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协会通讯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注意保存) 2020年第1期 (总第126期) 中国期刊协会秘书处编 2020年1月8日 匚间回刊协讲堂(第六期)专题报道 以守正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主讲人:富康年 主持人:吴尚之 主办单位:中国期刊协会 时间:2019年12月20 地点:中国经营报社 吴尚之: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富康年同志给大家开讲。 嘉宾、大家上午好!刊协讲堂又如期开讲 今天的刊协讲堂,我们邀请了老会长 了,今天是第六期,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期。石峰同志,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同志、刘 为什么这么讲呢?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泽林同志,专家组成员李佩钰同志,还有 成立70周年,在70年的历史上,期刊业中国期刊协会各分会的相关负责同志,我 在记录时代精神、传播科学真理、推动社就不一一介绍了。参加今天讲堂的嘉宾有 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部分在京期刊界的代表,对各位的到来, 贡献,树立了很多重要的品牌,大家所熟表示热烈的欢迎! 知的《读者》杂志就是这么一本杂志。今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1日,到 天的刊协讲堂请来了《读者》杂志掌门人读者集团考察调研,特别是到《读者》杂
—1— —1— 中国期刊协会通讯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注意保存) 2020 年第 1 期 (总第 126 期) 中国期刊协会秘书处编 2020 年 1 月 8 日 刊协讲堂(第六期)专题报道 吴尚之: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 嘉宾、大家上午好!刊协讲堂又如期开讲 了,今天是第六期,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期。 为什么这么讲呢?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70 周年,在 70 年的历史上,期刊业 在记录时代精神、传播科学真理、推动社 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 贡献,树立了很多重要的品牌,大家所熟 知的《读者》杂志就是这么一本杂志。今 天的刊协讲堂请来了《读者》杂志掌门人 富康年同志给大家开讲。 今天的刊协讲堂,我们邀请了老会长 石峰同志,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同志、刘 泽林同志,专家组成员李佩钰同志,还有 中国期刊协会各分会的相关负责同志,我 就不一一介绍了。参加今天讲堂的嘉宾有 部分在京期刊界的代表,对各位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 8 月 21 日,到 读者集团考察调研,特别是到《读者》杂 以守正创新和工匠精神 打造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主讲人:富康年 主持人:吴尚之 主办单位:中国期刊协会 时间:2019 年 12 月 20 日 地点:中国经营报社
志社考察调研,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对出开拓和品牌塑造,最后,《读者》转型和 版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期刊界也是一升级的一些做法。 个巨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 第一单元,您所了解和不了解的《读 们怎样做好出版、办好期刊指明了方向。者》。《读者》创刊于1981年,封面的 《读者》一直以来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这四个字是赵朴初先生当时写的,据说我 精神文化产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们当时的创刊人之一郑元绪同志找到了赵 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发老,赵老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面写了“读 挥了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的作用,目前杂者文摘”一个竖款一个横款,后来大家在 志在国内外的累计发行量达到20亿册,品编辑的时候做了一点点重新的组合,让它 牌价值达到300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更为美观,后面“读者”两个字还是用这 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个字里面的两个。我看到这两个字觉得 富康年同志是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委非常亲切,写的非常有文化气息。 员、董事、副总经理,《读者》读书会创始人, 我们的创办者是当时甘肃人民出版社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闻出版行的总编辑曹克己先生,正是他提出创办 业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 本刊物。80年代初的时候,社办刊物在咱 《读者》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能走们国家的期刊阵营里面一直是一个重要的 到今天?现在就请富康年同志就《读者》组成部分。曹克己提出,具体任务分给这 38年来如何坚守办刊初心,传承文化基因 位是胡亚权先生,一位是郑元绪 坚持守正创新,如何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先生,而且曹总是非常有担当的一个总编 神锻造品牌,如何做大市场、做响品牌等辑,也有文化情怀,他让他们两个放心去 话题开讲。 做,有了事他给他们支持。当时能有这么 一个好的环境,放开手去做,果然也使这 富康年:尊敬的吴会长、石会长,各个小苗长得很大。所以,非常感念曹总。 位期刊协会的领导,各位同行,同业先进 胡亚权和郑元绪是两个理科生,胡亚 两个月之前,吴会长让我来在这个场合做权是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郑元绪 点分享。我其实心中很忐忑,我觉得在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 中国期刊行业比我们做得好的太多了,有但是两个人都能写,口头表达也很好。他 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对《读者》也都们两个理科生创办了这本刊物,正是他们 比较了解,我也在不同的场合做过一些分栽下这棵树苗,而且呵护这棵树苗逐步长 享。今天我也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了这么大,所以我后来说我们是后来人,我们是 多的行业的老朋友,我们能在一块做一些乘凉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彭 探讨和分享,非常感谢期刊协会为我们提长城同志是在创办不久就来到了《读者》 供这个平台。 杂志社,也是《读者》的老人,在杂志社 今天跟各位领导、同行分享的大概是主持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对于《读 这样一些话题。第一,简单介绍一下《读者》者》品牌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的发展历程。因为很多人可能清楚,但是大家都很熟。 也会有一些同志可能不是很了解。第二, 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改名为《读 守正创新。第三,工匠精神。第四,市场者》,2000年《读者》改为《半月刊》
