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 总学时:56学时 讲课:40学时 实验:16学时 宋传中
构 造 地 质 学 总学时:56学时 讲课:40学时 实验:16学时 宋 传 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 对象是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 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 内容是这些构造的几何学、组合形式、形成机制 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 方式和性质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 对象是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 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 内容是这些构造的几何学、组合形式、形成机制 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 方式和性质
二、构造尺度 大至全球性,小至纳米级 本教材分六级: 1.巨型构造:山系、区域性地貌的构造单元。 如喜马拉雅山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 2.大型构造:区域性构造单元中的次级构造单元 如背斜、向斜、大型断裂等 3.中型构造:一个地段上的褶皱、断层; (1:5万比例尺的图上,可见全貌,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4.小型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小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线理,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5.微型构造(显微构造):手标本、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6.超显微构造: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的构造(位错)
二、构造尺度 大至全球性,小至纳米级 本教材分六级: 1. 巨型构造:山系、区域性地貌的构造单元。 如喜马拉雅山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 2. 大型构造:区域性构造单元中的次级构造单元 如背斜、向斜、大型断裂等 3. 中型构造:一个地段上的褶皱、断层; (1:5万比例尺的图上,可见全貌,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4. 小型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小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线理,本课程研究的重点) 5. 微型构造(显微构造):手标本、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6. 超显微构造: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的构造 (位错)
A world map showing the 180 180° Earths tectonic plates. The arrows Mid-Atlantic show the current direction of plate Ridge motions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Note that some plates, such as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are NORTH EURASIAN composed of bo AMERICAN ATE continental and JUAN DE PLATE t FUCA ACIFIC oceanic lithosphere. PLATE O ARABIaN PLATE The Pacific plate is LATE PHILIPPINE made up almost CARIBBEAN exclusively of AFRICAN oceanic lithosphere. o% COcoS PLATE PLATE FIJI SOUTH T AMERICAN PLATE PACIFIC AxcA汇 PLATE/ INDIAN Convergent plate PLATE AUSTRALIAN PLATE boundary PLATE SCOTIA Mid- Atlant Divergent plate PLATE ridg Transform plate ANTARCTIC PLATE ANTARCTIC PLATE 180
般分三级: 1.大构造-区域构造、大地构造 (1:20万比例尺图幅的范围) 2.小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3.显微构造: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构造尺度不同,研究目的不同,手段与方法 不同,侧重的内容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一般分三级: 1. 大构造-区域构造、大地构造 (1:20万比例尺图幅的范围) 2. 小构造:露头上、手标本上的构造 3. 显微构造:显微镜下可见的构造 构造尺度不同,研究目的不同,手段与方法 不同,侧重的内容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构造变形场 1.构造应力场: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空间内组成的总和 (挤压应力场、拉张应立场、剪切应立场) 2.构造变形场: 主导构造应力均匀作用的空间及其形成的构造域 (1)伸展构造: 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 下形成的构造。 (裂谷、盆地、地堑地垒、盆-岭构造等) (2)压缩构造: 水平挤压应力下形成的构造 (褶皱、逆冲断层)
三、构造变形场 1. 构造应力场: 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空间内组成的总和 (挤压应力场、拉张应立场、剪切应立场) 2. 构造变形场: 主导构造应力均匀作用的空间及其形成的构造域 (1)伸展构造: 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 下形成的构造。 (裂谷、盆地、地堑-地垒、盆-岭构造等) (2)压缩构造: 水平挤压应力下形成的构造 (褶皱、逆冲断层)
(3)升降构造: 岩石圈地幔垂向运动,导致地壳的上升和下 降,区域性的隆起和坳陷(山系、高原、盆地) (4)走滑构造 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走向)滑动或位移 形成的构造 (5)滑动构造:重力滑动构造 (6)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3)升降构造: 岩石圈地幔垂向运动,导致地壳的上升和下 降,区域性的隆起和坳陷(山系、高原、盆地) (4)走滑构造: 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走向)滑动或位移 形成的构造 (5)滑动构造:重力滑动构造 (6)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第二节圈层结构和构造层 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 (物质组分不同导致岩石力学性质的分层性) 1.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总和 分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 (1)地壳: 上地壳沉积岩、火山岩、花岗岩、浅变质岩 中地壳一闪长岩类岩石、片岩、片麻岩 下地壳一玄武岩、辉长岩、深变质岩 (2)上地幔:超基性岩类(莫霍面之下)
第二节 圈层结构和构造层 一、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 (物质组分不同导致岩石力学性质的分层性) 1.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总和; 分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 (1)地壳 : 上地壳—沉积岩、火山岩、花岗岩、浅变质岩 中地壳—闪长岩类岩石、片岩、片麻岩 下地壳—玄武岩、辉长岩、深变质岩 (2)上地幔:超基性岩类(莫霍面之下)
Oceanic crust ction through the earth. Expanded section mantle. The to fifty kilometers thick st mantle 100km Asthenosphere art of mant 200km cofe
2.大陆岩石圈:垂向成层,横向不均一,厚度 密度、强度、地壳物理状态,均有差异 3.“三明治”结构: 上地壳—脆性(硬) 中地壳一塑性(软流层、壳内软层) 下地壳—刚性(硬)
2. 大陆岩石圈:垂向成层,横向不均一,厚度、 密度、强度、地壳物理状态,均有差异。 3. “三明治”结构: 上地壳—脆性(硬) 中地壳—塑性(软流层、壳内软层) 下地壳—刚性(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