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地理空间信息》(武汉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介绍了新形势下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挑战,阐述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重分析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转型升级方向,最后讨论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社会应用与服务领域。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大小:1.24MB,文档页数:5,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2016年2月 地理空间信息 Fcb,2016 第14卷第2期 GEOSPATIAL INFORMATION Vol 14. No. 2 do:10.3969isn.1672-46232016.02.001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宁津生12,王正涛12 (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介绍了新形勢下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缀的背澋与挑战,阐述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重点 分析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转型升级方向,最后讨论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社会应用与服务领域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623(2016)02-0001-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务型测绘与地理信息;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的传统 技是驱动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测绘体制转型升级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测绘 技兴测”战略的指引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取得了长与地理信息体制机制。当前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科技 足进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快完善,手段与应用已从传统的测量制图转变为包含3S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学科发信息与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的地理空间信息科学, 展正进入全面构建智慧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服务近年来,更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人工智能等髙新技术紧密融合。由于将空间教据与 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 其他专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致使测绘学科从单一 在现代科学技术急速进步的今天,囯家经济建设学科走向多学科的交叉,其应用已扩展到与时空信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我们测绘息有关的众多领域,传统的测绘学演变为包括全球 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特別是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导航卫星系统、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网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的新阶段,若要投身其络与通信等多种科技手段的一门新兴学科—一地球 中,则要求我们有创新的意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空间信息科学。 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谈不上立足世界科 技之林。 2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关键技术的转型 1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战略地位与转型升级 1)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现代大地测量学与 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不断 当前,国家明确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为国家战略拓展了大地测量的学科内涵与外延。随着卫星导航定 性生产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加强基础位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广泛 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大地测量与导航领域的快速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囯”总体战略目标的引2015-07-25,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并 领下,中国测绘已由生产型测绘向服务型测绘转变 首次实现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 由事业型测绘向管理型测绘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向建立全球卫星导航系 推动发展向依靠政府和市场2种力量推动发展转变;统迈进一大步。目前该系统能够为亚太地区的绝大多 由单一地图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向网络化综合性的数用户提供10m左右的单点定位精度,测速精度优于 地理信息服务转变。测绘及地理信息工作与政府管理θ.2m/s,精密相对定位精度达cm级,单向授时精度为 决策、企业生产运营、人民群众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50ns,双向授时精度为20ns,同时提供10个汉字/次 各方面对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需求更加旺盛,的短报文通信服务。 测绘与地理信息的内涵开始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测绘 随着GPS现代化的逐步完成,GPSⅢ的信号发射 技术条件下的数据生产型测绘,转型升级到信息服功率将提髙100倍,抗干扰能力提高1000倍以上,授 收稿日期:2015-12-29。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4032、41474018)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2016 年 2 月 第 14 卷第 2 期 Feb.,2016 Vol.14,No.2 doi:10.3969/j.issn.1672-4623.2016.02. 收稿日期 :2015-12-29。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4032、41474018)。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宁津生 1,2 ,王正涛 1,2 (1. 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 2. 武汉大学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介绍了新形势下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挑战,阐述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重点 分析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转型升级方向,最后讨论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社会应用与服务领域。 