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1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8MB 文档页数:8
通过共沉淀和原位煅烧转化方法, 将Pd掺杂δ-MnO2前驱体煅烧后制备得到Pd掺杂α-MnO2纳米棒催化材料.通过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α-MnO2纳米棒表面没有明显的Pd纳米颗粒, 表明Pd可能掺杂到α-MnO2晶格中.纯α-MnO2的还原温度在390℃左右, 但Pd掺杂可以极大地促进α-MnO2还原, 还原温度可低至约200℃左右.研究了所制备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对于以分子氧为氧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为苯甲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在无溶剂及用纯氧气为氧化剂条件下, Pd掺杂α-MnO2纳米棒对苯甲醇氧化显示出增强的催化活性; 所掺杂的氧化态Pd物质可增强催化材料中的氧迁移率; 在这些Pd掺杂α-MnO2催化材料中, 当以Pd (3%, 质量分数) -MnO2为催化剂时, 在110℃反应4 h后, 苯甲醇的转化率为39%, 远高于同条件下以纯α-MnO2为催化剂时18. 3%的苯甲醇转化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6.5KB 文档页数:15
8.1 原料的精选 8.2 原料的预烧 8.3 原料的合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4.5KB 文档页数:31
1本章学习的目的 本章是流体力学原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掌握工业上最 常用的流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性, 以便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输送 机械,以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运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57KB 文档页数:98
1、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分类以及具、了解体计算方法;2、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与种类;3、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4、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5、了解指数体系的含义,熟练掌握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法;6、了解现实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数的含义和编制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2MB 文档页数:8
氧还原反应(ORR) 是碱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重要阴极反应.由于常见的铂基氧阴极材料存在价格昂贵、稳定性较低等问题, 因此, 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非贵金属基氧阴极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氮掺杂碳材料是目前氧阴极材料研究的热点, 炭黑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类似于石墨, 由于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 在碳材料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炭黑, 采用化学法制备了氮掺杂炭黑氧阴极材料, 研究了其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 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显示炭黑-吡咯复合材料具有极好的氧还原反应活性, 700℃热处理后性能最优, 在1 mol·L-1KOH中其起峰电位约为0. 9 V,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为2. 6 m A·cm-2, 转移电子数高于3. 5, 这些特性使得这类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7.5KB 文档页数:12
一、填空 (1)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1/4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98MB 文档页数:328
第一讲:回顾 从量子力学产生到双原子分子体系电子结构 第二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第三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群(GROUP)与分子点群(POINT GROUP) 第四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对称操作的矩阵表示 第五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群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第六讲: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群论与量子力学 第七讲:多原子分子 分子轨道法与HMO 第十讲:多原子分子 金属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 2.价键理论与杂化轨道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 3.金属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3MB 文档页数:661
第一章 原子模型与旧量子论 第二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三章 单电子原子 第四章 表象理论与矩阵形式的量子力学 第五章 微扰理论 第六章 多电子原子 第七章 双原子分子 第八章 分子光谱基ᴀ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8.5KB 文档页数:25
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掌握沉降和过滤这两种机械分离 操作的原理、过程计算、典型设备的结构与特性,能够根 据生产工艺要求,合理选择设备类型和尺寸。 2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a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 算、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5KB 文档页数:17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基本内涵,掌握经济法调整方式的独特性,熟悉有关经济法基本原则与调整原则的不同观点。 教学重点: (1)经济法调整原则的定位。 (2)经济法调整方式的基本概念
首页上页13213313413513613713813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