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6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5.64KB 文档页数:4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加入B4C作为改性填料制备出高温粘结剂,并对Si3N4陶瓷进行粘接。在300~800℃温度范围内对Si3N4陶瓷粘接试样进行热处理,并测试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室温剪切强度。结果表明,经过700~800℃热处理后,粘结剂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粘接性能,剪切强度测试结果为Si3N4陶瓷基体破坏。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粘接试样的断面形貌及胶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B4C改性填料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B4C与树脂挥发分之间的改性反应,有效提高了酚醛树脂热解后的残炭值,进而改善了粘接胶层结构的高温稳定性;纤维状物质的形成与B2O3颗粒的细化,有助于提高粘接胶层的连接强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4MB 文档页数:12
GH220合金正常热处理组织有γ基体。γ′、MC、M6C和M3B2相。第一阶段晶粒长大温度1150℃—1170℃,第二阶段为1210℃。碳化物相M6C最大析出峰在1000℃左右,并发现不同成分的二种M6C相。正常热处理得不到大小二种γ′,等温弯晶热处理能得到大小γ′和弯曲晶界组织。长期时效,低W、Mo、Al、Ti(17.61%)合金析出M23C6相。当W+Mo大于12%(如12.31%)正常热处理会析出少量μ相;等于12%时,时效后才出现μ相。合金中加入微量元素Mg可改变碳化物形状,使之细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8
利用单轴拉伸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仪等研究了热处理前后B1500HS钢激光拼焊板的淬火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前B1500HS钢拼焊板焊缝强度远高于母材区,硬度分布极不均匀;热处理后,B1500HS钢拼焊板的元素分布几乎没有变化,整体强度有了大幅的提高,但塑性下降程度较大,其中横向塑性最差,经维氏硬度测试,发现焊缝至母材区的硬度过渡平滑.硬度值平滑过渡使得应力和应变分布更加均匀,保证了母材和焊缝力学性能的良好连续性,可以显著提高B1500HS钢拼焊板的成形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8MB 文档页数:12
针对自行制备的11Cr?1Si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开展了热处理制度探索,及力学性能、铅铋环境静态腐蚀和应力腐蚀行为研究。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1Cr?1Si不锈钢在经过调质热处理后(950 ℃/60 min+750 ℃/120 min)能够在保证较高强度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韧性。500 ℃静态腐蚀结果表明,11Cr?1Si在经过3368 h腐蚀后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致密且连续,没有出现开裂和脱落,并且整体氧化速率较缓慢,没有观察到铅铋向材料基体内的渗透,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应力腐蚀实验发现,11Cr?1Si不锈钢在350 ℃和400 ℃下存在本征脆化,但是在450 ℃下没有观察到铅铋致脆现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7.54KB 文档页数:5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法,对获取良好TRIP效应的Si、Mn系低碳低合金钢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为0.28%C-1.62%Si-1.09%Mn的钢,经等温淬火工艺790℃×4min→400℃×3min处理后,获得最佳综合机械性能,强塑积达322.33MPa·%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3MB 文档页数:7
对含Y元素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退火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镁合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力学性能略有提高然后降低;退火时间对镁合金晶粒尺寸影响不大;在300℃下退火1 h后板材性能达到最佳,抗拉强度为255 MPa,屈服强度为170 MPa,延伸率为24%;经过热处理后镁合金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和韧性断裂的复合形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5.7KB 文档页数:7
本工作证实WC-Co系硬质合金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弯强度。所增加的抗弯强度决定于合金中钴的含量,钴含量越高的合金,其抗弯强度的增加重也就越多。主要是由于淬火热处理抑制了高温稳定的面心立方钴相转变成密排六方钴相。本实验还采用差热分析仪测定了WC-Co系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密排六方钴相转变成面心立方钴相的相变温度。发现其相变温度随合金中钴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如YG8是742℃,YG15是770℃,YG20是821℃,这是由于高钴合金的粘结相在升温过程中有较高的钨含量。本实验中还发现,烧结后低钴硬质合金要高于高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钨含量,因为低钴硬质合金的烧结温度通常是高于高钴硬质合金,一般说来烧结温度越高,则粘结相中的钨含量也就越高,但当烧结态硬质合金再一次加热时,其钴结相中的钨含量要增加。所以淬火后高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钨含量甚至比低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还要高,这就是为什么钴粘结相由密度六方转变成面心立方的温度随硬质合金中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3MB 文档页数:11
为解决T6态高强铝合金强度高而耐蚀性难以满足使用需求,采用三级时效工艺来改善析出强化相特别是晶界析出相的形貌、尺寸、分布等,并通过研究不同回归处理制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而获得适宜7B50铝合金中厚板的三级时效工艺.研究发现提高回归温度或延长回归时间均会使中厚板心部及表层组织的晶内和晶界析出相发生粗化并析出稳定η-MgZn2相,导致强度下降、电导率上升,其中回归温度对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显著.三级时效处理虽使晶内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加,但却使T6态连续分布的晶界析出相呈断续分布,结合心部和表层强度及电导率测量结果认为合适的回归处理制度为165℃/6 h.然而,热轧引起中厚板表层较心部更为严重的变形使表层含有更多的亚晶或亚结构且其分布更均匀,从而使表层更快到达峰时效,进一步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则使表层析出更多稳定η相,而η相的形成与晶内析出相的粗化长大是造成表层和心部强度差异的关键.虽然淬火/三级时效态表层和心部的晶粒结构存在差异,且局部出现亚晶合并长大,但其对强度的提升效果远低于表层析出稳定η相所引起的强度下降.可见,三级时效工艺并不能缓解7B50铝合金中厚板心部和表层的性能差异,但可使表层和心部的强度、电导率满足某实际工况要求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71MB 文档页数:52
3.1 表面工程概述 3.2 热处理 3.3 表面工程技术方法与工艺 3.3.1 电镀 3.3.2 化学镀 3.3.3 涂料与涂装 3.3.4 热浸镀 3.3.5 热喷涂 3.3.6 高能束技术 3.3.7 化学转化膜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6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线淬火-回火(DQ-T)和再加热淬火-回火(RQ-T)对NM500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强化机理.发现试样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后在较高的强度下均能保持良好的韧性.由于位错密度的增加和更细的马氏体板条束尺寸,DQ-T试样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明显高于RQ-T试样,但是强度的增加并没有造成韧性和塑性急剧的降低.再加热淬火温度对RQ-T试样的强度影响较大,当淬火温度较低时,马氏体板条束得到细化,这种细晶强化作用有效地提高了RQ-T试样的强度
首页上页161718192021222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6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