—2— —3— 志社考察调研,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对出 版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期刊界也是一 个巨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 们怎样做好出版、办好期刊指明了方向。 《读者》一直以来为读者提供丰富的 精神文化产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 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发 挥了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的作用,目前杂 志在国内外的累计发行量达到 20 亿册,品 牌价值达到 300 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富康年同志是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委 员、董事、副总经理,《读者》读书会创始人,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闻出版行 业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 《读者》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能走 到今天?现在就请富康年同志就《读者》 38 年来如何坚守办刊初心,传承文化基因, 坚持守正创新,如何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锻造品牌,如何做大市场、做响品牌等 话题开讲。 富康年:尊敬的吴会长、石会长,各 位期刊协会的领导,各位同行,同业先进: 两个月之前,吴会长让我来在这个场合做 一点分享。我其实心中很忐忑,我觉得在 中国期刊行业比我们做得好的太多了,有 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对《读者》也都 比较了解,我也在不同的场合做过一些分 享。今天我也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了这么 多的行业的老朋友,我们能在一块做一些 探讨和分享,非常感谢期刊协会为我们提 供这个平台。 今天跟各位领导、同行分享的大概是 这样一些话题。第一,简单介绍一下《读者》 的发展历程。因为很多人可能清楚,但是 也会有一些同志可能不是很了解。第二, 守正创新。第三,工匠精神。第四,市场 开拓和品牌塑造,最后,《读者》转型和 升级的一些做法。 第一单元,您所了解和不了解的《读 者》。《读者》创刊于 1981 年,封面的 这四个字是赵朴初先生当时写的,据说我 们当时的创刊人之一郑元绪同志找到了赵 老,赵老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面写了“读 者文摘”一个竖款一个横款,后来大家在 编辑的时候做了一点点重新的组合,让它 更为美观,后面“读者”两个字还是用这 四个字里面的两个。我看到这两个字觉得 非常亲切,写的非常有文化气息。 我们的创办者是当时甘肃人民出版社 的总编辑曹克己先生,正是他提出创办一 本刊物。80 年代初的时候,社办刊物在咱 们国家的期刊阵营里面一直是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曹克己提出,具体任务分给这 两位,一位是胡亚权先生,一位是郑元绪 先生,而且曹总是非常有担当的一个总编 辑,也有文化情怀,他让他们两个放心去 做,有了事他给他们支持。当时能有这么 一个好的环境,放开手去做,果然也使这 个小苗长得很大。所以,非常感念曹总。 胡亚权和郑元绪是两个理科生,胡亚 权是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郑元绪 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 但是两个人都能写,口头表达也很好。他 们两个理科生创办了这本刊物,正是他们 栽下这棵树苗,而且呵护这棵树苗逐步长 大,所以我后来说我们是后来人,我们是 乘凉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彭 长城同志是在创办不久就来到了《读者》 杂志社,也是《读者》的老人,在杂志社 主持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对于《读 者》品牌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家都很熟。 1993 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改名为《读 者》,2000 年《读者》改为《半月刊》
2015年《读者》改为彩色印刷。这是《读者》多,做起来真的很难。 发展的走势图,创办的时候发行量是3万 现在跟前些年相比,确实下滑了不少, 份,发展到2006年的时候到了一个高峰,但是整体还是可以的。我来之前了解了 2006、2007年是我们这一类的刊物发展的下,2020年我们的订阅应该会有所增加, 高点,当然此后还有其他的刊物发展不错。我们在思路上也有一些改变。2006年4月 但是,我研究2006、2007年实际上也是一份,两期加起来达到过1003万份,这是《读 个世界期刊业发展的高峰,从此以后这个者》发展的一个最高峰了。当然,这不是 行业尽管有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行业的最好的成绩,我记得当时《大众电影》单 景气度降低了。所以,我们行业间聚会大期就发行过970万份还是930万份,美国 家在一块交流最多的就是这个行业该怎么的《读者文摘》各种落地版本加起来曾经 走,我们将来的饭怎么吃 达到过3000万份。所以跟这些相比,我们 我记得几年以前,当时《家庭》杂志算是自己的一个高峰了。2019年5月,《读 搞社庆,我参加了。当时有《故事会》的者》杂志累计发行量突破20亿册,在深圳 张凯、《女友》的唐文华,还有《家庭》文博会上搞了一个仪式,也算是一个阶段 的李军,我们开玩笑说几年以后我们再来性的总结 看一看整个中国期刊行业发展得怎么样 新世纪以来,《读者》杂志的发行量 我们每个杂志到底怎么样,这五年也过去一直处于国内前列,有几个刊物的发行量 都比较大,像《半月谈》,我们都是处在 事实上我觉得咱们中国整个期刊业发这样一个整体领先的阵营里面。我做了一 展既不像原来人们讲的那么严重,因为有个表,近十年,在中国期刊中的市场份额 很多人发出过“死亡预言”,其中就包括总体上是在1A40到1/39,说明我们跟整个 像微软的比尔盖茨,都说过纸质书要消亡。期刊行业是同频共振的。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纸质期刊依然还活 应该说《读者》杂志的经济效益也比 着,有一些发展得更好,有一些走得还不较突出,我们跟一些大的期刊出版集团是 错,还有一些尽管受到影响,但是纸质期不能比,但是整体来讲我们的营业收入和 刊确实没有如他们想的那样消失。 利润,就单本杂志来说应该还是可以。特 我们行业里面也有一些这几年逆势而别是我们人比较少,人均利润一直居行业 上,发展非常好,但是整个期刊业确实存前列。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人均利润能够 在着发展前景的问题,大家还是非常忧虑,达到400万,现在也还是可以,去年因为 非常焦虑,我们经常在一块交流的时候也纸张价格上涨得非常厉害,我们杂志实现 是忧心忡忡,但是我想只要我们立志长远,的利润少一点,但是仍然还是有5000多万 我觉得纸刊还会比较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今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升,我们在202 且在局部的时候,我觉得它要焕发新的生年左右,基本上能达到一个亿的利润,应 机也不是不可能。同时,只要我们内容做该说作为一本杂志,它的经济效益还是突 得足够好,我觉得只是承载形式各个方面出的。 有一些变化,它也能比较华丽地转身,迎 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我们读者集团 来新的发展机遇,当然这是后话,我后面现在是下面有一个上市公司。所以,还要 还会提到一些,实际上转型升级说得比较考虑到如何来回报股东的问题。这些年来
—2— —3— 2015 年《读者》改为彩色印刷。这是《读者》 发展的走势图,创办的时候发行量是 3 万 份,发展到 2006 年的时候到了一个高峰, 2006、2007 年是我们这一类的刊物发展的 高点,当然此后还有其他的刊物发展不错。 但是,我研究 2006、2007 年实际上也是一 个世界期刊业发展的高峰,从此以后这个 行业尽管有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行业的 景气度降低了。所以,我们行业间聚会大 家在一块交流最多的就是这个行业该怎么 走,我们将来的饭怎么吃。 我记得几年以前,当时《家庭》杂志 搞社庆,我参加了。当时有《故事会》的 张凯、《女友》的唐文华,还有《家庭》 的李军,我们开玩笑说几年以后我们再来 看一看整个中国期刊行业发展得怎么样, 我们每个杂志到底怎么样,这五年也过去 了。 事实上我觉得咱们中国整个期刊业发 展既不像原来人们讲的那么严重,因为有 很多人发出过“死亡预言”,其中就包括 像微软的比尔盖茨,都说过纸质书要消亡。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纸质期刊依然还活 着,有一些发展得更好,有一些走得还不 错,还有一些尽管受到影响,但是纸质期 刊确实没有如他们想的那样消失。 我们行业里面也有一些这几年逆势而 上,发展非常好,但是整个期刊业确实存 在着发展前景的问题,大家还是非常忧虑, 非常焦虑,我们经常在一块交流的时候也 是忧心忡忡,但是我想只要我们立志长远, 我觉得纸刊还会比较顽强地生存下去,而 且在局部的时候,我觉得它要焕发新的生 机也不是不可能。同时,只要我们内容做 得足够好,我觉得只是承载形式各个方面 有一些变化,它也能比较华丽地转身,迎 来新的发展机遇,当然这是后话,我后面 还会提到一些,实际上转型升级说得比较 多,做起来真的很难。 现在跟前些年相比,确实下滑了不少, 但是整体还是可以的。我来之前了解了一 下,2020 年我们的订阅应该会有所增加, 我们在思路上也有一些改变。2006 年 4 月 份,两期加起来达到过 1003 万份,这是《读 者》发展的一个最高峰了。当然,这不是 最好的成绩,我记得当时《大众电影》单 期就发行过 970 万份还是 930 万份,美国 的《读者文摘》各种落地版本加起来曾经 达到过 3000 万份。所以跟这些相比,我们 算是自己的一个高峰了。2019 年 5 月,《读 者》杂志累计发行量突破 20 亿册,在深圳 文博会上搞了一个仪式,也算是一个阶段 性的总结。 新世纪以来,《读者》杂志的发行量 一直处于国内前列,有几个刊物的发行量 都比较大,像《半月谈》,我们都是处在 这样一个整体领先的阵营里面。我做了一 个表,近十年,在中国期刊中的市场份额 总体上是在 1/40 到 1/39,说明我们跟整个 期刊行业是同频共振的。 应该说《读者》杂志的经济效益也比 较突出,我们跟一些大的期刊出版集团是 不能比,但是整体来讲我们的营业收入和 利润,就单本杂志来说应该还是可以。特 别是我们人比较少,人均利润一直居行业 前列。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人均利润能够 达到 400 万,现在也还是可以,去年因为 纸张价格上涨得非常厉害,我们杂志实现 的利润少一点,但是仍然还是有 5000 多万, 今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升,我们在 2012 年左右,基本上能达到一个亿的利润,应 该说作为一本杂志,它的经济效益还是突 出的。 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我们读者集团 现在是下面有一个上市公司。所以,还要 考虑到如何来回报股东的问题。这些年来
