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08KB 文档页数:96
4.1 离子键理论 4.2 共价键理论 4.3 金属键理论 4.4 分子间作用力 理解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σ键和π键的区别;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掌握分 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同核双原子分子和异核双原子分子 的分子轨道式及能级图;掌握分子的极化,分子间力及氢键 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99MB 文档页数:88
7.1 离子键理论 7.2 化学键参数与分子的物理性质 7.3 共价键理论之一 7.4 价健理论 7.5 价层电子对排斥模型 7.6 分子轨道法 7.7 金属键理论 7.8 分子间力与氢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MB 文档页数:167
3.1 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简介 3.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3.3 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3.4 离子化合物 3.5 共价化合物 3.6 杂化轨道理论 3.7 分子间力和氢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6MB 文档页数:7
以人造石墨为原料制备了低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MOG),并研究了具有不同极性基团和不同碳链长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石墨的插层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Zeta电位仪对插层前后的氧化石墨进行表征,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插层能力的影响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插层机理。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其极性端与氧化石墨的羧基、羟基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进入氧化石墨层间进行插层,其插层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容易增大氧化石墨的层间距。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通过与氧化石墨之间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力来进行插层。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的分子大小越大,非极性端的碳链越长,其插层能力越强。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表面活性在氧化石墨层间的插层机理,同时也对氧化石墨插层改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5MB 文档页数:14
对近年来MOF材料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本篇是该主题的第2篇,主要对MOF材料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论述。研究表明,MOF材料含有大量开放性金属位点、路易斯酸碱位以及官能团,因而对染料、抗生素、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氢键、π?π作用、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是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机制,部分MOF材料中较大的孔道结构也有利于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另外,部分MOF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能够作为类Fenton催化,光催化以及过硫酸盐活化的催化剂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其中光催化反应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源于·O2?、·OH和h+的贡献;而在过硫酸盐体系中,·O2?、·OH、SO4·?和1O2是导致有机污染物分解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基于对先前研究的回顾,相信未来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进一步提高MOF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性能,并提高其可回收性;(2)开展新型MOF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3)研究MOF缺陷结构的调控,以开发具有更高吸附和催化性能的新型MOF材料;(4)研究新的框架材料,例如共价有机骨架(COFs)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污染物净化领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5MB 文档页数:7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7.47KB 文档页数:5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分子内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7.47KB 文档页数:5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分子内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MB 文档页数:92
第一节 氢原子结构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三节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四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第五节 晶体结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15MB 文档页数:74
2.1 化学键的定义 Definition of chemical bonding 2.2 共价键的概念与路易斯结构式 Concept of the covalent bond theory and Lewis’ structure formula 2.8 共价分子的性质 Metallic bond theory 2.9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Intermolecular forces and hydrogen bonding 2.3 用以判断共价分子几何形 状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for judg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valence molecular 2.4 原子轨道的重叠 — 价键理论 Superposition of atomic orbital — valence bond theory 2.7 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2.5 共轭大π键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2.6 等电子体原理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上页12345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