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9MB 文档页数:42
⚫ 第14章 基本操纵模型 ➢ 概述 ➢ 基本操纵模型假设 ➢ 运动学方程建立 ➢ 操纵特性分析 ➢ 实例分析与比较 ⚫ 第15章 基本操纵模型的扩展 ➢ 考虑车身侧倾的三自由度模型 ➢ 车轮转动效应 ➢ 转向系统的影响 ➢ 悬架转向学 ➢ 变形转向 ⚫ 第16章 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 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 ➢ 转向系统振动分析 ➢ 四轮转向系统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6MB 文档页数:87
摩擦学:研究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与技术; 摩擦学是“摩擦”、“磨损”、“润滑”及三者相互关联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与摩擦、磨损、润滑有关的各种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 相对运动:滑动、滚动、振动,或几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相互作用:载荷作用下,两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粘着、材料转移等各种变化; 表面:固体-固体,固体-液体,固体-气体,液体-气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9MB 文档页数:18
一、晶体(Crystal)的双折射现象 1.双折射现象 光束在某些晶体中传播时,由于晶体对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矢量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两束折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Double Refractio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0.24KB 文档页数:5
采用不同功率超声对铝熔体进行处理,研究超声场对7050铝合金凝固组织和宏观偏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振动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声流效应影响熔体的凝固过程,合理功率的超声能有效细化晶粒、优化组织及改善宏观溶质分布.当超声功率达到170 W时,铸锭径向宏观偏析的弱化效果最好,Zn、Mg和Cu的偏析指数分别为0.0593、0.0565和0.0319;超声功率超过170 W,溶质元素在中心区域富集量显著提高,宏观偏析程度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3.97KB 文档页数:8
非可积方程理论 物理工程中的非线性波动现象大多由非可积方程描述。对于非可积方程,反散射理论不 再适用,孤立子摄动理论一般也不怎么有效。在此,我们讨论非可积方程的数学理论。 非可积方程的研究在最近 20 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发现,在非可积方程中孤立波可以不 稳定。稳定的孤立波可以有 internal modes。这些 modes 引起孤立波形状的长时间的振动。孤 立波的碰撞可以非常复杂(远非弹性碰撞)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4.05KB 文档页数:7
风力发电塔作为一类特殊的高柔结构,顶部支撑的风机在工作状态下对塔身产生动态激励,目前的风电塔振动实测通常采用接触式传感器.为发展风电塔现场非接触测试技术,本文对激光遥测方法进行阐述,利用加速度计和激光遥测设备对某1.5 MW风电塔进行环境脉动激励下的动力实测,对两种仪器的现场使用及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遥测方法的优势.利用得到的多组实测信号,分别采用峰值拾取法和随机子空间识别法进行分析处理,获得该风电塔的自振频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KB 文档页数:1
1. 试论述差动传感器的特点并比较其常用的测量电路的特点。 2. 试绘出图 5-7 所示的 ZI-A 型振动传感器的结构图,并分析其结构类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3.18KB 文档页数:6
轧辊磨床磨削过程中轧辊表面经常产生振痕等表面质量缺陷,严重制约生产效率和磨削质量.本文基于磨床双时延动力学模型,以砂轮动不平衡为输入激励,建立了轧辊磨床砂轮动不平衡模型,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获得了砂轮动不平衡时磨削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对正常工况与不同砂轮动不平衡量工况的仿真,获得了其振动响应,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轧辊磨床砂轮动不平衡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9.5KB 文档页数:4
夹紧是工件装夹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件定位后必须通过一定的机构产生 夹紧力,把工件压紧在定位元件上,使其保持准确的定位位置,不会由于切削力、 工件重力、离心力或惯性力等的作用而产生位置变化和振动,以保证加工精度和安 全操作。这种产生夹紧力的机构称为夹紧装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2.77KB 文档页数:6
针对高速铝板轧制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冷轧机垂直振动现象,结合轧制工艺润滑原理和机械振动理论,建立基于辊缝动态摩擦方程的轧机垂直振动模型.该模型由辊缝几何形状模型,轧辊-轧件工作界面的动态摩擦模型,变形区内的正向轧制应力、摩擦应力分布模型,以及单机架铝板冷轧机二自由度垂向系统结构模型组成.同时,为研究轧辊-轧件工作界面动态摩擦机制影响下的冷轧机垂振机理及系统稳定性,采用某厂单机架铝轧机设备及工艺参数,搭建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模拟仿真轧制压力和正向轧制应力曲线,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并讨论分析了变形区混合摩擦状态,轧辊-轧件表面粗糙度、轧件入口厚度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