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9.36KB 文档页数:5
通过Gleeble 2000上的热模拟压缩实验,分析了Q235低碳钢在不同热加工参数下的动态组织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温度对Q235钢的奥氏体形变特征影响强烈.在相同变形温度下,应变速率的提高可以明显推迟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应变速率较低时,降低温度同样可以延迟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利用定量金相技术及线性、非线性拟合算法,建立了 Q235钢热变形过程的唯像本构关系及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Autoforge3.1有限元软件平台.压缩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表明,分别采用Arrhenius双曲正弦方程描述Q235钢的唯像本构关系及Yada模型表征Q235钢变形过程的平均晶粒尺寸,可以满足预测精度,与实际变形过程基本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1.31KB 文档页数:5
以极端稀释气溶胶体系中单个粒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受重力浮升力、表面势力和布朗热动力作用的运动控制方程,运用布朗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近壁处气溶胶粒子的动力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壁面之上一定范围内(约50个气溶胶粒子半径)存在一个壁面影响区,区域中气溶胶粒子的动力特性有别于无界大空间中的气溶胶粒子,且其厚度远大于壁面对粒子作用力的范围(约1个粒子半径).最后讨论了不同表面特性、不同粒子半径时壁面影响区的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3.58KB 文档页数:4
为了考察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持续、循环的各种经济、科技、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制约技术创新行为的机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在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可能获得的超额利润和相对竞争优势.另外下面三方面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即技术发展、市场作用和政府推动;资源约束因素,即技术创新的内部环境要素、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资源的约束;竞争因素,即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和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5
建立了异型坯连铸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离散求解.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异型坯连铸动态二冷控制模型,模型以5s为周期动态计算整个铸坯实时温度场,并采用有效拉速和表面目标温度法对二冷水量进行设定和优化.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C++6.0编制了异型坯连铸动态二冷控制系统.在相同工况情况下,动态二冷控制系统仿真结果与大型商业软件Marc计算结果一致,可用于在线控制或异型坯连铸二冷工艺离线设计优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78MB 文档页数:58
§10-1 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大定律) §10-2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10-3 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0-4 质点相对运动微分方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58
一、几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 二、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三、质点系动量定理 四、质点系动量守恒定理 五、质心运动定理 六、质心运动守恒定理 §11-1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11-2 动量定理 §11-3 质心运动定理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83MB 文档页数:63
10.1气源系统及气动辅件 10.2气动执行元件 10.3气动控制元件 10.4气动基本回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8.25KB 文档页数:8
对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酸解过程动力学及稀土浸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O转化率动力学曲线与P2O5转化率动力学曲线变化趋势相近,即随着温度和溶液酸度的升高,稀土的转化率提高;∑REO的酸解动力学可用德罗兹多夫方程来很好的描述,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根据Arrhenius方程对磷矿酸解过程P2O5的反应表观活化能计算表明,织金新华磷矿酸解的主要反应为固态膜扩散控制过程,而稀土在磷矿中的类质同象存在形态也决定了其反应属于固态膜扩散控制过程.织金新华磷矿酸解过程稀土的浸出机理分析表明,稀土主要以RE2(SO4)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磷石膏中的稀土以RE2(SO4)3和硫酸钙晶体包裹的形式存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4.69KB 文档页数:5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通过高温压缩实验对316L不锈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热变形加工硬化倾向性较大,在真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力峰值σp;316L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但只是在局部区域观察到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对动态再结晶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316L不锈钢的热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并给出了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以及Zener-Hollomon参数和稳态应力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1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的目的是使实验者了解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水位、水量、 温、水质等主要观测内容,掌握相应的观测要求及观测方法,能够绘制地下水动态曲线图 及平面图等基础图件,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可以选用现有观测井进行典型调查与 观测,采用罗盘或便携式GPS12XL现场定位
首页上页202122232425262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