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22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55MB 文档页数:129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连续化设计:采样周期短、控制算法简 单的系统。忽略零阶保持器和采样器,求 出系统的连续控制器,以近似方式离散化 为数字控制器。 离散化设计:采样周期长的或控制复杂 的系统。直接使用采样控制理论设计数字控制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1MB 文档页数:13
当激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其反射光形成特有的衍射象,检出这种衍射象的形状和分布就可检测表面的粗糙度状态及其它各种缺陷。本文研制的装置是为了开展自动检测薄纲带表面质量的研究而设计制作的。为了提高扫描光点的分辨率,改善扫描的线性,扫描器采用了扩束装置和F-θ镜头。对扫描器的核心元件——旋转多面镜的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了半径和面数的设计公式,并提出了扫描效果的合理取值问题。接收器采用了大面积的圆-直变断面光导纤维传光束。在实验室对廿辊轧制的薄钢带表面情况进行的检测试验表明,本文介绍的装置可以检测钢带表面上线度在10μ以上的缺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03KB 文档页数:8
基于在大跨网架结构中的应用,对目前的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支撑,并对该支撑考虑初始缺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四组不同的支撑,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支撑强度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连接段应力状态、滞回耗能能力和核心管屈曲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耗能支撑结构布置可行,设计方法合理,强度比是影响支撑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在强度比合理范围内,支撑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在轴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内外套管约束作用明显,核心管破坏模式为多波小幅屈曲破坏,变形稳定,满足防屈曲支撑设计要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5KB 文档页数: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该课程设计是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A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目 的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过程通道、I/ O接口、数据通信、控制算法、离散系统数字控制器、可靠性与抗干扰措施、实时控制软件等有关内 容的综合分析、设计、制作和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增加感性认识的机会,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98KB 文档页数:4
案例概述: 某公司计划沿青林湖岸建造一批公寓。根据资金和设计等方面的 因素,该公司提出建造60,120,180套房等三个建筑方案。这些公 寓的销售收入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基于建筑价格和销售额 的估计,计算出三个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利润如表8.9所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3MB 文档页数:13
为研究古塔子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制作了3件不同楼层的子结构缩尺模型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试件的开裂、变形及破坏现象;建立数值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试验荷载作用下各试件的等效塑性应变、荷载?位移曲线,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竖向压应力对古塔砌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征荷载的计算值相对试验值的误差均小于21%,等效塑性应变的分布与试件开裂破坏区域一致;当竖向压力保持恒定时,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塔体沿砌筑缝逐渐开裂破坏,裂缝宽度亦随之增大,在塔体洞口周围的破坏更为明显,且试件残余变形增大;随着压剪比的增大,古塔砌体开裂破坏的范围减小,抗剪承载力、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延性和变形能力略有降低。研究结果为砖石古塔建筑结构损伤及抗震能力评定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9
基本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对轮 系的主要功用有清楚的了解;对其它行星齿轮传动有所了解。 重点:周转轮系及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难点: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符号问题,混合轮系中基本轮系的区别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2.5KB 文档页数:27
机电系统计算机仿真是目前对复杂机电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进 行机电系统分析综合与设计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外,还要对系统的 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系统性能指标与参数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它的经济性能如 何?这些都需要在系统设计中给出明确的结论。对于那些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存在很 大风险或实验费用昂贵的系统,一般不允许对设计好的系统直接进行实验,然而没 有经过实验研究是不能将设计好的系统直接放到生产实际中去的,因此就必须对其 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2MB 文档页数:13
将岩体破坏接近度指标(FAI)引入隧道支护设计,明确了围岩临界支护时机判别准则。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程序,合理考虑岩体峰后应变软化特性,建立了一种隧道最优支护时机确定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定量探讨了表征支护时机的重要参数,从工程角度阐释了支护时机的本质意义。结果表明:岩体地质强度指标GSI由75减小至25时,支护时机提前8.32 m;岩石材料常数mi由20减小至10时,支护时机提前5.85 m;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由80 MPa减小至40 MPa时,支护时机提前3.74 m;工程扰动参数D由0增加至0.8时,支护时机提前7.44 m。将建立方法在玉渡山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计算出研究区段的支护时机为3.3 m,经现场监测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该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支护体系的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2.51KB 文档页数:37
一、结构概念设计的概念 二、结构的基本构件类型 三、各种构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 五、对标准、规范、规程的认识 六、结构概念设计的实例
首页上页24024124224324424524624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22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