关键词 :测绘 ;地理信息 ;转型升级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2-4623(2016)02-0001-05 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 技是驱动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 技兴测”战略的指引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取得了长 足进步。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快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学科发 展正进入全面构建智慧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服务 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 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 在现代科学技术急速进步的今天,国家经济建设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我们测绘 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特别是我国正处在一个“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的新阶段,若要投身其 中,则要求我们有创新的意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谈不上立足世界科 技之林。 1  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战略地位与转型升级 当前,国家明确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为国家战略 性生产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加强基础 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 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目标的引 领下,中国测绘已由生产型测绘向服务型测绘转变 ; 由事业型测绘向管理型测绘转变 ;由主要依靠政府 推动发展向依靠政府和市场 2 种力量推动发展转变 ; 由单一地图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向网络化综合性的 地理信息服务转变。测绘及地理信息工作与政府管理 决策、企业生产运营、人民群众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各方面对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需求更加旺盛, 测绘与地理信息的内涵开始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测绘 技术条件下的数据生产型测绘,转型升级到信息服 务型测绘与地理信息 ;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的传统 测绘体制转型升级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测绘 与地理信息体制机制。当前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科技 手段与应用已从传统的测量制图转变为包含 3S 技术、 信息与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的地理空间信息科学。 近年来,更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紧密融合。由于将空间数据与 其他专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致使测绘学科从单一 学科走向多学科的交叉,其应用已扩展到与时空信 息有关的众多领域,传统的测绘学演变为包括全球 导航卫星系统、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网 络与通信等多种科技手段的一门新兴学科——地球 空间信息科学。 2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关键技术的转型 1)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现代大地测量学与 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不断 拓展了大地测量的学科内涵与外延。随着卫星导航定 位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广泛 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大地测量与导航领域的快速发展。 2015-07-25,第 18、19 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并 首次实现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 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向建立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迈进一大步。目前该系统能够为亚太地区的绝大多 数用户提供 10 m 左右的单点定位精度,测速精度优于 0.2 m/s,精密相对定位精度达 cm 级,单向授时精度为 50 ns,双向授时精度为 20 ns,同时提供 120 个汉字/次 的短报文通信服务。 随着 GPS 现代化的逐步完成,GPS Ⅲ的信号发射 功率将提高 100 倍,抗干扰能力提高 1 000 倍以上,授

她理堂间信息 第14卷第2期 精度将达到1ns,定位精度提髙到0.2~0.5m。美国其应用成果也扩展到海洋学、冰川学、水文学、地震」 全球定位系统(GPS)星座有32颗卫星在轨,其中工学等领域。 作星31颗,分别是GPS2A卫星4颗、GPS2R卫星 3)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国 12颗、GPS2RM卫星7颗、GPS2F卫星8颗。2014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发射的在 年,美国成功发射4颗GPS2F卫星,加快了GPS星座轨运行卫星将达上百颗,并逐步呈现出“三全”(全 的更新步伐。同时,美国也在研究増强GPS抗干扰能天候、全天时、全球观测)、“三高”(高空间分辨率、 力的办法。此外,美国在嵌入式全球定位/惯性导航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三多”(多平台、 系统(EGI)、天文导航及增强型罗兰系统研究方面也多传感器、多角度)的发展趋势。遥感对地观测具有 有一定进展。俄罗斯计划在2012~-2020年,发射13颗快速、覆盖范围广、周期性等特点,将为地球空间 GLONASS-M卫星和22颗新一代 GLONASS-K卫星,信息数据的获取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摄影测 用以替代过期服役的卫星,确保( LONASS系统拥有量与遥感专业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高分辨率遥感技 30颗在轨卫星,其中包括6颗备用卫星。“伽利略计划”术、高光谱遙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以及激光 的首批2颗卫星2011-10-21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雷达技术等方面。集激光、GPS和IMU于一体的对 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012-10-12,随着欧洲伽地观测系统,能部分穿透植被的遮挡,直接获取真 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批2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实地表的高精度三维信息,可实现大范围、沿岸岛礁 太空中已有4颗正式的伽利略系统卫星,该系统建设不可进入地区、植被下层等地面与非地面数据的快 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欧盟报告指岀“伽利略计划”速获取。 LiDAR与航空数码相机集成,产生了“3D” 全部服务可能在2020年前还无法提供。 