我们在经济效益和发行量的平衡上面,我版,主要针对初中到高中低年级的学生, 们的取舍可能有所侧重。我们可能更注重这个杂志现在发行几十万份,也还不错。 实现这些经济效益,所以不能给渠道商更 我们还出版了一些主题类特刊,如抗 多的让利,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杂志的发行。战70周年特刊,汶川地震特刊,当时向灾 2005年,商务部专门给我们授了一个区捐赠了10万册。还有入选中宣部资助的 牌,《读者》品牌现在价值300亿元。当主题出版,改革开放40年的特刊,也就是 然,我们也得到很多党和政府及社会的肯去年的。这些刊物主要是因当时具体的情 定,《读者》作品获得很多荣誉,中宣部、况做了一个主题比较聚集的出版,是特刊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期刊协但是既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实际上经济效 会给予《读者》非常多的肯定,我们先后益也还可以 获得几次国家期刊奖,2018年1月,我们 读者传媒旗下还有一些其他刊物,《读 获得第四届出版政府奖。 者欣赏》《都市作文》《老年》,《飞碟 我们在全世界的覆盖也还是比较广探索》也是1981年跟《读者》一块创刊的, 泛,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我们现在全国也还比较有影响。有的现在处于休 在在北美发行4万册,主要是美国。中国刊状态,但是马上就要恢复了,也是老刊 台湾及港澳地区,我们现在发行25000册。物。在《读者》发展过程中,整体来讲相 我想特别汇报一下我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对还是比较顺利,但是其实遇到的问题也 情况,2010年8月25日,台湾当时“行比较多。有几次《读者》的发展差一点就 政院新闻局”正式核准《读者》进入台湾不能延续下来,有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地区发行。《读者》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本有些是外部的因素。总而言之,遇到过几 进入台湾地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杂志,翻开次大的坎。其中大家可能更多的关注的就 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是《读者文摘》后面改成《读者》这个事 我们计划2020年春天,推出一个俄文情,因为我们最早创办的时候就叫《读者 版,在独联体国家发行。因为“一带一路”文摘》,美国有一个《读者文摘》,可能 倡议现在深入人心,特别是中亚这些地方是不是有借鉴,我也说不清楚。但是,当 对于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读者》时我们的创办者希望这本杂志是一个有读 杂志计划落地乌兹别克斯坦,从那个地方者分享和更多读者的这么一个刊物,所以 辐射,向独联体的国家发行《读者》的俄叫《读者文摘》。 文版,现在我们在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之 到了80年代末,美国的《读者文摘》 中,明年春天我们计划开始发行 就在中国注册了中文商标,因为当时大家 另外,我们还出版了很多公益版本。的商标意识不强,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没当 比如藏文版,主要在青海、西藏、甘肃和 事,但是到后面人家不断在接洽这个事 四川的藏区发行;维文版,在新疆发行 直拖到90年代初,最后看起来不改名也 我们和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维不行。所以,就痛下决心,采取的办法就 文版是新疆地区发行量比较大的刊物。盲不是大家商量着给它换个名字,因为当时 文版,我们跟盲文出版社合作了很长时间,《读者文摘》已经很成气候了,发行量比 主要供借阅,也有少量的订阅和购买,都较大,当时单期一百多万,改名的风险还 是不挣钱,属于公益版。我们还办了校园是蛮大的。所以,跟广大的读者进行了
—4— —5— 我们在经济效益和发行量的平衡上面,我 们的取舍可能有所侧重。我们可能更注重 实现这些经济效益,所以不能给渠道商更 多的让利,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杂志的发行。 2005 年,商务部专门给我们授了一个 牌,《读者》品牌现在价值 300 亿元。当 然,我们也得到很多党和政府及社会的肯 定,《读者》作品获得很多荣誉,中宣部、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期刊协 会给予《读者》非常多的肯定,我们先后 获得几次国家期刊奖, 2018 年 1 月,我们 获得第四届出版政府奖。 我们在全世界的覆盖也还是比较广 泛,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我们现 在在北美发行 4 万册,主要是美国。中国 台湾及港澳地区,我们现在发行 25000 册。 我想特别汇报一下我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 情况,2010 年 8 月 25 日,台湾当时“行 政院新闻局”正式核准《读者》进入台湾 地区发行。《读者》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本 进入台湾地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杂志,翻开 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我们计划 2020 年春天,推出一个俄文 版,在独联体国家发行。因为“一带一路” 倡议现在深入人心,特别是中亚这些地方 对于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所以《读者》 杂志计划落地乌兹别克斯坦,从那个地方 辐射,向独联体的国家发行《读者》的俄 文版,现在我们在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之 中,明年春天我们计划开始发行。 另外,我们还出版了很多公益版本。 比如藏文版,主要在青海、西藏、甘肃和 四川的藏区发行;维文版,在新疆发行, 我们和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维 文版是新疆地区发行量比较大的刊物。盲 文版,我们跟盲文出版社合作了很长时间, 主要供借阅,也有少量的订阅和购买,都 是不挣钱,属于公益版。我们还办了校园 版,主要针对初中到高中低年级的学生, 这个杂志现在发行几十万份,也还不错。 我们还出版了一些主题类特刊,如抗 战 70 周年特刊,汶川地震特刊,当时向灾 区捐赠了 10 万册。还有入选中宣部资助的 主题出版,改革开放 40 年的特刊,也就是 去年的。这些刊物主要是因当时具体的情 况做了一个主题比较聚集的出版,是特刊, 但是既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实际上经济效 益也还可以。 读者传媒旗下还有一些其他刊物,《读 者欣赏》《都市作文》《老年》,《飞碟 探索》也是 1981 年跟《读者》一块创刊的, 在全国也还比较有影响。有的现在处于休 刊状态,但是马上就要恢复了,也是老刊 物。在《读者》发展过程中,整体来讲相 对还是比较顺利,但是其实遇到的问题也 比较多。有几次《读者》的发展差一点就 不能延续下来,有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有些是外部的因素。总而言之,遇到过几 次大的坎。其中大家可能更多的关注的就 是《读者文摘》后面改成《读者》这个事 情,因为我们最早创办的时候就叫《读者 文摘》,美国有一个《读者文摘》,可能 是不是有借鉴,我也说不清楚。但是,当 时我们的创办者希望这本杂志是一个有读 者分享和更多读者的这么一个刊物,所以 叫《读者文摘》。 到了 80 年代末,美国的《读者文摘》 就在中国注册了中文商标,因为当时大家 的商标意识不强,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没当 回事,但是到后面人家不断在接洽这个事, 一直拖到 90 年代初,最后看起来不改名也 不行。所以,就痛下决心,采取的办法就 不是大家商量着给它换个名字,因为当时 《读者文摘》已经很成气候了,发行量比 较大,当时单期一百多万,改名的风险还 是蛮大的。所以,跟广大的读者进行了一
