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92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1MB 文档页数:131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教学目的 1、掌握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2、熟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骤。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2、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与“两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的本质区别。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教学目的 1、了解革命纲领是革命路线的具体深化,新民主主义革 命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动指南。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中国革命两个阶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2MB 文档页数:47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国共合作的建立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认识北伐战争意义;正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1.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 2.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的原因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大革命的失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MB 文档页数:17
1、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性课程,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2、教学目标和要求: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相一致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4MB 文档页数:59
教学重点: 1、“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2、“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4、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5、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和突出贡献。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第二节 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伟大转折 第三节 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 第四节 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五节 中共十二大与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第六节 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基本路线 第七节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第八节 治理整顿与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44MB 文档页数:76
了解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解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有着伟大的意义,长征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4.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第一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二节 党为复兴革命运动艰苦斗争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第三节 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第四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五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2MB 文档页数:138
宗教与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宗教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中,自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本书即比较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了中国本土的地方宗教以及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给予的影响;对其历史上的意义及其作用,也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论述。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具有通俗性,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5KB 文档页数:6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德国形成了以胡果和萨维尼等为首的历史法学派(Historische Rechtsschule)。该学派诞生之初代表了德国封建贵族的利益,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演变成为 资产阶级的重要法学流派之一,并统治欧洲法学界长达近一个世纪。在 19 世纪,历史法学 派基本上代表了法学思想发展的主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4MB 文档页数:35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哪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跨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5MB 文档页数:75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 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及启示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72
第一节 课程与心理学 ➢一、心理学与课程关系的历史考察 ➢二、当代心理学流派与课程 ➢三、心理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第二节 课程与社会学 ➢一、社会观与课程设置的历史考察 ➢二、教育社会学流派对学校课程的透析 ➢三、社会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与启示 第三节 课程与哲学 ➢一、哲学与课程关系的历史考察 ➢二、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课程观 ➢三、对课程之哲学基础地位的认识
首页上页891011121314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92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