸不由得红起来。农夫和他的妻子一同说道:“倘若这是 真的,我们真欢喜极了!” 我告诉他们那完全不对。但是,那位旅客仍然不相信。他的理由是,我刚上 车的时候,窥探了两次,好像在找人似的,并且迟疑了半天,才决定进来 农夫说:“那也没有什么要紧,若是我们的媳妇真像你一样,那我们就幸福 极了。” 过了一会儿,农妇转过来对着我,在篮子里寻出一块饼来,对我说,这是她 那天早上亲自做的。我没有什么话可以推辞,只好说,我身体有些不舒服,受了 寒,将饼退还给她。她扔在篮里,却又给我一串葡萄。我无法推辞,只好接受了 当火车停了的时候,她丈夫要去替我弄热水喝,我又无法阻止他,真觉十分的不
[法] 玛·奥克罗克斯 金鲁章 译 假期之后,我回巴黎去。我到车站的时候,火车上已坐满了旅客。我在各节 车厢里都寻找遍了,想觅一个座位。但找来找去,只在最末一节车厢里,寻着一 个空座,并且上面还放了两个鸡鸭篮子,里面的鸡鸭不停地伸出头在窥探。我迟 疑了半天,才决定进去。我正想在这熙攘的旅客中,寻找这篮子的主人,有一个 穿农夫衣服的人对我说:“小姐,请等一会儿,我就把那个篮子拿下来。” 我于是便把放在他膝上的果篮拿下来,他这才立起身来,将鸡鸭篮移到座位 底下。鸭子很不愿意,我由它们的叫声中可以知道,鸡低下它们的头,好像被侮 辱了似的。农夫的妻子,叫着它们的名字,和它们谈话。 当我坐下来的时候,鸭子也安静了。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问农夫的鸡鸭 是否带到市场上去。 “先生,不是的。”农夫这样的回答,“我带给我儿子的,后天他就要结婚 了。” 他容光焕发,四下看着,很像要人人都知道他现在是非常幸福的人似的。 火车开行了。问他鸡鸭的那个旅客,展开了他的报纸。在这时候,农夫又和 他攀谈起来:“我的儿子,他在巴黎一家商店里做事,他将要和一个青年女郎结 婚,也是在商店里做事的。” 旅客将报放在膝上,一只手还拿着,静听了一会儿问道:“那个女郎很美丽 吗?” 农夫道:“我还没有见过她呢。” 接着旅客又问:“真的吗!那么,倘若她是很丑,你恐怕也要不喜欢她了罢?” 农夫回答道:“那也许她是很丑的。不过,我们仍是欢喜她,因为我们最疼 爱的孩子,愿意娶一个貌丑的妻子。” 坐在我旁边的农夫妻子接口道:“还有,若是她能令我们的菲力欢喜,一定 也能叫我们欢喜的。” 她转过来看着我,在她红润细嫩的小圆脸上,温和的眼光,表示着笑容。从 她的外表看去,我绝不相信,她能有一个行将结婚的儿子。她问我是否到巴黎去。 当我点头承认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又说起笑话来。 他说:“我愿意打赌,这位青年女士就是你儿子的未婚妻。她是秘密地来会 她的公婆的,却不说出她是谁来。” 人们都望着我,我脸不由得红起来。农夫和他的妻子一同说道:“倘若这是 真的,我们真欢喜极了!” 我告诉他们那完全不对。但是,那位旅客仍然不相信。他的理由是,我刚上 车的时候,窥探了两次,好像在找人似的,并且迟疑了半天,才决定进来。 农夫说:“那也没有什么要紧,若是我们的媳妇真像你一样,那我们就幸福 极了。” 过了一会儿,农妇转过来对着我,在篮子里寻出一块饼来,对我说,这是她 那天早上亲自做的。我没有什么话可以推辞,只好说,我身体有些不舒服,受了 寒,将饼退还给她。她扔在篮里,却又给我一串葡萄。我无法推辞,只好接受了。 当火车停了的时候,她丈夫要去替我弄热水喝,我又无法阻止他,真觉十分的不 安
我看着这位慈善的夫妇,不禁很为懊恼,因为我不能真正当他们的媳妇啊! 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很真挚的。唉!我到处漂泊,没有见过我的父母,永远 是异乡过客。 我时时看见他们在注视着我 火车到了巴黎车站的时候,我帮助他们把篮子拿下去,并且给他们指路。我 看见一个少年奔向他们跟前来,双手紧紧地搂抱着他们。我赶紧躲开了。离他们 远些站着。他和他们不住地接吻,亲了又亲,亲了又亲。他们面含着笑容,一望 而知他们心中是无限快乐。行李撞着的时候,挑夫们的呼喊声,他们都没有听见。 我跟着他们到了车站门。儿子一只手臂挎着一篮鸡,另一只手紧搂着他母亲 的腰。他愉快的眼睛含着笑容,和他父亲一样。 车站外面很暗,我将大衣领子翻了起来,相隔数步跟在这对夫妇后面。儿子 出去看他的马车。农夫用手抚摸着一个花点的大头鸡,对妻子说道:“若是我们 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我们应当把这只花点的鸡送给她。 妻子也抚摸着鸡说:“是的,若是我们早知道了。”她转向出站的人们看了一会, 并且向远处也看了看道:“她不在这些人当中了。”儿子和马车来了,他扶着他 父母进了车,他坐在一旁,仍然不住地看着他们。他看起来很强健和蔼。我想 他的未婚妻,真是一个幸福的女子呢!马车走远了,我慢慢地走到街上去。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7)》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二段关于鸡鸭的描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鸡鸭的不愿意,反衬 农夫夫妇为人的大度善良;农妇与鸡鸭能谈话,说明她饲养家禽的本领髙超。 B.小说结尾部分写了农夫夫妇的儿子。通过对儿子的神态、语言、行动的描写, 间接地刻画了儿子因父母到来的高兴心理。 C.小说中的“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亲身经历,串起故事的情 节,从而达到刻画农夫夫妇、突出文章中心的目的。 D.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只是一个少年,但非常懂事,有才干,因而年纪轻轻就嬴 得了女孩的芳心,他通过努力,一定会使未婚妻成为幸福的人 E.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了农夫夫妇,虚写了“我” 和旅客,这样就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尽可能多的材料。 【答案】选C得3分。选B得2分,B项没有语言描写。选A得1分,“比喻” 应为拟人,关于“农妇与鸡鸭能谈话,说明她饲养家禽的本领高超”的结论不准 确。选D、E不得分,D项“但”后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E项虚实结合的说法错 误,本文未使用“虚“这种方法。 (2)文中说“我”“绝不相信,她能有一个行将结婚的儿子”,请你代“我” 在全文中找出理由。(6分 【答案】一是这对夫妇穿着打扮很平常(,身边还带着鸡鸭和农产品,这不符合 儿子要结婚时的穿着打扮和所带物品;(2分)二是这对夫妇年龄不大,文中写 “她的小圆脸上,温和的眼光,表示着笑容”,这不是饱经风霜的人所会有的外 貌,(2分)而且后文写来接站的是一个少年,都可说明这对夫妇年龄不大。(2 分) (3)这篇小说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农妇?请任选两种并各举两个例子予以简 要说明。(6分 【答案】一是语言描写。(1分)如农妇与鸡鸭的谈话,表明她富有爱心;(1 分)“还有,若是她能令我们的菲力欢喜,一定也能叫我们欢喜的”一句,表