个征名活动,很多人都参与了。收到的信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件堆得像小山似的,最后从众多的读者的我们历经五年的努力,在上交所上市了 意见里面选取了《读者》。这次活动对于《读这是在国内第一个具有期刊概念的股票在 者》来说是一个劫,尽管后果很好。大家A股登陆。登陆上交所以后,实际上对于《读 都知道一个成熟的产品已经有很好的市场者》的发展来说我觉得意义也非常重大 占有率了,要给它改名,风险是很大的。 因为我们有了品牌厚实的基础,再加上有 我在几个地方也讲过,比如像王老吉了资本平台,我们就有了两个翅膀,所以 和加多宝,都是罐凉茶,配方、口味、工这两年的发展也说明这两个东西都是非常 艺都一样,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罐和那一罐重要的,有了资本助力,很多事情做起来 是一样的,这个是不容易的。所以加多宝也相对方便。当然,作为一个公众公司 花了很多钱,市场营销做得非常好,我们你受到的限制,你的透明度会大大增强。 现在终于清楚,加多宝跟那个一样,所以总而言之,上市以后资金充裕一些,治理 它的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花的钱就海了结构更为规范,我觉得这是关键,做事要 去了。 考虑到规范的程度,在管理上就会更加严 那么,在当时《读者》面临的改名风谨一些 险还是蛮大的,经过读者的深度参与以后, 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的组织架构, 改名以后发行量进一步地扩大,影响更加原来甘肃人民出版社下面有很多副牌社 的延展。所以这次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危机2006年我们改制成为企业以后就叫读者出 公关。当然,我们从后果来看,“读者”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读者集团又把优 这两个字比“读者文摘”从商标的使用方质的资产单独拎出来,剔除了部分非经营 面来看更加便利,因为现在做的别的东西资产,成立了一个股份公司,这个股份公 可以叫“读者”,但是带上“文摘”两个司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叫读者传媒,《读 字明显感觉它是一个杂志的名字,这对于者》杂志社现在成为读者传媒下属的一个 商标的增值和后续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期刊经营单位,我们还有很多出版社。所 有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商标意识,从以,外面的人经常会比较糊涂,都叫读者, 1993年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商标,最终从众到底是哪个?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架构。 多的设计中选定了当时中央工艺美院的 第二单元,君子豹变,守正创新。这 个教授设计的一个商标,再加上赵先生写是今天的主题。《读者》整体发展战略我 的“读者”这两个字,就组成了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我们是这么一种思路,首先是 共同的商标,当时陈汉民先生说《读者》编好杂志,把内容做好,这是个基础;然 是一本文摘杂志,寓意采花酿蜜,所以设后是做大市场,因为是大众刊物,市场容 计了可爱的小蜜蜂,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量要足够大。你不是分众的、小众的杂志 用,现在这个小蜜蜂很值钱了,后面我还所以,一定要做大市场;突出双效益,没 要提到我们品牌的变现能力现在大大增有社会效益走不远,没有经济效益很难活 加。所以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坏事,但是如下来;铸名品牌,我们要把它铸成一个非 何趋利避害,如何成功化解这些危机,我常好的品牌,然后靠这个品牌往下走,企 觉得是一个课题。 业的生命力才更强。这是我们基本的发展 2015年12月10日,对于《读者》来逻辑。几十年以来,大体上也是循着这个
—4— —5— 个征名活动,很多人都参与了。收到的信 件堆得像小山似的,最后从众多的读者的 意见里面选取了《读者》。这次活动对于《读 者》来说是一个劫,尽管后果很好。大家 都知道一个成熟的产品已经有很好的市场 占有率了,要给它改名,风险是很大的。 我在几个地方也讲过,比如像王老吉 和加多宝,都是罐凉茶,配方、口味、工 艺都一样,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罐和那一罐 是一样的,这个是不容易的。所以加多宝 花了很多钱,市场营销做得非常好,我们 现在终于清楚,加多宝跟那个一样,所以 它的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花的钱就海了 去了。 那么,在当时《读者》面临的改名风 险还是蛮大的,经过读者的深度参与以后, 改名以后发行量进一步地扩大,影响更加 的延展。所以这次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危机 公关。当然,我们从后果来看,“读者” 这两个字比“读者文摘”从商标的使用方 面来看更加便利,因为现在做的别的东西 可以叫“读者”,但是带上“文摘”两个 字明显感觉它是一个杂志的名字,这对于 商标的增值和后续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 有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商标意识,从 1993 年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商标,最终从众 多的设计中选定了当时中央工艺美院的一 个教授设计的一个商标,再加上赵先生写 的“读者”这两个字,就组成了我们现在 共同的商标,当时陈汉民先生说《读者》 是一本文摘杂志,寓意采花酿蜜,所以设 计了可爱的小蜜蜂,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 用,现在这个小蜜蜂很值钱了,后面我还 要提到我们品牌的变现能力现在大大增 加。所以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坏事,但是如 何趋利避害,如何成功化解这些危机,我 觉得是一个课题。 2015 年 12 月 10 日,对于《读者》来 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我们历经五年的努力,在上交所上市了, 这是在国内第一个具有期刊概念的股票在 A 股登陆。登陆上交所以后,实际上对于《读 者》的发展来说我觉得意义也非常重大, 因为我们有了品牌厚实的基础,再加上有 了资本平台,我们就有了两个翅膀,所以 这两年的发展也说明这两个东西都是非常 重要的,有了资本助力,很多事情做起来 也相对方便。当然,作为一个公众公司, 你受到的限制,你的透明度会大大增强。 总而言之,上市以后资金充裕一些,治理 结构更为规范,我觉得这是关键,做事要 考虑到规范的程度,在管理上就会更加严 谨一些。 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的组织架构, 原来甘肃人民出版社下面有很多副牌社, 2006 年我们改制成为企业以后就叫读者出 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 年读者集团又把优 质的资产单独拎出来,剔除了部分非经营 资产,成立了一个股份公司,这个股份公 司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叫读者传媒,《读 者》杂志社现在成为读者传媒下属的一个 期刊经营单位,我们还有很多出版社。所 以,外面的人经常会比较糊涂,都叫读者, 到底是哪个?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架构。 第二单元,君子豹变,守正创新。这 是今天的主题。《读者》整体发展战略我 总结一下,我们是这么一种思路,首先是 编好杂志,把内容做好,这是个基础;然 后是做大市场,因为是大众刊物,市场容 量要足够大。你不是分众的、小众的杂志。 所以,一定要做大市场;突出双效益,没 有社会效益走不远,没有经济效益很难活 下来;铸名品牌,我们要把它铸成一个非 常好的品牌,然后靠这个品牌往下走,企 业的生命力才更强。这是我们基本的发展 逻辑。几十年以来,大体上也是循着这个
思路在走。 给这么多的人办一个刊物,内容的取舍就 市场份额是什么决定的呢?不外乎就是比较麻烦。后面我还要提到,我们这种 是这些东西:产品力、渠道力、价格力、平衡怎么来做。所以,这种大众的定位就 品牌力,这几个东西决定了你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它的文化定位。我们在想这么多的 所以,我们也是给这个产品在各个方面小受众,差异比较大,哪一个内容是共性的 心翼翼的掌握好它的平衡关系,就是在品呢?我们想人性的东西是共性的。每个人 牌、量、渠道、价格各个方面掌握好它的都有他自己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都 这种平衡,让它能够行稳致远 有他的文化需求,这些东西是共性。所以 守正创新。守的是什么“正”?因为我们紧紧地抓住这些东西来做文章。这样 《读者》总体来讲确实能算上是一个奇迹,我们的内容就有了一个相对比较聚焦的 创刊38年一直发展得应该还是比较好,点。所以,讲人的精神建设,我们主要抓 但是各有各的好,期刊也是各美其美,读住这一点。 者在这个特定领域或是发展得不错。我们 杂志主要围绕这两个线:第一,主流 经常问成功的理由主要有哪些?我说确实的核心价值,这是主体部分。第二,正能量 很多,但是归根到底我觉得还是定位的成这是底线。正能量是什么东西呢?向上、 功,是思想的成功,是内容的成功,是文向善、向美。这些东西要真正把它做到, 化的成功,是这些东西,也就是它的底子,要融化在一本杂志里面,要融化在几万篇 我们在内容方面应该说首先是它的成功之文章里面,其实长远坚持也不太容易。