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屈曲 (-)紀傳體概薤 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 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除《史記》 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自《史記》至 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 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ˇ正史” 還有當代所撰本朝紀傳體斷代史’如《東觀漢 記》等·被稱爲“國史”。其餘私人撰寫的紅 傳體史書’如《東都事略》、《契丹國志》 數量也不少’一般被列於别史類
紀 傳 體 (一)紀傳體概述 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 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除《史記》 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自《史記》至 《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 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 還有當代所撰本朝紀傳體斷代史,如《東觀漢 記》等,被稱爲“國史”。其餘私人撰寫的紀 傳體史書,如《東都事略》、《契丹國志》, 數量也不少,一般被列於别史類
正史”合称示意图 史汉后三晋宋南梁陈魏北周隋南北旧新旧新宋辽金元明清新 汉国齐 齐 唐唐五五 史元 记书书志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史史书书代代史史史史史稿史 史史 三史 前四史 三史 √√√√√√√√√√ 十七史V√√√√ 十史 十四史 √√√√ 十五史 二十六史√yw√√√√√√√√√√√√√√√
“正史”合称示意图 史汉后三晋宋南梁陈魏北周隋南北旧新旧新宋辽金元明清新 汉国 齐 齐 唐唐五五 史元 记书书志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史史书书代代史史史史史稿史 史史 三 史 √ √ √ 前四史 √ √ √ √ 十三史 √ √ √ √ √ √ √ √ √ √ √ √√ 十七史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五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六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六史總共4042卷4500余萬字,系统地 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清末約5000年的歷史 不僅是冠蓋史壇的巨著’在世界史學史上也是 絕無僅有的。 紀傳體“正史”有清代殿版本,有商務印書 館的百衲本,有開明書店的二十五史本,及各 種單行本。中華書局組織專家校勘丶整理丶標 點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目前最通行 最便於閱讀的本子
二十六史總共4042卷4500余萬字,系統地 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清末約5000年的歷史, 不僅是冠蓋史壇的巨著,在世界史學史上也是 絕無僅有的。 紀傳體“正史”有清代殿版本,有商務印書 館的百衲本,有開明書店的二十五史本,及各 種單行本。中華書局組織專家校勘、整理、標 點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目前最通行、 最便於閱讀的本子
紀傅體史書一般由本紀∵、表丶志、世家丶列傳等五種 體例構成。 本紀’或稱帝紀’用年的形式·提綱挈領地寫出一個時代最 代表人物(帝王、王室、霸主等)的生平及該時代的大事,以 作爲全書的綱領 表’或稱譜’是按時間順序’表列國家興亡丶帝王更叠丶制度 演變和世系官爵等情況,在書中起提要丶匯總丶省繁的作用 志或稱書丶考’分專題敘迹歷代的典章丶制度丶經濟丶天文 地理、典籍等 列傳’是人物傳記。有别傅,有合傳’有附傳,有類傳’有族 别傳、國别傳 此外,《史記》有世家’《晉書》有載記,用來記載貴族王侯 或割據政權的歷史 作者篇後的評論’統名論贊
紀傳體史書一般由本紀、表、志、世家、列傳等五種 體例構成。 本紀,或稱帝紀,用編年的形式,提綱挈領地寫出一個時代最 高代表人物(帝王、王室、霸主等)的生平及該時代的大事,以 作爲全書的綱領。 表,或稱譜,是按時間順序,表列國家興亡、帝王更叠、制度 演變和世系官爵等情況,在書中起提要、匯總、省繁的作用。 志,或稱書、考,分專題敍述歷代的典章、制度、經濟、天文、 地理、典籍等。 列傳,是人物傳記。有别傳,有合傳,有附傳,有類傳,有族 别傳、國别傳。 此外,《史記》有世家,《晉書》有載記,用來記載貴族王侯 或割據政權的歷史。 作者篇後的評論,統名論贊
