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低纸 9 黨錮列傳序 後漢書 并范滂傅 心年
後漢書 黨錮列傳序并范滂傳 •
(題解】 本文選自《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 據中華書局1982年版點校本 《後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字蔚宗’南 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 宣城太守’遷左衛將軍丶太子詹事,參與國家 機要。後因參與密謀擁立彭城王劉義康爲帝 而被牽連人獄處死’所著書只完成紀傳部分。 《後漢書》記東漢一朝195年史事’有帝紀9卷 后紀1卷,列傳80卷。今書中之志30卷是梁劉 昭作注時·取司馬彪《續漢書》之志而合入者
【題解】 •本文選自《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 據中華書局1982年版點校本。 •《後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字蔚宗,南 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 宣城太守,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參與國家 機要。後因參與密謀擁立彭城王劉義康爲帝, 而被牽連入獄處死,所著書只完成紀傳部分。 •《後漢書》記東漢一朝195年史事,有帝紀9卷, 后紀1卷,列傳80卷。今書中之志30卷是梁劉 昭作注時,取司馬彪《續漢書》之志而合入者
范曄著書較《三國志》晚,上距東漢之 亡已200多年,忌諱既少’而可資參考的史書 又多,故得以後來居上。該書優點’一是敘 人物多以類相從,不以年代先後爲序 是敘事中扣勢利·薄公卿’褒黨人’尊獨行’ 有進步意義。三是能據實書事’事多簡明 周全。范書問世後·其他諸家後漢史書陸續 散佚°本書紀傳部分有唐章懷太子李賢注 各志則爲梁劉昭注°清末王先謙作《後漢書 集解》·所收資料,最爲詳備
范曄著書較《三國志》晚,上距東漢之 亡已200多年,忌諱既少,而可資參考的史書 又多,故得以後來居上。該書優點,一是敍 述人物多以類相從,不以年代先後爲序。二 是敍事中抑勢利,薄公卿,褒黨人,尊獨行, 有進步意義。三是能據實書事,敍事多簡明 周全。范書問世後,其他諸家後漢史書陸續 散佚。本書紀傳部分有唐章懷太子李賢注, 各志則爲梁劉昭注。清末王先謙作《後漢書 集解》,所收資料,最爲詳備
黨錮之禍’是東漢後期發生的一場激烈的政 鬥爭。當時宦官專權·政治黑暗’士大夫和太學生 憤趄抗爭。延熹九年(166)和建寧二年(169)·宦官兩 次興起黨獄打擊和鎮壓重視氣節的士大夫’以箝 制社會輿論。到光和七年(184)’黃巾大趄義爆發 才宣佈赦免黨人’赶用黨人鎮壓農民赶義。這篇列 傳,包括序言和21個黨人的傳記。本文節錄了序和 范滂傳 篥錮列傳》是用駢體文寫成的。所調薰銅,是 梾止黨人岀仕及與人交通往來。序文中詳薤黨錮之 禍的始末,表彰了黨人的氣節。《范滂傳》則記其 中一位被迫害而死的黨人的氣節和遭遇。是研究東 漢政治史和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黨錮之禍,是東漢後期發生的一場激烈的政治 鬥爭。當時宦官專權,政治黑暗,士大夫和太學生 憤起抗爭。延熹九年(166)和建寧二年(169),宦官兩 次興起黨獄,打擊和鎮壓重視氣節的士大夫,以箝 制社會輿論。到光和七年(184),黃巾大起義爆發, 才宣佈赦免黨人,起用黨人鎮壓農民起義。這篇列 傳,包括序言和21個黨人的傳記。本文節錄了序和 范滂傳。 《黨錮列傳》是用駢體文寫成的。所謂黨錮,是 禁止黨人出仕及與人交通往來。序文中詳述黨錮之 禍的始末,表彰了黨人的氣節。《范滂傳》則記其 中一位被迫害而死的黨人的氣節和遭遇。是研究東 漢政治史和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言嗜惡之 本同,而遷染之塗異也。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 其志流。是以聖人導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與 節其所俑’雖情旵萬區’質文異數’至於陶物振侩 其道一也。叔末澆託’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 憑義以濟功。舉中於理’則強梁褫氣,片言違正 則厮台解情。蓋前哲之遺塵’有足求者 霸德既衰,狙詐萌起。彊者以決勝爲雄’弱者 以詐劣受屈。至有畫半策而綰萬金’開一說而錫琛 瑞。或赶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土之飾 巧馳辯,以要能釣利者,不期而景從矣。自是愛尚 相奪’與時回變’其風不可留,其敝不能反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言嗜惡之 本同,而遷染之塗異也。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 其志流。是以聖人導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與, 節其所偏,雖情品萬區,質文異數,至於陶物振俗, 其道一也。叔末澆訛 ,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 憑義以濟功。舉中於理,則強梁褫氣,片言違正, 則廝台解情。蓋前哲之遺塵,有足求者。 霸德既衰,狙詐萌起。彊者以決勝爲雄,弱者 以詐劣受屈。至有畫半策而綰萬金,開一說而錫琛 瑞。或起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士之飾 巧馳辯,以要能釣利者,不期而景從矣。自是愛尚 相奪,與時回變,其風不可留,其敝不能反
及漢祖杖劍,武夫勃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 緒餘四豪之烈,人懷陵上之心’輕死重氣,怨惠必儲 令行私庭權移匹庶,任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 以後’祟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 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至 王莽專傌’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 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 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丶靈之 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鬧寺’士子羞與爲伍’故匹 夫抗憤’處上橫議’遂巧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 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夫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 范滂丶張儉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
及漢祖杖劍,武夫勃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 緒餘四豪之烈,人懷陵上之心,輕死重氣,怨惠必讎, 令行私庭,權移匹庶,任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 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 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至 王莽專僞,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 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 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 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爲伍,故匹 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 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夫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 若范滂、張儉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 ?
