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 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 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 是艺术文学。芑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徳于不知不觉之 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 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 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 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 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 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 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 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 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 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 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 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 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 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 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 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 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 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 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 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 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 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 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 波澜壮阔的造诣!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 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 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 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 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 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 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 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 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 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 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 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 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 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 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 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 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 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 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 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 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 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 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 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 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 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 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 波澜壮阔的造诣! (摘编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深刻而普遍 B.中国人感受到宇宙是生生不息而具备条理的运行大道,这种精神境界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 里,诗书礼乐的文化就得以成就 C.诗书礼乐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造就 群体生活的秩序,诗与乐则陶冶性灵。 D.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直 接进入艺术领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 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更为深刻。 B.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二者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相辅相成,对 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C.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满足生存所 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D.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器皿时希望以富有 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 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谐 B.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之本在于音乐的精神,因此,乐是人类 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人类社会的礼和乐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凝聚了社会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使中 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得以体现 D.与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的西洋艺术相比,中国艺术则 呈现出端庄流丽、雍穆和平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 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贊 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徳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 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 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 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 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 民始安。阳知州赃雜不忌民数百诉知州无罪最将听之息最释知州如故出何最叹民 法以诛罪受憨畏鳢迷无罪人乎释以憤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 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 貿郡悬忐宪庶,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 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深刻而普遍。 B.中国人感受到宇宙是生生不息而具备条理的运行大道,这种精神境界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 里,诗书礼乐的文化就得以成就。 C.诗书礼乐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造就 群体生活的秩序,诗与乐则陶冶性灵。 D.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直 接进入艺术领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 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更为深刻。 B.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二者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相辅相成,对 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C.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满足生存所 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D.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器皿时希望以富有 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 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谐。 B.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之本在于音乐的精神,因此,乐是人类 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人类社会的礼和乐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凝聚了社会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使中 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得以体现。 D.与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的西洋艺术相比,中国艺术则 呈现出端庄流丽、雍穆和平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 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 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 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 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 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 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 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 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 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 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 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
