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82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8.5KB 文档页数:95
要求:能够理解和认识保险的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以及这些原则的重要意义,掌握各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及有关具体的法律规定,熟练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进行案例分析。 内容: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的派生原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1.81KB 文档页数:7
通过钒钛磁铁矿精矿直接还原实验,研究了不同还原剂和添加剂对还原过程金属铁颗粒长大的影响.提高还原温度能促进还原产物中金属铁颗粒的长大,金属铁颗粒中V含量也显著增加.与用无烟煤和褐煤还原产物相比,用烟煤还原产物中金属铁颗粒明显长大,这是由烟煤中高灰分含量所引起的.金属铁颗粒长大机理的研究表明:Na2CO3和Na2SiO3的熔点较低,且能破坏铁橄榄石和铁尖晶石的结构,并生成一些低熔点物质,而SiO2能与铁橄榄石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这些低熔点物质都有助于改善金属铁相的扩散,从而促进金属铁颗粒长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1MB 文档页数:9
采用热态可视流化床装置研究了973~1173 K不同气氛条件对流态化还原铁矿粉黏结失流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定表观气速条件下温度和还原气氛组成对失流时铁矿粉的金属化率影响不大,而失流时颗粒微观形态受还原气种类和温度的影响较显著,但还原气体积分数对形态的影响较小.此外,流化时间随着还原气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缩矩,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时二者间的数学关系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8MB 文档页数:84
7.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7.2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7.4.1 高锰酸钾法 7.4.2 重铬酸钾法 7.4.3 碘量法 7.4.4 其他氧化还原方法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0.5KB 文档页数:44
5.3 氧化还原滴定 5.3.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3.2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5.3.3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5.5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5.5.1 高锰酸钾法 5.5.2 重铬酸钾法 5.5.3 碘量法 5.5.4 溴酸钾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4KB 文档页数:89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 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 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 紫外区和可见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2.5KB 文档页数:80
13.2 条件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13.1 概述 13.3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13.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13.5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3.6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3.7 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示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4MB 文档页数:33
1机械发展的历史回顾 2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 3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 4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课程的目的 5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6机械原理教学环节 7机械原理成绩评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5MB 文档页数:83
第一部分 实验一 金相观察 第一章 金相显微镜的介绍 1.金相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 2.金相显微镜的主要性能 3.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第二章 铁碳合金的介绍 1工业纯铁 2碳钢 3白口铸铁 4 铸铁 第三章 实验概述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第二部分 实验二 热处理、金相制备、力学性能测试 第一章 热处理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指导 第二章 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 1、金相试样的制备 2、金相组织观察分析 3、实验内容 第三章 钢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测试 一、硬度试验 1、布氏硬度试验 2、洛氏硬度试验 二、拉伸试验 1、试验目的 2、试验设备 3、试样 4、试验原理 5、试验步骤 6、试验结果处理 三、冲击试验 2、试验原理 3、试验方法与步骤 4、试验数据整理 第三部分 实验三 材料的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 第一章 实验目的 第二章 原理概述 第三章 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四部分 实验报告 第一章 预习报告 第二章 实验一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结果 4论述题 第三章 实验二实验报告 2 实验仪器、实验材料 3 实验内容 4 实验原理 5 实验结果 6 结果分析 7 思考题 第四章 实验三实验报告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及设备 4 实验内容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6 实验思考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6.11KB 文档页数:10
低阶煤的高值化利用对拓宽能源途径,提高能源效率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有机溶剂,对4种低阶煤进行热萃取,获得低灰分、高挥发分的热溶煤产物.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热溶煤的燃烧特性,并利用拉曼光谱分析,对比了原煤与热溶煤碳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热溶煤的灰分含量明显降低,挥发分含量增高,固定碳含量减少,热值增大.其中KL、GD和ZS 3种热溶煤的H/C原子比大于原煤,XB的热溶煤小于原煤.KL、GD和ZS 3种热溶煤的峰强度(ID/IG)和峰面积(AD/AG)的比值大于相应的原煤,其有序化程度减小,结构缺陷增多,相应的其热溶煤的燃烧反应性增大.而XB热溶煤的ID/IG和AD/AG的值小于相应的原煤,有序化程度增大,燃烧反应性降低
首页上页19819920020120220320420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82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