数字航空相机。 2)重力测量与地球重力场。GNS测定的大地高 4)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结合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快速获得精密海拔高来,地图学出现了数字地图和网络地图的新概念,地 程。新的中国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CNGG2011模图与地图学的内涵得到拓展,衍生了全息位置地图 型是利用全囯重力数据、7.5×7.5’SRTM数值地面模智慧地图和新媒体地图等新地图概念。导航地图也从 型资料和卫星测高资料反演的格网海洋重力教据依据单一的导航平台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交平台转变 Stokes- Helmert理论和方法解算得到的,目前,2×2”使地图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目前正 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CNGG2013已初步成型。与朝着以地理空间数据库驱动的制图模式发展,采用先 GNSs水准比较,全国的平均精度由原来的±126cm进的数据库驱动制图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地理信息数 提高到±10.9cm,特别是青藏地区的精度显著提高,据与制图数据的统一存储、集成管理和同步更新。制 从±21.9cm提高到±15.6cm。采用“局部地形影响图综合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如多尺度可视化策略、线 十模型重力场”组合移去恢复法计算得到的重力似大要素化简单算法、谷地弯曲识别及结枃化方法等。地 地水准面经GNSS水准外部检核,实现了13个省市在理信息系统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空间数据感知、获取与 cm级精度上的无缝衔接 集成、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领域,而且集中在时空模 21世纪初,随着低轨卫星重力探测任务的成功实型构建,空间关系查询、索引和处理、空间拓扑构建 施,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模型精度和拓扑检查等方面。有关地理表达与可视化方面的研 和分辨率有了新的跨越。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包究,集中于自动制图与矢量教据可视化、三维建模可 括2000-07-15发射的 CHAMP卫星,2002-03-17发视化、经济社会事件可视化等方面。地理信息基础框 射的 GRACE卫星,209-03-17发射的GOCE卫星,架建设与服务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2002~2010年是重力卫星的黄金时期。卫卫跟踪SST 库实现了规模化动态更新,制定和形成了一系列的技 包括低低跟踪(l-SsT, satellite-to- satellite tracking术方案与标准规范,研发了相应的生产和管理软件系 in the low- low model)、高低跟踪(h-SST, satellite-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规模化动态更新的技术体系, to- satellite tracking in the high- -low model)和卫星重构建了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级多时态教据库模型,实 力梯度测量sGG,可用于确定全球重力场模型及其时现了3个尺度、4种类型、多个现势性版本的囯家基础 变效应,尤其是低低跟踪 GRACE卫星可利用2颗卫地理信息集成建库和在线服务。 星之间的距离变化与距离变化率,监测地球系统的质 5)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空间定位技术、激光技 量迁移及变化,开辟了地球重力场时变研究的新时代,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

·2· 地理空间信息 第 14 卷第 2 期 时精度将达到 1 ns,定位精度提高到 0.2~0.5 m。美国 全球定位系统(GPS)星座有 32 颗卫星在轨,其中工 作 星 31 颗, 分 别 是 GPS 2A 卫 星 4 颗、GPS 2R 卫 星 12 颗、GPS 2RM 卫 星 7 颗、GPS 2F 卫 星 8 颗。2014 年,美国成功发射 4 颗 GPS 2F 卫星,加快了 GPS 星座 的更新步伐。同时,美国也在研究增强 GPS 抗干扰能 力的办法。此外,美国在嵌入式全球定位 / 惯性导航 系统(EGI)、天文导航及增强型罗兰系统研究方面也 有一定进展。俄罗斯计划在 2012~2020 年,发射 13 颗 GLONASS-M 卫星和 22 颗新一代 GLONASS-K 卫星, 用以替代过期服役的卫星,确保 GLONASS 系统拥有 30 颗在轨卫星,其中包括 6 颗备用卫星。“伽利略计划” 的首批 2 颗卫星 2011-10-21 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 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12-10-12,随着欧洲伽 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批 2 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太空中已有 4 颗正式的伽利略系统卫星,该系统建设 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欧盟报告指出“伽利略计划” 全部服务可能在 2020 年前还无法提供。 2)重力测量与地球重力场。GNSS 测定的大地高 结合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快速获得精密海拔高 程。新的中国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 CNGG2011 模 型是利用全国重力数据、7.5'×7.5' SRTM 数值地面模 型资料和卫星测高资料反演的格网海洋重力数据依据 Stokes-Helmert 理论和方法解算得到的,目前,2'×2' 陆地重力似大地水准面 CNGG2013 已初步成型。与 GNSS 水准比较,全国的平均精度由原来的 ±12.6 cm 提高到 ±10.9 cm,特别是青藏地区的精度显著提高, 从 ±21.9 cm 提高到 ±15.6 cm。采用“局部地形影响 +模型重力场”组合移去恢复法计算得到的重力似大 地水准面经 GNSS 水准外部检核,实现了 13 个省市在 cm 级精度上的无缝衔接。 21 世纪初,随着低轨卫星重力探测任务的成功实 施,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模型精度 和分辨率有了新的跨越。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包 括 2000-07-15 发射的 CHAMP 卫星,2002-03-17 发 射的 GRACE 卫星,2009-03-17 发射的 GOCE 卫星, 2002~2010 年是重力卫星的黄金时期。卫卫跟踪 SST, 包 括 低 低 跟 踪(ll-SST,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in the low-low model)、高低跟踪(hl-SST,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in the high-low model) 和 卫 星 重 力梯度测量 SGG,可用于确定全球重力场模型及其时 变效应,尤其是低低跟踪 GRACE 卫星可利用 2 颗卫 星之间的距离变化与距离变化率,监测地球系统的质 量迁移及变化,开辟了地球重力场时变研究的新时代, 其应用成果也扩展到海洋学、冰川学、水文学、地震 学等领域。 3)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国 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发射的在 轨运行卫星将达上百颗,并逐步呈现出“三全”(全 天候、全天时、全球观测)、“三高”(高空间分辨率、 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三多”(多平台、 多传感器、多角度)的发展趋势。遥感对地观测具有 快速、覆盖范围广、周期性等特点,将为地球空间 信息数据的获取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摄影测 量与遥感专业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高分辨率遥感技 术、高光谱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以及激光 雷达技术等方面。