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B.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 /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C.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D.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 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愈手下任职:担任德清县丞时,松江 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査访,而 熊鼎认为既已颁布赦令,就不应该失信于天下 C.熊鼎治政有方,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把残暴的伪官悍将全部迁走,百姓得以 安定:逮捕杀人犯陈德仲,审讯后立即治罪 D.熊鼎面对威逼,正气凛然。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 并胁迫他北还,他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李益 其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其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8.这两首诗紧扣听“梁州曲”各写了什么内容?(6分) 9.“何处关山无此曲”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
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B.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 /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C.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D.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 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 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 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 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愈手下任职;担任德清县丞时,松江 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查访,而 熊鼎认为既已颁布赦令,就不应该失信于天下。 C.熊鼎治政有方,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把残暴的伪官悍将全部迁走,百姓得以 安定;逮捕杀人犯陈德仲,审讯后立即治罪。 D.熊鼎面对威逼,正气凛然。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 并胁迫他北还,他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8—9 题。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李益 其一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其二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8.这两首诗紧扣听“梁州曲”各写了什么内容?(6 分) 9.“何处关山无此曲”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
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商隐《锦瑟》中“ 两句,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 个典故来营造迷离、凄怨意境。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两句,描绘了山间朝暮之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盲者 刘学林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 节。她驾一辆奧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 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 点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 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杄却直,满脸皺纹中 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 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 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 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淸晰起来。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 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侯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 辘辘。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 折磨着她的肠胃。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 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 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 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 元的,一张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 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煕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 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 了。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 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褛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 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 个典故来营造迷离、凄怨意境。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描绘了山间朝暮之 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盲 者 刘学林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 节。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 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 点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 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 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 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 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 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 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 辘辘。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 折磨着她的肠胃。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 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 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 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 元的,一张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 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 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 了。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 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 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于经商的夭赋,她成立了 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 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老 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 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 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夭傍晩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拦住他。 盲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 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侯并没有回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 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 走过来”写出了姑娘犹豫、矛盾的复杂心理 C.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面如荒漠”,“腰杆却直”,这些细节描写 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 D.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 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 E.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社会道 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以“盲者”为题,“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每次作用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 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景仰之人物一—张謇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 元实业家”。 1894年,41岁的张謇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政治上大干 场时,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不顾自身安危, 向慈禧太后进言,应购洋炮、买军舰、练新军,进行备战,建议慈禧太后削减六十大寿庆典 的银两,以资军用。慈禧太后大怒,差点把他的“顶戴”给摘了。国难当头,朝廷腐败,张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 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 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老 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 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 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拦住他。 盲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 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 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B.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 走过来”写出了姑娘犹豫、矛盾的复杂心理。 C.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面如荒漠”,“腰杆却直”,这些细节描写, 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 D. 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 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 E.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社会道 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以“盲者”为题,“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每次作用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 什么效果。(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最景仰之人物——张謇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 20 多个企业, 370 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 元实业家”。 1894 年,41 岁的张謇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政治上大干一 场时,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不顾自身安危, 向慈禧太后进言,应购洋炮、买军舰、练新军,进行备战,建议慈禧太后削减六十大寿庆典 的银两,以资军用。慈禧太后大怒,差点把他的“顶戴”给摘了。国难当头,朝廷腐败,张
