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7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5.13KB 文档页数:4
系统地研究了Sc(Ⅲ)-CPA-pc-I-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其主要性质,测定了共存离子的影响。钪含量在每25ml含0~7.5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l·cm-1·mol-1.采用该三元体系测定了合成试样及攀枝花铁矿中的微量钪,结果与推荐值基本相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7.43KB 文档页数:3
折现现金流法是工程评估最常用的方法,但其低估了矿业开发价值.运用管理选择权,遵循标准的期权定价过程,建立了矿业开发价值和矿业工程评估模型,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量化工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2.12KB 文档页数:3
对煤粉分解热的准确性引起的计算理论燃烧温度的误差进行了讨论.针对现有的煤粉分解热数据陈旧,提出一种基于盖斯定律的简单而有效地确定煤粉分解热的新方法.根据现有的热力学数据、煤粉的成分以及煤粉发热值的理论计算公式或氧弹量热实验测定的数据,用新方法可确定出新的煤粉分解热数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5
为连续预测RH熔池内碳含量,实现对RH脱碳终点碳含量控制,以物质C平衡为基础,通过对某钢厂250 t RH废气分析系统分析的废气流量以及废气中CO、CO2含量进行连续监控,建立了基于废气分析的RH脱碳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表明:对于冶炼成品中碳质量分数≤ 30×10-6的超低碳钢,模型计算RH脱碳终点碳质量分数误差都在±5×10-6之间;在RH脱碳后期,废气中CO+CO2质量分数低于5%时,熔池内脱碳速率低于10-6 min-1,此时可判定脱碳结束.同时结合现场工艺条件分析了压降平台以及吹氧操作对RH脱碳速率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5.45KB 文档页数:3
根据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测定的松散煤体放热强度、耗氧速率、粒度影响函数,研究了对流换热系数与巷道供风量的关系.结合现场实测的煤体温度、空气温度、巷道几何尺寸、供风量和松散煤体内氧浓度等参数,应用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巷道顶煤和松散煤柱自燃的极限参数计算方法,建立了巷道煤层自燃危险区域的判定条件及划分方法,给出了不自燃区域、可能自燃区域、易燃区域和极易自燃区域的量化指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8.08KB 文档页数:7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纯Fe以及低硅钢基片上沉积富Si膜,并对其进行真空扩散热处理.通过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Si在纯Fe与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特征,运用DICTRA软件建立了扩散模型.研究发现Si在纯Fe基体中扩散时发生γ-Fe(Si)→α-Fe(Si)相转变,扩散速率受控于相界面的迁移.当沿截面Si含量梯度不足以驱动相界面正向迁移时,延长扩散时间会发生相界面回迁现象,最终趋于单一相内均匀化扩散过程.Si在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符合Fick扩散第二定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5.26KB 文档页数:4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中厚板轧制的道次间自适应算法.该算法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实测轧制力与实际计算轧制力的比值决定轧制力模型学习量的大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实测数据来校正模型,从而使设定的模型有较好的自学习功能,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8.99KB 文档页数:5
选用在生理位置上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人耳和人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剧烈的姿态变化会造成融合信息大量缺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典型相关分析的多模态识别方法,利用标准化和中心化两种方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用最近邻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核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剧烈的姿态变化对人耳和人脸识别的影响,且与单生物特征相比,识别率显著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4
为了促进铁水脱硫,在铁水预处理过程中加Al脱氧,由于铁水中C含量很高,Al、C同时存在于铁水中.研究了铁水中生成Al4C3的判定条件,分析了Al4C3的生成对Al脱氧的影响.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aAl4·aC3的值,从而对Al-C-O三相平衡进行了分析,通过得出的aAl4·aC3值绘制了Al-C平衡曲线,并进行了相关讨论,以确定Al4C3的生成范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5
在类合金(NH4Cl-H2O溶液)定向凝固晶体生长实验装置上,利用?30μm煤粉作示踪粒子,再现糊状区内微通道流以及通道出口处的流体流动,并测算了各处流体的瞬时速率.分析认为:凝固初期,糊状区内固相体积分数较大,内部流体流动受阻;随着固相体积分数减少,糊状区孔隙率增大,流体充分发展;当平均固相体积分数降至0.42,接近最小值0.38时,当量雷诺数达到临界值(247),糊状区内形成微通道;随着通道宽度逐渐扩大,液相区内热流体进入微通道.微通道内稀冷液体向上流,浓热液体向下流,促使通道内溶液再结晶
首页上页27727827928028128228328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7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