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6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2.91KB 文档页数:8
立体视频在无质量保证的互联网上传输时会引发立体视频左右视图的帧延时,影响观看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深度和水平延时运动立体视频刺激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共有十名被试参加实验,被试观看随机呈现的不同延时等级包括无延时、延时1帧、延时2帧和延时3帧的立体视频片段,并对是否感知到延时效应做出主观判断,同时记录被试的EEG信号.从EEG信号中提取出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s)并结合主观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为保证观看质量,深度运动立体视频中所能存在的最大延时帧数为1帧,水平运动中则不能存在延时效应.与水平延时运动相比,深度延时运动刺激产生的P300成分幅值变化范围更大,表明在深度延时运动刺激下大脑的活跃程度更高.同时,相同延时帧数的深度运动与水平运动刺激所产生的P300成分中,深度延时运动的潜伏期更长,这表明处理深度延时运动刺激所需时间更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3MB 文档页数:7
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EIS)、Mott-Schottky曲线和浸泡腐蚀实验研究了2507双相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0,0.001和0.01 mol·L-1)NaHSO3模拟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研究表明:开路电位随NaHSO3浓度的增加而负移,腐蚀倾向增大;电荷转移电阻Rt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耐蚀性降低;2507不锈钢的腐蚀形态为局部腐蚀,点蚀程度随浓度升高有所加剧,腐蚀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Mott-Schottky曲线和成膜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NaHSO3的加入增加了2507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点缺陷浓度,降低了钝化膜的稳定性,电荷转移阻力减小,腐蚀更容易发生. 这可能归因于NaHSO3的加入增加了模拟海水的酸度,并随NaHSO3浓度的增加促进了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破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4MB 文档页数:18
9.1 电解分析法 9.1.1 电解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1.2 控制电位电解法 9.1.3 控制电流电解法 9.2 库仑分析法 9.2.1 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 9.2.2 恒电位库仑分析法 9.2.3 恒电流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 9.2.4 库仑滴定的特点及应用 9.2.5 自动库仑分析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5KB 文档页数:23
12.1影响物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2.2水的热力学稳定区 12.3电位-pH图的绘制方法与分析 12.4高温水溶液热力学和电位一pH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4KB 文档页数:18
内蒙古大学:《仪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位与电导分析法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37
内蒙古大学:《仪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位与电导分析法 第一节 电位分析原理与离子选择电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132
以测定化学电池两电极 间的电位差或电位差的变化为 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法叫电位分 析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9KB 文档页数:56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 一、滴定曲线 二、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预处理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一、碘量法 二、KMnO4法 三、K2Cr2O7法 四、其他氧化还原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2KB 文档页数:25
PH值 电位法.3 电导率 电位法.3 浊 度 浊度仪测定法.3 钙离子 指示剂法.4 氯离子 摩尔法.7 总碱度 指示剂法.9 总硬度 指示剂法.11 锌离子 分光光度法.13 总铁离子 分光光度法.16 正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18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2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二)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三)眼的调节 (四)简化眼和视敏度 二、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应 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四、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一)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二)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威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五、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六、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 (一)暗适应和明适应 (二)视野 (三)视网膜电图 (四)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增压效应 (三)咽鼓管的功能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三)耳蜗的生物现象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特点 第六节 皮肤感受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6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