謇认为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应当为国家做点实事,而不是写一些策论文章。于是他主动放弃 高官厚禄,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决定回家乡 南通创办实业。 张謇常说,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而办 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种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他兴办实业的过程中。他敏锐地 察觉到大清当时从国外进口最多的就是棉铁,仅这两项,每年2亿两白银,比什么赔款都厉 害。因此决定办纺织业来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鉴于洋务运动以来大批贪官污吏从官办企业 中聚敛私财,张謇又细致研究了欧美列强藏富于民的富国之策,他恳请两江总督张之洞让纱 厂由原来的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营,采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并采用土地入股的方法来 缓解建厂购地的资金压力。选择厂址上,针对去上海建厂的主张,张謇力陈南通唐闸镇的近 江滩涂是办厂的妤地段:其一,滩涂地价低廉;其二,厂址周围村镇众多;其三,唐闸镇周 边就是产棉区,原料可以就近取材:其四,此处濒临长江,周围河流纵横,水陆交通便捷 事实证明张謇的见解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招 募农场工人,设置董事会。他的好友王怀咏说,张謇虽从未出过国门,竟能使用西人的公司 制来经营企业,这在中国是前无古人之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 三十个,在南通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工业体系,全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业。他利用《易经》 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为纱厂取名为“大生”,在为大生起草的《厂约》开篇说:“通 州之设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彰显救济民生之愿 为了培养科学等方面的人才,张謇他又积极兴建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 范学校就是他所创办,今日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的前身也都与他有关。他建立 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 学校等。他带领民众,对南通的旧城进行合理的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和发展商业金融、娱乐 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业;在南通新城区,他开拓城市的发展空间,重视景观打造—-修建 了五个公园,美化了城市环境。使南通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城镇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商埠和 文化中心,张謇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一方山水。 张謇一生创造了巨大财富,而他给自己取号叫“啬翁”。他常说一句话:“该用者,为大 众用者,虽千万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钱也须考虑,也许节省。”他的一双袜子缝补 过七八次还舍不得扔,十几年中只做过两件长袍。一次,他在纱厂车间巡视时,看见一个纱 工随手将两张纸扔在地上,他连忙捡起来,用手抹平,递给身后的襄理。他把大部分收入都 用在不能产生利润的公共事业上,有记录的就有白银150多万两 1922年,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成功人物民意测评中,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张謇得 票数最高,这一年他70岁。也正是这一年,棉纺织业危机,张謇寻求国内外资金支持不成, “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个状元告别仕途之后的兴国之梦。1926年,张謇辞世 (摘编自曹靖生《张謇奋斗史》) 相关链接 ①1920年,唐闸人口近万户,接近5万人。通扬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有人看到 当年国外发行的中国地图,许多大城市都没被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 (摘自《南通县图志》) ②张謇是近代中国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 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 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摘自胡适《南通张謇传记序》)
謇认为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应当为国家做点实事,而不是写一些策论文章。于是他主动放弃 高官厚禄,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决定回家乡 南通创办实业。 张謇常说,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而办 一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种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他兴办实业的过程中。他敏锐地 察觉到大清当时从国外进口最多的就是棉铁,仅这两项,每年 2 亿两白银,比什么赔款都厉 害。因此决定办纺织业来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鉴于洋务运动以来大批贪官污吏从官办企业 中聚敛私财,张謇又细致研究了欧美列强藏富于民的富国之策,他恳请两江总督张之洞让纱 厂由原来的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营,采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并采用土地入股的方法来 缓解建厂购地的资金压力。选择厂址上,针对去上海建厂的主张,张謇力陈南通唐闸镇的近 江滩涂是办厂的好地段:其一,滩涂地价低廉;其二,厂址周围村镇众多;其三,唐闸镇周 边就是产棉区,原料可以就近取材;其四,此处濒临长江,周围河流纵横,水陆交通便捷。 事实证明张謇的见解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招 募农场工人,设置董事会。他的好友王怀咏说,张謇虽从未出过国门,竟能使用西人的公司 制来经营企业,这在中国是前无古人之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 三十个,在南通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工业体系,全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业。他利用《易经》 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为纱厂取名为“大生”,在为大生起草的《厂约》开篇说:“通 州之设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彰显救济民生之愿。 为了培养科学等方面的人才,张謇他又积极兴建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 范学校就是他所创办,今日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的前身也都与他有关。他建立 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 学校等。他带领民众,对南通的旧城进行合理的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和发展商业金融、娱乐 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业;在南通新城区,他开拓城市的发展空间,重视景观打造——修建 了五个公园,美化了城市环境。使南通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城镇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商埠和 文化中心,张謇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一方山水。 张謇一生创造了巨大财富,而他给自己取号叫“啬翁”。他常说一句话:“该用者,为大 众用者,虽千万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钱也须考虑,也许节省。”他的一双袜子缝补 过七八次还舍不得扔,十几年中只做过两件长袍。一次,他在纱厂车间巡视时,看见一个纱 工随手将两张纸扔在地上,他连忙捡起来,用手抹平,递给身后的襄理。他把大部分收入都 用在不能产生利润的公共事业上,有记录的就有白银 150 多万两。 1922 年,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成功人物民意测评中,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张謇得 票数最高,这一年他 70 岁。也正是这一年,棉纺织业危机,张謇寻求国内外资金支持不成, “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一个状元告别仕途之后的兴国之梦。1926 年,张謇辞世。 (摘编自曹靖生《张謇奋斗史》) 相关链接 ①1920 年,唐闸人口近万户,接近 5 万人。通扬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有人看到 当年国外发行的中国地图,许多大城市都没被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 字。 (摘自《南通县图志》) ②张謇是近代中国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 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 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摘自胡适《南通张謇传记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謇认为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应该为国家做实事,不能仅是写一些空洞的策论文章,他辞 职办实业就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张謇恳请张之洞让纱厂由原来的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营,采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 目的是不让贪官污吏从企业中谋取私利 C.当年国外发行的中国地图,许多大城市都没被标出,“唐家闸”却赫然印上,这表明原本 不起眼的小镇已成为名满中外的经济中心 D.张謇一双袜子缝补过七八次,巡视车间拾起纸片,这些行为是想告诉员工:企业要做大做 强,就要开源节流、降低成本。 E.胸怀实业救国梦想的张謇,几十年身体力行,全力趋赴,造福一方,影响全国,为我国近 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2)张謇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眼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说张謇成为一方山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张謇为什么被选为“最景仰之人物”?