向 上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们要引导,要给 所以,一开始“博采中外,荟萃精华、人以提升,读了文章以后,不能让人颓废 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奠定不能让人产生错觉,不能让人迷茫,要对 了《读者》的基本文化架构,是刊物能够人有向上的精神的提升。所以,我们刊发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包容世界优秀文化,了很多各种各样人物在某个地方的闪光 同时关注人性、关注爱、关注成长、关注点,积极向上的。一个人一生会经历很多 社会,虽偏居中国西北一隅,却具有世界挫折,也会有很多起伏,是不是能够面对 的视野、现代的眼光,符合人类进步和时这些起伏,始终保持向上的力量,是需要 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我们从内容上始终人鼓舞的。这些话讲起来容易,但是要常 把它限定在一个非常明确的这样一个疆域年的“守”,把这些东西不断地做好,需 之内,不让它走偏。 要一代一代的编辑深刻地理解这些含义 《读者》的受众定位决定了它的内要向上。这应该说也是文化基本的属性在 容,受众定位是什么?是大众刊物。其实里面 大众刊物比较难办,因为我们的受众里面 向善,鼓励人做好事,这个很简单 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也有初中,甚至实际上《读者》在这个板块里面向善是做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看,年龄差异非常大。得最足的,《读者》里面都是好人的故事 还有学历背景也不一样,有高级别的官员,是好人的天地。人做了善事以后,内心就 像国家领导人,大学教授、科学家,还有会比较丰盈,就会比较充实,就会充满 些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所以它的阅读种正能量。大家想想,你早上起来开车带 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是一个大众的群体。了一个顺路人,到那个地方说,我不要钱
—6— —7— 思路在走。 市场份额是什么决定的呢?不外乎就 是这些东西:产品力、渠道力、价格力、 品牌力,这几个东西决定了你的市场份额。 所以,我们也是给这个产品在各个方面小 心翼翼的掌握好它的平衡关系,就是在品 牌、量、渠道、价格各个方面掌握好它的 这种平衡,让它能够行稳致远。 守正创新。守的是什么“正”?因为 《读者》总体来讲确实能算上是一个奇迹, 创刊 38 年一直发展得应该还是比较好, 但是各有各的好,期刊也是各美其美,读 者在这个特定领域或是发展得不错。我们 经常问成功的理由主要有哪些?我说确实 很多,但是归根到底我觉得还是定位的成 功,是思想的成功,是内容的成功,是文 化的成功,是这些东西,也就是它的底子, 我们在内容方面应该说首先是它的成功之 处。 所以,一开始“博采中外,荟萃精华、 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奠定 了《读者》的基本文化架构,是刊物能够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包容世界优秀文化, 同时关注人性、关注爱、关注成长、关注 社会,虽偏居中国西北一隅,却具有世界 的视野、现代的眼光,符合人类进步和时 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我们从内容上始终 把它限定在一个非常明确的这样一个疆域 之内,不让它走偏。 《读者》的受众定位决定了它的内 容,受众定位是什么?是大众刊物。其实 大众刊物比较难办,因为我们的受众里面 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也有初中,甚至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看,年龄差异非常大。 还有学历背景也不一样,有高级别的官员, 像国家领导人,大学教授、科学家,还有 一些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所以它的阅读 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是一个大众的群体。 给这么多的人办一个刊物,内容的取舍就 是比较麻烦。后面我还要提到,我们这种 平衡怎么来做。所以,这种大众的定位就 决定了它的文化定位。我们在想这么多的 受众,差异比较大,哪一个内容是共性的 呢?我们想人性的东西是共性的。每个人 都有他自己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都 有他的文化需求,这些东西是共性。所以, 我们紧紧地抓住这些东西来做文章。这样 我们的内容就有了一个相对比较聚焦的 点。所以,讲人的精神建设,我们主要抓 住这一点。 杂志主要围绕这两个线:第一,主流 的核心价值,这是主体部分。第二,正能量, 这是底线。正能量是什么东西呢?向上、 向善、向美。这些东西要真正把它做到, 要融化在一本杂志里面,要融化在几万篇 文章里面,其实长远坚持也不太容易。向 上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们要引导,要给 人以提升,读了文章以后,不能让人颓废, 不能让人产生错觉,不能让人迷茫,要对 人有向上的精神的提升。所以,我们刊发 了很多各种各样人物在某个地方的闪光 点,积极向上的。一个人一生会经历很多 挫折,也会有很多起伏,是不是能够面对 这些起伏,始终保持向上的力量,是需要 人鼓舞的。这些话讲起来容易,但是要常 年的“守”,把这些东西不断地做好,需 要一代一代的编辑深刻地理解这些含义, 要向上。这应该说也是文化基本的属性在 里面。 向善,鼓励人做好事,这个很简单。 实际上《读者》在这个板块里面向善是做 得最足的,《读者》里面都是好人的故事, 是好人的天地。人做了善事以后,内心就 会比较丰盈,就会比较充实,就会充满一 种正能量。大家想想,你早上起来开车带 了一个顺路人,到那个地方说,我不要钱
我也是举手之劳,你是不是今天一天都很西。实际上,文化不自信也就这几百年的 愉快。进门以后遇到同事一个善意的微笑,事情,我们暂时落后了,所以社会上会有 虽是小善,但是你心里面会非常舒服。我文化自大、或者文化自卑这样的心理,但 过马路的时候扶了一个老人,今天我就觉是文化自卑更多。有些人说,只有西方的 得挺好,我觉得我对这个社会有一点贡献。这些东西才能支撑起现代化的大事,好像 向美,要欣赏艺术,欣赏自然,欣赏中国这些东西落后了。特别是这些年来福 切美好的东西。我经常说,人分两种,山的著作,还有亨廷顿的著作对一些知识 种是有趣的人,一种是无趣的人。有趣分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历史的终结,文 的人懂得欣赏美,这样人很充实,所以我明的冲突,这对相当多的人有影响。 们要尝试着欣赏好的音乐、好的美术、好 另外,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雕塑、好的其他的艺术作品,还有我们这些年来增加了编辑自觉,也就是特意在 要懂得欣赏自然的美。 这些方面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所 有时候有一些人说到哪个地方去,我以,余秋雨说《读者》的大多数篇目, 去了以后说,也就那么回事,为什么?他挖掘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的美 在那个地方的美没有引起他的共鸣,所以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不掺杂质,因 我们要不断地强化这些东西,《读者》杂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的组成一个独立的 志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些都是属天地。魏明伦也说,《读者》不靠“枕头” 于正能量 不靠“拳头”,却能超越“两头”书刊的 核心的价值,我觉得第一要坚守中华销量,靠什么?文字感染力、知识信息量、 文化的立场,对于中华文化要有亲和感 观赏趣味性。 要弘扬它,《读者》里的很多文章都是从 这是守正之“正”,这些东西是长期的。 这个角度出发的。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 守正之“守”,有了“正”还要“守 没有中断的文明。休谟有一个预言:一个所以,我们整体来讲是传承这种文化基因 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只要繁荣登顶以后,只坚守核心的理念,也就是说不忘初心。我 要它衰落了,就永远不可能再起来。事实们创刊以后,《读者》杂志虽然经历了这 上中华文明恰好打破了这个休谟预言。因么多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编辑,但是整体上 为几千年以来,我们长时间是在世界的顶来说,这种文化基因是传承得很好的。我 上,中国在一段时间衰落了,但是最多们那儿有一个现象,就是编辑人员相对比 三百年又崛起了。所以,现在经常有人较稳定,流动不太厉害,这个我觉得有几 说是崛起,我觉得崛起不够准确,准确的个方面。第一,大家觉得这个地方气氛还 表述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蛮不错,也是一个品牌。第二,待遇也不错, 我觉得文化自信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还能留住人。所以我们那儿的编辑相对来 这需要我们细化到所有的文化工作里面去说比较固定,大家非常认可这些办刊理念 体会。大家想想老子的宇宙观,《论语》我们一个辅发编辑要经过五年培养才能成 里的人生观,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方为责任编辑,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而且我 法论,几千年以来还是很管用,现在我们们主要的杂志的掌门人一般会掌管十年左 依靠中华文化要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右,整体来讲,掌管《读者》的人任期相 确实我们自己首先要欣赏我们自己好的东对比较长,这个也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我
