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25MB 文档页数:1929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二章 输配电 第三章 变压器 第四章 电容器及无功补偿 第五章 电动机 第六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七章 高、低压电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5MB 文档页数:51
一 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 二 理解准静态过程和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功、热量、内能的改变量及卡诺循环的效率。 三 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理解热力学第 二 定律的两种叙述。 四 了解熵的概念与计算,了解熵增加原理。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第三节 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五节 熵、熵增加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19
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力图 的绘制,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49
流体流动是最普遍的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研究流体流动问题也是研究其它化工单元操作的重要基础。涉及流体流动规律的主要方面有:(1)流动阻力及流量计量各种流体的输送,需要进行管路的设计、输送机械的选择以及所需功率的计算。(2)流动对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的影响化工设备中的传热、传质以及反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流体在设备内流动状况的影响。(3)流体的混合流体与流体、流体与固体颗粒在各类化工设备中的混合效果都受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的支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6.5KB 文档页数:26
1.MATLAB作为线性系统的一种分析和仿真工具,是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工具,它作为一种编程语言和可视化工具,可解决工程、科学计算和数学学科中许多问题。 2.MATLAB建立在向量、数组和矩阵的基础上,使用方便,人机界面直观,输出结果可视化。 3.矩阵是 MATLAB的核心。 4.MATLAB的进入与运行方式(两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3KB 文档页数:5
(1)由于开关变位可能使母线所对应的计算节点数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电力网络开环、闭环等接线方式的变化。 (2)正确的网络拓扑分析是建立在正确遥信的基础上的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42
0.1 引言 0.2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3 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0.4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0.5 实物图片 1.1 运动副及其分类 1.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 1.4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58
固体表面接触是研究摩擦磨损的基础,了解固体表面接触是认识摩擦磨损实质的前提,摩擦表面上微凸体的相互作用是摩擦、磨损与润滑分析计算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外载荷的大小或变形是否可逆,固体表面的接触分为弹性接触和塑性接触。当两个物体在载荷作用下相互靠近、接触时,最先接触的是两表面上对应的微凸体高度之和最大的部位。随着载荷的增加,其他微凸体也相继对应地进入接触,开始是弹性变形,随着两表面靠得更近,微凸体将发生塑性变形。而靠近基体的材料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这样在表面层内就形成弹、塑性变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8MB 文档页数:6
提出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视网膜特征量化方法,结合医生诊断过程中关注的视网膜形态变化特征,提出一系列适用于计算机判断分析视网膜状态的可量化特征.在完成正常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中视网膜内界膜(ILM)、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处(ISOS)、布鲁赫膜(BM)分割提取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构建正常视网膜参考模型.结合参考模型和医生所关注的视网膜厚度、边界平滑度以及边界连续性,实现视网膜不同区域厚度特征、厚度比值特征、梯度特征、曲率、标准差、相关系数特征的计算.基于正常OCT图像所构建的参考模型,获取了正常视网膜的厚度及形态特征量化数值.通过分析比较异常OCT图像与参考模型特征数值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应表征出异常图像中病变导致的异常形态所在位置及严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参考模型获得的正常视网膜特征信息可以为医生提供数值参考,同时对异常OCT图像量化得到的特征数值可以表现出图像中的异常形态,为后续的异常判断提供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8MB 文档页数:15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汽车用钢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抗拉强度超过1000 MPa的第二、三代汽车用钢往往是复相组织,通过固溶、析出、变形、细晶强化等各种强化方式,在基体中形成大量缺陷,导致钢材服役过程中对氢更加敏感,容易在很小的氢溶解条件下发生氢脆。Fe?Mn?C系、Fe?Mn?Al?C系等含Mn量高的汽车结构用钢因层错能较高,不仅直接决定了其强韧性机制,还对其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在Fe?Mn?C系TWIP钢的成分基础上,添加少量Al元素,形成Fe?Mn?(Al)?C钢,不仅能降低钢材密度,提高钢材的强韧性,也因Al元素改变了钢材的微观组织构成,一定程度上令氢脆得到缓解。但当Al含量较高时,形成低密度钢,其组织构成更加复杂,析出物更多,导致氢脆敏感性更显著。本文从Fe?Mn?(Al)?C高强韧性钢的组织构成、第二相、晶体缺陷等特征出发,综述了H在Fe?Mn?(Al)?C钢中的渗透、溶解和扩散行为,H与基体组织、析出相、晶格缺陷的交互作用,H在钢中的作用模型、氢脆机制、氢脆评价手段和方法等。并评述了Fe?Mn?(Al)?C高强韧性钢氢脆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借助氢原子微印技术、三维原子探针等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是从微观层面揭示高强韧性钢氢脆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页上页345678910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