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林风眠的画作既隐含中国虛静简逸的精神,又渗透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 力 令人耳目一新 ②周德清不为传统所因囿,突破旧韵书的柬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 完成了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原音韵》。 ③“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 独立特行,选择 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A.别开蹊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别开蹊径 C.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别开蹊径 D.独树一帜别开蹊径标新立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 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开学初,学校先后召开了教学工作会、德育工作会,确保本学期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素质 教育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C.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作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 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 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 更加深邃的空间。 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 D.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张謇认为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应该为国家做实事,不能仅是写一些空洞的策论文章,他辞 职办实业就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张謇恳请张之洞让纱厂由原来的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营,采取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 目的是不让贪官污吏从企业中谋取私利。 C. 当年国外发行的中国地图,许多大城市都没被标出,“唐家闸”却赫然印上,这表明原本 不起眼的小镇已成为名满中外的经济中心。 D. 张謇一双袜子缝补过七八次,巡视车间拾起纸片,这些行为是想告诉员工:企业要做大做 强,就要开源节流、降低成本。 E. 胸怀实业救国梦想的张謇,几十年身体力行,全力趋赴,造福一方,影响全国,为我国近 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2)张謇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眼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3)为什么说张謇成为一方山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4)张謇为什么被选为“最景仰之人物”?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林风眠的画作既隐含中国虚静简逸的精神,又渗透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 力, ,令人耳目一新。 ② 周德清不为传统所因囿,突破旧韵书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 ,完成了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原音韵》。 ③“9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 ,独立特行,选择 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A.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别开蹊径 C.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D.独树一帜 别开蹊径 标新立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 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开学初,学校先后召开了教学工作会、德育工作会,确保本学期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素质 教育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C.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作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 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 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古人说仓颉造字,仓颉实际上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我们所有祖先的名字。 , 这些由点横撇捺交织错落成的符号如同粒粒精致而有营养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 更加深邃的空间。 A.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在汉字上,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B.汉字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 C. 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也展现了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 D. 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系统,把华夏子孙无尽的创造力展现出来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 ①。《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 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或者印刷 在书本里。然而,今天,技术的日新月异造成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 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③,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 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40个字。(6分) 1945-2o15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强放学回家,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被妤友超过了。妈妈说:“别灰心,下次一定 打败他!”爸爸说:“朋友成绩好,应该为他高兴,祝贺他;自己成绩好,不要炫糴;输给别 人也不要沮丧。”妈妈说:“培养竞争意识至关重要。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服输的劲 头。”爸爸说:“看到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很重要啊。”李强默默地看着父母,若有所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ˉ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 ① 。《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 ② ,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或者印刷 在书本里。然而,今天,技术的日新月异造成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 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 ③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 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40 个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李强放学回家,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被好友超过了。妈妈说:“别灰心,下次一定 打败他!”爸爸说:“朋友成绩好,应该为他高兴,祝贺他;自己成绩好,不要炫耀;输给别 人也不要沮丧。”妈妈说:“培养竞争意识至关重要。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服输的劲 头。”爸爸说:“看到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很重要啊。”李强默默地看着父母,若有所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1.D(“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直接进入艺术领域”表述有误) 2.A(“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理解有误) 3.B(“乐是人类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分析有误) 二、(36分) 4.(3分)D 5.(3分)C 6.(3分)B(“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察访”分析有误) 7.(10分)(1)(5分)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 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大意2分,“官”“辞”“赞”各1分) (2)(5分)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 粮等事。(大意2分,“稽”“置”“书”各1分) 8.(6分)第一首写出征的人夜宿西城,听梁州曲,看到秋月满山,联想到边塞处处能听到此 曲:第二首写鸿雁听梁州曲,掉头回飞;戍守金河的人闻曲断肠,何况又身处秋风中、高台 上?(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5分)运用反问句式和联想手法,表面写乐声,实则写乡情。由一关山想到天下万山,将 己之乡情,升华为广大戍守将士之乡愁,境界更为阔远,意蕴更为深厚。(概括3分,分析 2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杜鹃(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6分)①“盲老人”眼睛虽盲,心却不盲,他能听出姑娘的犹豫和无奈;②女主人公眼 睛明亮,心却“盲”了,拿盲老人的钱为自己解困:③引发社会对不同“盲者”的关注与思 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坚持自立,街头卖艺维持生计,挺直腰杆做人:②朴实善良,帮助别人脱离困 境,不求回报;③洞明世事,敏锐发现姑娘窘境,予以帮助,拒绝承认施恩于人。(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4)(8分)具体分析:第一次是“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唤起回忆,引发询问:第二 次是“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引出对 四年前情景的描述;第三次是“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突出盲老人的淡远明净的心灵: 第四次是“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表明姑娘报答老人的愿望强烈而迫切 (任选三次,每次2分) 效果:四次描写,回忆与现实交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意思对即 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12.(25分)(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6分)①投资方向上,走棉铁路线,开办纺织业;②经营模式上,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 营,使用西人的公司股份制;③选择厂址上,选择地价低廉、劳动力充足、原料丰富、交通 便捷的南通唐闸镇的近江滩涂作为厂址;原料供应上,创办通海垦牧公司,解决原料供应问 题。(任选3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救济民生;②兴办教育,培养科学人才;③改造旧城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1. D(“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直接进入艺术领域”表述有误) 2. A(“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理解有误) 3.B(“乐是人类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分析有误) 二、(36 分) 4.