—6— —7— 我也是举手之劳,你是不是今天一天都很 愉快。进门以后遇到同事一个善意的微笑, 虽是小善,但是你心里面会非常舒服。我 过马路的时候扶了一个老人,今天我就觉 得挺好,我觉得我对这个社会有一点贡献。 向美,要欣赏艺术,欣赏自然,欣赏 一切美好的东西。我经常说,人分两种, 一种是有趣的人,一种是无趣的人。有趣 的人懂得欣赏美,这样人很充实,所以我 们要尝试着欣赏好的音乐、好的美术、好 的雕塑、好的其他的艺术作品,还有我们 要懂得欣赏自然的美。 有时候有一些人说到哪个地方去,我 去了以后说,也就那么回事,为什么?他 在那个地方的美没有引起他的共鸣,所以 我们要不断地强化这些东西,《读者》杂 志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些都是属 于正能量。 核心的价值,我觉得第一要坚守中华 文化的立场,对于中华文化要有亲和感, 要弘扬它,《读者》里的很多文章都是从 这个角度出发的。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 没有中断的文明。休谟有一个预言:一个 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只要繁荣登顶以后,只 要它衰落了,就永远不可能再起来。事实 上中华文明恰好打破了这个休谟预言。因 为几千年以来,我们长时间是在世界的顶 上,中国在一段时间衰落了,但是最多 二三百年又崛起了。所以,现在经常有人 说是崛起,我觉得崛起不够准确,准确的 表述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觉得文化自信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这需要我们细化到所有的文化工作里面去 体会。大家想想老子的宇宙观,《论语》 里的人生观,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方 法论,几千年以来还是很管用,现在我们 依靠中华文化要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确实我们自己首先要欣赏我们自己好的东 西。实际上,文化不自信也就这几百年的 事情,我们暂时落后了,所以社会上会有 文化自大、或者文化自卑这样的心理,但 是文化自卑更多。有些人说,只有西方的 这些东西才能支撑起现代化的大事,好像 中国这些东西落后了。特别是这些年来福 山的著作,还有亨廷顿的著作对一些知识 分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历史的终结,文 明的冲突,这对相当多的人有影响。 另外,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年来增加了编辑自觉,也就是特意在 这些方面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所 以,余秋雨说《读者》的大多数篇目, 挖掘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的美 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不掺杂质,因 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的组成一个独立的 天地。魏明伦也说,《读者》不靠“枕头”, 不靠“拳头”,却能超越“两头”书刊的 销量,靠什么?文字感染力、知识信息量、 观赏趣味性。 这是守正之“正”,这些东西是长期的。 守正之“守”,有了“正”还要“守”。 所以,我们整体来讲是传承这种文化基因, 坚守核心的理念,也就是说不忘初心。我 们创刊以后,《读者》杂志虽然经历了这 么多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编辑,但是整体上 来说,这种文化基因是传承得很好的。我 们那儿有一个现象,就是编辑人员相对比 较稳定,流动不太厉害,这个我觉得有几 个方面。第一,大家觉得这个地方气氛还 蛮不错,也是一个品牌。第二,待遇也不错, 还能留住人。所以我们那儿的编辑相对来 说比较固定,大家非常认可这些办刊理念。 我们一个辅发编辑要经过五年培养才能成 为责任编辑,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而且我 们主要的杂志的掌门人一般会掌管十年左 右,整体来讲,掌管《读者》的人任期相 对比较长,这个也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我
们这些编辑理念、经营理念的传承。人员我真的毫不夸张,一片纸屑、一个烟头都 更换过于频繁,对于办刊确实不是一个好没有,很多人在那个地方维持。所以,这 些东西都是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是方 所以,我们对这些东西应该是矢志不方面面,我们都要做工作,尤其是媒体 渝的在坚守。美国《读者文摘》的创始人要不厌其烦地来讲。我们通过讲很多这样 曾经说过,越是保守越有力量,如果从积的小故事,至少让读这本杂志的人能够受 极的方面理解,杂志真的是需要守的,你到一些触动,从小处也有一些提升。 的核心东西,你巩固的读者群是不能变的, 抵制低俗,我们很少登明星八卦,我 你核心的理念一变,他马上就走了。实际们登过秦恰,但是我们讲她怎么善待他人 上在这个方面,国内很多报刊应该比较有我们也讲体育明星,我们讲他们如何拼搏, 感触,就是这个理念变得太快。大家想想,找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我常去一个馆吃饭,就喜欢那一口,结果 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是《读者》长期 换了一个经营者,味道完全不同了,我去做的事情,这正是我们需要长期“守”的 吗?那就是新的一波人可能去了,过了几这个东西。彭长城同志写了一本书,就叫 天又换了一个味道,他还去吗?沉淀不下《读者的人文关怀》,就是讲这些问题 来。所以,我觉得杂志的“守”不光是内 不折腾,我们的队伍相对稳定,我们 容上,另外也有利于它的经营。对于读者的理念得以坚守,我们是一个社办期刊 群深厚的巩固,还是很有关系的 从某种意义上把这个人考核好了以后,基 我们也坚信并传播“常识”,抵制低本上就相对的稳定。所以,不折腾也非常 俗,坚持引领,拒绝迎合。过去《读者》重要。 有很多文章,讲一个什么事?在公共场合 我们对于前辈的编辑都比较尊重,他 要排队,不要大声喧哗,我们登过很多这们发展了的一些理念我们小心翼翼的在呵 样的文章,它只是从有趣的故事里面来讲,护。所以,对这本杂志来说,建设远远大 这些都是“常识”,实际上这些东西我觉于解构。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发展之道 得是很有用处的,我们媒体共同的努力,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 再加上法律法规的要求,社会的进步,人同时用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产生特定的联 的素质就慢慢地提高了。 系,为个人的提升,社会、民族和国家的 大家看一看,过去很多人到兰州去吃进步做优秀文化的积累和正能量的传播是 牛肉面,那个馆小,一个脚踩着凳子,另必须坚守的,这是守正之“守”。 外一个人端着汤汤水水,不小心浇你一头, 创新的“新”,我们追求的是改良 不排队。现在牛肉面都要排队了,我觉得所以,我讲君子豹变,《易经》说:大人虎变, 这是很大的进步。现在公共汽车站上车也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我们信奉的是君子 是秩序井然,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的进豹变,就是要逐步地改良。杂志这个品种 步,我们现在也很少见到在大众场合拿出最适合改良,它不像别的东西,一本书出 手机来,一顿聒噪的大声的喧哗,没有了,来就定型了,但是杂志是一个连续出版物 讲秩序了,知道在公共地方不能乱扔纸屑。可以一期一期的,这一期做得不好,下 我的老家在甘肃河西,那个地方是个县城,期,我的改良你还是察觉不到。所以,我 风沙又大,但是现在你去看非常非常干净,们杂志正是循着改良这个路在往前走,与
