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标: 1、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分类以及具 体计算方法; 2、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与种类; 3、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4、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5、了解指数体系的含义,熟练掌握总量指标和平 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法; 6、了解现实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数的含义和编制方 法
第四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标: 1、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分类以及具 、了解 体计算方法; 2、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与种类; 3、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4、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5、了解指数体系的含义,熟练掌握总量指标和平 、 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法; 6、了解现实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数的含义和编制方 、 法
4.1统计基础指标—一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4.1.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4.1.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4.1.4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要求 4.1.5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1.6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4.1.7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4.1.8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4.1 统计基础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4.1.1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4.1.3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4.1.4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要求 4.1.5 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1.6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4.1.7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4.1.8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4.1.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 点和条件下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它的数值随着 统计范围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总量指标用绝对数形式 表现。 总量指标是统计指标中最基本的指标。它在社会经 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4.1.1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 点和条件下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它的数值随着 统计范围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总量指标用绝对数形式 表现。 总量指标是统计指标中最基本的指标。它在社会经 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它是总体单位数的总 和,又称为总体总量或总体单位数。 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简称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相对于一定的总体而言的。 如果总体改变了,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也要随之改变。 区分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依据。 2.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事物的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问题。 时期指标和时期有密切关系。它的数据都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相 应时期内发生的总量。它具有可加性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它是总体单位数的总 和,又称为总体总量或总体单位数。 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简称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相对于一定的总体而言的。 如果总体改变了,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也要随之改变。 区分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依据。 2.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事物的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问题。 时期指标和时期有密切关系。它的数据都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相 应时期内发生的总量。它具有可加性
4.1.2总量指标的种类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态上的水平。时点 指标与时点间隔没有直接关系,且不具有可加性。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时期指标的数值靠经常登记取得,时点指标数值不是 经常登记得到的。 第二,时期指标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时点指标与时点间 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三,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各个时期数值可以相加,而多 数时点指标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是计算序时平均数的依据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态上的水平。时点 指标与时点间隔没有直接关系,且不具有可加性。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时期指标的数值靠经常登记取得,时点指标数值不是 经常登记得到的。 第二,时期指标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时点指标与时点间 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三,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各个时期数值可以相加,而多 数时点指标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是计算序时平均数的依据
4.1.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物理计量 单位。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实物单位可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复合单位。 2、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对社会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 进行计量的单位。按货币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价值指标。 3、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它是一种复合单位。 例如出勤工日数、定额工时数,都是以劳动单位为计量单位的总 量指标。它也可以作为评价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和计算劳动生产率 的依据
4.1.3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物理计量 单位。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实物单位可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复合单位。 2、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对社会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 进行计量的单位。按货币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价值指标。 3、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它是一种复合单位。 例如出勤工日数、定额工时数,都是以劳动单位为计量单位的总 量指标。它也可以作为评价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和计算劳动生产率 的依据
4.1.4.1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的计算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推算法两种。 直接计算法就是计算构成总体的全部单位数或将总 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值汇总计算其总量。 间接推算法是一种估计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采用一定的数字方法间接推算总体总量。 1、平衡关系推算法 2、因素关系推算法 3、比例关系推算法 4、插值估计法
4.1.4.1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的计算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推算法两种。 直接计算法就是计算构成总体的全部单位数或将总 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值汇总计算其总量。 间接推算法是一种估计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采用一定的数字方法间接推算总体总量。 1、平衡关系推算法 2、因素关系推算法 3、比例关系推算法 4、插值估计法
4.1.4.1.1平衡关系推算法 平衡关系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 系,利用已知指标推算未知的总量指标。例如,人口统 计中,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之间存在着如下平衡关系, 即: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十暂时外出人口一暂时居住人口 根据上述关系式可以对式中某一指标进行推算。社 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平衡关系。因而,平衡关系 推算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应用平衡关系推算法 时要求平衡关系中的各收支项目不能重复和遗漏,同时 计算口径必须一致,否则易出现误差和错误
4.1.4.1.1 平衡关系推算法 平衡关系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 系,利用已知指标推算未知的总量指标。例如,人口统 计中,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之间存在着如下平衡关系, 即: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暂时外出人口-暂时居住人口 根据上述关系式可以对式中某一指标进行推算。社 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平衡关系。因而,平衡关系 推算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应用平衡关系推算法 时要求平衡关系中的各收支项目不能重复和遗漏,同时 计算口径必须一致,否则易出现误差和错误
4.1.4.1.2因素关系推算法 因素关系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利 用已知的因素资料估算未知的有关资料。例如,工业总 产值=工人人数×工人劳动生产率;商品销售额=商品 销售量×价格等。 运用因素关系推算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社会经济 现象的组成因素及其联系。一般来讲,社会经济现象各 因素之间,凡是存在相乘或相除关系的,都可以采用因 素推算法对总量指标及其变动进行估算
4.1.4.1.2 因素关系推算法 因素关系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利 用已知的因素资料估算未知的有关资料。例如,工业总 产值=工人人数×工人劳动生产率;商品销售额=商品 销售量×价格等。 运用因素关系推算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社会经济 现象的组成因素及其联系。一般来讲,社会经济现象各 因素之间,凡是存在相乘或相除关系的,都可以采用因 素推算法对总量指标及其变动进行估算
4.1.4.1.3比例关系推算法 比例关系推算法是根据已知的某一时期、某一地区 或某一单位的某种指标与其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推算 另一时期、另一地区或另一单位的指标;或者根据总体 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推算总体资料。 应用比例推算法,必须注意作为推算依据的事物与 所推算的事物之间具有同类性,即时间、地区或单位等 各方面条件要比较相近,有一定可比性。如果条件相差 太远,推算的结果将失去可靠性
4.1.4.1.3 比例关系推算法 比例关系推算法是根据已知的某一时期、某一地区 或某一单位的某种指标与其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推算 另一时期、另一地区或另一单位的指标;或者根据总体 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推算总体资料。 应用比例推算法,必须注意作为推算依据的事物与 所推算的事物之间具有同类性,即时间、地区或单位等 各方面条件要比较相近,有一定可比性。如果条件相差 太远,推算的结果将失去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