黨与党 党1,羌族名,西夏国建立者为党项族。 2,姓氏 黨1,古代地方组织的名称。五家为邻,五 邻为黨。 2,亲族。 3,同伙的人 4、等类 5、阿附,偏袒。 6、处所
黨与党 党 1,羌族名,西夏国建立者为党项族。 2,姓氏。 黨 1,古代地方组织的名称。五家为邻,五 邻为黨。 2,亲族。 3,同伙的人。 4、等类。 5、阿附,偏袒。 6、处所
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 上有所好,下必過分:糾正枉曲,必然過直。《禮 記緇衣》:“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也。”矫,正也。正枉必 过其直,见《孟子》。《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 “百姓从行不从言也。《书》曰:“违上所命,从 厥攸好。”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 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墨子》曰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多饿人也。”宫中多饿死。 长安语曰:当时谚言。‘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 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 上有所好,下必過分;糾正枉曲,必然過直。《禮 記·緇衣》:“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也。” 矫,正也。正枉必 过其直,见《孟子》。《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 “百姓从行不从言也。《书》曰:“违上所命,从 厥攸好。”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 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墨子》曰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多饿人也。”宫中多饿死。’ 长安语曰:当时谚言。‘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 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初’桓帝爲螽吾侯’受學於甘陵周福’及即帝 位,擢福爲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 人爲之謠口:“天下規矩厉伯武’因師獲印周仲 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 嘹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後 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范滂’南陽太守成瑫亦委功曹 岑晊,二郡又爲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 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但坐嘯。” 因此流言轉亼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林宗丶賈偉 節爲其冠,並與李膺丶陳蕾丶王暢更相褒重。學中 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 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進階丶扶風魏齊卿 並危言深論’不隱豪強。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 議,屣履到門
初,桓帝爲蠡吾侯,受學於甘陵周福,及即帝 位,擢福爲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 人爲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 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 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後 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范滂,南陽太守成瑨亦委功曹 岑晊,二郡又爲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 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 因此流言轉入太學,諸生三萬餘人,郭林宗、賈偉 節爲其冠,並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中 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 ,不畏強禦陳仲舉,天 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進階、扶風魏齊卿, 並危言深論,不隱豪強。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 議,屣履到門
畫諾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4上:“《唐六典》 太子令書畫諾。本朝至道初,改爲凖,此東 宫畫諾也。陸龟蒙说‘鳯尾諾’云:東宫曰 令,諸王曰教,其事行則曰諾,猶天子肯臣 下之奏曰可也。晉元帝爲琅邪王,批鳯尾諾。 南齊江夏王學鳯尾諾,則諸王亦畫諾矣。 《後漢書》云‘南陽宗資主畫諾’,梁江州 刺史陳伯之目不識書,得文牒辭訟,惟作大 諾。則郡守刺史亦畫諾矣。” 王楙《野客丛书》“按,晋帝批奏书,诺字 之尾如凤尾之形,故谓之凤尾诺
畫諾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4上:“《唐六典》 太子令書畫諾。本朝至道初,改爲凖,此東 宫畫諾也。陸龟蒙说‘鳯尾諾’云:東宫曰 令,諸王曰教,其事行則曰諾,猶天子肯臣 下之奏曰可也。晉元帝爲琅邪王,批鳯尾諾。 南齊江夏王學鳯尾諾,則諸王亦畫諾矣。 《後漢書》云‘南陽宗資主畫諾’,梁江州 刺史陳伯之目不識書,得文牒辭訟,惟作大 諾。則郡守刺史亦畫諾矣。” 王楙《野客丛书》“按,晋帝批奏书,诺字 之尾如凤尾之形,故谓之凤尾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