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68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7.14KB 文档页数:3
在实验室中研究了电炉粉尘和煤粉加入量及温度对泡沫渣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炉渣中加入0~30%的电炉粉尘和3%~12%的煤粉(质量分数)时,随粉尘及煤粉加人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提高,泡沫渣的最大发泡高度增加;在加入电炉粉尘造泡沫渣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渣中ZnO的还原挥发速度加快,反应6 min,Zn的挥发率大于97%.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3min,渣中Pb小于0.02%,温度对PbO的还原挥发速度无明显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8MB 文档页数:6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了N80钢在CO2分压1MPa、温度90℃、流速1m·s-1条件下地层水中不同时间的腐蚀行为,并应用SEM、EDS和XRD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特征,探讨了腐蚀产物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腐蚀开始阶段(8h),腐蚀产物主要为Fe3C,并有少量的FeCO3形成.随着腐蚀的进行(72h后),腐蚀产物膜基本上为FeCO3.腐蚀产物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膜是溶液中HCO3-不断透过膜进入膜/基界面与基体反应形成,并使膜/基界面不断向内推进;外层膜是由于溶液中Fe2+和CO32-的浓度超过FeCO3的容度积,FeCO3晶体在内层膜表面形核并长大而形成.外层膜的晶粒比较细小、致密.内层膜与外层膜的界面结合比较弱,而内层膜与基体的结合比较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7.28KB 文档页数:5
进行了配碳量、温度、时间和颗粒大小及试样形式对碳还原锆英石中SiO2的实验研究,得到相应脱硅率的影响规律。理论上,脱硅率的极大值可达到97.22%。碳还原锆英石的表现反应活化能,在1600~2000℃温度范围内为282.04kJ/mol。锆英石被碳还原的限制环节是锆英石的热分解,而不是它裂解成SiO2之后再与碳的反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53
酶( enzyme)是一类具有很强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存在于一切生物体内, 由生物细胞合成,并参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化学反应所以,在食品中涉及到 许多酶催化的反应,它们对食品的品质产生需宜或不需宜的影响和变化,例 如,水果、蔬菜的成熟,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引起的颜色变化、某 些风味物质的形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MB 文档页数:72
一、燃烧与火焰 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份在空间激烈地发生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火焰发生燃烧反应的外部表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8.62KB 文档页数:7
对锌还原法过程中影响硅产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反应达到平衡,在0.1、0.3和0.6 MPa以及进料配比xZn/xSiCl4为2、4和8时,气相平衡组分分布与温度的关系.讨论了硅产率随温度、压强及xZn/xSiCl4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一定压力和高xZn/xSiCl4对锌还原过程有利.确定了影响硅产率的主要副反应.最后得到锌还原法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控制在1 200 K左右、0.2 MPa及进料配比xZn/xSiCl4=4,在此条件下硅的理论产率可为90.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8KB 文档页数:4
第一章: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T(1-3):pv=(w/m)rt(1-4)(p7) 2.分压定律:pi/p总=vi/总=nin总(1-8)。(p9) 第二章: 1.反应进度():=△ng/B。(p17) 2.标准摩尔反应恰变:△Hm(298.15K)(p22) △H符号上有四个标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2.5KB 文档页数:3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10.1 氧化还原反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4.5KB 文档页数:4
根据强紫外线辐射空气可产生臭氧的原理,将经紫外辐射后的空气通入热天平与煤粉发生燃烧反应,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臭氧对煤粉燃烧的影响.实验表明紫外辐射空气得到的少量臭氧使煤粉燃烧的失重和放热时间提前.对煤粉燃烧的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氧使煤粉燃烧反应的活化能降低.紫外线激发高温氧气产生氧原子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氧分子越容易被紫外线激发为氧原子.提出了使用强紫外线辐射热风促进高炉喷煤燃烧的设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8.16KB 文档页数:4
用锰球团矿对钢的直接合金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初始钢中碳、渣中MnO含量和渣的碱度及炉温等与反应过程渣中MnO的还原速率的关系.MnO还原的表观反应级数为一级.实验得到锰的平均回收率为79.67%
首页上页13513613713813914014114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68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