集激光、GPS 和 IMU 于一体的对 地观测系统,能部分穿透植被的遮挡,直接获取真 实地表的高精度三维信息,可实现大范围、沿岸岛礁、 不可进入地区、植被下层等地面与非地面数据的快 速获取。LiDAR 与航空数码相机集成,产生了“3D” 数字航空相机。 4)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地图学出现了数字地图和网络地图的新概念,地 图与地图学的内涵得到拓展,衍生了全息位置地图、 智慧地图和新媒体地图等新地图概念。导航地图也从 单一的导航平台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交平台转变, 使地图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目前正 朝着以地理空间数据库驱动的制图模式发展,采用先 进的数据库驱动制图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地理信息数 据与制图数据的统一存储、集成管理和同步更新。制 图综合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如多尺度可视化策略、线 要素化简单算法、谷地弯曲识别及结构化方法等。地 理信息系统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空间数据感知、获取与 集成、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领域,而且集中在时空模 型构建,空间关系查询、索引和处理、空间拓扑构建 和拓扑检查等方面。有关地理表达与可视化方面的研 究,集中于自动制图与矢量数据可视化、三维建模可 视化、经济社会事件可视化等方面。地理信息基础框 架建设与服务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库实现了规模化动态更新,制定和形成了一系列的技 术方案与标准规范,研发了相应的生产和管理软件系 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规模化动态更新的技术体系, 构建了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级多时态数据库模型,实 现了 3 个尺度、4 种类型、多个现势性版本的国家基础 地理信息集成建库和在线服务。 5)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空间定位技术、激光技 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

第14卷第2期 津生等: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用,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使工程测量载到潜载的“立体”海底地形地貌信息观测系统。在 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涌现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智能全垂直基准面确定及转换方面,开展了陆海大地水准面 站仪、全站扫描仪、磁悬浮陀螺仪、地质雷达、无人机、拼接、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构建、髙程基准面与深度 InSar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同时针对体量大、结构复杂、基准面转换、基于卫星测高教据提取潮汐参数和构建 空间变化不规则和精度要求髙等工程技术难题,在理潮汐模型、基于重力位差实现跨海髙程基准传递的理 论、方法和应用上取得了重大进展。GNSs已成为布设论与方法研究。在机载重力测量方面,通过引进集成 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方法,将GNSs和全站仪相结形成了航空重力测量生产作业能力,完成了我国部分 合,快速建立工程控制网,形成了根据工程特点灵活海区的航空重力测量;在空三测量方面,提出了一种 建网的技术体系。在高程控制方面,提出了精密三角海岸带水边线等高约束条件控制下的光柬法区域网空 高程测量系统、GNsS和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代替高精 测量方法;在机载 LIDAR测量方面,开展了DEM 度水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大范围、长距离和跨数据获取和4D产品快速制作等应用研究。在船载重力 海精密高程传递问题。在三维测量特征提取的硏究中,测量方面,形成了引进、吸收和应用多型号囯外设备, 针对点云数据散乱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特征线提取研发验证国产设备的态势。数据处理方面实现了数据 方法;在表面重建方面,快速成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重力仪性能评价标准 在建模软件方面,将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有机结合,化和指标化、数据处理规范化。提出了电子海图云服 形成了教据融合技术、精细三维重建算法和海量数据务概念和海图集合云存儲策略,建立了空间索引模型 管理方法等关键技术;在海量精细空间教据管理方面,提岀了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开展了中 设计并实现了点云、教宇影像、深度图像等教据存储,囯海区ε航海原型系统技术架构硏究,完成了技术架 提出了多级混合 维一体化空间索引技术。已成构和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在数字海洋地理信息数据 功研发出多个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集建设中,进行了体系结构设计及系统电子海图空间教 成与同步控制、基于惯性补偿的平整度测量计算、时据库设计,建立了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间同步、空间同步等难题,形成了多传感器一体化、在数宇海洋地理信息应用方面,研发了集成数据管理」 教据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的新兴测绘装备,并向多波与查询、处理与分析和可视化于一体的南海海洋信息 段成像方向发展,全景影像制作技术、图像模糊化处集成服务系统。 理技术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7)空天地海一体化测绘。空夭地海一体化测绘体 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相互集成的变系是由陆地测量车、海上测量船、中低空遥感测绘平台 形监测系统发展迅速,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变形监测方航天测绘卫星以及地下测量机器人等共同枃成的一体 法,并使变形监测进入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化、信息化测量技术。目前,这一体系已经有重要突破, 在几何学、物理学、计算机仿真学等多学科、多领域航天测绘、航空测绘与地面测绘相结合,构成了中国 的融合、渗透下,正向一体化、自动化、数字化、智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地理空间信息获 能化方向发展。矿山测量以空间信息学和系统工程理取,通过整合测量机器人等5个方面的技术,形成空间、 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测绘遥感、地球物理、物联网等空中、地面、海洋、地下五位一体的测绘技术。 手段,观测并感知矿山全生命周期、矿区全方位对象 的几何、物性及其空间关系变化,处理并解决矿产资3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社会应用与服务 源保护、矿山开发优化、生产环境安全、开采沉陷控 1)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截至2015-06-30,我 制、矿区生态修复等科学与技术难题。当前矿山测量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数据采 正冲破传统认识,朝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化、集工作已经全面完成,这些要素包括耕地、园地、林 由手工半手工作业向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方向迅地草地、房屋建筑、道路、构筑物、荒漠与裸露地表、 速迈进。 水域地理单元及地形等12个大类、58个二级类、135 6)海洋与江河湖泊测绘。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硏制个三级类的教据。随后,全囯地理囯情普查将正式进 了浅水高分辨率多波束硬件和软件系统,对机栽激光入第二阶段,进行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 水深测量技术进行深入硏究,突破了船载高精度一体并最终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在开展第一次 化测深技术的瓶颈,发展了以AUⅣⅤ/ROⅤ为平台的海全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同时,按照“边普查、边监测、 底地形地貌测量技术,初步形成了从星载、机载、船边应用”的要求,同步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

