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4.92KB 文档页数:6
浮选回收率是金矿选矿过程重要的生产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化验的方法检测获得,人工检测周期较长,造成金矿厂不能及时把握浮选工艺水平.在大量现场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金矿厂浮选回收率的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金矿厂的浮选回收率,当预测相对误差在±3%范围内时,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1%,对于实际生产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46.5KB 文档页数:27
本章系统阐述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含兴 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 的传递,认为这是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 的生理学基础;根据肌丝滑行理论着重 对肌细胞的收缩过程与机制,以及肌肉 收缩的形式和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此外 肌肉中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以及 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也作简要的 介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3MB 文档页数:7
针对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关节在转动过程中存在的波动摩擦力矩, 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函数和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 并完善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修正了因波动摩擦力矩带来的关节力矩计算误差. 通过研究谐波减速器关节的波动摩擦力矩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特性, 采用傅里叶级数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对波动摩擦力矩进行建模. 通过添加傅里叶级数函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辅助输入, 克服了力矩误差曲线因存在高频周期性波动而难以拟合的困难. 在离线环境下训练神经网络, 完成对关节波动摩擦力矩的建模, 进而完善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修正关节中存在的波动摩擦力矩. 验证实验表明, 使用完善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有效计算谐波减速器关节的波动摩擦力矩, 并使修正后的力矩误差维持在[-0.5, 0.5] N·m的范围之内, 方差为0.1659 N2·m2, 是修正前的24.2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19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三)近球小体 (四)肾的神经支配 (五)肾的血液供应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征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二、有效滤过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二)囊内压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 (四)肾血浆流量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近球小管 (二)髓袢 (三)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液的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 三、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二)球-管平衡 (三)管-球反馈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交感神经系统 (二)抗利尿激素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四)心房利尿钠肽 第六节 清除率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测定清除率的理论意义 (一)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二)测定肾血流量 (三)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四)自由水清除率 第七节 尿的排放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52MB 文档页数:199
全书分为颅脑、脊柱和介入3篇共21个章节约80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颅脑和脊柱的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性治疗学。神经影像技术学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常用影像技术的基木原理、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木病变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发等内容;神经影像诊断学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比较、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神经介入治疗学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常用介入性治疗方法的技术原理、适应范围、操作教巧和注意事项、术前准各和术后处理、治疗效果评估等内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25
第一节 概述 一、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使用 (二)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三)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含氮激素有作用机制枣第二信使学说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枣基因表达学说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一、下丘脑调节肽 (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三)生长抑素与生长素释放激素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五)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与催乳素释放因子 (六)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与抑制因 二、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递质 第三节 垂体 一、腺垂体 (一)生长素 (二)催乳素 二、神经垂体 (一)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二)催产素 第四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一)甲状腺腺泡聚碘 (二)I-的活化 (三)酷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四)甲状腺激素有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 (二)对生成与发育的影响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三)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四)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降钙素 (一)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第六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肾上原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肾上腺髓质 (一)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七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二、胰高血糖素 (一)胰高血糖的主要作用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一、松果体 (一)褪黑素 (二)肽类激素 二、胸腺 三、前列腺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4.29KB 文档页数:26
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模糊控制与传统控制的相互关系、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模糊控制与基于知识系统的交叉和融合。 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是讲述模糊控制与传统控制的相互关系,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基于知识的学习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及交叉融合。 教学难点 对模糊控制与传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以及基于知识的系统的区别和联系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智能控制学科的发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了解模糊控制与传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以及基于知识的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智能控制特点的理解,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智能控制学科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创常新意识和能力,形成正确的工作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MB 文档页数:27
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1. TCR、BCR编码基因 2. MHC编码基因 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 二.特异性抗体的反馈调节 三.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四.免疫细胞表面分子与相应受体的调节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第四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网络调节 –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的调节 – 免疫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8.23KB 文档页数:10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自我加工,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主要参与有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信息的评价和“主导的”自我加工。在自我-他人表征中,自我-他人表征的情感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因素均调节内侧前额叶皮质及次成分的活动。未来在动态的时间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5KB 文档页数:74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预防、消除或减轻应激原 2.积极治疗应激性损伤,如应激性溃疡采用抗酸治疗等 3.适当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