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讲非正张波发生电路
第二十五讲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③第大 第二十五饼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一、常见的非正弦波 二、矩形波发生电路 三、三角波发生电路 四、锯齿波发生电路 五、波形变换电路
第二十五讲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一、常见的非正弦波 二、矩形波发生电路 三、三角波发生电路 四、锯齿波发生电路 五、波形变换电路
常见的非正弦波 矩形波 三角波 锯齿波 X∧∠11 (a) 尖顶波 (d) 阶梯波 矩形波是基础波形,可通过波形变换得到其它波形
一、常见的非正弦波 矩形波 三角波 锯齿波 尖顶波 阶梯波 矩形波是基础波形,可通过波形变换得到其它波形
二、矩形波发生电路 输出无稳态,有两个暂态;若输出为高电平时 定义为第一暂态,则输出为低电平为第二暂态。 1.基本组成部分 (1)开关电路:输出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 情况,称为两种状态;因而采用电压比较器。 (2)反馈网络:自控,在输出为某一状态时孕 育翻转成另一状态的条件。应引入反馈。 (3)延迟环节:使得两个状态均维持一定的时 间,决定振荡频率。利用RC电路实现
二、矩形波发生电路 输出无稳态,有两个暂态;若输出为高电平时 定义为第一暂态,则输出为低电平为第二暂态。 1. 基本组成部分 (1)开关电路:输出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 情况,称为两种状态;因而采用电压比较器。 (2)反馈网络:自控,在输出为某一状态时孕 育翻转成另一状态的条件。应引入反馈。 (3)延迟环节:使得两个状态均维持一定的时 间,决定振荡频率。利用RC电路实现
2.电路组成 滞回比较器 正向充电: RC回路 uo(+U2)→R→C→地 R.U 反向充电 ±U2R+k2 地→C→R→uo(-Uz)
2. 电路组成 Z 1 2 1 T U R R R U + = 正向充电: uO(+UZ)→R→C→地 反向充电: 地→C→ R → uO(-UZ) RC 回路 +UZ 滞回比较器 −UZ
3.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方法一:设电路已振荡,且在某一暂态,看是否能自动翻 转为另一暂态,并能再回到原暂态。 方法二:电路合闸通电,分析电路是否有两个暂态,而无 稳态。 设合闸通电时电容上电压为0, A>分十ao上升,则产生正反馈过程: u0↑→l↑→o个,直至uo C U,W=+UT,第一暂态。 R 米
3. 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方法一: 设电路已振荡,且在某一暂态,看是否能自动翻 转为另一暂态,并能再回到原暂态。 方法二: 电路合闸通电,分析电路是否有两个暂态,而无 稳态。 设合闸通电时电容上电压为0, uO上升,则产生正反馈过程: uO↑→ uN↑→ uO↑↑ ,直至 uO= UZ, uP =+UT,第一暂态
u 3.工作原理:分析 + 第一暂态:uo=Uz,up=+U/r。 电容正向充电,价→l个 C Uz;但当=+U时,再增 R 大,uo从+Uz跃变为-Uz 电路进入第二暂态。 电容反向充电,价→lN↓ 009 l→-Uz;但当N= 丌时,再减小,o从-U跃变为+UZ,u=十UT,电路返回 第一暂态
3. 工作原理:分析 电容正向充电,t↑→ uN↑,t→∞ , uN → UZ;但当uN =+UT时,再增 大, uO从+ UZ跃变为-UZ, uP =- UT,电路进入第二暂态。 电容反向充电,t↑→ uN↓,t→∞ , uN →- UZ;但当uN =- UT时,再减小,uO从- UZ跃变为+UZ, uP =+UT,电路返回 第一暂态。 第一暂态:uO=UZ, uP =+UT
4.波形分析 A R 米 脉冲宽度 根据三要素,即起始值、终了值、时间常数,求出 2R T=2RCm(1+)占空比δ=k=50% R
根据三要素,即起始值、终了值、时间常数,求出 ) 2 2 ln(1 2 1 3 R R T = R C + = k = 50% T T 占空比 脉冲宽度 4. 波形分析
5.占空比可调电路 正向充电和反向充电时间常数可 调,占空比就可调。 R R U1 R T 为了占空比调节范围大,R3应如何取值?
正向充电和反向充电时间常数可 调,占空比就可调。 5. 占空比可调电路 为了占空比调节范围大,R3应如何取值?
三、三角波发生电路 1.电路组成 用积分运算电路可将方波变为三角波。 两个RC环节 实际电路将两个RC环节合二为一 uo要取代uc,必须改变输入端 为什么采用同相输 入的滞回比较器?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化整为零(分块),分析功能(每块),统观整体,性能估算
三、三角波发生电路 1. 电路组成 用积分运算电路可将方波变为三角波。 两个RC环节 实际电路将两个RC 环节合二为一 为什么采用同相输 入的滞回比较器? +UZ uO要取代uC,必须改变输入端。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化整为零(分块),分析功能(每块),统观整体,性能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