第 14 卷第 2 期 宁津生等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3· 用,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使工程测量 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涌现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智能全 站仪、全站扫描仪、磁悬浮陀螺仪、地质雷达、无人机、 InSAR 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同时针对体量大、结构复杂、 空间变化不规则和精度要求高等工程技术难题,在理 论、方法和应用上取得了重大进展。GNSS 已成为布设 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方法,将 GNSS 和全站仪相结 合,快速建立工程控制网,形成了根据工程特点灵活 建网的技术体系。在高程控制方面,提出了精密三角 高程测量系统、GNSS 和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代替高精 度水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大范围、长距离和跨 海精密高程传递问题。在三维测量特征提取的研究中, 针对点云数据散乱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特征线提取 方法 ;在表面重建方面,快速成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 在建模软件方面,将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有机结合, 形成了数据融合技术、精细三维重建算法和海量数据 管理方法等关键技术 ;在海量精细空间数据管理方面, 设计并实现了点云、数字影像、深度图像等数据存储, 提出了多级混合二、三维一体化空间索引技术。已成 功研发出多个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集 成与同步控制、基于惯性补偿的平整度测量计算、时 间同步、空间同步等难题,形成了多传感器一体化、 数据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的新兴测绘装备,并向多波 段成像方向发展,全景影像制作技术、图像模糊化处 理技术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相互集成的变 形监测系统发展迅速,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变形监测方 法,并使变形监测进入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 在几何学、物理学、计算机仿真学等多学科、多领域 的融合、渗透下,正向一体化、自动化、数字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矿山测量以空间信息学和系统工程理 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测绘遥感、地球物理、物联网等 手段,观测并感知矿山全生命周期、矿区全方位对象 的几何、物性及其空间关系变化,处理并解决矿产资 源保护、矿山开发优化、生产环境安全、开采沉陷控 制、矿区生态修复等科学与技术难题。当前矿山测量 正冲破传统认识,朝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化、 由手工半手工作业向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方向迅 速迈进。 6)海洋与江河湖泊测绘。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研制 了浅水高分辨率多波束硬件和软件系统,对机载激光 水深测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突破了船载高精度一体 化测深技术的瓶颈,发展了以 AUV/ROV 为平台的海 底地形地貌测量技术,初步形成了从星载、机载、船 载到潜载的“立体”海底地形地貌信息观测系统。在 垂直基准面确定及转换方面,开展了陆海大地水准面 拼接、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构建、高程基准面与深度 基准面转换、基于卫星测高数据提取潮汐参数和构建 潮汐模型、基于重力位差实现跨海高程基准传递的理 论与方法研究。在机载重力测量方面,通过引进集成, 形成了航空重力测量生产作业能力,完成了我国部分 海区的航空重力测量 ;在空三测量方面,提出了一种 海岸带水边线等高约束条件控制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 三测量方法 ;在机载 LiDAR 测量方面,开展了 DEM 数据获取和 4D 产品快速制作等应用研究。在船载重力 测量方面,形成了引进、吸收和应用多型号国外设备, 研发验证国产设备的态势。数据处理方面实现了数据 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重力仪性能评价标准 化和指标化、数据处理规范化。提出了电子海图云服 务概念和海图集合云存储策略,建立了空间索引模型, 提出了全球电子海图的云可视化服务方案。开展了中 国海区 e- 航海原型系统技术架构研究,完成了技术架 构和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在数字海洋地理信息数据 建设中,进行了体系结构设计及系统电子海图空间数 据库设计,建立了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 在数字海洋地理信息应用方面,研发了集成数据管理 与查询、处理与分析和可视化于一体的南海海洋信息 集成服务系统。 7)空天地海一体化测绘。空天地海一体化测绘体 系是由陆地测量车、海上测量船、中低空遥感测绘平台、 航天测绘卫星以及地下测量机器人等共同构成的一体 化、信息化测量技术。目前,这一体系已经有重要突破, 航天测绘、航空测绘与地面测绘相结合,构成了中国 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地理空间信息获 取,通过整合测量机器人等 5 个方面的技术,形成空间、 空中、地面、海洋、地下五位一体的测绘技术。 3  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社会应用与服务 1)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截至 2015-06-30,我 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数据采 集工作已经全面完成,这些要素包括耕地、园地、林 地草地、房屋建筑、道路、构筑物、荒漠与裸露地表、 水域地理单元及地形等 12 个大类、58 个二级类、135 个三级类的数据。随后,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将正式进 入第二阶段,进行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 并最终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在开展第一次 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同时,按照“边普查、边监测、 边应用”的要求,同步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