我看着这位慈善的夫妇,不禁很为懊恼,因为我不能真正当他们的媳妇啊! 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很真挚的。唉!我到处漂泊,没有见过我的父母,永远 是异乡过客。 我时时看见他们在注视着我。 火车到了巴黎车站的时候,我帮助他们把篮子拿下去,并且给他们指路。我 看见一个少年奔向他们跟前来,双手紧紧地搂抱着他们。我赶紧躲开了。离他们 远些站着。他和他们不住地接吻,亲了又亲,亲了又亲。他们面含着笑容,一望 而知他们心中是无限快乐。行李撞着的时候,挑夫们的呼喊声,他们都没有听见。 我跟着他们到了车站门。儿子一只手臂挎着一篮鸡,另一只手紧搂着他母亲 的腰。他愉快的眼睛含着笑容,和他父亲一样。 车站外面很暗,我将大衣领子翻了起来,相隔数步跟在这对夫妇后面。儿子 出去看他的马车。农夫用手抚摸着一个花点的大头鸡,对妻子说道:“若是我们 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我们应当把这只花点的鸡送给她。” 妻子也抚摸着鸡说:“是的,若是我们早知道了。”她转向出站的人们看了一会, 并且向远处也看了看道:“她不在这些人当中了。”儿子和马车来了,他扶着他 父母进了车,他坐在一旁,仍然不住地看着他们。他看起来很强健和蔼。我想, 他的未婚妻,真是一个幸福的女子呢!马车走远了,我慢慢地走到街上去。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7)》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第二段关于鸡鸭的描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鸡鸭的不愿意,反衬 农夫夫妇为人的大度善良;农妇与鸡鸭能谈话,说明她饲养家禽的本领高超。 B. 小说结尾部分写了农夫夫妇的儿子。通过对儿子的神态、语言、行动的描写, 间接地刻画了儿子因父母到来的高兴心理。 C.小说中的“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亲身经历,串起故事的情 节,从而达到刻画农夫夫妇、突出文章中心的目的。 D. 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只是一个少年,但非常懂事,有才干,因而年纪轻轻就赢 得了女孩的芳心,他通过努力,一定会使未婚妻成为幸福的人。 E. 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了农夫夫妇,虚写了“我” 和旅客,这样就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尽可能多的材料。 【答案】选 C 得 3 分。选 B 得 2 分,B 项没有语言描写。选 A 得 1 分, “比喻” 应为拟人,关于“农妇与鸡鸭能谈话,说明她饲养家禽的本领高超”的结论不准 确。选 D、E 不得分,D 项“但”后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E 项虚实结合的说法错 误,本文未使用“虚“这种方法。 (2)文中说“我”“绝不相信,她能有一个行将结婚的儿子”,请你代“我” 在全文中找出理由。(6 分) 【答案】一是这对夫妇穿着打扮很平常(,身边还带着鸡鸭和农产品,这不符合 儿子要结婚时的穿着打扮和所带物品;(2 分)二是这对夫妇年龄不大,文中写 “她的小圆脸上,温和的眼光,表示着笑容”,这不是饱经风霜的人所会有的外 貌,(2 分)而且后文写来接站的是一个少年,都可说明这对夫妇年龄不大。(2 分) (3)这篇小说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农妇?请任选两种并各举两个例子予以简 要说明。(6 分) 【答案】一是语言描写。(1 分)如农妇与鸡鸭的谈话,表明她富有爱心;(1 分)“还有,若是她能令我们的菲力欢喜,一定也能叫我们欢喜的” 一句,表
明她深爱儿子。(1分)二是行动描写。(1分)她先给我饼后又给我葡萄,表 明她慷慨大方,为人善良;(1分)她对鸡的抚摸,也说明她富有爱心。(1分) 是侧面描写,(1分)通过“我”与“旅客”的观察从侧面衬托农妇的温厚纯 朴。(2分)四是肖像描写,(1分)如“在她的红润细嫩的小圆脸上,温和的 眼光,表示着笑容”,表明她显年轻。(1分)(任答两种即可,但答“肖像描 写”只给2分,因为只能举一例。) (4)有人说,小说中关于“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的描写是多余的。你赞同 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本内容和小说的基本常识加以探究。(8分) 【答案】多余。(1分)①不描写“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这一人物也能表现 小说的主旨。(1分)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小说通过 农夫夫妇对“我”的关爱有加的描写,已经能表现二人的善良、有爱心一一不仅 爱儿子,也爱别人,从而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2分)②不描写“坐在我对面 的一位旅客”这一人物能使情节更加简练。(2分)微型小说的特点是通过简练 的情节来表现主旨。如果不设计“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这样一个人物,仍然 可以展开情节,揭示主旨。(2分) 不多余。(1分)①描写“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1 分)正因为有了这位旅客以及旅客与农夫的谈话,才会将话题引到“我”的身上, 才会有后面农夫夫妇对“我”的关爱有加,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2分)②描 写旅客能够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2分)通过农夫与旅客的谈话 才能借此表现农夫夫妇的善良、真诚、富有爱心,从而揭示主旨。(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 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 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昨天上午,由国家汉办组织成立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 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 时、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国家的30多位知名学者,将在3天会议期间具体商讨翻 译的进程安排。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在几位知名中外学者的倡议下,2008年夏,国家汉 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许琳指出,《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 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却不存在。“我们必须 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 认识,并真正接受。”她说。 (摘自2009年7月28日《京华时报》) 【材料二】 施舟人领衔译《五经》 计划3年半推出英译本 朱静远 因为缺乏现代译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 内传播。中国国家汉办近日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 并计划在3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府首次