—8— —9— 们这些编辑理念、经营理念的传承。人员 更换过于频繁,对于办刊确实不是一个好 事。 所以,我们对这些东西应该是矢志不 渝的在坚守。美国《读者文摘》的创始人 曾经说过,越是保守越有力量,如果从积 极的方面理解,杂志真的是需要守的,你 的核心东西,你巩固的读者群是不能变的, 你核心的理念一变,他马上就走了。实际 上在这个方面,国内很多报刊应该比较有 感触,就是这个理念变得太快。大家想想, 我常去一个馆吃饭,就喜欢那一口,结果 换了一个经营者,味道完全不同了,我去 吗?那就是新的一波人可能去了,过了几 天又换了一个味道,他还去吗?沉淀不下 来。所以,我觉得杂志的“守”不光是内 容上,另外也有利于它的经营。对于读者 群深厚的巩固,还是很有关系的。 我们也坚信并传播“常识”,抵制低 俗,坚持引领,拒绝迎合。过去《读者》 有很多文章,讲一个什么事?在公共场合 要排队,不要大声喧哗,我们登过很多这 样的文章,它只是从有趣的故事里面来讲, 这些都是“常识”,实际上这些东西我觉 得是很有用处的,我们媒体共同的努力, 再加上法律法规的要求,社会的进步,人 的素质就慢慢地提高了。 大家看一看,过去很多人到兰州去吃 牛肉面,那个馆小,一个脚踩着凳子,另 外一个人端着汤汤水水,不小心浇你一头, 不排队。现在牛肉面都要排队了,我觉得 这是很大的进步。现在公共汽车站上车也 是秩序井然,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的进 步,我们现在也很少见到在大众场合拿出 手机来,一顿聒噪的大声的喧哗,没有了, 讲秩序了,知道在公共地方不能乱扔纸屑。 我的老家在甘肃河西,那个地方是个县城, 风沙又大,但是现在你去看非常非常干净, 我真的毫不夸张,一片纸屑、一个烟头都 没有,很多人在那个地方维持。所以,这 些东西都是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是方 方面面,我们都要做工作,尤其是媒体, 要不厌其烦地来讲。我们通过讲很多这样 的小故事,至少让读这本杂志的人能够受 到一些触动,从小处也有一些提升。 抵制低俗,我们很少登明星八卦,我 们登过秦怡,但是我们讲她怎么善待他人, 我们也讲体育明星,我们讲他们如何拼搏, 找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是《读者》长期 做的事情,这正是我们需要长期“守”的 这个东西。彭长城同志写了一本书,就叫 《读者的人文关怀》,就是讲这些问题。 不折腾,我们的队伍相对稳定,我们 的理念得以坚守,我们是一个社办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把这个人考核好了以后,基 本上就相对的稳定。所以,不折腾也非常 重要。 我们对于前辈的编辑都比较尊重,他 们发展了的一些理念我们小心翼翼的在呵 护。所以,对这本杂志来说,建设远远大 于解构。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发展之道, 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 同时用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产生特定的联 系,为个人的提升,社会、民族和国家的 进步做优秀文化的积累和正能量的传播是 必须坚守的,这是守正之“守”。 创新的“新”,我们追求的是改良。 所以,我讲君子豹变,《易经》说:大人虎变,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我们信奉的是君子 豹变,就是要逐步地改良。杂志这个品种 最适合改良,它不像别的东西,一本书出 来就定型了,但是杂志是一个连续出版物, 可以一期一期的,这一期做得不好,下一 期,我的改良你还是察觉不到。所以,我 们杂志正是循着改良这个路在往前走,与
时俱进,以渐变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向 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这个话不是我说的 大家看看我们的一些宣传口号,80年是我从别的地方转来的,我觉得它说得特 代办刊理念是这样的,“博采中外、荟萃别有道理。当然,政治可以做宽泛的理解 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90年代我就是我们在整个中国复兴的路上,我们要 们讲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文化。添加力量。 到00年代,我们讲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角色塑造和人格培养。胡亚权对这段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口号呢?因为我们国家话,他说的非常清楚,这也是我们杂志多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的提升非常迅速,年来的共识,编一本杂志,不是冷冰冰的 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个时候社把它弄成48页、72页、64页,而你要想 会上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的现象都有这个杂志是一个人,这个人要跟读者打交 了,所以我们要提倡守望精神家园。实际道,你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以什么样的 上这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精髓。我们也是身份叙述这个故事,跟人促膝谈心,这个 从这个角度出发,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 非常重要,所以要坚持平民立场,不能高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表现,我们要引导人们,高在上的说教,交流的角度是平等的。所 既要注重物质建设,同时灵魂要跟上,所以,要成风化人,这“化”字非常重要, 以很多文章都是围绕它在做。到2010年以我们的文章要做很多的编辑和加工,这些 来,不只是一本杂志,我们塑造健康的价编辑和加工里面其中就包括这个方面的内 值观。这时候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容,让接受者在接受的时候,他的心理是 地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引导大家,要做 平和的,没有那种好像被人教育了一顿的 个合格的公民,要守法,要跟自然怎么和感觉,而是产生了共鸣。一句话,就是我 谐相处,要体现新时代的这种新的风尚。 们要做读者的朋友。我们这本杂志,读者 所以,现在也讲文化使命,我们要通在读它的时候,就跟一个朋友在促膝谈心, 过自己的这些产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对窗夜雨,把酒共话,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要服务大局,不要做局外人,时刻把自己我们的卷首语,《始终如一的关怀》,我 摆进去。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写的是《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 聆听时代声音,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笑比较持久》,这是英国一个诗人的话。 为时代明德。明德是什么?我过去一直没曾经也是当年深圳招商引资的一个广告, 有搞清楚,当时提出“明德”这个话题以后,我觉得我们杂志也是这样。上一次我还写 因为中国传统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了一篇《愿得一心人,与君长相守》,我 后来又提到明大德,我思考了很多,明德们传达的理念是什么?我们跟读者是朋 到底什么内容?我的结论是所谓现在的明友,可以长久相处。第三单元,精益求精 德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的工匠精神,更严格的选稿程序。读者总 时代之大德。我前几天在我们集团做了一体上来讲,我们每一期稿件是从2万多篇 个讲课,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稿子里面选出50多篇,所以层层把关,这 实际上明德就是这个东西。 个关把得非常严谨。我经常说我们就像足 另外,我始终给我们的编辑们也讲,球场上一样,从前场得了一个球,要踢进 办杂志的人,一定要提高这样的认识:我球门里面,就要想方设法把那个堵下来, 们出版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所以层层的拦截,到最后你能通过这些东
—8— —9— 时俱进,以渐变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向。 大家看看我们的一些宣传口号,80 年 代办刊理念是这样的,“博采中外、荟萃 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90 年代我 们讲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文化。 到 00 年代,我们讲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口号呢?因为我们国家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的提升非常迅速, 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个时候社 会上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的现象都有 了,所以我们要提倡守望精神家园。实际 上这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精髓。我们也是 从这个角度出发,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表现,我们要引导人们, 既要注重物质建设,同时灵魂要跟上,所 以很多文章都是围绕它在做。到 2010 年以 来,不只是一本杂志,我们塑造健康的价 值观。这时候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引导大家,要做一 个合格的公民,要守法,要跟自然怎么和 谐相处,要体现新时代的这种新的风尚。 所以,现在也讲文化使命,我们要通 过自己的这些产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要服务大局,不要做局外人,时刻把自己 摆进去。