她理堂间信息 第14卷第2期 的研究和应用试点工作 的基础上,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我国海域面积大 2)不动产测绘。随着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于500m2的约6400个海岛(礁)进行了准确定位。 条例》的出台以及现代测绘技术、新型测绘仪器和测 6)全球30m地表覆盖信息产品。2014年4月 绘手段的不断发展,包含在不动产范畴内的地籍测量经过4a跨学科协同创新,中国领先于世界,首次研 和房产测绘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制出2000年和2010年2个年份30m分辨率的全球地 3S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可视化、建模表覆盖信息产品 Globeland30,并构建了全球首个高分 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房产测绘方辨率地表覆盖信息服务平台,将2000年和2010年2个 面,房屋面积量测已由手持测距仪全面替代钢(皮)基准年的全球30m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提高 尺,并开发了集“几何面积计算、分摊模型建立、属了1个数量级,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3%以上。 性教据入库”于一体的专业软件,制定了“绘图、计算 7)全球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预测预警。以GPS为 生成报告”一站式解决方案。 代表的“GNSs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对各种规模 3)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尺度的枃造运动和地壳形变进行髙精度、高密度、高 市建设中,也要首先建设与教字城市类似的地理空间效率和全天候的实时观测,为地震相关领域的地球动 框架,它须具有时空特点,是真正的时空信息框架。力学研究和构造运动学解析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 其核心内容包括时空信息数据库和时空信息云平台。段。在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方面,突破了测绘基准建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上升为时空信息数据库,地理信立和空间信息快速获取的关键技术,通过集成似大地 息公共平台上升为时空信息云平台。具体表现为“空水准面精化、精密单点定位、新一代教宇摄影测量等 间基准”提升为“时空基准”;“二维地理信息十三维技术,建立了应急测绘集成技术体系和测绘信息应急 可视化表达”提升为“统一时空基准的四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为抗震救灾和灾区快速重建提供了可靠的 “静态数据+周期性更新”提升为“实时获取十动态快速测绘技术服务与保障。 更新”;“有限服务”提升为“泛在服务”;“事后分析 8)空间科学的应用。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 辅助决策”提升为“实时分析+实时决策”。因为发展和逐步完善了新一代ⅥLBI技术规范,面向我国载 它是智慧城市中的一种公共服务平台,其功能和互联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计划等囯家重大深空探测工程, 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一样,应该称之为时空信突破现有的VLBI、 SVLBI、ΔDOR、SBI和ⅹ射线脉 息基础设施。 冲星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从月球探测器到火星 斗)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与升级。我国实探测器、从地面测量到自主定位系统的一整套ⅥLB探 施了“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测器定位技术和深空大地测量理论体系。 5a间在我国西部圓满完成了1:50000地形图空白区 9)位置服务。目前,我国的位置服务主要是发展 的测图任务。当前,我国已实现了全国1:50000基北斗应用二代系统。我国已经建成100多个CORS站点 础地理信息的全面覆盖和动态更新,研究出成熟的更均具备北斗信号接收和数据产生的能力,可以实时传 新理论方法和成套工程技术,建成了覆盖我国陆地国输数据流,成为国家增强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自北 土的精度最高、规模最大、时效性强的囯家基础地理斗二代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国家设立了42个行业 信息数据体系,形成全 张基础图”;全国省级和区域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在城市应急、精确地 1:10∞00基础地理信息教据库建设与更新全面开展,理信息服务、智慧城市、精准农业、气象预报和防灾 到2014年底,全国已有近50%陆地国土面积实现省减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当前室内定位技 级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含地形图)覆盖,包括术是研究新的定位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结合的混合定位 1:10000DLG覆盖全国43.8%面积;1:10000DEM方法。 覆盖全国40.1%面积;1:1000DOM覆盖全国 10)“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0.3%面积。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经过近2a的建设及省市 5)海岛礁测绘。我国测绘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 级节点的不断接入,天地图教据资源更加丰富、服务 陆海基准的统一与海岛礁测绘,已完成海堿大地水准能力明昰提髙,成为中囯区堿内教据资源最全的地理 面精化与陆海拼接,初步建成与我囯陆地现行测绘基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2014版本正式上线,具有功能 准一致的高精度海岛(礁)平面、高程/深度和重力更全、技术更优、性能更稳、运行更快等亮点。在原 基准。在全面摸清我囯海岛(礁)教量、位置和分布有基础上,实现了国内地图矢量数据的全面更新,国

·4· 地理空间信息 第 14 卷第 2 期 的研究和应用试点工作。 2)不动产测绘。随着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 条例》的出台以及现代测绘技术、新型测绘仪器和测 绘手段的不断发展,包含在不动产范畴内的地籍测量 和房产测绘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 3S 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可视化、建模 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房产测绘方 面,房屋面积量测已由手持测距仪全面替代钢(皮) 尺,并开发了集“几何面积计算、分摊模型建立、属 性数据入库”于一体的专业软件,制定了“绘图、计算、 生成报告”一站式解决方案。 3)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 市建设中,也要首先建设与数字城市类似的地理空间 框架,它须具有时空特点,是真正的时空信息框架。 其核心内容包括时空信息数据库和时空信息云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上升为时空信息数据库,地理信 息公共平台上升为时空信息云平台。具体表现为“空 间基准”提升为“时空基准”;“二维地理信息 + 三维 可视化表达”提升为“统一时空基准的四维地理信息”; “静态数据 + 周期性更新”提升为“实时获取 + 动态 更新”;“有限服务”提升为“泛在服务”;“事后分析 + 辅助决策”提升为“实时分析 + 实时决策”。因为 它是智慧城市中的一种公共服务平台,其功能和互联 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一样,应该称之为时空信 息基础设施。 4)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与升级。我国实 施了“国家西部1∶ 50 000 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 5 a 间在我国西部圆满完成了1∶ 50 000 地形图空白区 的测图任务。当前,我国已实现了全国 1 ∶ 50 000 基 础地理信息的全面覆盖和动态更新,研究出成熟的更 新理论方法和成套工程技术,建成了覆盖我国陆地国 土的精度最高、规模最大、时效性强的国家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体系,形成全国“一张基础图”;全国省级 1 ∶ 10 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全面开展, 到 2014 年底,全国已有近 50% 陆地国土面积实现省 级 1 ∶ 10 000 基础地理信息(含地形图)覆盖,包括 1 ∶10 000 DLG 覆盖全国 43.8% 面积 ;1 ∶10 000 DEM 覆 盖 全 国 40.1% 面 积 ;1 ∶ 10 000 DOM 覆 盖 全 国 40.3% 面积。 5)海岛礁测绘。