明她深爱儿子。(1 分)二是行动描写。(1 分)她先给我饼后又给我葡萄,表 明她慷慨大方,为人善良;(1 分)她对鸡的抚摸,也说明她富有爱心。(1 分) 三是侧面描写,(1 分)通过“我”与“旅客”的观察从侧面衬托农妇的温厚纯 朴。(2 分)四是肖像描写,(1 分)如“在她的红润细嫩的小圆脸上,温和的 眼光,表示着笑容”,表明她显年轻。(1 分)(任答两种即可,但答“肖像描 写”只给 2 分,因为只能举一例。) (4)有人说,小说中关于“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的描写是多余的。你赞同 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本内容和小说的基本常识加以探究。(8 分) 【答案】多余。(1 分)①不描写“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这一人物也能表现 小说的主旨。(1 分)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小说通过 农夫夫妇对“我”的关爱有加的描写,已经能表现二人的善良、有爱心——不仅 爱儿子,也爱别人,从而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2 分)②不描写“坐在我对面 的一位旅客”这一人物能使情节更加简练。(2 分)微型小说的特点是通过简练 的情节来表现主旨。如果不设计“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这样一个人物,仍然 可以展开情节,揭示主旨。(2 分) 不多余。(1 分)①描写“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1 分)正因为有了这位旅客以及旅客与农夫的谈话,才会将话题引到“我”的身上, 才会有后面农夫夫妇对“我”的关爱有加,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2 分)②描 写旅客能够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2 分)通过农夫与旅客的谈话, 才能借此表现农夫夫妇的善良、真诚、富有爱心,从而揭示主旨。(2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 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政 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昨天上午,由国家汉办组织成立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 作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 时、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国家的 30 多位知名学者,将在 3 天会议期间具体商讨翻 译的进程安排。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在几位知名中外学者的倡议下,2008 年夏,国家汉 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许琳指出,《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 各国人民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却不存在。“我们必须 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 认识,并真正接受。”她说。 (摘自 2009 年 7 月 28 日《京华时报》) 【材料二】 施舟人领衔译《五经》 计划 3 年半推出英译本 朱静远 因为缺乏现代译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 内传播。中国国家汉办近日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 并计划在 3 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政府首次
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是此 次《五经》翻译项目的主持人。记者日前采访了施舟人 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记:为什么会选择翻译《五经》?它似乎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 施:所谓《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 定俗成的叫法。《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们的起源大多早于后 来被称作“儒家”的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 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 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很多外国人读过中国文学的译本,但他们却不了解《五经》,甚至根本买不 到《五经》的译本, 从年代、文化背景来看,《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有相似之处 但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关于神的作品,而《五 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 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多次呼吁翻译《五经》 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五经》的? 施:上世纪70年代,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 宗颐先生在我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设立一个规 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当饶宗颐先生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 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他流泪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 的文化源头是《五经》 饶宗颐先生的眼泪使我深受震动,看到这种情况,每一个相关的人,每一个 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会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译《五经》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在后来的30多年中,我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翻译《五经》的重要性。2008 年,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接受了我的建议,经过多国学者参加的评审会,正 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 记:《五经》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施:我对重新翻译《五经》的评价是:责任很重,难度不小。每一个学者的 翻译都有其个人的色彩在内,因此要成立《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 在国内学术界、国际汉学界相关领域聘请杰出学者担任委员会成员。关于委员会 成员的组成,国内外的学者都会参与进来 记:《五经》翻译对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帮助? 施:《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五 经》的翻译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 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 【链接】施舟人(K.M. Schipper),生于1934年,法国人,曾师从康德谟和 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以研究中国道教而驰名于国际汉学界,是国际上第 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髙等硏究院特级 教授,中国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等 (选自2009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是此 次《五经》翻译项目的主持人。