總括二十六史的書志’約略有20種名稱。 禮樂志’或禮 是專講禮儀和樂章的。律曆志/,或称 曆象志丶時憲志’講鍾律丶度量衡(《史記·律書》講兵事)’曆 法。天文志,是天文學專志。郊祀志祭祀志封禪書/言祭祀 大典。河渠志,或名溝洫志,講水系和水利工程的食貨志, 言農業和商業流通丶貨幣發行。刑法志,是法律志。五行志, 記錄自然界的特異現象乃至妖異。地理志,是一代全國行政區 劃地理總志。藝文志’/經籍志’是圖書目錄丶職官志/百官志 講一代職官制度。輿服志/車服志’講帝王公卿的車駕服飾規制 符瑞志/徉瑞志/靈徵志’講祥瑞徴兆。《魏書·釋老志》是諸 正史”中唯一的佛教道教史志。儀衛志’講有關帝王百官儀 仗規定σ選舉志’講培養和選拔薦舉人材的制度σ兵志/兵衛志 /營衛志’講軍事纚制的。《清史稿》另有交通志丶邦交志’前 者講交通情況,後者記國際關係
總括二十六史的書志,約略有20種名稱。 禮樂志,或禮志、樂志,是專講禮儀和樂章的。律曆志,或称 曆象志、時憲志,講鍾律、度量衡(《史記·律書》講兵事),曆 法。天文志,是天文學專志。郊祀志/祭祀志/封禪書,言祭祀 大典。河渠志,或名溝洫志,講水系和水利工程的。食貨志, 言農業和商業流通、貨幣發行。刑法志,是法律志。五行志, 記錄自然界的特異現象乃至妖異。地理志,是一代全國行政區 劃地理總志。藝文志,/經籍志,是圖書目錄。職官志/百官志, 講一代職官制度。輿服志/車服志,講帝王公卿的車駕服飾規制。 符瑞志/祥瑞志/靈徵志,講祥瑞徵兆。《魏書·釋老志》是諸 “正史”中唯一的佛教道教史志。儀衛志,講有關帝王百官儀 仗規定。選舉志,講培養和選拔薦舉人材的制度。兵志/兵衛志 /營衛志,講軍事編制的。《清史稿》另有交通志、邦交志,前 者講交通情況,後者記國際關係
十六史的類傳,也有20多種名稱。 儒林傳儒學傳’是儒家學派和學者的傳。文苑傳伩學傳’是 文學家的傳。藝術傳/術傳’是靠技術(科學、醫學、宗教 卜筮丶方壬等)聞名者的傳。循吏傳娘吏傳,是以教化治民而 受愛戴的官吏的傳。酷吏傳’是以嚴峻刑法整治社會的官吏的 傳。遊俠傳’記講宄信義’以行俠幫助他人解除困厄的俠客的 傳佞幸傳恩幸傳·是慿諂媚獲得帝王寵倖者的傳。外戚傳/ 世戚傳,記帝王後妃父兄的事迹。宦者傳/官傳/闈黨傳,訌 宦官丶太監的事迹。隱逸傳/獨行傳/逸民傳’記才德岀架又隱 居不仕者的事迹。忠義傳’是忠於帝王,行爲義氣者的傳。孝 友傅/孝行傳,記孝順長輩丶友愛弟兄者的事迹。列女傳,記婦 女中的各類型人物。賊臣傳/叛逆傳’記反叛公卿的事迹。奸臣 傳’記邪惡詐侷弄權的官吏。宗室傳儲王傳,記皇族事迹。伶 官傳’是樂官們的傳。后妃傳椥嬪傳/皇后傳’記皇帝配偶們 的事迹。《明史流賊傳》,專記明末農民戰爭。《梁書·止足 傳》’記善於進艰不斤斤於官祿者
二十六史的類傳,也有20多種名稱。 儒林傳/儒學傳,是儒家學派和學者的傳。文苑傳/文學傳,是 文學家的傳。藝術傳/方術傳,是靠技術(科學、醫學、宗教、 卜筮、方士等)聞名者的傳。循吏傳 /良吏傳,是以教化治民而 受愛戴的官吏的傳。酷吏傳,是以嚴峻刑法整治社會的官吏的 傳。遊俠傳,記講究信義,以行俠幫助他人解除困厄的俠客的 傳。佞幸傳/恩幸傳,是憑諂媚獲得帝王寵倖者的傳。外戚傳/ 世戚傳,記帝王後妃父兄的事迹。宦者傳/閹官傳/閹黨傳,記 宦官、太監的事迹。隱逸傳/獨行傳/逸民傳,記才德出衆又隱 居不仕者的事迹。忠義傳,是忠於帝王,行爲義氣者的傳。孝 友傳/孝行傳,記孝順長輩、友愛弟兄者的事迹。列女傳,記婦 女中的各類型人物。賊臣傳/叛逆傳,記反叛公卿的事迹。奸臣 傳,記邪惡詐僞弄權的官吏。宗室傳/諸王傳,記皇族事迹。伶 官傳,是樂官們的傳。后妃傳/妃嬪傳/皇后傳,記皇帝配偶們 的事迹。《明史·流賊傳》,專記明末農民戰爭。《梁書·止足 傳》,記善於進退不斤斤於官祿者
歷代爲一十四史作注補作志表的著 作很多,《史記》、《漢書》等的注釋, 或稱爲“注” 補注 “會注”,或 稱爲“集解”。一般都是解釋正文中的字 音’疏通文義’考訂制度’講明地理沿革。 也有補充史實丶考證文字正誤的,如裴松 之《三國志注》學者爲諸史補作的表志, 主要收於《二十五史補編》、《續繩》 三編》中
歷代爲二十四史作注、補作志表的著 作很多,《史記》、《漢書》等的注釋, 或稱爲“注” 、 “補注” 、 “會注”,或 稱爲“集解”。一般都是解釋正文中的字 音,疏通文義,考訂制度,講明地理沿革。 也有補充史實、考證文字正誤的,如裴松 之《三國志注》。學者爲諸史補作的表志, 主要收於《二十五史補編》、《續編》、 《三編》中
讀紀傳體史書 要帶著問題讀’要精讀。 要分類讀。即對經濟問題感興趣’就讀諸史的食貨 ’想研究典籍文伈問題,就讀諸史的藝文人經籍志。 第三要比較著讀。比較才能看出問題·比較才能知道 歷史的發展及其特點 第四要注意五體配合來讀∮從本紀中瞭解一代大勢, 從紀傳看其人事迹’從表中查年代、官爵、世系’從 志中得知地理丶制度丶職級·從論贊中看作者的評價 見 還要通過校勘記瞭解别本文字有否不同·以注釋幫助 理解正文音義典故和古人注解的異同
讀紀傳體史書 一要帶著問題讀,要精讀。 二要分類讀。即對經濟問題感興趣,就讀諸史的食貨 志,想研究典籍文化問題,就讀諸史的藝文、經籍志。 第三要比較著讀。比較才能看出問題,比較才能知道 歷史的發展及其特點。 第四要注意五體配合來讀。從本紀中瞭解一代大勢, 從紀傳看其人事迹,從表中查年代、官爵、世系,從 志中得知地理、制度、職級,從論贊中看作者的評價 意見。 還要通過校勘記瞭解别本文字有否不同,以注釋幫助 理解正文音義典故和古人注解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