我国测绘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 陆海基准的统一与海岛礁测绘,已完成海域大地水准 面精化与陆海拼接,初步建成与我国陆地现行测绘基 准一致的高精度海岛(礁)平面、高程 / 深度和重力 基准。在全面摸清我国海岛(礁)数量、位置和分布 的基础上,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我国海域面积大 于 500 m2 的约 6 400 个海岛(礁)进行了准确定位。 6)全球 30 m 地表覆盖信息产品。2014 年4月, 经过4 a 跨学科协同创新,中国领先于世界,首次研 制出 2000 年和 2010 年 2 个年份 30 m 分辨率的全球地 表覆盖信息产品 GlobeLand30,并构建了全球首个高分 辨率地表覆盖信息服务平台,将 2000 年和 2010 年 2 个 基准年的全球 30 m 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提高 了 1 个数量级,总体分类精度达到 83%以上。 7)全球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预测预警。以 GPS 为 代表的“GNSS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对各种规模 尺度的构造运动和地壳形变进行高精度、高密度、高 效率和全天候的实时观测,为地震相关领域的地球动 力学研究和构造运动学解析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 段。在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方面,突破了测绘基准建 立和空间信息快速获取的关键技术,通过集成似大地 水准面精化、精密单点定位、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等 技术,建立了应急测绘集成技术体系和测绘信息应急 服务系统,为抗震救灾和灾区快速重建提供了可靠的 快速测绘技术服务与保障。 8)空间科学的应用。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 发展和逐步完善了新一代 VLBI 技术规范,面向我国载 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计划等国家重大深空探测工程, 突破现有的 VLBI、SVLBI、ΔDOR、SBI 和 X 射线脉 冲星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从月球探测器到火星 探测器、从地面测量到自主定位系统的一整套 VLBI 探 测器定位技术和深空大地测量理论体系。 9)位置服务。目前,我国的位置服务主要是发展 北斗应用二代系统。我国已经建成100多个CORS站点, 均具备北斗信号接收和数据产生的能力,可以实时传 输数据流,成为国家增强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自北 斗二代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国家设立了 42 个行业 和区域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在城市应急、精确地 理信息服务、智慧城市、精准农业、气象预报和防灾 减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当前室内定位技 术是研究新的定位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结合的混合定位 方法。 10)“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经过近 2 a 的建设及省市 级节点的不断接入,天地图数据资源更加丰富、服务 能力明显提高,成为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 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 2014 版本正式上线,具有功能 更全、技术更优、性能更稳、运行更快等亮点。在原 有基础上,实现了国内地图矢量数据的全面更新,国

第14卷第2期 宁津生等:测绘与地理信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外矢量数据由原来的2~10级提升到14级,首次发布继续加强,新应用、新业务继续加速出现,“大众化” 全球海底地形晕渲地图,更新全球陆地地形晕渲效果,趋势更为明显。测绘与地理信息生产服务实现了髙度 发布了维文、蒙文地名注记图层。 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按需、灵活、泛 在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正在全面实现。 4结语 参考文献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战略地位, 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卫星导航川库热西·买合苏提,王春峰,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测绘地 理信息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位、高分遥感卫星等技术的进步升级,推动云计算、 2014 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与测绘及地信[2曾文宪,方兴,刘经南,等·附有不等式约束的加权整体最 技术深度融合,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测绘与地理信 小二乘算法团测绘学报,2014,43(10:1013-1018 息的未来发展,需要在思想观念、管理理念、职责定位 3]单杰,秦昆,黄长青,等,众源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 讨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39(4):390-396 组织结构、力量布局、技术构架、产品结构、服务模4胡庆武,王明,李清泉.利用位置签到数据探索城市热点与 式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主要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 商图U测绘学报,2014,43(3):314-321 方面:①测绘与地信结构调整。②从计划生产转型到蒋涛,党亚民,章传银。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数据确定区域大 地水准面团测绘学报,2013,42(1):152-152 按需测绘。③从静态测绘转型升级到动态测绘。④从阿李建成·最新中国陆地数字高程基准模型:重力似大地水准 单一数据生产转型升级到多功能信息分析。⑤全面升 面CNGG2011测绘学报,2012.41(5):651-660 η]刘经南,邓辰龙,唐卫明GNSS整周模糊度确认理论方法研 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包括升级获取技术,以发射 究进展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90:109-1016 测绘卫星组网为核心,建立空天地海多层次智能地信宁津生,黄谟涛,欧阳永忠,等·海空重力测量技术进展卟 传输网;升级快速处理分析技术,迅速挖掘,深入分 海洋测绘,2014,34(3):67- 19]宁津生,王华,程鹏飞,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 析地理信息;升级关键技术攻关水平,对遙感综合监 架体系建设及其进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测技术、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技术、多源数据融合与处 2015.4005):569-573 理技术、遥感信息提取与解译技术、地理要素变化监 「10宁津生,姚宜斌,张小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U 导航定位学报,2013(1):3-8 测技术、地理分析与统计技术开展攻关;提升装备水[l1孙中苗,翟振和,肖云,等航空重力测量的系统误差补偿 平,包括建设由高分光谱立体测图卫星、千涉雷达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47-52 激光测高卫星、重力卫星等组成的,具有长期稳定运 12】王乐洋,许才军,温扬茂.利用STN和 In SAR数据反演 208年青海大柴旦Mw63级地震断层参数U测绘学报 行能力的对地观测系统,增强高分遥感卫星影像获取 2013,42(2):168-176 的自主性和时效性,重点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13]许才军,尹智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研究 自动化、服务网络化、产品知识化、应用社会化。