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 聆听时代声音,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明德是什么?我过去一直没 有搞清楚,当时提出“明德”这个话题以后, 因为中国传统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后来又提到明大德,我思考了很多,明德 到底什么内容?我的结论是所谓现在的明 德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 时代之大德。我前几天在我们集团做了一 个讲课,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实际上明德就是这个东西。 另外,我始终给我们的编辑们也讲, 办杂志的人,一定要提高这样的认识:我 们出版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 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这个话不是我说的, 是我从别的地方转来的,我觉得它说得特 别有道理。当然,政治可以做宽泛的理解, 就是我们在整个中国复兴的路上,我们要 添加力量。 角色塑造和人格培养。胡亚权对这段 话,他说的非常清楚,这也是我们杂志多 年来的共识,编一本杂志,不是冷冰冰的 把它弄成 48 页、72 页、64 页,而你要想 这个杂志是一个人,这个人要跟读者打交 道,你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以什么样的 身份叙述这个故事,跟人促膝谈心,这个 非常重要,所以要坚持平民立场,不能高 高在上的说教,交流的角度是平等的。所 以,要成风化人,这“化”字非常重要, 我们的文章要做很多的编辑和加工,这些 编辑和加工里面其中就包括这个方面的内 容,让接受者在接受的时候,他的心理是 平和的,没有那种好像被人教育了一顿的 感觉,而是产生了共鸣。一句话,就是我 们要做读者的朋友。我们这本杂志,读者 在读它的时候,就跟一个朋友在促膝谈心, 对窗夜雨,把酒共话,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们的卷首语,《始终如一的关怀》,我 写的是《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 笑比较持久》,这是英国一个诗人的话。 曾经也是当年深圳招商引资的一个广告, 我觉得我们杂志也是这样。上一次我还写 了一篇《愿得一心人,与君长相守》,我 们传达的理念是什么?我们跟读者是朋 友,可以长久相处。第三单元,精益求精 的工匠精神,更严格的选稿程序。读者总 体上来讲,我们每一期稿件是从 2 万多篇 稿子里面选出 50 多篇,所以层层把关,这 个关把得非常严谨。我经常说我们就像足 球场上一样,从前场得了一个球,要踢进 球门里面,就要想方设法把那个堵下来, 所以层层的拦截,到最后你能通过这些东
西踢进去 不断的坚持。这是封二,这是卷首语。封 我们的质量内控体系建立得非常完二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黄金版位, 善,特别是2010年建立了一个签前会和评告版位,就是在《读者》杂志广告非常好 刊的体系,我们这个签前会就是有十几个做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是卖方的时候,这 人来参加,所有接触过这个稿子的人,最个地方从来没有开放广告,当时很多广告 后在发稿前还要认真检讨一次,只要有 商说,把这个地方给我,我价格可以给你 两个人反对这篇稿子我们就拿下。因为我更高一些,我们那个时候也是拒绝了,我 们觉得,在读者群里面把它放大了,也就们一直刊登好的美术作品。为什么?我们 是有这么多人不喜欢这个稿子。另外,《读觉得他跟第一页整个卷首语形成一种呼应 者》历史上出过一些问题,实际上有好多关系,让人翻开杂志的第一面就看到这个 是因为把关不严造成的民族问题、宗教问地方是非常安静的,非常有特殊的气氛 题。自从这个制度建立以后,现在再没有让你喜欢这个杂志的这种氛围。所以,这 出过这类的问题。我信奉一条道理,群体些地方我们是很好地平衡了这种商业理性 智慧大于个体智慧,把关的人多了,总是和办刊的情怀 有好处的。光靠总编辑一个人终审难免会 再比如我们这个版式,我们从很早就 出问题,要不过去我们三审也做得好,为把版式做得非常的整饬和严谨,两行三行 什么出问题呢?所以,一定要发挥群体的每篇文章严丝合缝。让人打开这个杂志以 智慧,多一个人来把关,就会多一道保证。后有一种特殊的气息。我现在只要翻开 更高的编校质量。我们基本上对杂志个内页就知道这个是《读者》杂志,我们 社提出的要求就是要达到良好品,就是万已经定型了。 分之零点五这么一个水准。为了保证这个 再比如用纸,我们原来用的纸不是特 我们用了一种笨办法,没有什么投机取巧别好,当时定价也比较低。但是,这些年《读 的地方,就是增加更多的校次,我们每期者》杂志整个的形态的改观还是比较明显 基本上维持在13个校次。这种笨办法,这我在2015年改彩色印刷的时候就为了选纸 种绣花工夫是不能替代。所以,我们不厌张质量,研究了半年的时间,组织了一个 其烦地有十几个校次,我们还发展全国的小班子研究,到底用什么样的纸好,因为 力量。比如河南有一个退休的职工,人家当时的广告还比较好做。大家知道杂志既 在这个方面非常厉害,我们专门给他发了要考虑读者,又要考虑商业用户,所以我 聘书,每一期发给他,他总能找出一些别们最终选了一个70克全木浆的胶版纸,对 人看不到的问题,类似的还很多。所以 于广告的版面仍然用铜版纸,比较好地解 这个笨办法有时候其实不能被替代的。因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纸确定以后,我们的 为这些投资,所以它相对来说编校质量是承印单位河南新华印刷厂连续多次来试印 高的。我们对于年轻编辑这方面的培养也刷的效果好不好,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各个 是下了比较大的工夫,我们有非常明确的环节,让用户体验更加完美。 要求,你要在什么时间段达成什么样的要 我们的插图,多少年以来有非常好的 求 插图的签约作者,他们在用心地给读者画 特有的调性。我们在装帧设计、版式、插图,当然有一些作者因为长期的画插图 字体、字号、用纸、用户体验方面一直在为大家所熟悉,名气也很大了,各种各样
—10— —11— 西踢进去。 我们的质量内控体系建立得非常完 善,特别是 2010 年建立了一个签前会和评 刊的体系,我们这个签前会就是有十几个 人来参加,所有接触过这个稿子的人,最 后在发稿前还要认真检讨一次,只要有一 两个人反对这篇稿子我们就拿下。因为我 们觉得,在读者群里面把它放大了,也就 是有这么多人不喜欢这个稿子。另外,《读 者》历史上出过一些问题,实际上有好多 是因为把关不严造成的民族问题、宗教问 题。自从这个制度建立以后,现在再没有 出过这类的问题。我信奉一条道理,群体 智慧大于个体智慧,把关的人多了,总是 有好处的。光靠总编辑一个人终审难免会 出问题,要不过去我们三审也做得好,为 什么出问题呢?所以,一定要发挥群体的 智慧,多一个人来把关,就会多一道保证。 更高的编校质量。我们基本上对杂志 社提出的要求就是要达到良好品,就是万 分之零点五这么一个水准。为了保证这个, 我们用了一种笨办法,没有什么投机取巧 的地方,就是增加更多的校次,我们每期 基本上维持在 13 个校次。这种笨办法,这 种绣花工夫是不能替代。所以,我们不厌 其烦地有十几个校次,我们还发展全国的 力量。比如河南有一个退休的职工,人家 在这个方面非常厉害,我们专门给他发了 聘书,每一期发给他,他总能找出一些别 人看不到的问题,类似的还很多。所以, 这个笨办法有时候其实不能被替代的。因 为这些投资,所以它相对来说编校质量是 高的。我们对于年轻编辑这方面的培养也 是下了比较大的工夫,我们有非常明确的 要求,你要在什么时间段达成什么样的要 求。 特有的调性。我们在装帧设计、版式、 字体、字号、用纸、用户体验方面一直在 不断的坚持。这是封二,这是卷首语。封 二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黄金版位,广 告版位,就是在《读者》杂志广告非常好 做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是卖方的时候,这 个地方从来没有开放广告,当时很多广告 商说,把这个地方给我,我价格可以给你 更高一些,我们那个时候也是拒绝了,我 们一直刊登好的美术作品。为什么?我们 觉得他跟第一页整个卷首语形成一种呼应 关系,让人翻开杂志的第一面就看到这个 地方是非常安静的,非常有特殊的气氛, 让你喜欢这个杂志的这种氛围。所以,这 些地方我们是很好地平衡了这种商业理性 和办刊的情怀。 再比如我们这个版式,我们从很早就 把版式做得非常的整饬和严谨,两行三行, 每篇文章严丝合缝。让人打开这个杂志以 后有一种特殊的气息。我现在只要翻开一 个内页就知道这个是《读者》杂志,我们 已经定型了。 再比如用纸,我们原来用的纸不是特 别好,当时定价也比较低。但是,这些年《读 者》杂志整个的形态的改观还是比较明显。 我在 2015 年改彩色印刷的时候就为了选纸 张质量,研究了半年的时间,组织了一个 小班子研究,到底用什么样的纸好,因为 当时的广告还比较好做。大家知道杂志既 要考虑读者,又要考虑商业用户,所以我 们最终选了一个 70 克全木浆的胶版纸,对 于广告的版面仍然用铜版纸,比较好地解 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纸确定以后,我们的 承印单位河南新华印刷厂连续多次来试印 刷的效果好不好,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各个 环节,让用户体验更加完美。 我们的插图,多少年以来有非常好的 插图的签约作者,他们在用心地给读者画 插图,当然有一些作者因为长期的画插图 为大家所熟悉,名气也很大了,各种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