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2MB 文档页数:9
古籍目錄、版本和校勘 目錄、版本和校勘之學既密不可分,又各有其專門的學術特點。 (一)目錄 目錄,是目和錄的合稱,目指圖書的篇名或書名,錄指對圖書的說明和編次,也稱序錄或書錄。把書名、篇目之“目”,與其內容提要之“錄”編在一起,就是目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4.5KB 文档页数:12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 原始社會晚期陶器上的刻劃記號,與漢字的形成 有關。商代後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已是相當成熟 的漢字系統。 在發展過程中,漢字的形體結構有過多次變化, 其主要途徑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 書——楷書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KB 文档页数:8
訓詁 訓詁學,即“古漢語語義學”,是從語義的角度來研究古代文獻,以詞義爲主,兼及語音、語法和修辭等語言現象的研究。 傳統的訓詁形式可以分兩大類,即隨文釋義的註疏和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3KB 文档页数:8
漢語語音的基本單位是音節,音節可以分析成聲、韻、調三個組成部分,音韻學就是研究漢語的聲、韻、調的發音原 理和類别,並探討它們的古今演變規律的學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KB 文档页数:12
輯佚、辨僞和考據 (一)輯佚 輯佚,就是將散見於有關典籍中的某部失傳書的篇章段落或零星短句搜集到一起,重新編排,以求儘量恢復原書面貌的工作。 輯佚古書,起源很早。孔子編定《尚書》、《詩經》都是一種輯佚。宋、明學者輯佚頗有成績。清代,輯佚工作趨至全盛,成果最爲豐富。今人的輯佚,由於資料豐富,有前人的輯佚書爲基礎,而且手段先進,所輯之書,往往更爲豐贍和有價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5KB 文档页数:7
讀 史 基 礎 知 識(上) 一、中國史史料學簡說 史料學是考察史料,研究史料的源流、價值、搜集、鑒別和利用方法的一項專門學問。 (一) 史料工作的重要性與中國史史料的基本形態 (二) 如何尋找有關史料 (三) 史料採集和價值審定 (四) 史料的整理和解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7.5KB 文档页数:28
【題解】 本文節選自《文獻通考》卷七《田賦考》 附篇。據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十通本。 《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1254-1323?),字 貴與,宋末元初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永善鄉 人。其父馬廷鸞在宋屢爲史官,官至右丞相兼 樞密使。馬端臨以父蔭補承事郎,宋亡後隱居 家鄉協助父親著述,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開始編撰《文獻通考》,至大德十一年(1307 年)成書。元朝廷爲其鏤版,經作者親自校對 ,于泰定元年(1324年)刊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1.5KB 文档页数:8
(一)紀傳體概述 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 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除《史記》 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自《史記》至 《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 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2.5KB 文档页数:20
解題 《尚書》,我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 代事蹟著作的彚編。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 但有些篇,如《堯典》、《禹貢》等,顯然 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原稱爲《書》,到 漢代改稱《尚書》,卽上代的書。 《尚書》的記録,上起傳說的堯舜,下訖春 秋中葉的秦穆公,時間約相當於公元前的二 千二百年到六百多年,按虞夏商周四代順序 編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0.5KB 文档页数:37
班孟堅云: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 諸賦以自傷悼。後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 述之,皆以顯名。漢興,高祖王兄子濞,於 吴招致天下娱游子弟,枚乘、鄒陽、嚴夫子 之徒,興於文、景之際,而淮南王安都壽春, 招賓客著書,而吴有嚴助、朱買臣貴顯漢朝, 故世傳楚辭。—《漢書·藝文志》
上页123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