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8MB 文档页数:110
医学昆虫概论 凡能通过骚扰、叮咬、吸血、毒害、寄生 及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节肢 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a), 又称“医学昆虫”(medical insects)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 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8MB 文档页数:120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 二、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因素 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第二节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 endemic fluorosis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2KB 文档页数:26
动物检验检疫学内容及涉及领域 主要内容:检验检疫基本知识、相关法 律法规、检疫技术与方法(常规检疫和 实验室检验)、动物性产品及检验、消 毒及处理、几种主要流行病检疫 涉及领域:法律、分子生物学、化学 兽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流行病学 免疫学、诊断学、解剖学)、生物化 学、食品卫生学等多个领域和涉及多学 科的综合性课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44KB 文档页数:13
肠道病毒是一大群寄居于人消化道细胞内增殖的病毒。 特点: 1.病毒体呈球形,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2.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具有感染性。 3.在宿主细胞浆内增殖,有较强的杀细胞作用。 4.耐乙醚和酸,较耐热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4MB 文档页数:112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 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 细菌的芽孢染色 实验五 细菌的荚膜染色 实验六 细菌的鞭毛染色 实验七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实验八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九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一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实验十二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实验十三 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四 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十五 培养基的灭菌 实验十六 微生物的接种及分离技术 实验十七 水分活性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十八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十九 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二十 紫外线照射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二一 微生物的耐盐性试验 实验二二 微生物的耐糖性试验 第二部分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 实验一 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 实验二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 实验三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四 沙门氏菌属检验 实验五 志贺氏菌检验 实验六 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检验 实验七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第三部分 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一 酒曲中酵母菌的分离 实验二 酸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 实验三 醋醪中醋酸菌的分离 实验四 红曲的制备及红方腐乳的制作 实验五 动物食品中蛋白质分解菌的检查与计数 实验六 鲜肉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实验七 蔬菜上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实验八 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查 实验九 甜酒酿的制做 附录一 试剂、药品使用常识 附录二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 附录三 常用染色液 附录四 常用培养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13
马兜铃(箩筐果) Fructus Aristolochiae 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本品列入草 部蔓草类。称之“体轻而虚,熟则悬而 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本品性 寒、味苦,无毒。用于肺热咳嗽、痰喘 及血痔等病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9KB 文档页数:10
是发生于组织膜结构和细胞膜上的抗原抗 体反应。其结果导致细胞和组织的破坏,故 又称细胞毒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5KB 文档页数:8
细菌对宿主能引起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 一、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针对确定的宿主而言。细菌的致病性包括细菌对宿主引 起疾病的性能和对宿主致病能力大小两个方面的含义。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 本身的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44KB 文档页数:37
一、肝脏的功能 二、物质代谢:包括糖、脂、蛋白、维生素等。 三、分泌和排泄:胆汁(包括胆盐和胆红素)。 四、参与凝血和抗凝血的调节 五、免疫:产生Ig和补体;处理抗原、抗体;枯否细胞。 六、生物转化:药物、毒物、激素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5MB 文档页数:163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抗结核病药 ◼ 磺胺类抗菌药 ◼ 抗真菌药物 ◼ 抗病毒药 ◼ 抗寄生虫病药物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 喹诺酮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 ①萘啶酸类(Naphthyridinic acids) ◼ ②噌啉羧酸类(Cinnolinic acids) ◼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Pyridopyrimidinic acid) ◼ ④喹啉羧酸类(Quinolinic acids)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第三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 抗结核药物分类 ◼ 合成抗结核药 ◼ 抗结核抗生素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Antifugal Drugs) ◼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 ◼ ①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 ②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 ◼ 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烯丙基胺和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 ④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 抗病毒药物分类: ◼ 三环胺类(金刚烷胺) ◼ 核苷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 其它类(膦甲酸钠) 第六节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 抗肠虫药 ◼ 抗血吸药 ◼ 抗疟原虫药
首页上页232425262728293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