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4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4MB 文档页数:6
对5.0 t H13铸锭进行了解剖,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铸锭中夹杂物进行了形貌和组成分析,通过T[O]分析和金相显微镜统计分析对铸锭中夹杂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锭中氧含量较高,平均值达到27.8×10-6,必须进一步精炼;铸锭中夹杂物主要为近球形的CaO-Al2O3-SiO2夹杂,块状TiN-VN夹杂,沿晶界分布的条状VC-CrC-MoC夹杂物和少量的CaS-MnS夹杂;尺寸较大的VC-CrC-MoC夹杂物对H13钢的韧性影响较大,必须在后续热处理及精炼中加以控制;T[O]和夹杂物在铸锭中分布不均匀,在铸锭头部中心附近,夹杂物及总氧呈负偏聚;而在铸锭中部及锭尾中心附近,夹杂物及总氧呈正偏聚;同时,铸锭中下部大尺寸夹杂物数量比较高.为了表征夹杂物的偏聚程度,本文提出了夹杂物偏聚指数的新概念.在5 t H13铸锭头部中心夹杂物偏聚指数达到0.75~0.85,而在中下部夹杂物偏聚指数达到1.2~1.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4.59KB 文档页数:5
为了制备高坯体强度和烧结密度的凝胶注模成型不锈钢制件,研究了凝胶注模工艺参数包括预混液单体含量和单体/交联剂比例、浆料固相含量及引发剂加入量等对坯体抗弯强度及烧结体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316L不锈钢的凝胶注模成型,可同时获得较好的坯体强度和烧结密度的工艺条件为:预混液单体质量分数18%~22%,单体/交联剂比例90∶1~240∶1;浆料固相体积分数52%~55%;引发剂用量约为单体质量的0.8%~1.4%.最终获得坯体强度高于30.0MPa、烧结密度高于97%的复杂形状烧结不锈钢零件,其烧结体力学性能略低于粉末注射成型时的性能,但远高于美国MPIF标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9.53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铁尾矿高温改性处理对钢渣体积稳定性和胶凝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改性钢渣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铁尾矿的高温改性显著降低了钢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提高了钢渣胶凝性能.铁尾矿掺加质量分数为20%和处理温度为1250℃时,钢渣中f-CaO的质量分数由4.84%降低至1.82%,降幅达到62.4%,28d活性指数比原始钢渣体系提高5.6%.铁尾矿掺量由10%增加至30%时,改性钢渣中相继出现镁蔷薇辉石、镁黄长石和钙镁辉石等硅酸盐矿相.高温改性过程促使RO相分解,RO相中的FeO转化为磁铁矿相(Fe3O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6.48KB 文档页数:6
为研究菱铁矿在强还原气氛下加热过程中铁矿物的转化过程和规律,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嘉峪关某菱铁矿石在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菱铁矿的热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焙烧产物中铁矿物的存在形式等.结果表明,菱铁矿在煤基直接还原条件下转化为金属铁的历程为FeCO3→Fe3O4→FeO→Fe.转化过程分为菱铁矿分解和铁氧化物还原两个阶段;热分解阶段在556.6℃时基本结束,最终产物为Fe3O4;铁氧化物的还原阶段在556.6℃以后、1200℃时完全结束,最终产物为金属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6
为了研究中国核电主管道铸造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在300、350和400℃下,对Z3CN20-09M进行了长达30000h的加速热老化实验.对不同热老化时间下的样品进行了冲击性能和铁素体纳米硬度测定.以夏比冲击功作为热老化脆化参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出该材料的热老化激活能为51.962kJ·mol-1.通过热老化因子P得出了用夏比冲击功表示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公式.利用热老化激活能和热老化动力学公式预测了Z3CN20-09M在实际运行温度下服役40a内的夏比冲击功和铁素体显微硬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在运行5a内是该材料韧性迅速下降的时期,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下降过程趋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0.79KB 文档页数:7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频技术的短时傅里叶变换阶比分析算法.该算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在频域的卷积性质,对原始信号在时域乘以e-j2πfit使fi的频谱能量搬迁到零频处,按一定的频率间隔改变fi就可以在零频处得到其他频率的频谱能量,以此来提高短时傅里叶变换在时频分析中的频率分辨率.然后在时频面上进行局部阈值降噪,同时跟踪转速的变化,最终应用到变速机械的阶比分析中.与短时傅里叶变换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跟踪到实际的转速.实际降速过程中轴承信号利用本文方法进行阶比分析,成功提取到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1.01KB 文档页数:5
利用中频感应炉炼制四种不同钼、硫含量的钢,通过SEM观察组织并结合XRD分析物相,研究合金中的硫化钼形成规律.结果表明:Mo的质量分数为1.5%时,只能形成FeS,极少量的Mo以Fe3Mo2形式存在;Mo为6.5%时,Mo仍以Fe3Mo2的形式存在;Mo达到11%时,虽有少量的MoS2形成,但多数Mo与Fe形成化合物Fe3Mo2;Mo达到19.5%时生成较多的MoSx;Mo低于10%时很难形成钼的硫化物;退火有利于MoSx的形成,但未发现纯的MoS2生成.由此初步认为:MoSx是FeMoS化合物分解析出的,是亚稳的;在合金中起细化晶粒作用的V,Nb和Ti有过强的硫亲和力,不利于钼的硫化物形成;脱氧的铝也应少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1.1KB 文档页数:6
以具有良好脱氮效果的改性沸石为原材料,制备抗菌吸附材料.将其用于处理大肠菌群浓度和氨氮含量较高的市政污水厂二级出水结果表明,分别采用银、锌和铜三种金属离子制备抗菌吸附材料,其中银离子的抗菌性能最好,有助于氨氮的去除.最佳制备条件为:AgNO3用量85mg·g-1,pH6~7,制备时间120min,制备温度40℃,转速150r·min-1.优化后材料的载银量为49.79mg·g-1.将该材料应用于再生水处理,在混合投加抗菌吸附材料0.5g·L-1和沸石2g·L-1条件下,反应120min,该材料的杀菌率98.87%,氨氮去除率66.54%,剩余氨氮的质量浓度为8.36mg·L-1,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指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2.45KB 文档页数:7
为改善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对中碳低合金马氏体高强度钢分别采用常化后空冷+回火和常化后控冷+回火工艺,研究常化后冷却工艺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获得钢的组织形态,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形貌和分布.发现两种工艺下均得到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残余奥氏体均匀分布在板条之间,随工艺参数不同,其体积分数在3%~10%变化.常化后加速冷却能显著细化马氏体板条,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00 MPa以上,冲击功下降4 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常化控冷终冷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常化后的控制冷却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改善马氏体类型钢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16
本轧机的特点是从开坯(最大钢锭重40吨)到成品(钢板最小厚度8毫米)生产都在这台四辊可逆式单机座轧机上一气呵成。由于轧辊接手强度受到空间条件限制致使传动系统成为轧机的薄弱环节。本文是在使用电阻应变仪及光线示波器等对该轧机先后三次进行综合测试的基础上所作的传动系统专题总结。主要内容有:轧机轴系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电子计算机分析;各种咬钢加载过程的动态反应及计算公式;总反应的简化计算与反应谱;万向接轴的动荷系数及其可能的最大值。文中提出降低动荷系数的方法。所列数据、公式和图线可供设计者和操作者参考;也可与工艺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制订控制负荷和优化轧制方案服务
首页上页15916016116216316416516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