记者日前采访了施舟人。 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记:为什么会选择翻译《五经》?它似乎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 施:所谓《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 定俗成的叫法。《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们的起源大多早于后 来被称作“儒家”的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 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 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很多外国人读过中国文学的译本,但他们却不了解《五经》,甚至根本买不 到《五经》的译本。 从年代、文化背景来看,《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有相似之处, 但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关于神的作品,而《五 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 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多次呼吁翻译《五经》 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五经》的? 施:上世纪 70 年代,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 宗颐先生在我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设立一个规 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译项目。当饶宗颐先生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 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他流泪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 的文化源头是《五经》。” 饶宗颐先生的眼泪使我深受震动,看到这种情况,每一个相关的人,每一个 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会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译《五经》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在后来的 30 多年中,我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翻译《五经》的重要性。2008 年,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接受了我的建议,经过多国学者参加的评审会,正 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 记:《五经》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施:我对重新翻译《五经》的评价是:责任很重,难度不小。每一个学者的 翻译都有其个人的色彩在内,因此要成立《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 在国内学术界、国际汉学界相关领域聘请杰出学者担任委员会成员。关于委员会 成员的组成,国内外的学者都会参与进来。 记:《五经》翻译对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帮助? 施:《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五 经》的翻译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 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 【链接】施舟人(K.M.Schipper),生于 1934 年,法国人,曾师从康德谟和 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以研究中国道教而驰名于国际汉学界,是国际上第 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现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 教授,中国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等。 (选自 2009 年 9 月 7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简要叙述了“《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原因,介绍了 国家汉办关于《五经》翻译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阐述了翻译《五经》的意义 B.《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 法,《五经》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因此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C.《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上有很 大区别,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是关于人的作品。 D.施舟人先生举出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 生的一次经历,是用典型事实证明翻译《五经》的必要性。 E.“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 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答案】AD。(B《五经》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因为“缺乏现代译本”;C 《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的相似之处是产生的年代和文化背景,而不 是形式;E不是暗喻的手法,应该是明喻。)(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 分。) (2)为什么说《五经》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6分) 【答案】①《五经》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分), 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1分),也是很多世纪以来 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1分)。②《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1 分),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1分),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 (1分)。