(3 分)D 5.(3 分)C 6.(3 分)B(“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察访”分析有误) 7.(10 分)(1)(5 分)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 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大意 2 分,“官”“辞”“赞”各 1 分) (2)(5 分)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 粮等事。(大意 2 分,“稽”“置”“书”各 1 分) 8.(6 分)第一首写出征的人夜宿西城,听梁州曲,看到秋月满山,联想到边塞处处能听到此 曲;第二首写鸿雁听梁州曲,掉头回飞;戍守金河的人闻曲断肠,何况又身处秋风中、高台 上?(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9.(5 分)运用反问句式和联想手法,表面写乐声,实则写乡情。由一关山想到天下万山,将 一己之乡情,升华为广大戍守将士之乡愁,境界更为阔远,意蕴更为深厚。(概括 3 分,分析 2 分,意思对即可) 10.(6 分)(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 杜鹃(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 分) 11.(25 分) (1)(5 分)答 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 (2)(6 分)①“盲老人”眼睛虽盲,心却不盲,他能听出姑娘的犹豫和无奈;②女主人公眼 睛明亮,心却“盲”了,拿盲老人的钱为自己解困;③引发社会对不同“盲者”的关注与思 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3)(6 分)①坚持自立,街头卖艺维持生计,挺直腰杆做人;②朴实善良,帮助别人脱离困 境,不求回报;③洞明世事,敏锐发现姑娘窘境,予以帮助,拒绝承认施恩于人。(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4)(8 分)具体分析:第一次是“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唤起回忆,引发询问;第二 次是“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引出对 四年前情景的描述;第三次是“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突出盲老人的淡远明净的心灵; 第四次是“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表明姑娘报答老人的愿望强烈而迫切。 (任选三次,每次 2 分) 效果:四次描写,回忆与现实交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2 分,意思对即 可)(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25 分) 12.(25 分)(1)(5 分)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 (2)(6 分)①投资方向上,走棉铁路线,开办纺织业;②经营模式上,官办改为民间绅商自 营,使用西人的公司股份制;③选择厂址上,选择地价低廉、劳动力充足、原料丰富、交通 便捷的南通唐闸镇的近江滩涂作为厂址;原料供应上,创办通海垦牧公司,解决原料供应问 题。(任选 3 点,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3)(6 分)①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救济民生;②兴办教育,培养科学人才;③改造旧城
完善设施,使南通成为重要商埠和文化中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者:怀抱实业兴国理想。②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了 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有世界眼光,创办中国近代多个第 。④一心为民的济世情怀:克己节俭,慷慨投入公共事业,实现救济民生宏愿。(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五(20分) 13.(3分)D 14.(3分)A(B.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 可在“上涨”后加“问题”。D.偷换主语,可改为“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最严食 品安全法”) 15.(3分)B 16.(5分)①技术不能主导艺术②是因为它们的艺术魅力③技术晋升为领跑者(写上两处 给3分,写上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该图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形的长城图案构成 寓意:铭记历史,纪念胜利,向往和平。(构图要素3分,寓意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叛乱,熊鼎集结乡兵 自行守卫。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悆镇守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 他的才华,便向皇上推荐他。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 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 县丞。后来松江人钱鹤皋反叛,临近地区大为惊骇,熊鼎镇抚他们,使这个地区恢复了平静。 熊鼎)升任起居注时,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将其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 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遣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 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 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这样做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 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前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管台、温 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 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因犯贪赃罪,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 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了 我们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 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 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都不能申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 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熊鼎到任,奏请 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 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互相更换, 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朝廷)调 熊鼎为岐宁卫经历。熊鼎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述说(报告皇 帝)。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 果然反叛,他们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他与赵成及知事 杜寅都被杀了
完善设施,使南通成为重要商埠和文化中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4)(8 分)①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者:怀抱实业兴国理想。②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了 20 多个企业,370 多所学校。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有世界眼光,创办中国近代多个第 一。④一心为民的济世情怀:克己节俭,慷慨投入公共事业,实现救济民生宏愿。(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五(20 分) 13.(3 分)D 14.(3 分)A(B.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 可在“上涨”后加“问题”。D.偷换主语,可改为“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最严食 品安全法”) 15.(3 分)B 16.(5 分)①技术不能主导艺术 ②是因为它们的艺术魅力 ③技术晋升为领跑者(写上两处 给 3 分,写上三处给 5 分,意思对即可) 17.(6 分)该图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形的长城图案构成。 寓意:铭记历史,纪念胜利,向往和平。(构图要素 3 分,寓意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叛乱,熊鼎集结乡兵 自行守卫。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守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 他的才华,便向皇上推荐他。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 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 县丞。后来松江人钱鹤皋反叛,临近地区大为惊骇,熊鼎镇抚他们,使这个地区恢复了平静。 (熊鼎)升任起居注时,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将其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 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遣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 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 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这样做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 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前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管台、温。 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 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因犯贪赃罪,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 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了 我们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 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 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都不能申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 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熊鼎到任,奏请 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 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互相更换, 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朝廷)调 熊鼎为岐宁卫经历。熊鼎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述说(报告皇 帝)。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 果然反叛,他们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他与赵成及知事 杜寅都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