加 进展叮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39(10:135-1146 14杨元喜,曾安敏,景一帆。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双约束的 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测绘地 GNSS数据融合及其性质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理信息中的应用,提升地理国情信息处理、分析的速度 2014,39(2):127-131 动力和能力 15]1翟国君,黄谟涛,欧阳永忠,等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研制中 的关键技术囚海洋测绘,2014.34(3):73-76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已从传统的测量制图 16朱建军,解清华,左廷英,等.复数域最小二乘平差及其在 转变为包含3S技术、信息与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的 PollnSar植被高反演中的应用团测绘学报,201443(1):45-51 地理空间信息科学。近年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第一作者简介:宁津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现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 14 卷第 2 期 ·5· 外矢量数据由原来的 2~10 级提升到 14 级,首次发布 全球海底地形晕渲地图,更新全球陆地地形晕渲效果, 发布了维文、蒙文地名注记图层。 4  结  语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战略地位, 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卫星导航 定位、高分遥感卫星等技术的进步升级,推动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与测绘及地信 技术深度融合,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测绘与地理信 息的未来发展,需要在思想观念、管理理念、职责定位、 组织结构、力量布局、技术构架、产品结构、服务模 式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主要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①测绘与地信结构调整。②从计划生产转型到 按需测绘。③从静态测绘转型升级到动态测绘。④从 单一数据生产转型升级到多功能信息分析。⑤全面升 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包括升级获取技术,以发射 测绘卫星组网为核心,建立空天地海多层次智能地信 传输网 ;升级快速处理分析技术,迅速挖掘,深入分 析地理信息 ;升级关键技术攻关水平,对遥感综合监 测技术、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技术、多源数据融合与处 理技术、遥感信息提取与解译技术、地理要素变化监 测技术、地理分析与统计技术开展攻关 ;提升装备水 平,包括建设由高分光谱立体测图卫星、干涉雷达卫星、 激光测高卫星、重力卫星等组成的,具有长期稳定运 行能力的对地观测系统,增强高分遥感卫星影像获取 的自主性和时效性,重点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 自动化、服务网络化、产品知识化、应用社会化。加 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测绘地 理信息中的应用,提升地理国情信息处理、分析的速度、 动力和能力。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已从传统的测量制图 转变为包含 3S 技术、信息与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的 地理空间信息科学。近年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 继续加强,新应用、新业务继续加速出现,“大众化” 趋势更为明显。测绘与地理信息生产服务实现了高度 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按需、灵活、泛 在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正在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库热西·买合苏提 , 王春峰 . 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 : 测绘地 理信息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 [2] 曾文宪 , 方兴 , 刘经南 , 等 . 附有不等式约束的加权整体最 小二乘算法 [J]. 测绘学报 , 2014, 43(10):1 013-1 018 [3] 单杰 , 秦昆 , 黄长青 , 等 . 众源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 讨 [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2014,39(4):390-396 [4] 胡庆武 , 王明 , 李清泉 . 利用位置签到数据探索城市热点与 商圈 [J]. 测绘学报,2014,43(3):314-321 [5] 蒋涛 , 党亚民 , 章传银 . 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数据确定区域大 地水准面 [J]. 测绘学报 , 2013, 42(1):152-152 [6] 李建成 . 最新中国陆地数字高程基准模型 :重力似大地水准 面 CNGG2011[J]. 测绘学报 , 2012,41(5):651-660 [7] 刘经南 , 邓辰龙 , 唐卫明 . GNSS 整周模糊度确认理论方法研 究进展 [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4,39(9):1 009-1 016 [8] 宁津生 , 黄谟涛 , 欧阳永忠 , 等 . 海空重力测量技术进展 [J]. 海洋测绘 , 2014,34(3):67-72 [9] 宁 津 生 , 王 华 , 程 鹏 飞 , 等 . 2000 国 家 大 地 坐 标 系 框 架体系建设及其进展 [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5,40(5):569-573 [10] 宁津生 , 姚宜斌 , 张小红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 [J]. 导航定位学报 , 2013(1):3-8 [11] 孙中苗 , 翟振和 , 肖云 , 等 . 航空重力测量的系统误差补偿 [J]. 地球物理学报 , 2013,56(1):47-52 [12] 王乐洋 , 许才军 , 温扬茂 . 利用 STLN 和 InSAR 数据反演 2008 年青海大柴旦 Mw 6.3 级地震断层参数 [J]. 测绘学报 , 2013,42(2):168-176 [13] 许才军 , 尹智 . 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研究 进展 [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2014, 39(10):1 135-1 146 [14] 杨元喜 , 曾安敏 , 景一帆 . 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双约束的 GNSS 数据融合及其性质 [J].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2014,39(2):127-131 [15] 翟国君 , 黄谟涛 , 欧阳永忠 , 等 .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研制中 的关键技术 [J]. 海洋测绘 , 2014,34(3):73-76 [16] 朱建军 , 解清华 , 左廷英 , 等 . 复数域最小二乘平差及其在 PolInSAR 植被高反演中的应用 [J]. 测绘学报 , 2014,43(1):45-51 第一作者简介 :宁津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宁津生等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转型升级发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