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真题解析(word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顺遂su吉兆zhao 歆慕ⅹin琼楼玉宇qing B.捕获p萌动 清纯chun震古烁今shu 菜畦 炫目xuan 扶掖ye耳濡目染ru D.宫阙que散漫san 积淀ding宠辱不惊 chong 【答案】A 【解析】B项“捕获”读音为“b”:C项“炫目”的读音为“xuan":D项“积淀”的读音 为“ddn”。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牢记“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和方言要纠错”三大原则, 平时的读和说中使用普通话,练习普通话,这样才能减少方言读音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答案】B 【解析】难度不大。具体为A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C项中的“赎职”应为“渎 职”,D项中的“得垄望蜀ˆ应为“得陇望蜀”。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平时正确的读写的积累,否 则很容易错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A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真题解析(word 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顺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 xīn 琼.楼玉宇 qióng B.捕.获 pǔ 萌.动 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 shuò C.菜畦.qí 炫.目 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 rú D.宫阙.què 散.漫 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 chǒng 【答案】A 【解析】B 项“捕.获”读音为“bǔ”;C 项“炫.目”的读音为“xuàn”;D 项“积淀.”的读音 为“diàn”。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牢记“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和方言要纠错”三大原则, 平时的读和说中使用普通话,练习普通话,这样才能减少方言读音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B.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 C.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仇寇 D.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 【答案】B 【解析】难度不大。具体为 A 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 C 项中的“赎职”应为“渎 职”,D 项中的“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平时正确的读写的积累,否 则很容易错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 A。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C 【解析】A项错在“鄙人”,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B项错在“璧还原物”,敬 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语是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得体,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将病句与成语一并考查。能力层级 为C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 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 “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 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 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 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 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能力层级为E。通过诗句留白的形式考 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査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题目新颖,但难度不 大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 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 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
【答案】C 【解析】A 项错在“鄙人”,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B 项错在“璧还原物”,敬 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 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语是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得体,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将病句与成语一并考查。能力层级 为 C。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 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 “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 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 声,即可排除 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 2、4、 6 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 平仄,那么,A 项是仄平平,B 项是仄平仄,C 项是仄平仄,D 项是仄平仄,即排除 A 项;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能力层级为 E。通过诗句留白的形式考 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题目新颖,但难度不 大。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 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 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
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 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 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 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答案】C 【解析】“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 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 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 是“威逼,胁迫”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答案】D 【解析】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 “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 词,可译为“它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 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 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 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 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答案】C 【解析】“劫”有三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 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③佛教用语, 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 是“威逼,胁迫”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答案】D 【解析】A 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 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 项两个 “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 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 词,可译为“它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 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 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 B。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 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 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 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与,给予。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妄: 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若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判断句。 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 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B。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 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 是可为也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 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 分)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 分)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 分) 【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 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 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与,给予。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妄: 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若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判断句。 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 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 B。 (二)文言文断句。(3 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 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 是可为也
【答案】B 【解析】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单凭感觉很难选岀答案, 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 A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 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 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项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 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 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 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 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儒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 太山。”原题就是加标点 C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 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 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 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 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 通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査文言断句。四个选项均出自课后练习题。出题导向很好,引导师生回 归教材。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鹛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鵬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2分)
【答案】B 【解析】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单凭感觉很难选出答案, 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 A 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 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 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B 项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 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 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 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 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 太山。” 原题就是加标点。 C 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 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 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D 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 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 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 通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四个选项均出自课后练习题。出题导向很好,引导师生回 归教材。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 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 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 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 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 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 百里的鹛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 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 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 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 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縱之鸣响。 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 “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 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 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 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 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 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 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1)洞庭波兮木叶下 (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 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 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 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 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 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 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 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 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 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 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 “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 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 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 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 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 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 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 安石 《游褒禅山记》) 【答案】(1)洞庭波兮木叶下 (2)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3)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需要注意的是错别字现象,(1)中的“兮”有可能误写为同音字,(2)中的“鼎” 舳”注意笔画和偏旁,(3)中的“……者……也”不能写丢。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 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 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 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 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 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増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 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 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 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 (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 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 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 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 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 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 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 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 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其中以
(3)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需要注意的是错别字现象,(1)中的“兮”有可能误写为同音字,(2)中的“鼎”、 “舳”注意笔画和偏旁,(3)中的“……者……也”不能写丢。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A。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 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 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 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 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 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 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 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 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 45dB (A)以下,其中 dB(A)是一种 A 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 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 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 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 60~70 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 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 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 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 美学( )和经济( )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 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 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 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其中以
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 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 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 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 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和 【答案】选址提高自保护性能 【解析】本文一共有四段文字,第一段阐述存在的问题,第二至四段说明解决的途径与办法。 从第二段开头可以看出“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 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址”应是这段话的中心。第三段 的中心句也在开头,“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隔障 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这是一个假设复句,重心在后面, 而中心词则是“自我保护性能”。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层级为C 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 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A.隔声性能与环境协调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与环境协调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大方而舒适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大方而舒适节约材料 【答案】A 【解析】本题是今年高考客观题中比较容易的一个题目,“隔声性能”讲的是功效,“协调” 属于美学范畴,“节约材料”讲的是经济问题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所处的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 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 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外声屏
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 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 6 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 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 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 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 和 。 【答案】选址 提高自保护性能 【解析】本文一共有四段文字,第一段阐述存在的问题,第二至四段说明解决的途径与办法。 从第二段开头可以看出“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 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址”应是这段话的中心。第三段 的中心句也在开头,“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隔障、 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这是一个假设复句,重心在后面, 而中心词则是“自我保护性能”。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层级为 C。 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 )和经济 ( )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A.隔声性能 与环境协调 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 与环境协调 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 大方而舒适 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 大方而舒适 节约材料 【答案】A 【解析】本题是今年高考客观题中比较容易的一个题目,“隔声性能”讲的是功效,“协调” 属于美学范畴,“节约材料”讲的是经济问题。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C。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所处的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 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 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 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外声屏 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 【答案】C 【解析】A项梳理主干,等于“综合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显然是错误的。B项属 于典型的强加因果,D项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 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声衰减”取代了“提 高计权隔声量”,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结合文本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忆韦素园君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 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 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 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 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 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 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 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 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 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 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 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已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一一九二七年的秋初,(8)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 良。 【答案】C 【解析】A 项梳理主干,等于“综合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显然是错误的。B 项属 于典型的强加因果,D 项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 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声衰减”取代了“提 高计权隔声量”,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结合文本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 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 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 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 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 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 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 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 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 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 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 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8〕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
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 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 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 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 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 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 浴,皮肤被哂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 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 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 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 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 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 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 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 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 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 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 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 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15.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
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 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 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 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 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 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 ........,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 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 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 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 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 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 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 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 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 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 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 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 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 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版,有删节) 15.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