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0.29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复相陶瓷中氧化锆相分布的分形维数随氧化锆含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与该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该变化规律不但反应了相分布特征,而且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一致。提出了利用相分布的分形维数作为一个参量来定量分析相分布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的可能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46KB 文档页数:61
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和金属键,这几种化学键 都是原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键能约为100~ 800kJ·mol-1。此外,在分子间还存在着一种较弱的相 互作用,其结合能大约只有几个到几十个kJ·mol-1,这 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范德华力,是由范德华首先提 出的。气体分子能凝聚成液体和固体,主要就靠这种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是决定物质熔点、 沸点、溶解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分 子间作用力又是与分子的极性密切相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3.8KB 文档页数:5
针对钢厂的空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空分精馏原理出发,以空分流程以及空分产品的能耗作为切入点,提出合理计算氧、氮和氩产品成本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各种空分产品的能耗以及能耗分摊比例的计算.该方法解决了由于氧、氮和氩互为副产品而带来的单个产品能耗无法确定的问题,消除了以往计算产品能耗时人为规定能耗分摊比例的缺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5.4KB 文档页数:3
在对红柱石的热分解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周长-面积法测定了分解颗粒的分形维数,并利用分形维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探讨了红柱石分解反应的历程。结果认为莫来石晶核化是该分解反应的速度控制环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8KB 文档页数:28
煤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十分复杂,但作为能源使用,只要了解它与燃烧有关的组成,例如 工业分析组成和元素分析组成,就能满足电厂燃烧技术和有关热力计算等方面的要求。 第一节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组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成分。根据工业分析,可初步 判断煤的种类、性质和工业用途。在火电厂中,工业分析数据是锅炉运行人员调节燃烧工 况、计算热效率和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不可缺少的依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5.51KB 文档页数:6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工程?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 2、生化分离技术依据的分离原理有哪些?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其包括那几种主要分离方法? 4、何为传质分离过程? 5、简述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6MB 文档页数:7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由于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较高的孔隙率十分适合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从而实现对相变芯材的有效封装。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Cr-MIL-101负载十八烷,十八酸,十八胺和十八醇等不同芯材而构筑的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相变芯材和金属有机骨架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芯材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孔道内的扩散特性以及空间分布特性等。研究表明:十八酸和金属有机骨架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十八醇和十八胺次之,十八烷最弱,具体体现在相变芯材分子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回转半径,分子动能,自扩散系数以及热容等众多方面,此外,当芯材分子间相互作用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芯材分子在孔道内处于较为自由的状态,有利于扩散的进行,进而有利于芯材的结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0.2KB 文档页数:6
中间包水模型实验一般采用脉冲刺激-响应实验,分析所得平均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特征;然而经典组合模型处理多流中间包RTD曲线时经常出现负体积死区分率或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基于组合模型,采用阶段刺激-响应实验,分析所得累计停留时间分布F曲线特征,对死区比例和活塞区比例进行计算.该模型计算方法适用于多流中间包的流场特征计算.基于累计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特征分析,对某钢厂七流中间包控流装置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中间包死区比例降低,各流差异减小,有利于生产顺行和铸坯质量的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7.14KB 文档页数:6
用图相分析方法测定并分析了由精锻机锻造高速钢的碳化物分布状态。采用图相分析方法可以减少由碳化物评级图来评定高速钢质量的人为偏差。测定了碳化物颗粒形状及分布的1种分析量:(1)面积百分数,(2)平均颗粒面积,(3)平均自由程,(4)长宽比。根据这些分析测定:讨论了径向精锻工艺中累积变形程度和终锻温度的影响。增加累积变形程度并适当降低终锻温度(一般为860~910℃)有利于碳化物破碎及钢材质量的提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3
一、浮选分离概述 1.在本世纪初用于精选矿石,已有70-8年历史,1959年 Sebba提出用于分析分离。 2.方法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吹入气体使生成表面带电荷的气泡,将欲分离组分吸在气泡的表面,浮到表面收集起来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溶液必须加入浮选剂(表面活性剂) 3.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2).分离效果好,富集倍数高,可达104
首页上页252627282930313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