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内容方面:虽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叙述了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学者共同 翻译《五经》的工作,并阐述了《五经》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材料二还具 体叙述了怎样开展翻译《五经》的工作。(2分) 形式方面:材料一属于消息(新闻),由导语、主体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主要 采用了概括叙述的方式;(2分)材料二属于访谈,由导语、主体、链接三部分 构成,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较消息更具体。(2分) (4)你认为由中国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 合适吗?为什么?(8分) 【答案】不合适。(1分)因为:①依靠政府的力量“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 共同翻译《五经》”来推广《五经》,是“权势推广”。(1分)②一部经典在 世界上的传播,关键不在于这部作品“产出国”的态度,(2分)而在于别的国 家的文化界、读者是否认可、接受这部作品,(2分))③一部经典能否在世界 上广泛传播,关键在于别的国家译者是否推广介绍。(2分) 合适。(1分)因为:①《五经》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分) ②翻译《五经》,让世界从中国文化的源头上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2分)认 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以便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2分)有助于增进中华 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2分) (无论哪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决胜场之前,两队本赛季共交手6次,各胜三场,,而且所有胜场都是主场 球队胜出
A.材料一简要叙述了“《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原因,介绍了 国家汉办关于《五经》翻译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阐述了翻译《五经》的意义。 B.《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 法,《五经》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因此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C.《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上有很 大区别,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是关于人的作品。 D.施舟人先生举出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 生的一次经历,是用典型事实证明翻译《五经》的必要性。 E.“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 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答案】AD。(B《五经》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因为“缺乏现代译本”;C 《五经》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经典的相似之处是产生的年代和文化背景,而不 是形式;E 不是暗喻的手法,应该是明喻。)(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 5 分。) (2)为什么说《五经》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6 分) 【答案】①《五经》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 分), 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1 分),也是很多世纪以来 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1 分)。②《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1 分),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1 分),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 一(1 分)。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之处。(6 分) 【答案】内容方面:虽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叙述了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学者共同 翻译《五经》的工作,并阐述了《五经》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材料二还具 体叙述了怎样开展翻译《五经》的工作。(2 分) 形式方面:材料一属于消息(新闻),由导语、主体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主要 采用了概括叙述的方式;(2 分)材料二属于访谈,由导语、主体、链接三部分 构成,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较消息更具体。(2 分) (4)你认为由中国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 合适吗?为什么?(8 分) 【答案】不合适。(1 分)因为:①依靠政府的力量“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 共同翻译《五经》”来推广《五经》,是“权势推广”。(1 分)②一部经典在 世界上的传播,关键不在于这部作品“产出国”的态度,(2 分)而在于别的国 家的文化界、读者是否认可、接受这部作品,(2 分))③一部经典能否在世界 上广泛传播,关键在于别的国家译者是否推广介绍。(2 分) 合适。(1 分)因为:①《五经》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1 分) ②翻译《五经》,让世界从中国文化的源头上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2 分)认 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以便更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2 分)有助于增进中华 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2 分) (无论哪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决胜场之前,两队本赛季共交手 6 次,各胜三场, ,而且所有胜场都是主场 球队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