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7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46KB 文档页数:25
1. 掌握热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相、化学反应进度)。 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和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键焓与反应焓)。 3. 了解能源。 4.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意义、应用。 5. 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6. 掌握熵、熵变和绝对熵的概念、意义。 7.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的引入和△rGθm(T)的近似计算,能用其判定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8. 理解标准平衡常数 Kθ 的意义及其与△rGθm(T)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2MB 文档页数:8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第三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一、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二、条件稳定常数 (一)配位剂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二)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三)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第四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及特点 二、指示剂配位原理 三、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四、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五、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五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三、配位滴定曲线与酸碱滴定曲线比较 四、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两个因素 五、指示剂变色点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六、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林邦误差公式) 第六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一、单一离子测定的滴定条件 1. 准确滴定的判定式 2. 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3. 滴定的最佳酸度 4. 缓冲溶液的作用 二、提高混合离子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 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2. 使用掩蔽剂选择性滴定 第七节 标准溶液及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2.31KB 文档页数:73
案例分析一:关于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 案例分析二: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函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案例分析三:建筑行业工资差异制度因素的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案例分析四:中国税收增长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 案例分析五:中国 A 股新股抑价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 案例分析六: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多重共线性问题 案例分析七:医疗机构数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异方差问题 案例分析八: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自相关问题 案例分析九:美国制造业库存量 Y 和销售额 X 的关系——分布滞后模型应用 案例分析十:1978-2003 年我国国民总收入与居民储蓄存款的关系——虚拟变量模型的应用 案例分析十一:影响中国进口量的主要因素分析——模型的设定偏误问题 案例分析十二 :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 案例分析十三 :美国个人汽油消费支出中的协整问题——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 案例分析十四: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8KB 文档页数:76
§3.1 问题的提出 一、经济研究中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联立方程问题 §3.2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若干基本概念 •变量 §3.3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 Th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一、识别的概念 二、从定义出发识别模型 三、结构式识别条件 四、简化式识别条件 五、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方法 •结构式模型 •简化式模型 •参数关系体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1MB 文档页数:8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第三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一、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二、条件稳定常数 (一)配位剂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二)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三)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第四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及特点 二、指示剂配位原理 三、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四、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五、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五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三、配位滴定曲线与酸碱滴定曲线比较 四、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两个因素 五、指示剂变色点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六、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林邦误差公式) 第六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一、单一离子测定的滴定条件 1. 准确滴定的判定式 2. 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3. 滴定的最佳酸度 4. 缓冲溶液的作用 二、提高混合离子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 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2. 使用掩蔽剂选择性滴定 第七节 标准溶液及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102
第一篇 基础实验.2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练习、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三极管.2 实验二 单级放大电路.6 实验三 场效应管放大器.13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17 实验五 负反馈放大电路.20 实验六 射级跟随器.23 实验七 差动放大电路.27 实验八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30 实验九 积分与微分电路.34 实验十 波形发生电路.38 实验十一 有源滤波器.41 实验十二 电压比较器.44 实验十三 集成电路 RC 正弦波振荡器. 47 实验十四 集成功率放大器.50 第二篇 综合性实验.53 实验十五 整流滤波与并联稳压电路.53 实验十六 串联稳压电路.57 实验十七 集成稳压器. 6 0 实验十八 RC 正弦波振荡器.65 实验十九 LC 振荡器及选频放大器. 67 实验二十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70 实验二十一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73 实验二十二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75 实验二十三 波形变换电路. 79 实验二十四 晶闸管实验电路. 81 第三篇 设计性实验.85 实验二十五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装与调试.85 实验二十六 温度监测及控制电路.88 实验二十七 用运算放大器组成万用电表的设计与调试.94 附录一 DJ-A2 模拟电路实验箱面板图.99 附录二 实验箱简介 .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9MB 文档页数:100
第一篇 基础型实验 .1 实验一 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1 实验二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4 实验三 直流电路中电位、电压的关系研究.10 实验四 基尔霍夫定律.12 实验五 叠加定理的验证.15 实验六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18 实验七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3 实验八 受控源特性测试.26 第二篇 综合型实验.31 实验九 RC 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研究实验.31 实验十 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34 实验十一 RLC 元件在正弦电路中的特性实验.36 实验十二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39 实验十三 双口网络测试.42 实验十四 RC 选频网络特性测试.45 实验十五 负阻抗变换器.48 实验十六 回转器.52 第三篇 设计型实验.56 实验十七 万用表设计与制作 .56 附 1 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9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2MB 文档页数:38
案例分析一:关于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 案例分析二: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函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案例分析三:建筑行业工资差异制度因素的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案例分析四:中国税收增长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 案例分析五:中国 A 股新股抑价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 案例分析六: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多重共线性问题 案例分析七:医疗机构数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异方差问题 案例分析八: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自相关问题 案例分析九:1978-2003 年我国国民总收入与居民储蓄存款的关系——虚拟变量模型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6KB 文档页数:10
实验一 橡胶物理试验的一般要求 实验二 未硫化橡胶门尼粘度的测定 实验三 橡胶胶料初期硫化特性的测定(门尼粘度计法) 实验四 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化仪法) 实验五 生胶和混炼胶的塑性测定(快速塑性计法) 实验六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的测定 实验七 橡胶试验胶料的配料、混炼和硫化试验(采用实验室开放式炼胶机) 实验八 硫化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实验九 硫化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实验十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实验十一 硫化橡胶邵尔A硬度试验 实验十二 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 实验十三 硫化橡胶磨耗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9KB 文档页数:76
7.1 矩阵运算的规则 7.2 初等变换乘子矩阵的生成 7.3 行列式的定义和计算 7.4 矩阵的秩和矩阵求逆 7.5 用矩阵‘除法’解线性方程 7.6.1 网络的矩阵分割和连接 7.6.2 用逆阵进行保密编译码 7.6.3 减肥配方的实现 7.6.4 弹性梁的柔度矩阵 7.6.5 网络和图 8.1 向量和向量空间 8.2 向量空间和基向量 8.3 向量的内积和正交性 8.4 齐次方程Ax=0的解空间 8.5 解超定方程的思路 8.6.1 价格平衡模型 8.6.2 宏观经济模型 8.6.3 信号流图模型 8.6.4 数字滤波器系统函数
首页上页23023123223323423523623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7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