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8.56KB 文档页数:6
为了处理含高铅的镍物料,进行了电解阳极液中深度除铅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电解镍含铅量与电解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关系、共沉淀净化除铅的机理及电解液中的Cl-、Fe3+对除铅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采用共沉淀法深度除铅的最优技术参数:氯化钡加入系数为150、除铅温度为55℃、搅拌除铅时间为60 min、喷淋加入氯化钡溶液的时间为21 min、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2.5 g·L-1.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钡共沉淀法净化除铅,除铅后电解液中[Pb2+]≤0.0003 g·L-1,渣含镍质量分数小于4%,满足电解镍生产对电解液成分的要求.通过除铅扩大试验,证明了小型试验所确定的技术参数的可靠性,该工艺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5
采用微波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和针铁矿除铁方法将Zn、Cu等富集到浸出液中,Pb和Ag富集到浸出渣中,使有价金属得到清洁的回收利用.研究了上述工艺中浸出液除铁的优化工艺条件,探究了反应体系的pH值、浸出液单次滴加量、浸出液的铁含量等因素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得到的沉淀渣进行了表征.研究获得的优化实验条件为:以200 mL的0.01 mol·L-1ZnSO4溶液为底液,晶种添加量为20 g·L-1,除铁体系pH值控制在3左右,温度90℃,每隔5 min滴加3 mL水浸液(保持反应体系中铁的浓度<1 g·L-1).在此条件下,除铁后溶液残铁量仅为0.065 g·L-1,去除率可达99.3%,达到了深度除铁效果.除铁过程中,Zn的损失率仅为4.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2KB 文档页数:5
补加数除法 这是一种与除数补数有关的除法,这样的除法种类比较多,从道理 上讲很简单。因为在被除数中含有除数的个数是与商数相关而每个 除数都有它自己的补数存在所以除法中得出的每个商数都要从被 除数中减去相应的除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5MB 文档页数:8
以硅锰脱氧的SWRH82B热轧盘条为实验钢种,研究增氮析氮法对硅锰脱氧钢中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并设置0.02、0.035、0.05、0.065和0.08 MPa五组增氮压力进行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873 K的温度下,钢液经过增氮20 min、真空处理30 min后,不同炉次钢中T[O]均下降至1×10-5以下,最低为4×10-6,T[N]均下降至5×10-6以下,最低为2×10-6,夹杂物去除率均为40%以上,T[O]去除率均大于78%,表明该技术对硅锰脱氧钢中的夹杂物及T[O]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此外,随着增氮压力的升高,钢中T[O]与夹杂物去除率均有所升高,当充氮压力为0.08 MPa时,T[O]与夹杂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9.2%和87.4%.理论分析表明,随着增氮压力的升高,气泡形核率增大、钢中生成气泡数量增多、钢中气泡的密度增加,从而提升气泡去除夹杂物的效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0.5KB 文档页数:5
通过建立多相流数学模型对带有过滤器中间包钢水内夹杂物的运动轨迹及浇注过程中夹杂物去除率进行模拟研究.在某钢厂提取连铸过程中中间包入口及出口处钢样,对其进行大样电解得到夹杂物在钢水中所占的比例,验证了数学模型正确性,并分析浇注过程对夹杂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穿过过滤器的夹杂物速率变小,停留时间增加,去除几率增加,过滤器可以提高夹杂物的去除率;对于粒径在100μm以上的夹杂物,其去除率在稳定后不再发生剧烈波动,但对于粒径小于80μm的夹杂物,其去除率在稳定后依然存在较大波动,浇注中后期20μm以下的夹杂物在出口处甚至出现了增加.夹杂物去除是一个非稳态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5.53KB 文档页数:5
针对传统粗锑精炼工艺中除铅的难题,提出用NaPO3作为除铅剂,生成磷酸盐渣浮于锑液表面除去的方法.用热重-差热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反应机理并进行粗锑除铅的条件实验.研究发现,PbO与NaPO3在590℃时即开始吸热反应,在850℃以下主要形成NaPb4(PO4)3,而在850℃以上主要形成NaPbPO4,反应彻底.PbO、Sb2O3和NaPO3混合物的反应表明:在NaPO3量不足时,优先与PbO反应,只有当NaPO3足量时才会与Sb2O3生成锑的非晶态玻璃.用NaNO3作为氧化剂,在氮气保护下进行了除铅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和温度、NaPO3和NaNO3加入量对结果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精锑含铅0.047%,除铅率98.9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3MB 文档页数:13
表面结冰给通讯、电力等工业领域带来巨大损失,电加热和喷洒乙二醇等主动除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能源、人力、环境方面需付出较高代价。为解决这一问题,低成本、低能耗的被动式防/除冰表面被寄予厚望。防/除冰表面主要分为延长结冰时间的防冰表面和低冰粘附强度的除冰表面。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除冰表面比防冰表面更具有可实现性。除冰表面主要与低表面能、界面滑动和裂纹产生相关,低冰粘附强度表面按实现机理可分为化学改性低表面能表面、润滑表面、界面滑动表面和裂纹源表面。本文对不同类型低冰粘附表面的低冰粘附强度产生的原因和表面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冰粘附强度的测量标准进行了说明和讨论,以解释不同的测试方法对防/除冰性能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5KB 文档页数:13
教学内容 介绍农田杂草的概念,举例讲述它与自然植被植物的相似与 不同,对农田杂草的分布应首先提问不同省份同学,让他讲述当 地所有的杂草种类,然后从不同纬度、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讲 述杂草的分布不同。农田杂草的危害应先提问同学,让他们讲述 自己所知道的危害,然后以实例逐条讲述。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 应从农业防除、机械防除、生物防除、植物检疫、化学防除几个 方面讲述,重点在农业和机械防除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KB 文档页数:14
教学内容 介绍农田杂草的概念,举例讲述它与自然植被植物的相似与 不同,对农田杂草的分布应首先提问不同省份同学,让他讲述当 地所有的杂草种类,然后从不同纬度、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讲 述杂草的分布不同。农田杂草的危害应先提问同学,让他们讲述 自己所知道的危害,然后以实例逐条讲述。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 应从农业防除、机械防除、生物防除、植物检疫、化学防除几个 方面讲述,重点在农业和机械防除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4KB 文档页数:4
1、课程简介 农田杂草防除学是研究农田杂草生长发育和危害规律及防除体系的科学,它是高等院校 农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本门课程根据生物学原理,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种 群、群落与个体生育、繁殖、传播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制定岀包括农业措施、物 理、机械、化学、生物生态学等对草害的与控制措施,以组成预防和田间管理相结合的综合 防治体系、将农田杂草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2、地位和任务 在传统作物管理体制中,约有70%的劳力用于除草。我国农田除草用工占田间作业量的 1/3-1/2,草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平均达10%以上,草害一直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杂草科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田化学除草面积逐年扩大,极大地推动了现 代农业的发展,农田杂草防治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一部分,已得到人们大力推崇。本课程 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农田杂草危害、综合治理、如何进行化学防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并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