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85MB 文档页数:14
1.深入理解应力、应变的概念;熟练掌握虎克定律。 2.理解从变形协调、物性与静力学三方面分析由内力求应力的材料力学基本方法。 3.掌握横截面上正应力的一般表达式。 4.熟练掌握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平面弯曲正应力、斜弯曲正应力的计算与分布规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0KB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四章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第五章 岩石变形行为 第六章 劈理 第七章 线理 第八章 褶皱 第九章 节理 第十章 断层 第十一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2.19KB 文档页数:10
为研究高强钢300 M静态再结晶行为,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300M钢进行单/双道次热压缩试验.通过双道次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量和初始晶粒尺寸对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影响.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大,变形量越大,初始晶粒尺寸越小,则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越大.其中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应变速率对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影响较大,初始晶粒尺寸的影响相比较小.基于双道次热压缩试验结果建立了300 M钢的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基于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结果建立了300 M钢完全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并验证了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的正确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3KB 文档页数:38
实验应力分析 ——利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构件的应力或应变的技术。 重要性:(1)是固体力学三大支柱(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实验)之一。 (2)复杂的工程问题,当无法进行理论分析或误差太大时,直接实验的结果最为有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8.08KB 文档页数:4
根据流固动力耦合方法分析强夯加固地基机理,在土体的应变位移关系上采用大变形假设,建立土体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和整体流固动力耦合方程.在算例数值分析中给出了地基位移、孔隙压力在强夯作用时间内和空间中的变化分布规律,得到了夯锤的最大夯沉量,计算了夯击后地基孔隙压力的消散行为,计算结果与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强夯法施工现场的测试结果较符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5.13KB 文档页数:4
针对API 8牙圆螺纹石油套管接头建立了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机紧状态下不同参数接头的典型应力应变及接触行为规律.通过对接箍起始斜度的优化研究发现,接箍最佳起始斜度为50-55°.该结果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7.86KB 文档页数:4
通过双道次压缩实验,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变形工艺下奥氏体的软化行为,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间隔时间、应变速率、变形量及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等参数对静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应力补偿法计算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百分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X70管线钢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435.3kJ·mol-1,建立了其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0.97KB 文档页数:5
利用低温液氮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块体纳米晶Al-Zn-Mg-Cu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的7000系纳米铝合金具有两种不同的纳米晶结构,以晶粒尺寸50~100nm的等轴晶为主,少量200~400nm的大晶粒为辅;烧结过程中发生再结晶及第二相析出,析出的第二相以η(MgZn2)为主,θ(Al2Cu)以及S(Al2CuMg)为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0.14KB 文档页数:5
应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DEFORM-3D软件对等内径空心轴类零件的楔横轧成形进行了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轧件内部的应力、应变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揭示了轧件变形过程中横截面椭圆化和轧件外表面轴肩部分产生隆起以及内表面在靠近台阶处产生凹陷的原因,阐述了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用楔横轧工艺轧制等内径空心轴是完全可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7.94KB 文档页数:5
在多功能热轧机上对广泛应用的代表性金属材料Q235碳素钢和L2铝分别进行了累积叠轧焊实验,重点研究了变形温度、累积叠轧次数和压下量对金属材料强度、应力-应变曲线、显微硬度、塑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规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Q235碳素钢和L2铝在不加入任何强化元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良好的自身结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得到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