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5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7.43KB 文档页数:5
通过对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进行连续冷却和等温实验,发现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在过冷奥氏体亚稳定区等温,能发生针状铁素体转变.非再结晶区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时虽然能得到各类低碳贝氏体组织,但各类组织特别是针状铁素体的份额却不能有效控制.通过分阶段冷却,可以控制得到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复相组织.利用针状组织分割原奥氏体晶粒能细化组织,达到优化高强度低碳微合金钢的力学性能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7.15KB 文档页数:5
以自蔓延高温合成的MoSi2和陶瓷矿物为原料,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MoSi2发热元件,采用XRD,SEM和EDS等技术分析了MoSi2发热元件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MoSi2发热元件的主要成分为MoSi2,Mo5Si3和陶瓷矿物.加入陶瓷矿物明显活化了MoSi2的烧结,降低了MoSi2的烧结温度,阻止了MoSi2晶粒的过度长大,使得发热元件具有比较均匀的组织结构以及较高硬度和断裂韧性.通电氧化可以使MoSi2发热元件表面生成一层以SiO2为主的含有少量MgO,CaO,Na2O,Al2O3等物质的玻璃相,提高了元件表面保护膜的稳定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0KB 文档页数:31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和 健康的结果,其重要特点就是从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向全球性环境问题发展。当前人类面临的环 境问题很多,很难区分哪些是最重要的。本章把主要的环境问题划分为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及社会环境问题三部分分别进行介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5
介绍了新形势下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挑战,阐述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重分析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转型升级方向,最后讨论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社会应用与服务领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4.89KB 文档页数:4
在对大量摄像实验反复观测和研究后发现:磨筒内的磨介存在抛射、整体回转和本身自转3种运动状态;磨介与筒壁的抛离与接触是沿着振动方向发生的,此过程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与振动周期相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粉磨介质冲量传递模型,探讨了振动磨简体内部的冲量传递、能量传输和能量耗散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振动磨的粉碎机理.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减小磨筒内的惰性区、提高粉磨效率的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MB 文档页数:5
利用热模拟技术及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研究了焊接热循环参数对大线能量焊接用船板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发现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且随着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的变化,热影响区的组织发生较大的变化;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总体水平较高,均在200 J以上,冲击韧性并不随着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的增加而单调变化;热影响区M-A岛的数量、尺寸、分布和形态影响热影响区的韧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38.5KB 文档页数:19
6.1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测量气态基态原子外 层电子对共振线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共振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 ,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 发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 振发射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激发态所产 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对于大多数元素,共振线就是灵敏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8.5KB 文档页数:19
第一节 概述 一、可行性研究的含义 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制度的意义 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四、可行性研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划分 二、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 三、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四、项目必要性分析 五、技术方案分析 六、建厂条件分析与项目选址 第三节 项目评价理论基础 一、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二、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三、外部效果和无形效果 四、转移支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41KB 文档页数:15
6.1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测量气态基态原子外 层电子对共振线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共振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 ,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 发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 振发射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激发态所产 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对于大多数元素,共振线就是灵敏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9.19KB 文档页数:4
非对称的CVC工作辊与对称支持辊辊形配置易导致下游机架支持辊辊形自保持性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F4机架常规支持辊磨损对轧机板形调控性能及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发现严重的支持辊不均匀磨损会影响轧机的板形控制稳定性,并导致支持辊剥落增加辊耗.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支持辊辊形,实验证明新辊形具有良好的自保持性,可在整个服役期内稳定发挥其性能,并在支持辊服役后期缓解辊间接触压力尖峰的出现
首页上页14414514614714814915015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5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